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牛若芸 《气象》2009,35(5):112-119
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T639、ECMWF、日本模式的中期预报性能进行了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式对大气环流的演变和调整、850hPa温度升降变化趋势均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其中尤以ECMWF模式预报误差最小.3种模式对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过程也有很好的指示性能,较成功地预报了3次全国性寒潮天气过程、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阴雨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2.
易建坤  崔凤梅 《广东气象》2007,29(B12):55-57
2005年共出现多次明显的天气过程,利用鹤山实况资料及ACAR资料,分别分析了20134年冬季~2005年初春的干旱、20134年底~2005年初冷害、6月洪涝、7月高温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天气过程及环流特征,同时简述了2005年天气概况。  相似文献   

3.
王沛 《内蒙古气象》2006,(2):11-11,14
文章通过对2005年6月28日14时至夜间00时乌兰察布市境内的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该过程发生发展的大气环流背景及成因,指出了对流天气过程跟踪分析和预报的普遍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昌吉地区高温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2005年的日最高气温资料、天气图资料、红外云图资料和欧洲数值预告资料,对昌吉地区的高温天气进行了天气、统计分析,得出昌吉地区高温天气期间的区域高温指数特征、环流特征、红外云图特征以及预报昌吉地区未来24h高温天气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长治市高温天气分析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长治市1977~2004年6~8月大于等于35℃高温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时间和强度等进行统计,给出了高温天气的气候背景。从500hPa环流着手,分析了造成高温天气的4种环流形势(两槽一脊型、纬向环流型、大陆暖高型、副高控制型)和风、云、降水等气象要素与高温天气的内在联系。通过850hPa高温预报指标站的选取及数值预报产品的统计分析,给出了高温天气的综合预报模型,在防灾减灾中起到了积极的气象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治市1977年-2004年6月-8月出现≥35℃的高温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时间和强度等统计研究,给出了高温天气的气候背景。从500hPa高空形势分析,归纳出造成高温天气的四种主要环流形势(两槽一脊型、纬向环流型、大陆暖高型、副高控制型);分析了风、云、降水等气象要素与高温天气的内在联系。通过850hPa高温预报指标站的选取及数值预报产品的统计分析,给出了高温天气的综合性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9~1998年新乡高温天气资料,分析了新乡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寻找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方程,由计算机自动输出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8.
2005年6月21-24日持续高温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年6月21-24日山东持续高温天气过程的日本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日本传真图对于持续高温预报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是与850 hPa气温实况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2005年6月22日~23日长治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酷热天气,针对此次过程,本文分析了500hPa、地面天气形势的演变特征。对高温强度的分布进行了探讨,为预报高温提供了气候背景,并提出了高温天气预报的着眼点。充分应用数值预报产品、850hPa高空指标站及本站14时气温资料的高温预报指标,在21日准确及时的发布了高温预警信号,提出了御防高温的措施建议,起到了积极的防灾减灾气象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四十年广西大范围高温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良淼  李菁 《广西气象》2006,27(A01):68-70
通过对广西1961~2004年高温天气的普查分析,总结了广西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主要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并通过典型高温天气过程分析,揭示出对相关预报具有实用价值的指标,为进一步建立广西大范围高温天气预报系统提供了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林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与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50年(1961~2010年)广西玉林站的气温、风、相对湿度、日照等地面观测资料及历史天气图、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玉林夏季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探讨出现高温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玉林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9月,3d以上的持续高温主要出现在7~8月,且高温日数的年际差异很大。玉林高温...  相似文献   

12.
利用驻马店10个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极端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高温天气与6-8月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和极端晴热高温、极端湿热高温天气形成的天气背景及影响因子,确定了高温出现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3.
驻马店极端气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驻马店10个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极端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高温天气与6--8月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和极端睛热高温、极端湿热高温天气形成的天气背景及影响因子,确定了高温出现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4.
Using historical synoptic data, the surface observation data of Guangzhou, the data in the Yearbook on Tropical Cyclones of P. R. China,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of geopotential height, vertical velocity from June to September over the years 1983 to 2004, and defining three days or more in succession with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over 35°C as a process of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this work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and the disastrous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Guangzhou. The result shows that disastrous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Guangzhou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uter circul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and high temperatures weather over 37°C occur mainly when tropical cyclones move in the range from 400 to 1600 km southeast or east to Guangzhou. Furthermore, rapid temperature increase with descending motion resulting from tropical cyclones is the major factor that induces disastrous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Guangzhou when the city is controlled by the subtropical high.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春节前后广东全省性低温阴雨过程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0年春节前后广东低温阴雨天气的特点和成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日平均气温异常偏低和降水频繁的特点;造成本次低温阴雨的主要环流形势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蒙古横槽均异常偏强和长时间稳定维持,东亚大槽偏弱、副热带高压偏强和中低纬环流...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侧80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3年)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NCEP/NCAR(1971~2000)再分析资料,探讨青藏高原东北侧(甘肃境内,下同)夏季高温天气的变化趋势;选取了异常高温天气的典型个例,进行了环流特征和动力诊断分析,以及同一次高温过程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指数由高指数调整为低指数,并且低指数维持时,高温天气出现并维持,由低指数调整为高指数时,高温天气结束;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上下叠加是引起高温天气最主要的环流特征;高空的正变温及上下一致的负涡度亦是高温维持的重要原因;兰州市的高温与其周边地区的高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即当兰州出现高温时,青藏高原东北侧大部分地区也同时出现高温。  相似文献   

17.
霍达 《气象》2017,43(8):1016-1021
文章对2017年3—5月T639、ECMWF及日本(文中简称JP)数值模式的中期预报产品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T639模式和ECMWF模式对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T639模式和ECMWF模式对850 hPa温度的转折性变化趋势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其中对南方地区温度变化的预报能力明显优于北方地区,ECMWF综合预报效果最好。此外,选取了2017年5月3—7日的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发现ECMWF模式对此次过程的海平面高压系统的中期预报指示意义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刘刚  徐士琦  廉毅 《气象学报》2019,77(2):303-314
基于阻塞高压(阻高)客观识别方法,利用1979-2016年夏季(6-8月)NCEP-Ⅰ、NCEP-Ⅱ逐日再分析资料和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对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以D类(130°-160°E)阻高为例,讨论其对6月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NCEP-Ⅰ和NCEP-Ⅱ再分析资料对阻高活动天数、发生频次及年代际变化的识别结果差异较小,而ERA-interim与前两种资料的结果差别较大。3种再分析资料下,夏季各类阻高活动天数均与500 hPa高度场存在相应的显著相关区,且形态相近。但前两种资料对于各类阻高的表征结果较为一致,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各类阻高面积和范围的表征偏小。6月D类阻高活动日数与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关系密切,D类阻高活跃年,大气环流以经向型为主,东北地区低层低温、暖平流,高层高温、冷平流的结构指示大气层结不稳定,且东北上空为异常低压环流控制,上升气流较强,有利于6月东北地区出现低温多雨天气。鄂霍次克海地区是6月罗斯贝波的重要来源地之一,而6月D类阻高的形成可能与海-陆温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