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戈壁覆盖区金窝子矿带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金窝子金矿带为例,讨论戈壁覆盖层的分带结构,以及金等成矿元素在干旱景观区的表生迁移和矿化信息的传递机制;试验研究了本区土壤和活动态测量等深穿透方法效果,提出了戈壁覆盖区化探勘查和找隐伏矿的技术方法.通过重点剖面和1200 km2面积1:20万比例尺的多指标地球化学测量证明,戈壁覆盖层主要由坡-冲积层和冲-洪积层互层构成,其中坡-冲积层属当地风化产物,包含矿化信息;而冲-洪积层为运积物.土壤(-160目)测量对于圈定区域金成矿构造带和显示出露矿化效果良好,应用水提取态和铁锰氧化物态等深穿透指标,可以揭示覆盖金矿化.  相似文献   

2.
荒漠戈壁区地表疏松层中元素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荒漠戈壁区不同矿区地表疏松层中元素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主要成矿元素和指示元素均在近地表疏松层中富集,同时,在粒级分布上又倾向于细粒级(-160目)富集,可见,在对荒漠戈壁区进行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采集弱胶结层(10~40 cm)细粒级样品(-160目)为最佳采样介质,这样能有效地捕捉深部含矿信息。  相似文献   

3.
云南广南县格乍金矿主要受矿区F_1、F_3两条北西向展布的断层构造带夹持和控制,主要矿体赋存于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上段(D)_1ps~2泥质粉砂岩之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化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锑矿化,局部见臭葱石化。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或热水溶液充填-交代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东戈壁钼矿为例,研究矿体上方弱胶结层不同粒级土壤中元素分布规律及成因,主成矿元素活动态赋存形式,为金属活动态测量法在戈壁荒漠区寻找钼矿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发现,Mo、Cu等成矿及伴生元素在弱胶结层(10~40 cm)中倾向于向两"极"富集,即最粗粒级(-4~+20目)和最细粒级(-160目)含量较高。在粗粒级中富集与粗粒岩屑保留了原岩矿化信息有关;在细粒级中富集与细粒土壤中粘土矿物、铁锰氧化物能有效捕获从深部矿体迁移上的活动态金属元素,形成元素含量二次叠加有关。活动态Mo、W元素主要赋存于水提取态中,活动态Cu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态中。在大面积基岩出露的剥蚀戈壁区,采集弱胶结层粗粒岩屑样品即能反映异常;在覆盖区进行钼矿地球化学调查时,采集弱胶结层中细粒级样品为佳,能有效捕捉深部含矿信息。  相似文献   

5.
老挝班康姆金矿床存在两类金矿化,即产于安山岩与大理岩接触带处并受断裂带控制的低温热液硫化物原生金矿化和产于原生金矿化附近的残坡积红土型金矿化。红土型金矿化主要呈带状或似层状产出于第四系红土层中。研究认为,本区红土型金矿化主要为原生金矿受物理风化作用而形成的残坡积再生改造型金矿,成矿过程主要受原生金矿化及红土化作用控制,并结合地质、化探特征在本区圈出7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
石泉羊坪湾金矿床韧性剪切带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民良 《西北地质》2007,40(B07):30-36
羊坪湾金矿位于巴山弧形断裂东侧,矿区总体构造为-呈NW走向的紧闭褶皱,金矿体受北西向展布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窗棂褶皱、小褶曲、微褶皱劈理、节理构造及片理化带相当普遍,特别是金矿化蚀变带内及近旁更为发育;另外,岩石的显微组构也反映强烈的揉皱构造、岩石裂隙、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等,这些对金元素赋存有利;早期形成金的矿源层,在韧性剪切作用下,使金元素被激活并发生迁移,在软硬岩层的接触面附近或断裂处聚集形成金矿体;金矿化与褐铁矿化、纤维状黄铁矿、细粒黄铁矿化和石英脉关系密切;进而总结了该区8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戈壁覆盖区常常出现较厚的覆盖层和坚硬钙积层,采用常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找矿效果不理想,金属活动态测量法对该区域不同类型隐伏矿体有良好的指示效果,但对隐伏型钼矿床指示效果研究较少。以新疆东戈壁钼矿为例,对比研究弱胶结层土壤中Mo,W和Cu元素全量和金属活动态含量对矿体的指示效果,探讨元素在土壤中主要存在形式。研究发现,在剥蚀戈壁区采集-4~+20目粗粒级土壤样品,可有效指示隐伏矿体,在堆积戈壁区采集-160目细粒级土壤样品,并测试成矿元素金属活动态含量,可有效指示深部隐伏矿体。钼矿体上方弱胶结层细粒级土壤中存在活动态的二次叠加含量,其中活动态Mo,W元素主要赋存于水提取态中,活动态Cu元素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态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龙胜县太平金矿化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和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Au与As、Hg、Sb在含量上呈正相关关系,其中Au与As相关性最密切,As可作为金矿找矿间接指示元素,Au与Cu、Pb、Zn等其他元素无明显的相关性;通过计算各元素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圈定7处金异常、5处砷异常。该区金矿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化受NNE向断裂、构造千糜岩-片岩带控制。矿化类型受围岩影响,围岩为高硅砂岩时,矿化为石英脉型;围岩为泥质粉砂岩夹砂岩时,矿化为含硫化物蚀变千糜岩-片岩型。综合地质条件及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特征,圈定出3个I级靶区和2个Ⅱ级靶区,认为该区可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北山戈壁荒漠景观1∶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西北北山地区进行剖面和面积性方法试验,研制出了一套适合于西北荒漠戈壁景观条件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即包括样品布局、采样密度、样品介质、样品粒级以及不同类型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试验结果证实,每平方千米采集>20目的沟谷粗碎屑介质样品,能够圈定出清晰的矿化异常,而且异常元素组合齐全,指示意义明确,较准确地反映了矿体或矿化体的形态和延伸方向。同时辅助采集植物———红莎样品和<80目细粒级样品(提供热释汞分析),可以提取掩埋矿化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北山戈壁荒漠景观1: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在西北北山地区进行剖面和面积性方法试验,研制出了一套适合于西北荒漠戈壁景观条件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即包括样品布局、采样密度、样品介质、样品粒级以及不同类型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试验结果证实,每平方千米采集>20目的沟谷粗碎屑介质样品,能够圈定出清晰的矿化异常,而且异常元素组合齐全,指示意义明确,较准确地反映了矿体或矿化体的形态和延伸方向.同时辅助采集植物--红莎样品和<80目细粒级样品(提供热释汞分析),可以提取掩埋矿化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湘东赣西地区金矿矿源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国满 《黄金地质》1999,5(2):32-35
初步统计表明,湘东赣西地区金矿床(点)达99处,通过对冷家溪群地层含金性及金矿床(点)分布情况的分析,得出本地区存在两个矿源层,即冷家溪群第三岩组第二岩性段上段(Ptln^3/2(2))和第二岩组第一岩性段(Ptln^2-1),该矿源层与金矿化关系十分密切,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80年代以耒国际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新的金矿床类型的发现和提出.丰富了金矿找矿内容.拓宽了金矿勘探的前景:建立了一系列的金矿床的矿化模式;对控制金矿化产生的主要因素.(矿源层、构造、热源)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金的成矿作用地球化学和成因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紫木凼金矿床载金矿物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木凼金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氧化矿石中,金呈显微粒状自然金-显微金嵌布于褐铁矿,石英水云母,方解石的颗粒间或孔隙中,原生矿石中,金主要呈次显微粒自然金-次显微金包裹体,其次是类质同像形式赋存在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矿物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列出各种主要类型岩石和陨石中金、银及与之共生的主要元素之平均含量(最具代表性的均衡含量),这些数据是以元素宇宙地球化学为基础,如亲氧性、亲硅铝性、离心性、亲石性、亲硫性、亲铁性和地壳中标准含量等性质为基础。指出矿床或成矿省中贵金属元素及与之相伴的金属元素分布的相关性,这一关系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成矿条件。按元素的铁镁性、硅铝性及成矿作用的不同相条件划分出不同类型矿石中上述元素的标型性关系特点,提出了金、银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性、构造的一般规律性,对于找矿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绿岩带型金矿床是世界和我国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可分为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和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二类。这二类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均具有明显的不同。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不仅产出在中低变质绿岩带中,而且在高级变质绿岩带中分布很普遍和发育。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分布广泛、储量极大,是具有中国地质特色的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6.
有机质、粘土矿物吸附和释放金的实验研究表明:有机质对金的吸附量是粘土矿物的6.89倍,粘土矿物的混入降低了有机质对金的吸附和释放能力,在低于300℃的加热条件下,有机质及粘土矿物释放金的能力较低。由实验结果理论推算出太阳顶群的板岩所提供的金量对拉尔玛金矿床的形成是微不足道的,不是该矿床的主要矿源层。  相似文献   

17.
“煌斑岩”与金矿的实际观察与理论评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献华 《地质论评》1995,41(3):252-260
新的分析资料和研究表明,Rock等人提出的煌斑岩中温热液金矿成因模式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存在明显的问题,根据金和铂族元素,铜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相关性,可以鉴别出绝大多数金异常高的煌斑岩类岩石受到次生蚀变和金富集作用。一些钾玄岩类岩石与中温热液金矿时空上的密切共生,是由于两者形成的构造环境相同,扩大“煌斑岩”这个术语的运用及其所包含的岩石类型,容易造成岩石学分类的混乱,并给岩石学和经济地质学研究带来困扰  相似文献   

18.
块金成因新见及其分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大中  郑若锋 《江西地质》2000,14(4):300-305
本文描述了块金的形成新机制。在热液中呈金氢化物、金羰基化合物及纳料金粒子、纳米金合金粒子活化迁移。在表生条件下,金硫代硫酸盐配合物、金粒子、金合金粒子是金迁移的主要形式。块金是地质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物化学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按块金成因分为内生块金和次生块金。按单块块金质量分为4级。  相似文献   

19.
新疆萨尔布拉克金矿床为典型的构造一热液蚀变型矿床。其热液蚀变种类多,组合复杂,主要热液蚀变有: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钠长石化、伊利石化等。热液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但不同的蚀变对金矿化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重磁异常与金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挖掘黔东南地区的找矿潜力,对黔东南地区区域重磁异常进行解释,研究东部地区的天锦黎金矿密集区及西部地区的金化探异常分布特征,发现金矿床(点)和金化探(元素、块体)异常的产出,同重、磁异常平面分布和推断的岩浆岩侵入体(基性岩类、酸性岩、构造蚀变岩)及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东西向、南北向)的分布,存在着空间、时间和成因上的联系,由此拓开了黔东南天锦黎金矿密集区及外围金矿地质找矿的新思路,不要只限于在相关地质层位里和北东向构造及伴生断裂(即“背斜加一刀”)交会处及其附近,来寻找变质碎屑岩中的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