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1.
西藏拉萨林周地区的下二叠统旁多群的地层层序以前并不十分清楚,其中“杂砾岩”的成因也争议很大。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在林周旁多地区新发现了其中部的含有坠石的纹层状粘土岩,并建立了旁多群中部和上部的地层序列。旁多群中部以陆源碎屑少、悬浮泥质为主的欠补偿深水盆地相沉积为特征,而上部以陆源碎屑丰富的滨、浅海相沉积为特征。旁多群自下而上反映了两期岩浆构造事件:第一期发生在该群中部沉积之初,伴随着基性玄武岩的喷发,该群中部沉积时,盆地进入裂谷鼎盛时期,随后进入以旁多群上部为代表的裂谷充填阶段;第二期构造事件可能发生在旁多群和乌鲁龙组沉积之交,乌鲁龙组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长石碎屑、火山岩岩屑和凝灰质沉积岩,指示这期岩浆构造活动的存在。旁多群中的坠石沉积指示旁多群的形成背景是裂谷构造环境下的冰海相。旁多群中的杂砾岩按照成因可以划分为:具有正粒序结构的杂砾岩,为重力流沉积岩,反映侧向水流的搬运;不具有正粒序结构的厚层块状、含有坠石沉积的杂砾岩,为水下冰碛岩,反映冰川、冰筏作用存在,指示大陆上有冰川作用。这种分类和命名有助于石炭-二叠纪冰川发育过程和旋回性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冰海相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2.
藏北申扎地区永珠组中上部发现了Neognathodus牙形石动物群,自下而上划分为Neognathodus cf.symmetricus-N.cf.asymmetricus组合、Neognathodus medadultimus-N.medexultimus-N.roundyi组合、Rhachistognathus sp.A-Neognathodus ultimussp.nov.组合。上述牙形石动物群指示永珠组中上部的时代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阶中期—莫斯科阶晚期。该牙形石动物群与俄罗斯地台区、北美地区和华南地区比较,显示出低分异度和低丰度的特点,表明该地区当时的生态环境并不十分利于牙形石生长,可能是当时该地区处于南半球中高纬度附近、水体温度偏冷所致。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新发现的旁多群中部的打鲁雄剖面及其含有典型坠石的沉积特征。该剖面旁多群中部以陆源碎屑少、悬浮泥质沉积为主的欠补偿的深水盆地相沉积为特征,同时夹有水下冰碛岩、重力流沉积等。纹层状一薄层状的粘土质岩层内分布着粒径是基质的100-1000倍的棱角状一次棱角状、长轴垂直近垂直于纹层面或层面的碎屑和砾石。砾石上下的泥质岩具有顶凸下挠的现象。碎屑和砾石及其对上下地层的影响表明其为坠石沉积。旁多群中指示冰川、冰筏沉积作用存在的坠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青藏高原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相地层形成于受到冈瓦纳大陆冰川影响的海相环境。  相似文献   
4.
戈壁覆盖区金窝子矿带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金窝子金矿带为例,讨论戈壁覆盖层的分带结构,以及金等成矿元素在干旱景观区的表生迁移和矿化信息的传递机制;试验研究了本区土壤和活动态测量等深穿透方法效果,提出了戈壁覆盖区化探勘查和找隐伏矿的技术方法.通过重点剖面和1200 km2面积1:20万比例尺的多指标地球化学测量证明,戈壁覆盖层主要由坡-冲积层和冲-洪积层互层构成,其中坡-冲积层属当地风化产物,包含矿化信息;而冲-洪积层为运积物.土壤(-160目)测量对于圈定区域金成矿构造带和显示出露矿化效果良好,应用水提取态和铁锰氧化物态等深穿透指标,可以揭示覆盖金矿化.  相似文献   
5.
金窝子矿带戈壁覆盖区化探深穿透找矿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金窝子金矿带为例,重点研究东天山地区戈壁覆盖层的分带结构、成分、性质和成因,以及金等成矿元素在干旱景观区表生迁移与矿化信息的传递机制。通过垂直剖面分析查明,戈壁覆盖层主要由坡-冲积层和冲-洪积层互层构成,其中坡-冲积层属当地风化产物,包含局部矿化信息,称为砾土戈壁;而冲-洪积层为运积物。两层均普遍经受戈壁化作用,形成以石膏为主的钙积层障。两互层均包含金等元素的矿化信息:在大比例尺详查找矿中采集坡-冲积成因的砾土戈壁层粗粒级(20—40目),能够揭示局部矿化地段;而在小比例尺区域地球化学测量中采集冲-洪积层中的细粒级(-160目)样可以圈定区域金矿化带。  相似文献   
6.
西藏北部申扎县永珠地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中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化石丰富。该剖面中查果罗玛组碳酸盐岩地层(泥盆纪—早石炭世)和下拉组(中二叠世)碳酸盐岩地层之间的碎屑岩夹灰岩地层,在沉积上表现为冰海相杂砾岩,在古生物化石面貌上表现为特提斯-冈瓦纳古生物群混生。古生物群混生的现象为石炭纪—二叠纪的特提斯生物区与冈瓦纳生物区之间的地层和古生物对比建立了一座桥梁。永珠组中上部地层中同时产有牙形石和腕足类,牙形石的研究表明其时代为晚石炭世莫斯科期,而腕足类的研究则表明其为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这一矛盾预示着在(亲)冈瓦纳相地区晚石炭世晚期地层缺失的意见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新疆金窝子矿区深穿透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新疆金窝子金矿区,利用2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金属活动态提取方法和电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以在隐伏矿上方有效地发现异常.在干旱荒漠区由于氧化作用和蒸发作用强烈,地表形成氧化地球化学障和大量盐类的蒸发地球化学障,这些地球化学障可以捕获由深部迁移至地表的含矿信息,因此,用深穿透地球化学的铁锰氧化物膜提取和盐类蒸发障良好导电性能的电提取可以有效地指示矿体.  相似文献   
8.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及科学研究意义的超大型斑岩- 矽卡岩矿床,完整地保存了矽卡岩矿床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前人研究多集中于矽卡岩的水平分带,而对于矽卡岩矿物垂直分带以及其与金属矿化的耦合关系等方面研究薄弱。本文重点对甲玛3000 m科学深钻中矽卡岩矿体进行了精细的矿物学研究,系统揭示了矽卡岩矿体的矿物学空间分带特征以及与金属矿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矽卡岩从浅部至深部具有清晰的分带现象,即矽卡岩化角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内矽卡岩(含石榴子石花岗闪长斑岩)。金属矿物组合从浅部向深部,变化为辉钼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硫铋铜矿±辉钼矿→辉钼矿±黄铜矿,对应成矿元素变化为Mo±Cu±Au±Ag→Cu(Mo)±Au±Ag→Mo±Cu±Au±Ag。研究表明,侵入岩及围岩的空间位置、构造环境、多期次热液流体叠加是控制矽卡岩矿物分带的重要因素。同时,矿物学特征表明,矽卡岩中高品位金的富集与斑铜矿等铜硫化物密切相关,也可能与多期次流体叠加和富金岩浆源区有关。  相似文献   
9.
闪锌矿作为甲玛斑岩成矿系统远端热液流体形成的典型金属硫化物之一,也是揭示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差异的重要指示矿物。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碰撞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其远端成矿流体的性质有待进一步完善。甲玛矿床中闪锌矿可分为产于远端硅灰石矽卡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进一步分为主矿段和南坑矿段)、大理岩中Manto型矿体的闪锌矿和角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采用电子探针测定闪锌矿的元素组成及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甲玛闪锌矿相对富集Fe、Mn、Cd等元素,其中,角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的Fe和Cd含量最高,其次为硅灰石矽卡岩型矿体和大理岩中Manto矿体的闪锌矿。甲玛闪锌矿的颜色较丰富,且与Fe元素的含量具有较强相关性,颜色越偏红褐色的闪锌矿Fe含量越高,颜色越偏蓝黑色的闪锌矿Fe含量越低。距离斑岩成矿中心较近的角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铁含量最高,形成温度最高,为中偏高温;远离斑岩成矿中心的远端硅灰石矽卡岩型矿体中闪锌矿的形成温度中等;更远端的大理岩中Manto矿体的闪锌矿形成温度最低,为中低温。距离热液成矿中心越远,闪锌矿中的Fe和Cd含量逐渐降低,形成温度越低,据此可将闪锌矿作为斑岩成矿系统判定热源和流体源的找矿标识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