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地质学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国家基金委和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等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2.
第 13届地质流体及流体包裹体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10月 14~ 17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内生矿床成矿机制国家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主办 ,国际矿物学会包裹体专业委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协办。12 0余名与会者代表了全国各地质院所、高等院校地质院校、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三位国际著名地质学家专程来华参加会议并作重要报告 ,参加会议的众多的年轻代表给会议带来了活力 ,反映地质流体研究新人辈出 ,后…  相似文献   

3.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亚洲流体包裹体研究国际会议于2006年5月26~28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63篇。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奥地利、乌兹别克斯坦、印度、泰国和突尼斯等13个国家的36名代表与我国150名学者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会后在黄山进行了为期3天的花岗岩野外地质考察。流体包裹体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成一…  相似文献   

4.
1993年全国有机包裹体学术讨论会纪要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和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召开的全国有机包裹体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2月:6~10日在广州举行。会议的目的,是总结交流近年来有机...  相似文献   

5.
全国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讨会报道全国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讨会报道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举办的全国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讨会于1997年10月6日至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  相似文献   

6.
正为交流近两年来国内(外)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最新成果、研讨当前矿物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究领域存在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20年12月18~21日在长春召开"第二十届全国矿物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调查研究院/矿产资源研究院、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诚挚邀请全国同行相聚"北国春城——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办的"海峡两岸边缘海地质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6~26日在广州市东山宾馆举行.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办的“海峡两岸边缘海地质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6~30日在广州市东山宾馆举行。出席本次  相似文献   

9.
流体包裹体各相体积测定的现状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流体包裹体各相的体积则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早期得不到体积数据,只能给出包裹体的二维面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的研究所包裹体实验室曾提出一条换算曲线,根据二维面积推测体积小,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编后语     
“地质流体”是指存在并活跃于岩石圈中的由H_2O、CO_2、烃类以及卤素、S、N等挥发组分及其中的溶解组分一同构成的复杂流体相,它是地质作用过程中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并在地球内部发生的一切地质作用过程、各圈层地球物理结构与力学性质、地球化学演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地球内部流体已成为当前地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并将是建立地质科学新理论体系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由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内生矿床成矿机制国家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主办,国际矿物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13届地质流体及流体包裹体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4至17日在南京大学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71篇,来自国内各主要地球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地质院系、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12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地质流体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海外华裔学者周义明博士(美国地质调查局)、卢焕章教授(加拿大Quebec大学)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主办,国际矿物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际有机包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暨第14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9日至13日在河北廊坊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摘要72篇,  相似文献   

12.
全美第二届流体包裹体会议于今年1月4日—7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弗吉尼亚工学院和州立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日本、中国、法国、西德、荷兰、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的90余名包裹体工作者出席了会议。苏联提交了论文,但未到会。会议分专题报告(包括相平衡和技术,矿床,包裹体成分分析,岩石,地热和海底等专题)和张贴两部分进行。会议共收到论文69篇,其中54篇为大会宣读,15篇为张贴。会议还组织参观了弗吉尼亚工学院和州立大学的地质实验室(包括包裹体部分),参观了用红外显微镜研究黑鸽矿等不透明矿物中包裹体的方法,以及用以计算流体包裹体的压力、温度、密度的计算机软件—Flincor和数据库软件FIRRI。会议还专门对包裹体成分分析问题作了讨论,商定了标样及合作事宜。大会决定第三届全美包裹体会议于1990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举行,由Spooner主持,根据他的建议,下届会议将侧重于“地壳深部的流体”和“金矿床的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的第13届学术年会于2011年4月6日至9日在广州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承办,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广东省地质学会协助。来自国内外158个单位的近8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8名院士,28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  相似文献   

14.
有机包裹体研究的某些进展施继锡(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兰文波(中国科学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有机包裹体,油气勘探和金属有机成矿,分析方法有机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勘探与金属有机成矿中的应用,已成为流体包裹体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流体包裹体研究对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国祥 《岩石学报》2015,31(4):907-917
热液矿床的形成既包括地球化学过程也包括流体动力学过程,后者主要研究成矿流体的驱动力、流动方向、速度及持续时间。流体及金属的来源,金属在热液中的溶解度及溶解机制,以及矿石的沉淀机制等可以通过多种地球化学手段来研究,而流体动力学过程的确定相对比较困难。流体包裹体分析不仅可以为成矿地球化学过程,而且可为流体动力学过程提供制约,因为流体包裹体研究所得到的流体P-V-T-X性质与流体流动、热传导及质量迁移等控制方程直接相关。本文阐述流体包裹体与流体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关系,流体包裹体研究对已有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的贡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从流体包裹体研究得出的流体压力状态为岩浆热液及造山型成矿系统的超压驱动模式提供了关键的证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其分布为沉积盆地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制约。流体包裹体研究在揭示流体混合及流体相分离等重要成矿过程方面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在研究流体混合及多相流体流动的物理过程方面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精心设计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有可能应用于古流体流动数值模型的调试。  相似文献   

16.
杜俊  刘洪微  常洪伦 《现代地质》2023,(6):1634-1643
天然斜长石流体包裹体被广泛应用于揭示各种地质作用及地质过程的研究,但关于这类包裹体的捕获机制及捕获后的变化、地质温压计等研究需要基于斜长石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研究的验证或修正。目前,以斜长石为寄主矿物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尚未见诸报道。本文基于传统的寄主矿物裂隙愈合方法,通过在寄主矿物的预处理、囊组装等方面的适当改进,在1~1.5 GPa、800~900℃的条件下,模拟俯冲带中玄武质洋壳发生脱挥发分反应的实验中,以斜长石为寄主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被成功地合成。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分析,以及尝试性的单个流体包裹体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斜长石捕获了常温下呈富碳液相+富水液相的两相流体包裹体,捕获的流体具有H2O+CO2±CH4±N2的组成,流体盐度因加入初始标液不同而有变化,有Cu、Mo等被活化进入到流体中。实验展示了基于斜长石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在二氧化硅不饱和体系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中的成功运用,其在地质流体和实...  相似文献   

17.
滇西兰坪盆地西缘铜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盆地西缘发育众多的铜多金属矿床,主要以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红色碎屑岩建造中,或产于火山岩中。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区域3个代表性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矿物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铜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以气液两相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不高,显示成矿为中低温度;流体包裹体成分显示为a^+(K^+)+Ca^2+Cl^-+SO^2-4型,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以大气降水补给的热卤水;成矿流体气相组成主要为H2O和CO2,还原性烃类气体的存在并与氧化性气体的反相关关系显示其与盆地有机质的密切关系及在成矿过程中的重要性。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及矿物氢氧同位素的分析,认为该带中的矿床地幔物质参与成矿是次要的,成因上应为受深断裂控制的、大气降水补给的热卤水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会议简讯     
全国金矿床矿物包裹体学术讨论会召开 由中国矿物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委员会和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联合召开的《全国金矿床矿物包裹体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26日至30日在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举行。这次会议得到了武警黄金指挥部、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有关领导亲临会场参加会议,指导工作。来自地矿部、中科院、冶金部、有色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及大专院校的正式代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2011,(3):306-F0004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承办,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广东省地质学会协办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于4月7日至9日,在广州华泰宾馆召开。来自国内外158个单位的近800名专家、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代表中既有德高望众的老一辈科学家,也有年富力强的科研中坚,更有朝气蓬勃的新生代力量,包括丁仲礼、欧阳自远、傅家谟、李曙光、刘嘉麒、翟明国、郑永飞等院士,28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显示了此次会议的高学术水准。  相似文献   

20.
徐义刚 《岩石学报》2006,22(6):1743
由国际火山学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IAVCEI中国国家委员会共同承办的“国际大陆火山作用学术研讨会”(IAVCEI 2006)于5月14-18日,在广州市白天鹅宾馆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研究员。IAVCEI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