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酸沉降地区硫源的硫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菲菲  张良 《江苏地质》2013,37(4):675-680
我国同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酸雨类型一致,均为典型的硫酸型酸雨,因此硫同位素组成是示踪酸雨来源的重要手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酸雨硫同位素组成研究的思路和实验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燃煤过程中硫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和大气SO2、气溶胶、大气降水、苔藓和小麦等植物中的硫同位素组成等,对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沙坪矿床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发育的花岗岩出露面积最大仅为0.6 km2,却导致铅、锌等金属巨量堆积,因此明确其成矿物质来源是理解矿床成因的关键.为探究矿床内硫的来源,本次研究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黄沙坪矿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硫同位素分析,并与已有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矿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的δ34 S范围分别为+4.1‰~+7.5‰和+4.9‰~+11.4‰,与典型的S型花岗岩硫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而明显低于区内矿石δ34S值(+2.3‰~+17.5‰).综合上述,我们认为矿区岩浆硫的同位素组成应接近或略低于花岗质岩石全岩硫同位素组成,成矿物质硫除部分来自岩浆外,很大程度上有地层或膏盐层硫的加入,这可能是黄沙坪成为区域上最大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酸雨硫源的硫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酸雨硫源,本文对广州地区大气降水、大气SO2和气溶酸、工业用煤和重油及其燃烧产物样品进行了硫同位素组成测定。对煤和重浊在燃饶过程中的硫同位素分馏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重油在燃烧过程中有明显的类似于煤的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其燃烧产物SO2气体富集轻硫同位素,而固体颗粒物则富集重硫同位素。依据同位素质量平衡,定量计算了四种硫源(人为成因硫、天然生物硫、海雾硫和远距离传输硫),对广州地区酸雨的贡献。上述结果,对研究全球环境地球化学有重要意义,其硫同位素组成为识别和跟踪污染硫源的循环提供了“内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油气盆地埋藏环境中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共生时的岩溶发育机制, 以硫酸盐岩为研究对象,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与野外实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温度、SO42-浓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水-岩-细菌封闭系统内稳定硫同位素的影响, 并指出硫同位素对地球化学作用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 细菌硫酸盐还原形成的H2S中硫同位素分馏明显, 并受系统的温度和开放性等因素影响.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中充填的黄铁矿硫同位素特征, 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的生物成因模式; 揭示了风化壳顶部的黄铁矿化与风化壳下部压释水岩溶共生的机制, 建立了生物岩溶发育的硫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研究成果拓宽了岩溶的压释水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5.
用 MAT-253同位素质谱仪对太湖大气气溶胶中的硫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太湖大气气溶胶中δ34S 数值变化范围为4.46‰~9.87‰,表明该地区大气气溶胶的主要硫源与当地燃煤排放直接相关.Δ33S 绝对值普遍大于0.1‰,说明太湖大气气溶胶中存在显著的硫稳定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基于正Δ33S 和负Δ36S 的关联,揭示太湖气溶胶中硫稳定同位素的分馏异常主要与平流层 SO2发生的光化学反应有关,该科学问题迫切需要做进一步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是我国第二大金矿产地,通过对该区金矿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①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其总硫同位素组成亦不尽相同,一般石英脉型金矿床总硫同位素组成值应界于-5‰~5‰,证明其具有幔源硫的性质,而蚀变岩型金矿床其总硫同位素组成值则<-5‰,其原因是由于在成矿过程中物化条件发生变化产生硫同位素分馏作用所引起;②利用剩余热液硫同位素组成发生变化的现象,推断出矿物组成及其晶出的顺序;③利用γ0(摩尔数比值)指示金矿流体的流动方向.金矿床硫同位素的特征变化是研究矿床内在成矿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得出的部分结论在找矿实践过程中可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湘南宝山铅锌银矿床硫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勇 《地质与勘探》2018,54(1):82-89
成矿热液的总硫同位素组成(ΣS)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成矿流体中硫的来源。本文通过对湖南宝山矿床硫同位素以及总硫同位素的研究发现,金属硫化物样品的δ~(34)S值绝大多数为正值,变化区间为6.40‰~6.91‰,一般为-6.40‰~5.29‰,均值为2.22‰,其中黄铁矿δ~(34)S变化范围为-1‰~4.61‰,均值为2.92‰;方铅矿δ~(34)S变化范围为-0.80‰~1.70‰,均值为0.53‰;闪锌矿δ~(34)S变化范围为1.80‰~4.31‰,均值为2.69‰。具有集中的δ~(34)S值分布以及单一的峰值,表明硫的来源比较单一,具有岩浆硫特点,同位素组成具有δ~(34)S_(黄铁矿)δ~(34)S_(闪锌矿)δ~(34)S方铅矿的特征,证明成矿物质沉淀时基本达到了硫同位素分馏平衡。通过总硫同位素的分析,得出高温与低温两组数据,通过Pinckney图解计算获得中低温阶段的δ~(34)S_(ΣS)为1.28‰,高温阶段的δ~(34)S_(ΣS)为1.68‰。表明成矿流体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小,仅有0.4‰,且其总硫同位素组成为1.78‰,均显示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地幔硫的特点,表明矿床中的硫可能来自地幔。  相似文献   

8.
桂东地区发育三种成因类型的金矿,各类金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差异。本文计算了共生硫化物沉淀时的同位素平衡温度,并根据各类金矿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硫的来源,认为硫源应以深源重(同)熔岩浆热液为主,部分来自地层。同时还研究了硫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对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了解矿山环境中元素迁移释放的地球化学过程,本文研究了赫章后河地表水系硫酸根和沉积物中的硫同位素组成。结果发现,水体和沉积物中硫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不同水体中SO42-的浓度与δ34S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主河道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硫主要来自矿业活动的释放。水体中硫同位素组成不仅能反映水体的受污染情况和污染水体的扩散范围,还能反映沉积物中硫化物氧化作用的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贵州乌江水系枯水期河水硫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对枯水期乌江及其主要支流河水的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河水SO42-的δ34S值在-15.7‰~18.9‰之间,干流δ34S值介于-3.7‰~0.0‰之间。主要支流河水的SO42-浓度和δ34S值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上游碳酸盐岩地区支流河水SO42-浓度较高而δ34S值较低,河水中的SO24-来源于煤中还原态硫的氧化、矿床硫化物氧化和大气降水;下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区支流河水则相反,具有较低SO24-浓度和较高δ34S值,河水中的SO24-来源于硫酸盐蒸发岩溶解、大气降水以及煤中还原态硫的氧化。干流的硫同位素组成显示枯水期河水中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