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使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装置(DAC)和同步辐射光源,对天然白钨矿进行了原位高压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EDXD)研究,实验最高压力为16.0 GPa.在实验压力范围内观察到了一次白钨矿结构→钨锰铁矿结构的可逆相变:压力小于5.3 GPa时为白钨矿结构(I4_1/a),在5.3~12.3 GPa压力区间内为白钨矿结构与钨锰铁矿结构(P2/c)并存,大于12.3 GPa时完全相变为钨锰铁矿结构.从键长、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角度对白钨矿→钨锰铁矿结构的相变机制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考查了高压下镁硅酸盐和硅镁氧化物(橄榄石、硅镁尖晶石、钙钛矿及后钙钛矿)中氧、硅的离子半径,发现在压力增加的条件下,不论相变是否发生,氧离子半径总是随压力增加而逐渐缩小的,但对于阳离子硅来说,相变导致它从配位数低的多面体向配位数高的多面体迁移时,其离子半径是逐渐增大的.这种现象与SiO2在高压相变时硅离子增大的趋势完全一致.这种现象可能是在高压下离子化合物逐渐向金属相化合物转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透辉石结构中M_1位Fe~(2 )离子晶场谱带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B.E.沃伦(Warren,1929)和W.L.布雷格(Bragg,1929)的测定,透辉石中的Fe~(2 )离子有两种占位情况:M_1占位的Fe~(2 )有六个配位氧原子,与正八面体配位相近似;M_2占位的Fe~(2 )也有六个配位氧原子,但较正八面体配位有很大的畸变。 W.B.怀特(White,1966)和K.L.基斯特(Keester,1966)用非偏振吸收光谱方法测定了含5%CaFeSi_2O_6的透辉石样品的三条吸收带为13600cm~(-1)、9730cm~(-1)、4420cm~(-1)。肯定了强吸收带9730cm~(-1)是由M_1位的Fe~(2 )离子的d电子在晶场分裂能级间自旋允许跃迁引起的,弱吸收带13600cm~(-1)象是属于Fe~(2 )离子的,宽而弱的带4420cm~(-1)象是由少量的四配位Fe~(2 )离子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岩石圈中许多地质过程,都曾经历过降压作用。岩石圈中的压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压力的降低将改变地质作用过程的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导致相变。通过岩石圈中降压过程性质和机制的研究,重点探讨降压所引起的相变及其地质意义,试图从新的研究角度提出一些认识和思路。(1)降压是岩石圈中许多地质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降压的性质不同对应不同的地质现象。(2)岩石圈物质的相变线(含两端点)及邻区的物理化学行为突变有重要研究价值。降压可导致岩石圈中的水发生一、二级相变,影响着热液成矿和油气成藏,是"构造降压-水相变耦合成矿(藏)"新模式的理论核心。降压导致岩石圈中固体熔融相变,是岩浆形成的必要条件,降压性质差异决定着岩浆岩的种类和结构。降压过程中,矿物组合随之调整,因各种矿物的相变线不同,矿物变形行为表现各异,地压梯度明显降低,影响超高压变质作用和变形、岩石圈减薄等的解释。(3)降压通常是岩石圈局部升温和聚集水的前提。岩石圈中若没有降压,就不会出现明显升温和聚集水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沈才卿 《铀矿地质》2001,17(4):255-256
至今 ,自然尚未找到立方氧化锆矿石或矿床 ,它是天然氧化锆 (单斜相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相变 ,经四方相、六方相而转变为具原子最紧密堆积的立方相的。随着相变的产生 ,其性能也发生转变 ,立方相氧化锆具有折射率高 (2 1 5-2 2 3 )、色散大 (0 0 6)、硬度较高 (摩氏 8 0 -8 5 )、化学稳定性好等特性。因为钻石的折射率为 2 42 ,色散为 0 0 44 ,所以若把二者琢磨成相同的戒面 ,其综合效果非常相似。因此 ,立方氧化锆成了钻石最佳的代用品 ,目前 ,用冷坩埚熔壳法已成功地生产出立方氧化锆。立方氧化锆的相变温度为 2 3 70 -2 75 0℃ ,要使…  相似文献   

6.
在已知成矿带和矿床中,随着找矿和开采的进行,已有的和新发现的资料积累越来越多.一个好的成矿理论,可以给这些资料较为统一的、合理的解释,还可能为老矿区(带)的深部和外围找矿指出一些新思路和新标志.据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水相变可导致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突变,使成矿物质被释放而成矿,在热液成矿作用中断裂降压引发水相变,是热液...  相似文献   

7.
地球内部矿物相变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巍  杜建国  丁建才 《现代地质》2001,15(2):211-215
地球内部矿物相变主要包括固—固相转变和固—液 (熔体 )相物态转变。相变对矿物和岩石的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会导致电导率、弹性波速、热力学、流变学参数的异常和产生相变磁效应等。相变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可用于建立地幔矿物模型剖面 ,为地震波速不连续界面提供解释并且深刻影响地球深部的物质运动 ,包括导致地震和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8.
利用等温热脱水和非等温热脱水的实验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检测手段研究了青藏高原钠硼解石矿物在50~500℃温度区间的脱水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钠硼解石(NaCa[B5O6(OH)6].5H2O)的脱水分三阶段进行:50~70℃,脱失2个水形成NaCa[B5O6(OH)6].3H2O相,与钠硼解石结构研究结果对比,脱水分子是与钠硼解石分子中钠配位;70~100℃,进一步脱失2个水形成较为稳定的NaCa[B5O6(OH)6].H2O相,脱水2个分子是与钠硼解石分子中钙配位,该结构可以在100~150℃稳定存在;150~180℃,进一步升温将逐步失去最后一个与Na离子配位的水分子,同时导致[B5O6(OH)6]3-硼氧配阴离子结构的破坏,固相结构由晶型转变为无定形。  相似文献   

9.
相变热传导问题是一个弱间断的非线性问题。借助于一种数学变换将原控制微分方程变为空间变量为无量纲的微分方程后,采用三时间层隐式有限差分格式(Bonacina,1973)求数值解是非常方便的。本文用这种方法求解了冻结壁温度场。但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相变温度等于零且水分迁移可以被忽略的粗颗粒土,对于不同相变温度区间的各类粘土则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0.
哈得逊油田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整装油田之一,储量规模超过亿吨.在其发现过程中,东河砂岩的沉积相及其相变规律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侵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砂(砾)岩,主体为滨岸海滩相砂体,在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从古地貌低部位向高部位持续超覆变薄,以陆源碎屑滨岸-浅海...  相似文献   

11.
相变是固体性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技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在地学领域,矿物相变与地球动力学过程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矿物相变的研究可以了解矿物的生成和演化,了解地质作用的演化过程。因而矿物相变研究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矿物相变研究在不断向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方向发展。 1.矿物的二级相变和朗道理论矿物在给定的热力学条件下结构不稳定就套发生相变。热力学可以给出一个很好的相变分类。Ehrenfest把相变前后的自由能变化作为相变分类的依据,在相变点自由能的一级微分不连续的相变称为一级相变,把自由能的二级微分不连  相似文献   

12.
在硅酸盐液相不混溶过程中,高电荷密度(HCD)阳离子优先进入较基性的不混溶熔体相中,这与它们在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的行为正好相反.根据这个原理,可区分岩石(矿石)是液相不混溶成因还是结晶分异成因.HCD阳离子在两共轭液相中的分配主要由其聚合程度强弱决定.在基性熔体中,非桥氧(NBO)数较多,要求更多的HCD阳离子以求配位.两液相中结晶相的存在会严重影响HCD阳离子的配分性质.  相似文献   

13.
沉积层中水合物热分解是一个含有水合物相变的热传导过程,相变界面的演化过程是水合物分解规律及相关灾害分析的最基本问题。文中在试验观测和分析实际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水合物沉积层中混相多相变阵面多区域的热传导理论模型,并针对轴对称问题进行了系列数值模拟;模型试验测定了四氢呋喃水合物沉积物中不同热源温度下水合物相变阵面的演化过程。通过对比,水合物分解相变阵面扩展的数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叶蜡石加热相变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叶蜡石20~1 300℃热处理产物进行系统的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的研究,发现叶蜡石加热相变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主要物相及其变化和组合特征,可以将叶蜡石的加热相变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叶蜡石阶段(室温~660℃)、偏叶蜡石阶段(660~1 100℃)、不定形SiO2 与莫来石形成阶段(1 100~1 200℃)、莫来石与方石英共存阶段(≥1 300℃).  相似文献   

15.
绿泥族矿物是一个成分复杂、种属繁多的大家族.其结构系由滑石和水镁石互层组成.一般的化学式为:[(Mg、Fe~(2 ))_(6-n)(Al、Fe~(3 ))_n][Al_nSi_(4-n)]O_(10)(OH)_8,其中n=0.6-2,八面体中常有Ni~(2 )、Mn~(2 )、Cr~(3 ),四面体中有Ti~(4 )、Cr~(3 )、Fe~(3 )等阳离子混入.在绿泥石族矿物中,类质同象置换是很普遍的.在六次配位中Mg(?)Al之间、四次配位中Si(?)Al之间的置换;另一种重要的置换即Fe对Mg的置换,而且Fe~(2 )对Mg~(2 )的置换是任意的,Fe~(2 )/  相似文献   

16.
贵州安顺旧州晚二叠世龙潭期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华  牟军  黄道光  石磊 《贵州地质》2010,27(4):241-244,290
本文通过安顺旧州地区地面调查及钻孔岩性分析研究,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沉积相特征、沉积模式分析,进一步说明该区处于晚二叠世三岔河地区龙潭相区与吴家坪相区的相变位置,属于潮坪—泻湖相至半局限台地相过渡带,是具有特殊组成含义的"龙潭组"。由此推断晚二叠世龙潭期相变线(带)应为由北(遵义)向南延伸至贵阳后经林歹—平坝—天龙—旧州(研究区)一线向南西延伸到兴义,北西为龙潭相区,南东为吴家坪相区。  相似文献   

17.
沉积层中水合物热分解是一个含有水合物相变的热传导过程,相变界面的演化过程是水合物分解规律及相关灾害分析的最基本的问题。本文在试验观测和分析实际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水合物沉积层中考虑混相-多相变阵面-多区域的热传导理论模型,并针对轴对称问题进行了系列数值模拟;模型试验测定了四氢呋喃水合物沉积物中不同热源温度下水合物相变阵面的演化过程。通过对比,水合物分解相变阵面扩展的数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材料研制中经常要对材料的有关物相及其相变进行经常的、大量的检测。在这些检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相变类型,该文提出如何用重折率法来检测晶相的相变类型。这种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9.
晶体的空间群对称包含了大量晶体结构的信息,在相变前后晶体的空间群对称不同,相变的方向不仅受热力学限制,还受对称性限制。朗道的二级相变理论认为,相变是晶体中某种位移的不断增大产生的,位移的变换性质与诱导相变的不可约表示一致,因而原子位移的线性组合可以象一个矢量那样变换。当然对有序无序相交,是微观几率密度的改变,这时密度变量就象一个矢量那样变换。按照朗道的相变理论,晶体的自由能在相变点附近可展开为序参量的级数,随温度逐渐降低,序参量由相变点的零值逐渐增加,在任何温度点,晶体的自由能都给出极小值,因而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介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从头计算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超高压下CaTiO3的结构变化趋势、α-磷铝矿在高压下是否非晶化的判断、ZnS发生压致相变路径的计算和FeS高压变体物性的计算为例,说明了从头计算可以解决矿物压致相变的诸多问题,如p-V状态方程的计算,相变压力pT、相变路径、各高压变体物性变化的求解以及极端高压下变体的预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