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作为从自然出发的发展理念,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滨海区域以NbS为理念支撑的生态修复工程仍缺乏经验。近年来,NbS的理念在盐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实践成果丰硕。文章通过本地调查和分析归类,回顾了NbS在盐城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NbS在盐城的自然恢复型、人工干预型、自然恢复+人工干预复合型3种生态修复模式,分析了3种模式实践的修复工程和效果,并从NbS的视角对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技术措施、效果评价和制度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其他地区NbS的探索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对盐城滨海湿地影响较大的一些地方政策,发现这些政策对盐城滨海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诸多不利,主要表现在:湿地开发利用政策偏重经济发展,轻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围垦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导致盲目、超强度围垦;沿海产业政策不合理,致使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政策的执行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湿地相关政策体系,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盐城滨海湿地政策的指导思想,选择全面保护的湿地政策目标;制定综合性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例如,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投入政策机制、湿地资源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完善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完善湿地政策执行的管理体制,加强湿地政策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3.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之一,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江苏滨海湿地正面临着大规模围垦、污染、资源过度利用、生物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湿地系统功能退化日趋严重。总结近30年学者对盐城滨海湿地的海岸冲淤、环境演变、野生动物保护及外来物种对这一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湿地是一个复杂、动态、跨区域的生态系统,对维护区域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的重要城市苏州湿地保护为切入点,研究总结苏州湿地保护与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苏州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将保护规划重点聚焦湿地保护质量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修复,考虑流域协同保护,从人文生态视角发掘湿地自然与文化资源,提质特色湿地景观,提高湿地科学管理等方面,这些尝试对长三角乃至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的湿地保护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系统分析了开展自然教育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和探索实践,并提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结果表明:保护区具有资源丰富、知名度高、设施完善、文化深厚、区位优越等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包括功能布局不合理、自然教育体系不完善、生态安全威胁。保护区在精品课程和教程开发、特色自然教育径设计、人才队伍培养、新旧媒体融合和湿地科普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实践。提出了构建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打造系统的自然教育体系、探索社区化的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依据2009年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成果,从湿地类型、面积、分布、动植物资源等方面分析了江苏长江流域湿地资源现状与基本特征,探讨了江苏长江流域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通过加快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江苏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与管理规划编制,加强流域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等措施,遏制流域内湿地整体生态质量退化、生态功能下降的趋势,实现江苏长江流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湿地保护恢复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湿地保护恢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湿地威胁加剧、自然修复为主难以满足湿地恢复的需求、小微湿地生态问题被忽视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没有充分发挥等。提出了中国湿地保护恢复由抢救性保护转向全面保护,合理选择湿地恢复等级,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并重、注意中度干扰应用和创新湿地保护恢复新模式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湿地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湖北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湖北省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面临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开发管理混乱、水土流失严重、湿地面积减少、水污染加剧、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方面。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湿地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湿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政策、生态、科技和宣传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位的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价与区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维新  杨桂山 《湿地科学》2009,7(2):125-129
协调好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是当前湿地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从量化角度出发的湿地功能评价与区划方法研究也日显重要.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定义了湿地功能的生态经济位,并以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为例,构建综合生态经济位模型,探讨如何利用生态经济位对湿地生态、经济功能的发展态势进行全面评价,并研究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方法,以期为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鄱阳湖湿地利用与保护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效,但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断深入,湿地利用与保护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持生态优先、做到适度利用、统一行政执法、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公众参与等是非常重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采用"Bottom-up"方法和景观适宜性评价模型,从景观适宜性评价、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历史特点、物种栖息地保护的要求、有利于保护的生境转变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并模拟了盐城滨海湿地开发与保护的三种情景方案,从生态经济价值、成本效益分析、湿地保护与开发意愿等方面探讨协调保护与开发的湿地资源利用情景方案评价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综合效益指标为情景方案比较标准时,保护情景方案为最优选择,但只实现了保护目标;以湿地保护与开发意愿指数为标准时,均衡情景方案为最优选择,且能较好地协调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  相似文献   

12.
高邮湖湿地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水域面积780km2,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区位重要。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原因,导致高邮湖区湿地受到破坏,湿地生态功能受到影响。通过对高邮湖湿地特点、功能及所面临问题的分析,阐述了保护利用高邮湖湿地的意义,提出了高邮湖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促进湿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阐述湿地形成与自然变迁的一般过程,回顾湿地农业开发的成就和成功经验,分析湿地农业发展的教训。湿地农业的发展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需要,扩大农业湿地,改善或增强湿地有关生态功能,提高湿地产出。湿地农业过度发展,改变原有水文环境,影响湖泊蓄水量,造成局部严重水灾,损害水生生物资源。当代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活方式转变,带来湿地衰减和环境污染。最后提出普及湿地知识,认识湿地价值;实行全面保护,突出重点保护;明确保护内容,建立保护制度;实施生态修复,建立生态补偿;保护利用并重,合理利用湿地5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湿地资源分布广泛,生态区位重要,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湿地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基于徐州市湿地资源分布现状、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保护区域内重要湿地构建完整的湿地保护与管理体系为目标,探索提出“一核、两带、三片区”的湿地空间布局,为有效巩固和提升徐州湿地保护成效,打造徐州生态湿地修复“绿色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黑河流域湿地资源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黑河流域湿地资源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了湿地资源的破坏、锐减和生态质量下降.使得黑河流域湿地资源的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今后应按照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以保护求持续发展,以发展促湿地生态保护的战略,加强对黑河流域湿地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湿地生态经济区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和总结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历程和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以下问题:水体污染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湿地经济缺乏支柱产业及品牌、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未能较好地耦合;现有湿地保护形式难以下延,无法实现湿地资源全面保护的目标,湿地保护科学技术含量偏低且缺乏有效转化平台等。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生态旅游、研学教育和特色小镇建设等机遇,提出以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之间呈现失衡发展态势和实现湿地保护与生态产业发展相融合为目标,以生态学和资源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建设由保护与恢复湿地和构建生态环境基底的湿地公园、解决面源污染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湿地农业、打造生态宜居空间和促进乡村活力回归的湿地小镇组成的湿地生态经济区为抓手,实现在新形势下湿地综合价值的提升,促进一产、二产、三产"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并对其建设理念、主要内容和未来要研究的重点进行了阐述。旨在通过实施湿地生态经济区建设,让健康的生态环境转变成为强劲的生态经济竞争力,实现生态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产业发展相融合的升级。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湿地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印红 《湿地科学》2003,1(1):68-72
我国湿地正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威胁,生存型扩张的压力依然没有减轻,发展型扩张又严重威胁着湿地,导致自然湿地数量继续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已难以满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求。根据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现状,我国的湿地战略应当是有限目标的国家战略。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总目标下,近期国家湿地战略以湿地保护为重点,即以保护自然(原生)湿地为主,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重建和合理利用的示范为辅。  相似文献   

18.
密云区不仅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密云区湿地资源调查和生态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密云区湿地类型和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密云区26个湿地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评价为"优"的湿地有5个,分别是密云水库、安达木河自然保护小区、汤河自然保护小区、白马关河自然保护小区和清水河自然保护小区;评价为"良"的湿地有12个;评价为"一般"的湿地有5个;评价为"差"的湿地有4个。评价为"优"和"良"的湿地共17个,占湿地总数的65.39%,"一般"和"差"等级的湿地占总数的34.61%。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和密云区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张掖市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张掖市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湿地资源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加强湿地保护法规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和监测体系,强化湿地保护管理科技支撑,建立健全各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坚持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资源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辽河口湿地土壤、水、生物、矿产等资源的掠夺越来越严重,湿地资源过度开发,湿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失衡。因此,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辽河口湿地资源并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经济,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可持续性评价目标提出了建立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5大评价标准: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承受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了3种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