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中国人类地理之研究,亦取分工合作之法,其一用地质学之方法,搜寻原人踪迹;其二用考古学之方法,推证远古文化;其三用人类学之方法,测验华人体性;其四用民族学之方法,调查初民生活;其五用语言学之方法,厘定方言区域;其六用医药学之方法,探究疾病分布。上述六项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中国人类地理之研究,亦取分工合作之法,其一用地质学之方法,搜寻原人踪迹;其二用考古学之方法,推证远古文化;其三用人类学之方法,测验华人体性;其四用民族学之方法,调查初民生活;其五用语言学之方法,厘定方言区域;其六用医药学之方法,探究疾病分布。上述六项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农村地区具有不同的能源消费取向,其造成的用能排放也呈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分异,对深刻认识区域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区域用能和环境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渭河下游临渭区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获取基础数据,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平原地区、黄土台塬、秦岭山地的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利用灰色关联法识别用能排放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不同类型地区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差异显著。沼气比例较大的黄土台塬用能排放最低(1850.43 kg),薪柴为主的秦岭山地用能排放最高(2556.68 kg),多元化用能的平原地区排放居中(1863.20 kg)。2生活用能主要污染物CO2的排放量由平原向台塬、山区依次升高;其余污染物排放量高低,三类地区并无固定顺序:TSP排放秦岭山地居高,固体废弃物排放平原地区居多,这与各类地区主导用能类型相关。3影响用能排放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区域能源供应能力,亦与区域环境影响下农户特征差异有关,依次为农户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和职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段健  徐勇  赵燊 《地理研究》2019,38(10):2402-2414
为建立健全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国家将“形成空间规划用海分类标准”列入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并作为统一规划基础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总结评析中国现行用海分类体系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空间规划和涉海部门对用海分类的要求,通过历史继承、类型细化和综合集成,提出了一套既希望服务空间规划、又能满足部门行业需求的基础性用海分类体系。研究建立的用海分类体系采用了海域用途功能-用海方式-属性特征相结合的三级分类层序结构,包括9个一级类、28个二级类和43个三级类;一级类和二级类继承了现行海域使用分类体系的层序架构和主要内容,增加的三级类吸纳和集成了用海方式分类体系和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用海类型划分体系的合理成分,重在突出海域使用的具体属性特征。进而以该分类体系为基础,阐释并归类了不同海洋功能空间的含义及用海类型构成,表明业已建立的空间规划用海分类体系具备作为“规范统一的基础性用海分类体系”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趣教经纬线     
魏益永 《地理教学》2013,(16):46-47
经纬网的学习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难点,七年级学生对经纬线及其不同特点理解比较吃力。运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提高了经纬线教学的效率。具体方法包括用西瓜的花纹代表经纬线;用织布和"经天纬地"、"满腹经纶"等诠释内涵;用"大本营"比喻南北极;用"背叛"说明方向的改变;用图解和诗歌总结。  相似文献   

6.
自江户时代开始,日本修建了数以万计的灌溉用蓄水池来作为山区地带水田的水源。由于日本农村的衰退,很多日本的灌溉用蓄水池都不用而荒废了。最近,灌溉用蓄水池由于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生态功能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上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学术界对小规模的灌溉用蓄水池方面的研究好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日本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石川县能登岛为例来论述小型灌溉用蓄水池的使用和管理的现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农业遗产地的能登岛地区仍然对灌溉用蓄水池实行传统的共同管理模式。该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灌溉用蓄水池用水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减轻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水稻收成的损失,比如遇到极端气候的大干旱。但是,灌溉用蓄水池的共同管理模式面临的威胁包括农业人口的急剧减少,大量兼职农民的存在。因此,在讨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存价值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小规模灌溉用蓄水池的传统管理方法和灌溉用水的使用分配方面的传统知识对当下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小城市家庭生活用能碳排放空间分异——以开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5年开封市居民家庭生活用能的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标准差椭圆(SDE)方法,探索城市居住区家庭生活用能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 家庭生活用能碳排放存在以热点区为主的空间正相关特性,碳排放高值集聚发生在城市新建开发区和建成区向外扩张较快区域,以2000年以后新建高档商品房小区和机关事业单位家属院为主,低值集聚区则发生在建成时间长、后续开发力度小的区域,以老商品房小区和胡同社区为主;② 开封市家庭电力消耗碳排放占生活用能总碳排放的67%,但人均生活用能碳排放空间格局由供暖碳排放决定,且人均供暖碳排放空间格局又由集中供暖碳排放空间格局决定,故降低集中供暖能耗、缩小居民供暖用能差异成为居民生活用能碳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③ 家庭经济状况、集中供暖设施分布和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是家庭生活用能碳排放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用容量法测定铵钾混合溶液中的铵和钾时,一般用甲醛法测铵,在测钾时由于铵的存在干扰钾的测定,所以必须在测钾前将铵除去。本实验用四苯硼化钠——季胺盐回滴法测出铵钾总量,用甲醛法测出铵量,钾量则用差减法求得。结果证明,四苯硼化钠季胺盐回滴法在与测钾条件相同下可以准确测铵。所以在不去铵的情况下,可用于铵钾混合溶液的分别测定。  相似文献   

9.
<正>到2013年底,广西三年共新增矿资源储量17.36亿吨,其中,水泥用灰岩6.55亿吨、铁铝共生矿4.56亿吨、高岭土矿2.1亿吨、冶金用灰岩1.1亿吨、重质碳酸钙1.21亿吨、一水型铝土矿9,214万吨、锰5,000万吨、水泥配料用硅质粘土矿2,598万吨、滑石矿500万吨、冶金用白云岩940万吨、铅锌173万吨、全相稀  相似文献   

10.
荒漠植物白刺总DNA提取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荒漠植物白刺含有较多的多糖、酚类等次生代谢物,用常规的CTAB、SDS等方法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总DNA。针对这一问题探索出一种适合白刺属植物总DNA提取的方法。其特点是在裂解细胞膜之前,首先用无CTAB缓冲液进行两次多糖、酚类等次生代谢物的抽提;加大CTAB浓度,用3×CTAB作为裂解液;在用异丙醇沉淀DNA之前,用高浓度NaCl再次分离多糖。用这种方法我们对分布于甘肃的四种白刺属植物的总DNA进行了提取,开展了与总DNA相关的PCR扩增和其他遗传学分析,并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新疆1961—2000年高空温度变化的若干事实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张广兴  赵玲  孙淑芳 《中国沙漠》2008,28(5):908-914
采用1961—2000年新疆12个探空站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经过5点平滑处理的曲线趋势对比和线性相关的研究方法,分析了40 a来12个探空站边界层、对流层、对流层顶和平流层从2 m和850 hPa至10 hPa的探空标准层各层的温度变化趋势;对流层和平流层各典型层间的相关关系;年际温度距平的垂直分布;并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了突变检验。研究表明:新疆平流层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界,之前温度升高,之后温度降低,曲线呈“∧”型;对流层温度经历先降后升变化,曲线呈“V”型,两层温度表现为反位相变化趋势。其中30 hPa和300 hPa温度、50 hPa和400 hPa温度均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负相关。对流层顶的200 hPa、250 hPa两个层次温度变化平稳。新疆年代际垂直方向温度分布特征70年代整层均为负距平,80年代对流层为负距平而平流层为正距平,曲线呈现镜像“S”型;60年代和90年代对流层为正距平,平流层为负距平,曲线呈现一个上下一致的“S”型。30 hPa、50 hPa和70 hPa温度在80年代初发生由升转降的突变;250 hPa温度在80年代初,500 hPa和700 hPa在1987年,2 m在1973年均发生由降转升的显著突变,显著水平达到0.01。  相似文献   

12.
郭春霞  诸云强  孙伟 《地理研究》2015,34(9):1675-1684
不同时间尺度、季节的气温数据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平稳特征。为探讨分析空间平稳性对气温插值的影响规律,采用趋势线法对气温数据进行空间平稳性探索,并对比分析不同空间平稳性条件下,普通线性回归、普通克里格、回归克里格的气温插值精度及插值结果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冬季日均、月均气温与年均气温呈现空间非平稳,插值精度随时间序列的增长而提高,随着气温数据逐渐趋于稳定,精度提高的幅度逐渐下降;夏季日均、月均气温呈现空间平稳,随时间序列的增长,插值精度的提高并不显著;夏季日均气温各插值方法的插值精度普遍高于冬季日均气温。与普通克里格相比,回归克里格能有效提高空间非平稳数据的插值精度。时间序列的增长削弱了不同插值算法之间的插值精度差异和插值结果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3.
合肥地区1736-1991年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的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宫廷档案资料“雨雪分寸”中合肥地区的降雪日数的记载,通过寻找其与年冬季平均温度的相关关系,重建了合肥地区从1736-1991年共256年的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分析表明,合肥地区的年冬季平均气温18世纪较高,19世纪下降,20世纪又开始上升,至20世纪40年代达近250多年来气温最高值。另外,还发现了在19世纪中叶(1851-1871年)有一个明显的温暖期。  相似文献   

14.
In mountainous area, spatial interpolation i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o calculate air temperature by use of observed temperature data. Due to lack of sufficient observation data in mountainous areas many precise interpolation methods could give only coarse result which could not meet the demand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and local climate exploration. Based on DEMs of 25 m resolution, a reversed model is constructed, with which temperature is simula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slope unit from the solar radiation. Taking Yaoxian county as a test area, and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data as basic information sources, which are collected from 15 weather stations around Yaoxian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the year of 1970 to 2000, a simulation for the solar radiation cell by cell is completed. By simulating solar radiation at each slope and flat cell unit, the terrain revised temperature model could be realize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radiation temperature from TM6 thermal infrared image shows that the terrain improved model gets a fine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t local level. The accuracy of simulated temperature in mountainous area is higher than it is in flat area.  相似文献   

15.
In mountainous area, spatial interpolation i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o calculate air temperature by use of observed temperature data. Due to lack of sufficient observation data in mountainous areas many precise interpolation methods could give only coarse result which could not meet the demand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and local climate exploration. Based on DEMs of 25 m resolution, a reversed model is constructed, with which temperature is simula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slope unit from the solar radiation. Taking Yaoxian county as a test area, and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data as basic information sources, which are collected from 15 weather stations around Yaoxian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the year of 1970 to 2000, a simulation for the solar radiation cell by cell is completed. By simulating solar radiation at each slope and flat cell unit, the terrain revised temperature model could be realize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radiation temperature from TM6 thermal infrared image shows that the terrain improved model gets a fine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t local level. The accuracy of simulated temperature in mountainous area is higher than it is in flat area.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M的秦岭山地1月气温及0℃等温线变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白红英  马新萍  高翔  侯钦磊 《地理学报》2012,67(11):1443-1450
以秦岭南北39 个气象站点1959-2009 年1 月平均气温为基础, 考虑地形因素对温度场的影响, 采取基于DEM的空间插值方法, 获取秦岭山地复杂地形下的1 月气温空间插值数据集, 并在此基础上提取1 月0℃等温线, 研究了50 年来秦岭山地1 月平均气温和1 月0℃等温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秦岭南北1 月月均气温均表现为上升趋势, 温度变化倾向率约为0.2℃/10a;50 年来秦岭1 月0℃等温线发生了明显上升, 平均上升高度为143.7 m。从经度上看, 107°E~109°E 范围内1 月0℃等温线所处海拔高度的变化最为强烈, 50 年来上升高度达166.2 m, 明显高于东西两段;1993 年是秦岭地区气温明显上升的突变点, 气温突变后1 月0℃等温线比突变前平均上升了113.82 m。  相似文献   

17.
南极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冰川发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家洪  康建成 《极地研究》2001,13(4):283-293
柯林斯冰帽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据笔者实测资料 ,该冰帽冬季和夏季温度垂直递减率相当 ,为 0 .6 5℃ 1 0 0m ,冰区与无冰区间的温跃值约为 0 .3℃。年、日较差小 ,夏季气温较低 ,平衡线上夏季 (1 2月— 2月 )的平均温度为 0℃。同时 ,云雾多 ,湿度大 ,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小 ,形成了有利于冰川发育的热量条件。同时频繁的极地气旋活动给冰帽区带来了以固态降水为主的较丰沛的降水 ,成为有利于冰川发育的物质条件。夏季温度较低和年降水较丰沛是该冰帽发育有利的水热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全球平均气温未来情景的降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提高全球气候模拟数据的分辨率,以满足全球、区域乃至局地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响应的定量分析,是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全球尺度上,本文利用全球气象观测站点的气候数据和DEM 数据,对全球年平均气温与纬度和海拔高程之间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全球气候降尺度空间模拟的统计转移函数,并与高精度曲面建模(HASM)方法进行集成,从而实现IPCC GCM HadCM3 的模拟数据从3.75° × 2.5°到 0.125° × 0.125°的降尺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3 种气候情景的T1-T4 时段内,格陵兰岛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区域和南极洲平均气温在-35℃以下的区域均呈逐渐缩减趋势,赤道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平均气温大于40℃以上的区域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A1Fi 情景的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最快,A2 情景次之,B2 情景的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最慢。构建降尺度方法有效地将IPCC GCMs的粗分辨率的气候情景数据降尺度转换成高分辨率的气候数据,并克服和弥补了目前IPCC GCMs的模拟数据因分辨率低而不能对区域乃至局地气候变化的细节及趋势进行刻画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对研究区气象站点的年均温与其他地理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温度与高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使用空间内插方法分别获得研究区气温与高程,再根据内插得到的高程与实际DEM之差对内插得到的气温进行温度梯度修正,以得到实地气温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对气温进行内插时,高程要素对其产生的干扰。分别运用IDW、Kriging、Spline3种方法进行插值,比较结果发现IDW法得到的结果最能反映温度随空间位置变化的趋势,较其他两种内插方法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In mountainous area, spatial interpolation i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o calculate air temperature by use of observed temperature data. Due to lack of sufficient observation data in mountainous areas many precise interpolation methods could give only coarse result which could not meet the demand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and local climate exploration. Based on DEMs of 25 m resolution, a reversed model is constructed, with which temperature is simu-la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slope unit from the solar radiation. Taking Yaoxian county as a test area, and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data as basic information sources, which are collected from 15 weather stations around Yaoxian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the year of 1970 to 2000, a simulation for the solar radiation cell by cell is completed. By simulating solar radia-tion at each slope and flat cell unit, the terrain revised temperature model could be realize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radiation temperature from TM6 thermal infrared image shows that the terrain improved model gets a fine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t local level. The accuracy of simulated temperature in mountainous area is higher than it is in flat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