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登峰 《地质论评》1984,30(3):270-274
上堡黄铁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之中部。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燕山早期的黑云母花岗岩,呈岩株侵入于轴向近南北之背斜轴部附近。矿体主要分布在两个部位: 1.呈似层状产于花岗岩与中上石炭统壶天群白云大理岩之接触带中,亦即无矽卡岩或仅有矽卡岩化之大理岩一侧; 2.呈脉状产于近花岗岩之大理岩内之裂隙中。矿脉走向0°~20°,倾向270°~290°,倾角陡,  相似文献   

2.
<正> 塔斯特金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金矿床产于侵入下石炭系火山碎屑岩系中的塔斯特复式花岗岩体的钾长花岗岩中。金矿床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断裂破碎带走向300°左右,倾向220°左右,倾角65°-84°,断面具压扭性特征,呈舒缓波状。金矿体在平面和剖面上都呈雁形排列。金矿化的强度与含矿围岩的破碎程度和  相似文献   

3.
东秦岭花岗岩类元素丰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东秦岭(东经106°30’─113°00’北纬32°40'─34°30')花岗岩类51个元素的丰度。花岗岩类总体化学成分特征偏基性,各构造单元花岗岩类的元素丰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基本反映了区域地亮的总体特征和区域地壳组成的不均一性,为区域构造-地球化学分区提供了正确的依据,同时,花岗岩类元素丰度特征较好地阐明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天山中段(东经86°—89°),尤其是中天山和南天山地区,花岗质岩浆活动十分发育,岩体多,规模大,以岩基为主,岩株次之。岩石类型以花岗岩居多,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次之。多年来,新疆地矿局区测队对本区的花岗岩做了许多工怍,划分出加里东晚期花岗岩,海西早期、中期和晚期花岗岩,其中以海西早期花岗岩最为发育,其它各期均不太发育,属加里东晚期的仅有几个规模不大的长条状岩体。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认为本区不但存在强烈的海西期花岗质岩浆活动,而且存在强烈的晋宁期和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5.
今年在某矿区75°斜孔中钻进时,因某些粉碎状矿脉层极薄,结果分层采取率不足。因此,在105~115米孔段的花岗岩中进行了钻粒偏斜钻进。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军  廖明英  卜安  朱沛云 《地质论评》2016,62(S1):51-52
金坑锡铜多金属矿床是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中—大型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分为马山、崆角、赤告岭、黄竹嶂4个区段,地层为中上侏罗统热水洞组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地层走向30°~50°,倾向SE,倾角20°~40°。断裂构造为区域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为NE向、NW向和近SN向三组,岩石片理化强烈,层间滑动构造发育,为主要的容矿空间,岩浆岩出露于矿区西北部,为早白垩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晚侏罗世花岗闪长斑岩,晚白垩世石英斑岩,闪长岩和辉绿岩。“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构建,对该区开展锡铜多金属矿的找矿预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谭锡畴 《地质论评》1943,8(Z1):41-66
引言易门安宁禄丰三县,为云南中部产铁区域,土炉冶炼,采挖已久,惟关於矿产之价值,矿床之种类,作科学之研究者,至近年来,始有其人,最初有法人来克里者,曾考察易门铁矿,  相似文献   

8.
Schirmacher山区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位于南纬70°44′33″~70°46′30″和东径11°22′04″~11°54′00″,岩石表现出几个阶段的褶皱作用、剪切带的发育以及两期截然不同的变质-混合岩化事件。区内的岩石经受了初期阶段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紧随其后的紫苏花岗岩化。非常粗粒的含紫苏辉石、石榴石的伟晶岩呈平行条带状侵入,并使岩石转变成为混合岩。这一事件之后为角闪岩相退化变质作用与区域花岗岩化,形成了区内的主体长英片麻岩。某些变斑晶具有紧闭微褶的Si,它主要由针状矽线石包体反映出来。这些早期微褶  相似文献   

9.
陈银汉 《地质论评》1985,31(1):46-55
小寺沟位于燕山台褶带张家口-平泉-北票断裂带南侧及其派生的共轭断裂之间。断裂带北盘为太古界迁西群片麻岩,南盘为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碳酸盐及中、新生界火山沉积建造。斑岩体呈小岩株侵位于蓟县统雾迷山灰岩中,岩体走向310°—330°、倾向南西倾角60°—80°,出露长5公里、宽1—1.5公里(图1)。岩石  相似文献   

10.
吉林延边地区二叠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吉林延边地区的二叠系,发育广泛,分布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敦化、安图、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及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大约东径128°—131°,北纬42°—44°广大范围。1923年日人针尾废次称为“豆满层”者,(由于豆满江系图们江的别名,所以又称“图们系”或“图们群”),长期以来,未曾做过详细划分,其确切的地质时代也不肯定,它的厚度较大,富含动植物化石,为大规模的海西晚期及燕山期花岗岩所侵入,成为某些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金矿等成矿有利围岩。对阐述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总结  相似文献   

11.
钟寿华 《云南地质》1993,12(1):123-125
东川—易门地区位于东经103°00′—104°00′、北纬24°40′—26°020′的范围内,总面积约17000km~2。地处扬子准地台的康滇地轴中部,出露的最老地层为昆阳群。昆阳群赋存铜、铁矿床,“东川式铜矿”就产于其中的因民组和落雪组中。对昆阳群及其顶界面的空间分布进行调研,无论对基础地质研究还是在铜、铁矿产找矿都很有意义。本文根据重力场资料,以密度为依据,对昆阳群上界面进行反算,从而试编“重力推测昆阳群顶界等深度图”,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滇东南地区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均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锡石硫化物矿床及其有关的花岗岩体,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等间距性。有关的矿田均处于纬向22°40′—24°40′的构造带及其与经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已评价和探明的大、中型锡石硫化物矿床,均赋存于大花岗岩体外围之小花岗岩体及隐伏花岗岩体接触带附近碳酸盐岩或碳酸盐岩与泥质岩互层的围岩中。这些矿床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及水平分带现象。地表以脉状为主的矿体,其探明的储最较少;而在小花岗岩体、隐伏花岗岩体附近的隐伏似层状矿体,所探明的储量为前者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大花岗岩体外围地表蚀变带及铅锌矿脉状矿体的存在,是予测和寻找深部隐伏似层状锡石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标志。本文指出,围绕几个大花岗岩体周围的小花岗岩体去找锡石硫化物矿床仍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在其周围根据蚀变特点及地表矿化标志,运用矿床垂直及水平分带规律进行隐伏花岗岩体和隐伏矿体的予测,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统一比例尺编制了印度-青藏地区1°×1°重力异常图和地形高程图,并用滑动平均方法得到了本区5°×5°重力异常图。用地改后的1°×1°重力异常,采用组合体模型人一机联作选择法,计算了横跨印度-青藏-蒙古长达4680km的岩石圈剖面,还给出了一个楔形体重力正演公式。基本结果有:(1)MBT、MCT的倾角为10°±5°,ITS、NS、KS的倾角为75°±5°;(2)地壳滑脱面的深度在青藏之下约20km,向高喜马拉雅、MCT、MBT抬升至15km;(3)青藏高原南、北边缘均为岩石圈结构的斜坡带,界面倾角由上向下而增大。在大、小喜马拉雅之下,壳内界面(Ⅰ、Ⅱ)的倾角约12°,Moho倾角为18°,岩石圈底面倾角约36°。在祁连山带所有界面倾角都小于喜马拉雅带,其中壳内界面倾角仅约1°,Moho倾角约2°,岩石圈底面倾角约12°;(4)岩石圈厚度由印度、蒙古向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带逐渐增加,与青藏岩石圈的边缘上翘形成主动俯冲和相对逆冲势态。印度岩石圈厚度(或上地幔顶部低密层埋深)不超过50km,蒙古高原(南)厚约70km,到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下分别增加至145和122km,青藏中心地带(怒江两侧)岩石圈厚135km,向南,北边缘各减小到120和90~102km,在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下面形成25和10km的断差;(5)在青藏Moho之下厚5km的高密薄层和软流层之间有一密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年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军  杨宏智  贾斌  彭明生 《矿床地质》2012,31(6):1301-1310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翠宏山-二股成矿亚带中南段。矿化发生在花岗岩体内,矿石为石英细脉浸染状的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围岩蚀变具有岩浆热液蚀变的分带特征。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区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具有同一岩浆来源,属于"A"型花岗岩,是在伸展大地构造环境背景下岩浆侵入形成的岩体。通过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01.1±3.90) Ma和(176.2±4.3) Ma,获得花岗斑岩年龄为(182.3±4.0) Ma,确定鹿鸣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在182~176 Ma之间,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1965,23(6):509-509
一九六五年五月,我们于江西抚州坪山村(东经116°28′北纬27°58′)一带进行地质实习时,在中生界侏罗-白垩系火山岩中发现大量大型硅化木。硅化木产于灰白色凝灰质砂岩中,岩层厚度一般6—8米,其分布受该层严格控制,与岩层产状一致,倾向310°倾角24°。含硅化木地段出露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大小兴安岭间北纬(48°-25°)近年来都曾发现有永久冻结层的存在,其中尤以大兴安岭的西北坡分布较为普遍。大兴安岭的北段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北面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山脉走向略呈北北东,南南西。我们在北纬51°-52°及东经123°附近见到的全为中生代火成岩活动期所产生的中性到酸性的浅成岩及喷出岩:如火山凝灰岩、安山岩、石英粗面岩及少量第三纪的玄武岩等。岭顶海拔1200公尺左右。三年来我们在数百公里长的铁路线上进行勘测的结果都证明了在该地区的山沟冲积层及冰碛物中有着不同类型的永久冻结层的存在。由于冻结土壤的复杂性,我们对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不仅呈现南北不均一性,而且显示东西分段性。以横贯高原腹地的NNE向负磁异常带为界,将冈底斯分为三段。在宽约300km的负磁异常带为代表的中段,近SN向的裂谷和正断层系统、重要地震和现代热水活动、古新世林子宗火山岩系和中新世超钾质火山岩系、以及日喀则弧前盆地集中发育,伴有斑岩型Cu-Mo和成因独特的Au-Cu矿化;在85°E以西的西段,主要发育强烈逆冲推覆系、同碰撞期花岗岩和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系,伴有造山型Au矿化;而在90°E以东的东段,主要发育走滑断裂系、同碰撞期花岗岩和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伴有斑岩型Cu-Mo矿化。古新世林子宗火山岩的精细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印度大陆板片向北的俯冲-汇聚至少在50Ma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然而,中新世钾质-超钾质岩和大规模花岗岩基的时空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印度大陆板片前缘可能发生撕裂,并发生分段式差异俯冲,西段(85°E以西)俯冲规模大,距离远,东段(90°E以东)俯冲规模小,可能未跨过雅江缝合带。沿着负磁异常带两侧的边界裂谷带,高SiO_2煌斑岩和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基及相伴钾质火山岩的发育,揭示来源于软流圈地幔的岩浆和高热流穿过板片撕裂带并沿耦合上覆的裂谷带上涌,前者侵位和喷发,后者诱发地壳熔融。90°E与85°E之间的俯冲板片可能由于撕裂、断离和破碎,因而导致斜跨高原腹地的大面积通道式负磁异常带。  相似文献   

18.
白云洞是云南乃古石林地区一个长达380km的岩溶洞穴,位于昆明东南70km。溶洞通道的总体方向为N110°~120°E,N0°~10°W,裂隙方向为N30°~40°W,N20°~30°W。溶洞发育于厚层的下二叠统栖霞组,水流发育,正处于近潜水位阶段。溶洞沉积中存在大量  相似文献   

19.
王晓勇 《地质与资源》2001,10(4):244-247
许多研究者认为,金丰度高的花岗岩和地层就是金矿床的矿源岩和矿源层.随着中子活化法和化学-光谱法的广泛应用,分析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可达0.01×10-9).大量的国内外资料表明:绿岩地体中变质岩的金丰度较低,平均为0.71×10-9~2.40×10-9,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金丰度更低,平均只有0.62×10-9~1.20×10-9.因此,矿源岩和矿源层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些特定的岩石或地层.所有岩石都可能成为矿源岩或矿源层.花岗岩和地层中金的丰度与金矿床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金成矿与使金活化、迁移和富集的各种成矿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由单个垂直或倾斜钻孔取得定向岩心以确定岩层或矿体产状要素的图算法,所用工具是地质人员熟习的极射赤平投影网(吴氏网)。定向取心对地质构造和岩组分析有很大意义。对于产状稳定的层状或似层状岩矿层,不取定向岩心,利用单个倾斜钻孔取出的普通岩心确定产状要素,这个问题已得到解决(《矿山技术》,1977年,第二期)。下面扼要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钻孔与地层同倾向,地层倾角β=40°,钻孔二测程顶角θ_1=20°,θ_2=30°,方位变化△α=0,迂层角(轴心夹角)的通式γ=90°-β-θ,γ_1=90°-β-θ_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