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初始时间或者青藏高原的隆升时间是一个重要且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的科学问题。到目前为止,主要通过地质学或地理学方法手段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此,试图通过现代大地测量学手段对该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主要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观测位移场、地表质量迁移负荷改正以及CRUST1.0地壳模型等数据和资料,估算了青藏高原块体的隆升速率和地壳厚度增厚率,进而获得整个青藏高原块体的隆升起始点与隆升过程。在假设青藏高原块体是弹性块体和线性隆升的情况下,推算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初始时间大约为83 Ma。通过探索性研究,为青藏高原块体隆升起始时间点问题提供了值得尝试的新的大地测量途径。  相似文献   

2.
陕西长武黄土剖面L3~S6土层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渗水实验、孔隙度、粒度、磁化率测定,研究了长武黄土剖面L3~S6土层的渗透性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L3,L4,L5和L6黄土层渗透性较强,稳定入渗速率较高,它们的渗透系数变化在0.57~1.06mm/分之间,4层平均为0.75mm/分;S3,S4,S5和 S6古土壤渗透性较弱,稳定入渗率较低,它们的渗透系数变化在0.18~0.71mm/分之间,4层平均为0.44mm/分。红色古土壤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一般比黄土层要长;   黄土层的平均空隙度比红褐色古土壤高,渗透性强,粒度成分较粗,黄土层比红褐色古土壤层更利于构成含水层;   红褐色古土壤层粒度成分细,空隙度低,渗透性弱,比黄土层利于形成隔水层。长武第4层古土壤厚度小,纵向裂隙发育强,入渗速率较大,不易形成隔水层。磁化率、粘粒含量资料表明红褐色古土壤层与黄土层渗透性、含水空间和隔水性的差异主要是当时气候冷干和温湿交替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太湖及其周围河流中N2O的空间分布与释放通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次研究选择中国东部一个生态和环境空间分异极大的浅水湖泊(太湖)以及周围河流,分别于2003年7月和9月两次采集湖水和河水样品,分析其中的N2O浓度,并利用扩散模型公式估算水-气界面N2O交换通量。结果显示N2O饱和度的空间变化从70%不饱和到2708%过饱和变化范围很大。N2O饱和度的空间分布,N2O与CH4、无机氮、TDS(总溶解固体物质)之间的相关性都表明:   太湖重度富营养区N2O的产生极大地受到人为N输入的影响。然而,初步的通量分析显示湖泊N2O的释放因子不超过0.63%,小于河流中的默认值,N2O产率也略低于水环境中的平均值,太湖以面积为权重的释放通量平均值并不高,在7月和9月分别为14.0μmol/m2·d和9.7μmol/m2·d。这些结果表明流域人为N输入对整个湖泊N2O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预计未来湖泊N2O释放不会因为人为活动增加而出现大幅度增加的状况。流域内各生态景观N2O释放量的比较,也表明富营养湖泊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十分有限的大气N2O释放源。相反,太湖周围河流存在较大的N2O释放速率,在7月和9月估算的N2O释放通量分别为142.1μmol/m2·d和28.8μmol/m2·d。将这一释放速率推广到整个流域后,预计河网的N2O释放量将占到耕作土壤的10%~50%,显示了河流对区域N2O质量平衡具有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华北板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一特定时期的地质演化都必定源自前期背景,并影响后继地质作用。元古宙的构造特征及晚古生代的地质记录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早古生代华北板块的构造-沉积演化,这一演化包括4 个阶段。第1 阶段(∈1-∈3)以被动陆缘的发育和全球海平面上升为特点,二者叠加形成强烈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并在南、北边缘形成早期沉积。第2 阶段(O1y-O1l)表现为因洋壳俯冲导致的西南部构造抬升及全球海平面下降,二者结合形成的相对海平面下降在华北中部及西南部形成分布广泛的不整合面及白云岩。第3 阶段(O1m-O2)期间,来自南、北的挤压导致以边缘上凸为特点的板块变形,在伴以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导致轻度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并形成板块中部局限陆表海的膏岩沉积。第4 阶段(O3-C1)则是强烈的南北挤压和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华北大陆板块整体鞍状抬升和长期不整合的发育,该不整合在北部及南部的侵蚀作用明显强于中部。  相似文献   

5.
郭栋 《物探与化探》2008,32(3):283-287
CO2气藏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特殊性,CO2气勘探与烃类气既有相同又有区别,综合应用多种资料和多种技术方法是识别CO2气(层)藏的有效手段。利用区域地质分析、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综合评价非烃气的分布,提出钻探目标,通过非烃色谱测量法和红外线CO2气体浓度测量法实现CO2气层钻井现场动态检测,利用气体色谱检测相关录井参数资料、核测井密度中子孔隙度差值综合解释CO2气层,有效地识别CO2气。主要介绍CO2气藏综合勘探技术的关键的新技术方法,如地球化学方法、录井和测井综合识别的关键技术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营厂岩体分布于辽北西丰县和隆镇境内,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6.1 Ma±1.5 Ma,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营厂岩体w(Na2O)/w(K2O)平均值为1.07,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里特曼指数σ平均值为2.15,属钙碱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平均值为1.16,A/CN平均值为1.99,属过铝型;Rb、Sr、Ba、Th、Hf含量偏高,Cr、Ni、Co、V、Rb、Zr、Nb等元素含量低,为"S"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w(ΣREE)=82.80×10-6w(LREE)/w(HREE)=15.76,w(La)N/w(Yb)N=24.32,表明其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稀土配分曲线右倾。δEu=0.80,铕弱负异常,说明成因与板块运动有关,w(Sm)/w(Nd)=0.20,w(Ba)/w(Sr)=1.60,w(K)/w(Rb)=249.15,表明具有壳源性质。营厂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的特点,其属于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在挤压环境下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从而形成活动陆缘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大气细粒子(PM2.5)污染是全球尤其是我国许多城市的重要环境问题。利用示踪物质识别和估算大气颗粒物来源是公认的可靠技术,纤维素可以作为示踪物质表征一次颗粒物的天然植被排放来源。本文针对大气细粒子中纤维素含量低、全程序空白相对较高等难点,优化建立了纤维素酶水解、GOD-苯酚-四氨基安替比林测糖法,在我国首次应用于测定大气PM2.5中纤维素的含量,估算天然植被排放源的贡献。方法检出限为0.26 μg/m3(纤维素),可以满足大气PM2.5纤维素测定要求;而且有效地降低了空白,全程序空白值(36.5 μg葡萄糖)低于文献方法空白值(53.8 μg葡萄糖),使之更适合于PM2.5的测定。使用本方法对2012年5月至6月采集的北京市大气PM2.5样品进行分析,纤维素检出率为96%,纤维素的平均含量为(0.573±0.17) μg/m3,折合为天然植被排放量占PM2.5质量浓度的1.37%±0.65%;天然植被排放源对有机碳的平均贡献率为4.4%,最大达到9.2%,反映出天然植被排放是北京市PM2.5的重要来源之 一。本研究方法为我国城市大气颗粒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10、PM2.5等)来源识别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秦岭造山带前缘的汾渭地堑是新构造运动非常活跃的地区,地堑内发育了一系列第四纪河流阶地。通过对河流阶地及其沉积物的沉积学、土壤地层学、年代学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渭河地堑发育了5级河流阶地,这些阶地均由底部的河床相和其上的第四纪风成沉积组成,这5级阶地最底部的黄土地层分别是L33,L15,L9,L6和L2。在磁性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基础上,通过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上述黄土层分别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104,36,22,16 和6;阶地年龄分别为2.60Ma,1.20Ma,0.90Ma,0.65Ma和 0.15Ma。新构造作用在渭河地堑的5级河流阶地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汾渭地堑及上述由正断层控制的河流阶地的形成与华北板块内部的NW-SE向地壳拉张密切相关,而后者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导致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沿秦岭走滑断层的相对运动有直接联系,所以上述阶地的形成时期也正是第四纪时期印度板块向北阶段性俯冲加剧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近东西向展布的马袅—铺前断裂是琼北地区主要活动断裂之一,也是1605年琼山7.5级地震主要控震断裂之一,其活动性对评价海南岛北部地壳稳定性及地质灾害预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遥感解译、活动断裂断错地貌填图、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联孔剖面钻探验证等方法,查明了马袅—铺前断裂东段的空间展布特征:8条北东东向展布、北倾或南倾的正断层F2-1~F2-8组成三堑夹两垒构造,继承上新世之前的多期活动断裂。年代学测试结果鉴别出5条全新世活动断裂(F2-1、F2-4、F2-6、F2-7、F2-8),2条前第四纪断裂(F2-2、F2-5)和1条早中更新世断裂(F2-3);全新世以来F2-1、F2-7、F2-8断裂垂直活动速率为0.43~1.79 mm/a;F2-4、F2-6断裂垂直活动速率为0.12~0.33 mm/a。结果表明,东寨港东岸地区处于不稳定区,应加强断裂活动的监测力度,工程建设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10.
流体包裹体盐度低温拉曼光谱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氯盐溶液作为流体包裹体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盐水化合物,是测定包裹体盐水溶液含盐度的主要溶质,但由于其强离子键化合物的分子特性在常温、常压下没有拉曼效应,拉曼光谱测试无法获取氯盐的有效特征信息,使得利用拉曼光谱研究流体包裹体分子组分及含盐度的方法存在严重缺陷。本文联合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探针和冷热台,原位采集了不同盐度的NaCl-H2O和CaCl2-H2O标准盐水溶液在低温下(-185℃)形成的冰、NaCl水合物和CaCl2水合物的拉曼光谱,分析了不同盐度标准盐水溶液形成的水合物拉曼特征峰的变化规律,尝试建立流体包裹体盐度低温拉曼光谱测定方法。分析表明,NaCl水合物约3425 cm-1拉曼特征峰与冰约3120 cm-1拉曼特征峰峰面积比值和配制的NaCl-H2O标准溶液盐度呈良好的正相关(r2=0.9995),CaCl2水合物约3431 cm-1拉曼特征峰与冰约3120 cm-1拉曼特征峰峰面积比值也和配制的CaCl2-H2O标准溶液盐度呈较好的正相关(r2=0.9458)。利用愈合人工水晶法合成的NaCl-H2O和CaCl2-H2O包裹体标样检验了用上述方法低温测定流体包裹体盐度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技术用于盐度大于0.5 mol/L的NaCl-H2O体系流体包裹体时,数据精度好于20%;用于盐度大于0.5 mol/L的CaCl2-H2O体系流体包裹体时,数据精度最高可达5%,完全可达到半定量-定量测定的要求。研究还发现,包裹体内压可能对低温拉曼光谱测定流体包裹体盐度影响不大,分析中获得的冰拉曼特征峰的拉曼位移(约3120 cm-1)与前人略有差异,可能与实验条件下获得的冰的多型不同有关。与国内外同行的研究结果比较,本研究更加注重该项实验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对不同体系盐水溶液系列进行拉曼光谱实验分析,对实验条件和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在确定流体体系的同时实现了包裹体盐水溶液盐度半定量-定量测定,准确度优于传统方法,并且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章传银  常晓涛 《地学前缘》2000,7(1):153-159
利用几何大地测量监测数据考察某一岩石圈板块或块体的运动 ,目前的主要方法是选择某一相对稳定点或直接选择地固参考系作为运动参考系 ,计算被考察的板块或块体相对于该相对稳定点的运动或在地固参考系中的运动。显然 ,这种计算结果无法全面直观地表达被考察板块或块体的内部相对运动 ,以及周围板块或块体相对于被考察板块或块体的运动。文中首次尝试了直接选择被考察板块或块体即欧亚板块东南部块体作为参考块体 ,利用一种高精度的几何大地测量监测数据 ,即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ITRF)速度场计算了欧亚板块东南部块体在ITRF参考系中的线性运动模型 ,从而建立了欧亚板块东南部块体的块体参考系 ,并在该块体参考系中计算欧亚板块东南部块体内部及周围板块现今三维相对运动 ,进而分析中国大陆及周围板块的现今相对运动规律 ,以及板块边界处板块的现今相对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
全球地壳运动的背景场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地壳运动是在全球地壳运动背景场中发生的,其背景场的运动参数是表征地壳运动的最基本特征。由于现今板块运动模型ITRF序列均忽略板块边界部分,并且板块以NUVEL1A模型来划分,由此建立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不能作为一个严格的全球地壳运动背景场。利用区域速度场和ITRF2000速度场建立一个包括非刚体的板块边界区域和刚体板块的全球地壳运动模型,其板块总角动量ΙLΙ=0.131°/Ma,即不为零,存在整体旋转,由此建立无整体旋转(NNR)模型,并评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During the Neogene and Quaternary,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geodynamics was apparently dominated by the nearly eastward migration of the Apenninic arc and the associated opening (spreading) of the back-arc basin (Tyrrhenian Sea). However, during the last 5 My, the collision of the arc with the Apulian platform led to a dramatic change in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area. As geological processes require a long period of time to register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different blocks, it is indispensabl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resent-day motion given by space geodesy data analysis in order to better constrain the geological models.Geodetic motions were derived fro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 and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observation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networks. All the geodetic solutions have been computed and combined at the Centre of Space Geodesy (CGS), at Matera, Italy.The geodetic results show a NNE motion of the Adriatic plate with a small component of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observations.In the southern Tyrrhenian area, the lengthening of the Matera–Cagliari baseline should imply that convergence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Apenninic subduction process. The estimated motion of Noto is in quite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stimated motion of the African plate.  相似文献   

14.
地球表层运动和变形的GPS描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立人  郭良迁 《地学前缘》2003,10(Z1):17-21
利用IERS所公布的分在全球各大构造板块上的 6 5 7个GPS、SLR和VLBI连续观测站在ITRF框架下的速度场资料 ,采用刚体板块运动 +板块整体均匀应变 +板块内局部不均匀应变的变形分析模型 ,研究了全球各主要板块的运动和变形。结果表明板块的整体变形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在一级近似上板块间表现出来的整体相对运动显著 ,根据这些运动参数定量研究了板块边界的相对运动的大小和性质。认为地球的双重不对称变形可能主要表现为南北、东西两半球所含的板块边界的运动方式不同所致。板块内的局部不均匀变形明显 ,为板块内部可能应划分成次一级的活动地块提供了佐证。由于观测点分布的密度和均匀性不足 ,本文未能就板内不均匀变形作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内蒙古杭盖音浑迪地区覆盖严重、找矿信息不明显的情况,在总结前人相关综合信息找矿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分阶段地开展地质填图、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激电中梯测量工作,有效地节约了成本,且钻探验证找矿效果理想,达到了综合找矿的目的。着重介绍该研究区开展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相互认证体系为基础,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容矿控矿构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研究,最终建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6.
The definition of an "intraplate fixed" frame remains a significant error source for crustal motion studies at a few millimeters per year level. An appropriat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a frame is very important to avoid biased velocities and to confirm a valid geophysical interpretation. Here, we establish the newest global plate motion model of ITRF2000VEL and research the definition of an Asian-fixed frame in Asia using the ITRF2000 velocity field. By X2 and F ratio tests, we find a subset site in Asia that satisfies a rigid cap rotation with residual velocities <0. 95 mm/a and provide a stable Asia reference frame (SARF). In this reference frame, we find residual velocities at Asiatic ITRF2000 site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known active tectonic feature. An important result of this study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nal deformation of the order of 1-2 mm/a in an area usually interpreted as "stable" Asia. These results should be further checked as newer, denser and more accurate space geodetic data sets wit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GPS定位、水准测量、三角测量、电磁波测距、重力测量、雷达测地及大地水准面精化等技术,精确确定了珠峰顶的高程和平面位置,实现了迄今为止对珠峰高程最为精确的测量。介绍了珠峰高程控制网和GPS控制网的测量概况,阐述了利用常规大地测量和GPS技术确定珠峰高程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局部重力场精化等技术,为进一步研究珠峰地区板块运动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结构形成与演化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最重要的含气断陷。本文根据最新地震和钻井资料综合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研究认识,探讨了徐家围子断陷的形成与演化,认为徐家围子断陷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东北地区松辽盆地的北部,处于松辽盆地区域莫霍面隆起的西斜坡上,特定的位置决定了其形成演化的各个阶段受东北地区区域板块构造运动的控制,与松辽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一定的关系。徐家围子断陷形成与演化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是太平洋构造域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和深部热力作用发育演化的结果,这种过程造就了现今南北分块、东西分带、凹隆相间、构造复杂和沉积岩与火山岩并存的地质结构。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现今构造格局受控于近NW向的徐中断裂、近SN向的徐西断裂、近NW向的徐东断裂带和四组近NE向的断裂。本次研究,对以往无法解释的很多地质现象给予了很好的解释,得出了一些崭新的认识,也从宏观上为寻找天然气资源给予了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动力大地测量学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合了近40年,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利用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天体测量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固体潮汐和非潮汐重力、地极移动和自转速率变化、大地水准面和海平面变化、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及其与地表变化的关系等五个方面的成果以及国际合作的情况,说明我国在动力大地测量学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已在生态环境、灾害预测预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研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国内国际的地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亚太空间动力学研究计划”、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国家大型科学工程重大项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等项目的启动、实施,动力大地测量学研究必将取得快速进展。  相似文献   

20.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通过按地域和构造作用过程等形式划分11个专题会场,展示了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其成果主要包括特提斯域构造演化及其不同阶段的块体裂解、拼合及后期改造的细节过程,地质历史中的超大陆分布和成因,俯冲—碰撞带深部构造和变质机制,安第斯山(Andes)缓倾角平坦式俯冲过程及其地壳变形和岩浆作用的响应,显微构造对动力作用过程的影响和控制,地壳和上地幔熔融、流变学和动力学意义,大洋岩石圈构造与演化,大陆地盾区构造和再活动,稳定大陆区地震,空间大地测量学和现代板块运动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了地球动力学研究具有多学科、多手段(如古地磁、超深钻、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和GPS等)、多尺度(宏观、微观)和多时期、全面、综合、并逐步接近定时、定位和定量地探索和研究的特点,它从地球(主要为上地幔和地壳)的组成、结构构造入手,逐步认识地球(主要为地球岩石圈)的演化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