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地热作为新能源资源的勘查开发在我国已经历35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值其成立20周年之际,召开了全国地热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这是对我国当前地热行业的一次检阅,目的是进一步探讨和交流地热产业化开发模式和地热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以期协调和指导我国地热事业今  相似文献   

2.
自从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第二次能源危机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致力于向国内发展燃料资源和新能源,地热能源就是其中重点。美国地热能源协会把地热称作“八十年代能源。”七十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地热物探有飞跃发展,例如美国1976—1979年地热物探投资增长八倍。发展了一套有效的地热物探方法。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大力提倡开发地热。我国政府已把地热能源作为发展新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部在八十年代把能源地质(包括地热)作为重点任务。随着  相似文献   

3.
世界直接利用地热资源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季生 《物探与化探》2001,25(2):90-94,101
介绍了自1990年以来对地热能研究和开发的现状,尤其是1995年在意大利如开的国际地热会议和1997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干热岩会议的有关信息,综述了近10a来世界地热研究和开发的进展,并希望通过对世界地热研究和开发现状的了解,促进我国地热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地热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宗军  曹红  王敏  赵俐红 《地下水》2009,31(1):78-83
作为巨大的清洁能源,地热水资源已被大量开发及利用。但是清洁能源并不清洁,其由地下深处带到地表的一些化学物质等对地面环境势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即危害。在介绍了地热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对地热水资源开发及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及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特别是地面沉降、热污染及地热水资源衰减等,并分析了这些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机理。对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总结,并为地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加强勘查评价工作,提高利用效率等五余个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地热作为一种“热、矿、水”三位一体的清洁新能源和资源,越来越受重视和利用。经过初步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密云地区具有地热赋存条件。本文介绍了密云周边地热开发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地热勘探开发的形势与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新华  阎书跃 《河南地质》1999,17(3):235-240
河南省地配开发经过20年来地热工作者不懈努力,在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的上第三系中找到了低浊 和丰富的地热资源,以城市为中心的地热开发初具规模,全省相继建起了集旅游,娱乐,保健,餐饮于一体的温泉中心近十处,给城乡居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但与全国相比,我省地热地质工作滞后,资源不清,开发技术落后,地热能用途单一,效益低下,管理跟不上。我国地热开发正走向地热产业化面对咄咄逼人的形势,资源和环境的挑战,地热  相似文献   

7.
高温地热钻井的最佳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琛 《地质与勘探》2016,52(1):173-181
地热开发的关键是地热钻井,高温地热钻井成本高,风险大。2008年,欧盟出版了"增强型地热系统最佳实践手册";2010年,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出版了"地热钻井最佳实践手册"。本文参考这两本手册和世界主要高温地热钻井实践,分析了高温地热钻井的特点及主要潜在问题,介绍了高温地热钻井的成熟钻井技术和一些前瞻性的技术,以及不同地质条件下(火山岩、变质岩和花岗岩)适用的最佳钻井实践,旨在对我国高温地热钻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胡君春  郭纯青 《地下水》2007,29(2):110-114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能源,已得到了广乏的开发和利用.从地质条件关系、地热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已知地热信息及其埋藏条件等方面阐述河北省石家庄市地热资源成因,分析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为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27~29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和咸阳地热协会在陕西省咸阳市联合举办了“科学开发中国地热资源高层研讨会”。在技术研讨会上,到会的院士、专家围绕当前我国地热开发进展及发展战略、地热勘查、地热发电、地热供暖、地源热泵、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地热尾水回灌等专题进行了阐述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0.
关锌 《城市地质》2012,7(2):6-8
地热能作为可再生新型能源,其勘查开发利用具有高风险高投资的特点,因此,地热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本文在介绍了我国地热产业现状和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地热能产业开发利用政策的建议,以推动地热产业的良好发展,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马冰  贾凌霄  于洋  王欢 《中国地质》2021,48(6):1734-1747
地热能作为一种零碳、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于碳中和具有重要价值。2015-2020年,全球新增地热发电约3649 GW,增长约27%;地热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增长52.0%。两者之和,所用热能比2015年增长72.3%。全球每年地热直接利用可防止7810万t碳和2.526亿t CO2排放到大气中。世界地热能发展呈现五大趋势:(1)发展非常规地热系统;(2)向海上地热资源开发进军;(3)降低钻探成本与石油热能协同生产;(4)加大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5)加强含水层热能储存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2.
龙亚贵 《广东地质》2004,19(3):25-28
概括了恩平市地热资源概况和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开发地热带来的经济效益和面临的困境,列举了地热开发中的多种保护措施和综合利用情况,论证了开发地热必须有规划地保护性开采,对今后其他地方开发和管理同类资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增强型地热系统:潜力大、开发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讨论了为什么要开发干热岩地热资源?什么是干热岩系统和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国干热岩系统的潜力,如何发展中国的EGS以及我们可供考虑的建议。随着常规能源的不断消耗,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人类的青睐。在可再生能源中,地热能的容量最大,地热发电提供的是基本负荷,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开发滞后。尤其是对潜力大、开发难的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国更是从研究到开发,都刚刚起步。如果地热发电的规模要超过风能及太阳能等其他新能源,不能仅靠水热型地热系统的开发利用,而必须重视和利用干热岩资源,大力研发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国干热岩系统的潜势如何呢?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利用921个大地热流数据编制了《中国大陆地区新版热流图》以及3~10km深处不同深度温度分布图,计算了不同深度干热岩地热资源量,总数为2.09×107 EJ;其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占全国总资源量的五分之一。作者们认为,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和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地热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风险投资,亚经济型的EGS风险更甚。国家必须统一安排和投资。工程项目必须学习国外的经验和吸取开发的教训。要选择关键地区进行试验和研究。作者们建议可考虑选择羊八井地热田的北部作为试验地区。  相似文献   

14.
雄安新区建设低碳之城的“绿色理念”下,通过与慕尼黑地区地热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形成对雄安新区地热高质量发展的启示。以雄安新区100余口地热井与慕尼黑57口地热井的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慕尼黑地热资源勘探和开发政策、利用技术、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分析,提出雄安新区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慕尼黑马尔姆热储层埋深1500~5000m,温度80~140℃,丰富的中深层地热资源是其进行积极能源转型规划的基础。近年来,在慕尼黑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基于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慕尼黑提出2035年实现气候中和的发展目标。雄安新区中深层地热资源条件与慕尼黑具有较强的可对比性,在政府支持下,地热资源勘探和利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地热供暖的“雄县模式”,供暖面积达700万平米。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应加大新区基础勘探工作投入,坚持科学可持续开发,实时引导建立地热发电示范项目,制定积极、可预期的地热管理政策,充分发挥地热在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不仅对雄安新区而且对我国地热产业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曦滨 《地球学报》2000,21(2):216-220
地热作为一种高效、洁净的能源,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某地热深井在井内进行了多种方法处理,如:换浆洗井、井内爆破等多种方法,在增加井内出水量、提高井口出水温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各种处理方法加以总结,以为今后地热深井开发积累经济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温地热高效开发钻井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新军 《地质与勘探》2016,52(4):718-724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部的热能,是一种清洁、低碳、环保的可再生资源,高效开发地热资源对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温地热开发的钻井技术都是采用油气开发的技术,由于高温地热储层的特殊性质,使得常规油气钻井技术作业效率低,成本较高。针对目前高温地热资源开发的工程需求,介绍了高温地热储层的类型,分析了高温地热储层特性和高效开发的钻井关键技术,包括高效破岩技术,防漏堵漏技术、抗高温井下工具和仪器、抗高温钻井液、抗高温水泥浆和高效低成本钻井技术,并对未来高温地热高效开发的钻井技术攻关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钟美玲 《地质与勘探》2018,54(2):389-394
选取腾冲典型的53处地热景观,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景观平均分布值与不平衡指数,揭示地热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性因素。研究表明:腾冲地热景观不平衡指数值小,表明整体分布均衡,地热景观数量地域相差不大;地理集中指数值稍大,且大于景观平均分布值。研究区地热景观小范围聚集于清水乡热海景区;腾越镇、中和镇、芒棒镇、曲石镇、猴桥镇、五合乡是地热景观开发潜力区。研究结果揭示了腾冲地热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为地热景观保护及其全域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北京延庆地区地热开发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延庆盆地地热地质条件,从地热尾水的回灌、地面沉降原因、地震发生的机理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地热开发不会造成地表环境污染,也不会诱发地面沉降、地震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解除了人们对地热开发的顾虑,坚定了延庆地区利用地热供暖替代燃煤供暖的决心,为建立延庆生态模范县寻找到一种可利用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19.
地下热水是热储形式之一,目前应在“能得用地热储量”(一般指2000m以内)范围内寻找。成都平原地下热水属“暂难利用的地热储量”。在众多的地热论证或成果中较少涉及地热资源基本类型对地热开发是不利的。花水湾泉有许多有益的启示,龙门山山前地带值行重视。地热地常规开发程序是必要的应保持它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20.
天津是我国较早大规模开发深层地热的地区之一,经过30多年的持续开采回灌,对深部热储特征有无影响,是否引起了资源枯竭、水质恶化以及热储温度下降等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系统收集了1992年以来天津市地热开发过程中的不同热储层热水开发利用量、回灌量、水位、水质、水温等近30年的时间序列监测资料,通过垂向及横向对比,对地热持续开发30年来天津市不同地区不同热储层的热水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各热储层地热流体的主要化学组分基本稳定,多年来无明显变化,地热采灌系统尾水回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地热流体的原始化学特征,但深大断裂作为热流通道引起的顶托补给,会对上层热储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天津市回灌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热储水位下降幅度减缓或出现回升,热储的温度没有明显的升高或降低的趋势,但回灌井热储段经过非供暖期的恢复无法达到最初的温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未来持续采灌条件下,回灌井筒的“冷堆积”及采灌井的优化调配应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