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和宝鸡第5层古土壤铁质粘土结核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赵景波 《地理科学》2002,22(4):420-425
根据西安和宝鸡黄土中第5层红褐色古土壤的调查,在该层古土壤下部发现了红色铁质粘土结核,显微镜下和电子显微镜下的鉴定表明,铁质粘土结核是光性粘土胶膜聚集而成的,具有超微晶粒结构。铁质粘土结核主要由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粘土矿物组成,边表明西安与宝鸡地区第5层古土壤发育时的粘化作用为化学粘化或生物化学粘化,该地区第5层古土壤的铁质粘土结核迁出土壤粘化层底部的距离达1.0m,与江苏六合地区黄棕壤铁质粘土结核分布深度相同,指示该层古土壤发育时该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000mm左右。  相似文献   

2.
“唐王”即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民间又称唐二主。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在位期间,雄才伟略, 励精图治,致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被历史学家誉为是“贞观之治”。唐朝初年, 唐王东征的历史在辽宁留下了一段段美丽的地名故事。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1,(11):37-37
据唐朝李朝威的妁《柳毅传》记载,唐朝仪凤年间,书生柳毅从长安赴考落第回南方,途经陕西泾河北岸,路遇一年轻美貌的少女在河边牧羊。只见姑娘满面愁容,翘首南望,哀哀哭泣。  相似文献   

4.
柳毅传书君子喻义不喻利龙女传爱女子喻情不喻弃人们传情公论喻信不喻失据唐朝李朝威的《柳毅传》记载,唐朝仪凤年间,书生柳毅从长安赴考落第回南方,途经陕西泾河北岸,路遇一年轻美貌的少女在河边牧羊。只见姑娘满面愁容,翘首南望,哀哀哭泣。经问明缘由,才得知她是洞庭龙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很多奇妙的古塔。浙江湖州飞英塔,可算是一座。它由内外两塔组成。内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建于唐朝咸通年间(860~873),传说当时有个法号云皎的高僧,在长安得到僧伽所授七粒佛祖舍利及一具阿育王饲虎面像,为珍藏这两件圣物,南下湖州,专  相似文献   

6.
公元8世纪,在祖国西南边陲大理地区崛起了一个由白族、彝族先民共同创建的地方政权─—南诏国。它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唐朝和吐蕃在西南地区长期形成的力量对比,成为决定当时西南地区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索之一。在短短的时间内,南诏疆域迅速扩大,东接贵州,酉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接越南边境,西南接骠国(缅甸),西北接剑川,东北达宜宾。在唐朝和吐蕃两股势力的夹击中,南诏国审时度势,有效地利用周边政治条件,在贞元年间与唐修好,唐朝册封南诏为云南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元会盟”,成了中国民族…  相似文献   

7.
远在1300多年前,一群曾经在东北生活的靺鞨人,从唐朝安东部护府下的营州(今辽宁朝阳)向长白山方向进发。他们的领头人是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和其子大柞荣。  相似文献   

8.
建筑雄伟壮丽格局轮廓匀称风格古朴大方博兴龙华寺,始建于北魏中、晚期。北魏——北齐时期,该寺香火极盛。该寺大致经历了三次大型重修:一是隋朝时期。隋统一全国后,佛教被尊为国教,隋文帝在位期间,曾重修龙华寺,建龙华塔,并设立龙华塔落成碑。二是唐朝时期。隋朝末年王薄起义时期,龙华寺成为民众反对佛教、起义军进攻的重点而遭到劫难。唐朝初年,善男信女再次重修龙华寺,但寺院比原来已逊色不少。三是清朝时期。宋朝时期,金兵大举入侵中原,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悉尼附近广泛分布着三叠纪陆相冲洪积砂岩层。该砂岩颜色以黄色为主,此外还有红色和褐色等。在南郊的皇家国家公园内,有一处岩层水平的白色砂岩被当地人称为婚礼蛋糕石(Wedding Cake Rock)。白色蛋糕石耸立在海边悬崖,与周围不同程度褐黄色砂岩层形成鲜明对比。野外观察和室内磁性矿物研究认为,白色的蛋糕石是普通黄色砂岩历经了频繁的干湿交替,使得铁质不断流失而形成的。该蛋糕石地形平坦略显低洼,雨季能够局部汇水。在此环境中,岩层长期经历了雨季的湿润和旱季水分不足的交替过程,导致铁质不断被溶解流失。当旱季水分不足时,铁矿物为针铁矿和赤铁矿,是不溶于水的三价铁。而当雨季水分充足时,岩层充水,空气被隔绝,处于还原环境,铁质在此条件下可以变成可溶的氢氧化物被溶解并能够随流水迁移。如此长期干湿交替的过程就使得岩层中的铁质不断被溶解流失,最后形成局部白色层。这种过程可能是导致岩层次生白化和退色的重要原因。此外,悉尼的砂岩普遍发育有高角度的交错层,而且常见倾斜的交错层是由褐黄色/褐红色纹理交互而成(或者由不同深浅的褐红/褐黄色纹理交互而成),表明褐黄色与褐红色是与层理,交错层层理近于同期形成的,是砂岩的原生颜色。磁性矿物研究表明,褐黄色为针铁矿所致,褐红色为赤铁矿所致,2种矿物分别为三价铁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指示着原生氧化环境,因此可能暗示着悉尼广泛分布的褐黄色/褐红色砂岩是其长期处于空气中干旱氧化环境而不是水下还原环境的陆相冲洪积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名》2011,(11):54-55
“玄武门之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廷政变之一,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李世民夺取政权之后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由于李世民的称帝,使得唐朝的历史,乃至我国的古代社会为之一变。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九年,已是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文字。甲骨文的甲指电甲,主要是腹甲,少数是背甲,骨指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也间或是鹿头骨、牛头骨、人头骨、虎骨。自1899年发现甲骨文以来,在河南  相似文献   

12.
关中平原420-350 ka BP的古土壤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景波 《地理学报》2005,15(1):115-122
通过对关中平原双竹村剖面、寇家坡剖面以及蓝田田家坡剖面、三官庙剖面、长安四府村剖面和宝鸡马家塬剖面黄土沉积中第4层古土壤的分析,发现西安、长安、蓝田和宝鸡中更新世中期发育的第4层古土壤已转变成为风化壳,厚度变化在3.5~3.7m之间。它由4层组成,最上部的第1层是发育好的红棕色粘化层(Bts),第2层是具有铁质胶膜的风化淋滤黄土层(Cs),第3层是不含铁质胶膜的风化淋滤黄土层(Cl),第4层是CaCO3结核层(Ck)。对风化剖面中CaCO3含量、pH值、黏土含量,元素Sr、Fe2O3和Al2O3分析,表明该风化剖面受到了较强烈的风化淋溶和黏土化作用,并指示当时的风化淋滤深度明显超出了土壤粘化层的厚度。粘化层中黏土胶膜具亚热带土壤胶膜特征,具超微晶粒结构,由新生的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微晶粒构成,明显定向排列,这是其具有光性的原因。风化壳型古土壤的发育表明,在距今42.35万年前后,黄土高原东南部盛行亚热带气候。这一古土壤剖面构型为Bts-Cs-Cl-Ck-C,它发育时的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分别约为16℃和1000mm,比现代关中平原高约30℃和400mm。  相似文献   

13.
泾河中游古耕作土壤的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调查,应用偏光显微镜和图像处理软件等手段,结合理化分析,研究了泾河中游古耕作土壤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古耕作土壤是中壤土;骨骼颗粒磨圆度好,以石英、长石等不易风化矿物为主,并含有石英复合晶、石英或长石的扁平状单晶等外来物质;细粒物质主要是粘粒和次生方解石。古耕作土壤的基本微垒结为海绵微垒结;根孔、虫孔发育,裂隙不发育;土壤形成物主要是铁质粘粒浓聚物和不同形式的次生方解石;前者的丰度和铁质浸染强度高于表土层和母质层。光性定向粘土极少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09,(6):59-59
据《珠堂李氏族谱》记载,唐朝有十四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开始算起,唐朝第—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及至高宗李治、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宣宗李忱、懿宗李口、昭宗李晔、哀帝李口,分别是李氏第五十七至七十世祖,而怀集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则是第九十世祖。  相似文献   

15.
硼酸三甲酯是合成储氢材料硼氢化钠的重要原料,以硼酸、甲醇为原料合成硼酸三甲酯是目前硼酸三甲酯合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提供了一种测定硼酸、甲醇合成硼酸三甲酯蒸馏混合物中硼酸三甲酯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即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确定了优化的GC-MS测定条件,适合不同合成条件下蒸馏后混合物中硼酸三甲酯的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同一条件下合成混合物中硼酸三甲酯做测定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1.8%100.5%,相对标准偏差1.9%100.5%,相对标准偏差1.9%4.1%,检出限3.64 mg/mL。通过对16组不同工艺合成条件下混合物中硼酸三甲酯的测定分析,该方法重复性较好,较为稳定,对硼酸三甲酯检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牡丹江市境地在百年前,人烟稀少,荒地成片,每逢夏季盛开黄花,称为黄花甸子。1901年中东铁路在黄花甸子设立火车站,因车站南临牡丹江畔500年历史的乜河镇,故取名乜河站。但为啥取名今日的牡丹江站了呢?有个来历:负责写站名的铁路工人来到乜河镇学堂,向老师请教乜河的"乜"字怎么写。老师了解来意后,问道:"鸭和龙谁大?"工人答:"龙有鳞有角有爪,能走能游能飞,当然龙大。”“既然龙大,那就应把乜河站改写成牡丹江站。牡丹江一带是满族主要发祥地,牡丹江水唐朝视为龙兴之水。乜河满语为野鸭子之意,牡丹满语为曲曲弯弯之息,曲曲弯弯的牡丹江仿佛飞舞的长龙。龙,乃中华民族的图腾也!千年前的唐朝使臣慕名来到唐朝藩属国——渤海国的牡丹江。标有长安大雁塔的龙船和标有上京小灯塔的龙船在江面飞划而过,唐朝使臣和渤海国王悟出同一心声,中华一条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7.
雪峰山览胜     
张禾 《中国地名》2014,(4):52-52
避暑胜地雪峰山位于陆水湖南岸,海拨681米,因唐朝咸通年间雪峰和尚建雪峰寺于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童年,跟着父亲读唐诗,读着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颗童心,不仅为李白对好友王昌龄的一片挚情深深地感动,且为那神秘的龙标、五溪而牵肠挂肚的。李白与王昌龄早已作古,无缘相见,那龙标、五溪在哪里?它又是何等的风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一团团疑云,久久难以散失。数十年后,疑云将要展开,我终于来到了龙标古城。龙标,那是2100年前唐朝的称呼,而如今人们习惯地叫它做黔城。虽说黔阳县治从这里迁走了,可历史的老人却在这里留下极为丰富的足迹。在文庙街,耸立着一道褪色的红墙,你可别瞧…  相似文献   

19.
在东南极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地区变泥质岩和长英质片麻岩中,定向分布着透镜状、扁豆状和香肠状镁铁质、超镁铁质麻粒岩。这些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原岩化学成分具镁铁质堆晶岩特征,并可能代表岩墙的构造作用残留体。在米洛半岛发现石榴子石周围有斜方辉石和斜长石的反应边,斜方辉石和斜长石由下述反应形成:石榴子石+石英→斜方辉石+斜长石。这个反应为减压反应,应用地质温压计确定其温度和压力分别为747±48°C和6.3±0.5kbar,本文首次应用石榴子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英组合确立本区早期中压麻粒岩相事件的存在。本文还对镁铁质麻粒岩的原岩成因及矿物中的减压结构所代表的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来中国地甲病的地理分布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胜生 《地理学报》1999,54(4):335-346
地甲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流行历史,约在2500年前人们就已发现山区是地甲病主要流行区,女性是地甲病主要流行群,地甲病流行与水土环境、地形景观关系密切。秦巴山区、豫西山区、中条山区、太行山区、三峡地区、鄂西北山区、岷山山区、迭山山区、六盘山区、沂蒙山区等是中国古代地甲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古今相比,地甲病主要流行于山区的特点没有变化,但某些地区(如三峡地区、太行山东麓)由于食物结构改善,地甲病危害大为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