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国气象学会和美国气象学会共同发起,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以及中国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CCMAP)共同赞助的“北京国际辐射会议”(BIRS)于1986年8月26—3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名誉主席是叶笃正教授(中方)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J·London 教授(美方),执行主席是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秀骥教授和美国犹他大学气象系廖国男教授。  相似文献   

2.
陆同文 《气象》1992,18(2):57-57
中国气象学会第22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2月24—25日在北京国家气象中心举行。这是一次很活跃、有成效、效率高的会议,也是一次具有显著时代气息的会议。无论是本届委员会的工作宗旨,会议制订的学术活动计划,还是会议  相似文献   

3.
陈新强 《气象》1987,13(8):56-56
中国气象学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于1987年初创立。1987年6月15—17日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章淹(主任委员)、陈家琦(副主任委员)主持了会议。 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取得如下一致意见: 1.创建水文气象学委员会,对于促进边缘学科的发展,以及适应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等均有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1946年8月29—30日,在美国位于新泽西洲的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级研究院,召开了一次对现代气象学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数值天气预报(NWP)学术会议的组织者和主持人,不是当时著名的气象学专家,却是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的数学教授冯·诺依曼博士。在这次会议之后的几年里,在冯·诺依曼博士的周围,总是聚集着一支来自美国乃至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气象学  相似文献   

5.
1概况2019年6月24-27日,第6届国际能源与气象大会(ICEM)在丹麦哥本哈根丹麦科技大学举行。国际能源与气象大会自2011年第1届会议以来,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气象学专家和能源行业专家分享交流专业知识的平台,将气象服务专家、能源公司和能源政策专家汇集在一起,探索天气和气候技术如何帮助解决能源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6.
应保加利亚政府的邀请,大气科学委员会(CAS)于1986年10月6—17日在索非亚 Lyudmila Zivkova 文化宫召开了第九次会议。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44个成员国75名代表和来自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盟(IUGG)/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1名观察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除非另有说明,会议均在瑞士日内瓦举行)2月6一17民6月5一17日2月23一28日海洋气象学委员会第10次会议,法国巴黎执行委员会长期计划工作组第4次会议;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 (ICSU)联合科学委员会第10次会议;法国维勒弗朗什第5次人工影响天气和云物理应用科学委员会;中国广州(该次会议的日期已改为5月8一12日,地点为斗习北京,译者注)气候学委员会第lQ次会议;葡萄牙里斯本北美洲和中美洲区域协会第10次会议,洪9月4一8日3月13一18日9月11一15日3月2了一31日9月11一22日10月15一28日11月(暂定)4月3一14日5月2一12日一1月27日一12月8…  相似文献   

8.
由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国家气象局联合召开的“第5次WMO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理科学会议”,于5月8日——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美国气象学会(AMS)和中国气象学会共同参予主持了这次会议.来自世界五大洲26个国家的200多位学者,报告和交流了他们在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  相似文献   

9.
H. v. Ficker  吕炯 《气象学报》1935,11(4):185-192
二十世纪开始时,在气象学中向不知有所谓平流层也者。其後自法人Teisserenc de Bort及德人Assmann几在同时发现,在雏地面十公里以上,为一与下层构造不同之气层,名之谓为平流层。此名成立虽已多年,然世人知者绝鲜,终不出气象学界之范围。自前数年各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1月13日-17日,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了第三次南半球气象和海洋国际会议。会议由美国气象学会、阿根廷气象学会、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气象学教研室、阿根廷气象局和边界气象组织举办。会议的执行主席是数值天气中心(NMC)的Eugenia Kalnay和Kingtse C. Mo两位女  相似文献   

11.
《气象软科学》2005,(3):127-127
第一届国际学校和大众气象教育会议1984年7月2-4日在英国牛津召开。会议由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主办,美国气象学会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协办。这3家机构也因此成为这一系列国际会议的连续主办或协办机构。会议获得了积极响应,来自24个国家的8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论文34篇。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教授在会议致辞中,  相似文献   

12.
许鑑明 《气象学报》1935,11(4):193-194
世界各国气象代表机关作定期之集合,由来已久。本年九月五日至十二日第八次国际气象会议举行於波兰之华沙。事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曾接到请柬,邀派代表与会。但所中职员为职务所牵制不能出席,仅以书面对於各提案提出意见而已。兹将国际气象会议遇去历  相似文献   

13.
本会第十三届年会於七月十八日与中国科学社等五学术团体联合举行。是日上午大会由联合年会名誉会长翁文灏先生致开会辞,继由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先生代表六学术团体报告会务,略述各学会宗旨及成立经过。下午各学会分别举行会务会议,气象学会计到会员二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王淑民报道:中国气象学会第24届农业气象学委员会暨’99学术交流会于1999年8月21-24日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位代表参加会议。农业气象学委员会副主任郑大伟教授主持开幕式,农业气象学委员会主任李湘阁教授致开幕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魏柳根和自治区气象局局长、新疆气象学会理事长徐羹慧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内容涉及遥感与GIS技术应用、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候和气候变化、农气适用技术等方面,基本反映了90年代我国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工作的水平。有…  相似文献   

15.
卢鋈 《气象学报》1936,12(7):371-377
本文系以 W.R.Gregg,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Meteorology,Monthly Weather Review Vol 63,No12 Dec,1935一文为本,参照竺可桢氏第七次国际气象台台长会议记略,国际气象管理会章程,与国际气象台台长会议略史,许鉴明先生第八届国际气象会议近讯与一九三五年华沙国际气象会议,J.B.Kincer,The Danzig Meeting of theInternational Climatological Commisson and the Commission on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M.W.R.Vol63,No 12及 N.Shaw,Manualof Meteolology Vol Ⅰ.Chap.Ⅸ pp156—174编译而成。远东气象台台长会议,虽仅开会一次,然以其与我国关系重大,故亦略述梗概,取材则悉出于沈孝凰先生远东气象会议提要。至于国际地球物理学会气象组之情形,以其性质偏重学术,与上二会议偏重行政者不同,故特另文叙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象学会(21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4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主任委员陈联寿,副主任委员丁一汇、唐新章主持了会议。会上就本届委员会的大部分领域如大气环流、台风、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极地气象学、强对流和超短期预报、暴雨和高原气象等的现状、水平、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会议还对本专业委员会和各学组今后的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并作了具体部署。会议重申,21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7.
第21届国际山地气象学会议由瑞士气象研究所和美国气象学会合办,于1990年9月17—21日在瑞士恩格尔堡(Engelberg)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比利时、保加利亚、中国、德国、法国、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新西兰、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瑞士、美国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的200多人。我们三人及世界气象组织官员杜行远博士参加了这次会议。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G.O.P.Obasi)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为提高水文及气象部门动力统计分析及业务预报水平,加强水文与气象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水文气象学的发展,于1988年1月5—18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了现代若干动力统计分析预报方  相似文献   

19.
农业气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74年10月14—25日在华盛顿美国农业部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85名,代表着48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当时正在华盛顿的世界气象组织主席 M.F.塔哈(Taha)和秘书长D.A.戴维斯(Davies)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对苏美两霸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迫使会议把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问题、环境问题和特殊需要问题列为主要问题。特别强调急需为发展中国家扩大气象学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援助。会议一开始,美国代表就制造所谓“日益增长的粮食危机”的舆论,大谈“需要先进的科学和技  相似文献   

20.
首次冰雪圈和气候国际讨论会1989年8月26—30日在美国西海岸风光明媚的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召开。会议由国际冰川学会(IGS)与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AGU)、美国气象学会(AMS)及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会议参加者大约200人,其中冰雪学、冰川学的专家占三分之二,气候学、气象学的专家占三分之一。出席会议的代表关心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