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分析地下热水水评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菏泽凸起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古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方法对菏泽凸起地下热水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菏泽凸起地下热水为大气降水起源的入渗变质水。  相似文献   

2.
在简要分析全安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划分地下水类型基础上,对盆地西部周地—暖水塘地区地下热水形成原因、赋存环境进行研究,认为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裂隙沟通深部地下热水是盆地热水来源的主要原因;采取地下热水样品并开展氢氧稳定同位素、逸出气体、水化学成份测试,认为地下热水由大气降水补给,长期水动态观测结果也显示大气降水与地下热水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3.
综合物化探方法在内蒙古某地区地热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查明中水塘地区的地热异常范围,寻找地下储水导热构造。在地热预测区内,选择最佳的工作区首先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6m地温测定,浅层地震、电测深,静电α卡法、汞及砷土壤测量等,以了解热源的埋深,查明地热异常区内的断裂构造;确定温泉勘查施钻孔位,施钻勘探,查寻热源,打出热水。基于测区内地热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的认识,结合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钻孔位置,打出了水温为38℃的地下低温热水。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各项技术条件、科学的方法组合,是收到良好的效果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咸阳城区热储流体混合作用研究及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对咸阳城区热储流体混合作用分析和混合比例的计算.结合研究区的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热水混合作用和混合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咸阳城区地下热水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与较低温度地下热水的混合作用。应用PHREEQC模拟软件、稳定同位素D和温度计算热水与冷水的混合比例,估算在平衡条件下咸阳城区地下热水与冷水的混合比例在0.09~0.63之间。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泮汤温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泮汤地区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地温测量、物探测量研究,对该区地下热水赋存的水文地质条件、控水构造等提出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山东莘县凹陷(聊城段)地下热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地区地下水成因和演化机制的研究不仅对于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为日后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对莘县凹陷聊城段的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同位素及其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进而对这一地区的地下热水的成岩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地下热水的形成受区内深大断裂和基底构造对地热形成的控制,地下热水补给是来自大气降水,为入渗变质水,水化学成分以易溶盐溶解作用为主,反映了地下水长期径流及深循环中各种水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多年来,昆明市地下热水开采强度逐年增加,水位大幅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城区中心区范围内已开始出现越流污染,热废水污染,岩溶塌陷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热水温度也在明显降低。结合区内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华北盆地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对水文地质动力分带有着积极的响应特征和很好的指示作用,自周边山区至华北盆地内部,自浅部向深部,地下热水的水质逐渐变差,18O漂移程度越来越大,2H过量参数d值越来越小,指示循环交替条件逐步变差。地下热水高矿化度带的分布特征说明西部、北部的太行山、燕山为华北盆地地下热水的主要补给区,鲁西南山区的补给比例相对较小。水化学的分布特征说明,在盆地平面和垂向上,存在砂岩类地下热水的向心流(渗入成因水)与离心流(沉积成因水)的水动力平衡带,反映了向心流与离心流是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9.
流域水资源系统由降水产流,以及通过水文下垫面的转换,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流组成。本文将复杂的沽河流域水 资源系统分解成多个子系统,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对各个水资源子系统的转换功能进行定量的分析刻画,并利用地下含水介质子系统的转换特征函数-频率响应函数求取水文地质参数,丰富了水文地质参数的获取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昆明地热田深层基岩地下热水系统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现状的分析,建立了考虑温压变化和越流条件的岩溶热储层中地下热水的水流和溶质(污染物)运移的准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对开采条件下地热田Ⅱ 块段地下热水系统中水位及F- 、Cl- 、NH+4 、SO2-4 浓度的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合理、可靠,具有较高的仿真性。模型可预测不同条件下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流场和溶质浓度的动态变化趋势,为防治地下热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陇东盆地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近年来探明白垩系洛河组地层赋存巨厚深层地下淡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求解是深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关键,用抽水试验确定深层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是水文地质勘查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根据单孔、多孔、干扰抽水试验资料,采用稳定流、非稳定流多种方法求解陇东盆地深层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避免了单一方法的偶然性、随意性,计算结果可信。最后探讨了抽水试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与所选取公式理论条件的差异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今采矿业仍然使用全陷法开采,致使矿区环境遭到十分强烈的破坏。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德国等许多国家积极开展利用废物进行地下充填的新的采矿法,使矿区环境得到保护以及采矿业达到可持续发展。文中以德国鲁尔矿区为例,充分论述了矿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填埋场或地下充填场选址的约束,以及如何对矿床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优选出安全可靠的固体废物的地下填埋场或地下充填场地,使采矿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之间达到最优化的联合。重点介绍了德国地下填埋场的充填技术,适合于地下充填废物的筛选;对地下填埋场选址的地质条件约束,主要通过地质、岩性、地质构造分析和水文地质条件约束来确定,最后优选出最安全的地下填埋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井下放水试验的矿井疏降量预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下放水试验作为特殊的水文地质试验,克服了地面抽水试验存在的不利条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为了探查双柳煤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两次井下放水试验取得的相关水文地质参数,控制了太灰含水层的动态流场。基于井下放水试验取得的水文地质条件信息,利用Visual MODFLOW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放水试验期间反映模拟区太灰地下水分布、储存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参数模型;根据拟定的预测方案,对太灰含水层的疏降涌水量进行预测。通过本次工作,对双柳井田下一阶段进行疏干降压,减少太灰含水层对上组煤(4#煤层)开采的威胁,同时为下组煤(8+9#煤)开采提供疏降方式和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地下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上海地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下水现状和地下工程的发展要求,通过对某地下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介绍,对水文地质勘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得出了应加强和重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结论.  相似文献   

15.
唐智德 《中国岩溶》2019,38(5):682-690
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不同气候、不同地质条件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受地下岩溶发育及气候影响,岩溶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旱涝并存,通常以单一拦蓄地表水或直接抽取地下水来应对,存在较大局限性。文章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结合弄岩水库,利用水文系列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变量关系及相应可开采水资源量;查明地下岩溶蓄水条件,在岩溶通道设置地下拦蓄工程,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并利用地表及与地下岩溶水库的调蓄功能均衡供水,有效解决旱涝问题,水资源得以最大化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水文地质参数是衡量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指标,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准确推算,对于矿井突水灾害预报与防治具有积极意义。传统放水试验分析方法得到的是等效水文地质参数,不能准确刻画含水层的空间异质性。基于随时间变化的水头数据与水文地质参数的互相关分析,将水力层析法应用在陕西榆林柠条塔煤矿井下承压含水层叠加放水试验数据分析中,获得了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工作面南北富水性差异大,涌水区位于强导水带上;从涌水区往北,导水系数和储水系数整体上逐渐减小;南部导水系数和储水系数均较大,属于富水异常区。研究表明,水力层析法是一种有效的非均质含水层参数识别的新技术,将井下放水视为针对含水层的刺激源,结合水头与水文地质参数的互相关分析,联合多个观测孔的水头响应数据,反演刻画研究区域的主要地质结构特征。在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中,预先采用水力层析法识别富水异常区域,可以有效降低突水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下水突涌风险,地下空间在施工作业中有必要通过抽水试验确定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依据勘察报告的初步评价,基坑开挖15.5m时,场地内第⑦1层承压含水层有可能产生突涌,为确保工程安全施工,需开挖前进行承压含水层抽水试验,取得场地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及降水引起的沉降特征,为地下空间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本次布设抽水井、观测井、分层沉降标组、孔隙水压力观测孔及地面沉降观测点,依据抽水试验技术要求获取渗透系数、抽水影响半径等相关水文地质参数。最后,针对工程场地内承压水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基坑开挖时的承压水降压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以西南某典型岩溶区为例,解析示踪试验在岩溶管道连通性以及获取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应用。选择落水洞为投放点,分别从落水洞西侧和东侧寻找地下水出露点作为接收点,判别落水洞地下径流的实际去向以及落水洞与接收点之间的水力联系。结合Qtracer2软件对示踪试验成果进行定量解析,确定示踪剂回收率、地下水平均流速、最快流速,估算出岩溶管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落水洞与接收点JS01、JS03之间不存在直接水力联系;落水洞与接收点JS02存在水力联系且岩溶管道极为发育,含水介质不均匀,地下水运移路径较为通畅,为典型的紊流流态;落水洞地下径流的主要方向是由西向东,但在丰水期雨量较大期间,接收点JS04能够接收到荧光素钠,说明丰水期水位上涨后两者间会有水力联系,导致部分水量向落水洞西侧排泄。  相似文献   

19.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中的水文地质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经验,讨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中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过程、方法和作用,同时对水文地质参数的获取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北京西山黑龙关泉域岩溶水系统边界与水文地质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方岩溶水系统具有固定补给范围和资源要素,是岩溶地下水进行独立循环的基本单元,控制了岩溶水的运移富集、水化学演化特征、资源构成以及环境地质问题。开展岩溶水系统研究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系统边界位置及其水文地质性质。以北京西山黑龙关泉域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学、岩溶动力学、流体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确定黑龙关泉域岩溶水系统是由南部大石河背斜岩溶水子系统和北部百花山向斜南翼岩溶水子系统2个次级系统组成;其含水岩层分别为蓟县系铁岭组、雾迷山组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根据边界的水文地质性质可以划分为地表分水岭边界、地下分水岭边界、隔水边界、岩溶含水层深埋滞流性边界等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