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东省胶东半岛两次疑难历史地震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健  蔡克明 《中国地震》1998,14(3):43-50
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该区曾发生过1046年,495年虞丘山两次历史地震。但在确定地震参数时,由于历史原因,对史料中记载的“虞丘山”的位置说法不一,因而,对这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存在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林国良  王健 《地震学报》2012,34(1):118-124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对地震的文字记载较早,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地震史料.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地震史料收集整理和多次的地震目录编制.我国的历史地震资料有其固有的特质,历史地震研究工作也有自身的特色.例如,历史地震文献中有关地震破坏的记载其详细程度因地因时而存在较大差异,往往年代久远的记载极为简要、高度概括.传统的历史地震研究方法特别重视归纳和概括,通常是根据各场点的烈度资料,勾画出地震等震线,然后再据此确定地震的震级、震中等参数.在勾画等震线的过程中,总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删繁就简",最终给出的等震线一般都较为规整.在此过程中,专家的个人经验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另一个真实的情况,也是非常遗憾的是,除少数历史强震外,大部分的等震线绘制完成后,作为更加基础的烈度点数据并没有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3.
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湖南岳阳地震核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阅了岳州府及其邻近地区以及两湖接壤地区的大量相关史料,并对其进行了鉴别和查证。通过鉴别,推断隆庆岳州府志关于1556年岳阳地震的记载比较准确。岳州(今岳阳)所属地区记载的地震为有感,强度不大。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对无地震记载的情况采用以下地震缺失原则进行判断:1)待查史志上必须有其它地震的记载;2)待查事件发生前后史志上有其它灾害的记载。根据该原则确定通山、通城、蒲圻、崇阳、公安、石首等地在嘉靖三十四年确实无地震记载。考证了陕西华县地震与湖南岳阳地震的关系,表明岳阳地震是一次独立地震,而不是1556年华县地震的影响。最后根据地方志的记载确定了岳阳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  相似文献   

4.
历史地震序列类型的划分及其应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我国历史地震记载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历史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的建议方案,即根据历史地震序列的记载特点,将其分为“安全类”和“危险类”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山东地区为例,对山东及邻区历史地震序列分类。结果表明,区内历史地震序列中安全类约占83.9%,危险类约占16.1%,这一结果与本区现代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结果大体一致,但与全国现代地震序列类型统计结果有一定差异。由于受地震史料记载详略因素的限制,上述结果是粗略的、初步的,但仍是对于现代地震序列类型信息的一种补充。所得结果可在震后早期趋势快速判定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历史强震编目中对无破坏记载地震参数的估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无破坏记载地震的时、空、强特点,给出了估定无破坏记载地震参数的方法。”同时对方法适用的地区、估定震级的偏差、以及方法的物理意义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地震史料的考证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历史记载十分丰富,是研究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基础资料。但“历史文献记载,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原因以及史料编纂学方面的原因,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谢毓寿等,1983—1987)。因此,用这些资料编辑地震目录或编纂地震志书,就需要鉴别。 1.史料中的问题 地震历史资料大多来源于正史、国史、野史、方志、杂记、档案、报刊、碑刻及地震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7.
活断层工作方法在中早期历史地震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丰富,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及世界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地震历史记载并不完备,如:历史地震资料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历史地震震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相当一部分地震有史料记载,但无法编入“中国强震目录”等。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史料地震学需要进一步开拓和发展。本文以两个应用实例说明把活断层工作方法及现代年代学方法引入早期疑难或缺失的历史地震研究中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对史料中记载的“恒山崩”现象进行了考证,指出了史料记载中的舛误,结合古今的记载分析后认为,史料中记载的“恒山崩”似与地震无关。  相似文献   

9.
西藏1411年9月29日8级地震震中位置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西藏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档案馆编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简称《汇编》,下同)是研究西藏历史地震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其科学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史料记载的局限性和大部分地震震中位置未能进行实地调查,因此,有些震中位置尚须进一步讨论。根据《汇编》记载,1411年9月29日在当雄附近曾发生强烈地震。《汇编》中记述共有四条,其中一条对震中的确定有较重要意  相似文献   

10.
周峥嵘  袁定强  倪晓寅 《地震》2007,27(2):139-146
1574年8月福建省发生的5(3/4)级地震事件在不同目录版本中记载的时空参数差异较大,文中按照时间顺序对此次地震不同版本的历史史料进行复核、分析、找出其中差异的可能因素。并结合现代地震活动和最新地震安全评价复核等分析结果,本着尊重历史史料、科学严谨的分析态度,力求对这次地震客观地作出地震三要素复核结论。研究结果认为,此次地震的发生时间应为1574年8月19日,地点在福州—连江间(26.1°N,119.3°E),震级为534级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 ,黑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属于少震、弱震地区。根据现有的地震史料和仪器记录地震数据 ,黑龙江省及邻区确实算不上是个多震的区域。但由于本区的历史地震和火山喷发资料的发掘和整理还有待深入 ,仅依据现代地震资料和少量的地震史料来确定本区的地震活动周期及地震活动水平肯定是不全面的。黑龙江省及其邻区 ( 4 3~ 54°N、1 2 0~ 1 35°E)与我国中原地区一样 ,其历史地震活动及其文献记载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地震史料发掘和历史地震研究 (吴戈等 ,1 992 ;1 994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该地区在现代地震观测仪器问世初期 ,就初步建起…  相似文献   

12.
1125年兰州7级地震震中位置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史料考证 ,确定了 112 5年兰州 7级大震时被震毁的益机滩堡的位置 .根据史料记载的该次地震的破坏范围及实地考察结果 ,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可能在现今河口及八盘峡、西固、阿干镇一带 ,在这一范围内 ,黄土滑坡密集分布 .  相似文献   

13.
历史地震核查就是核查地震的宏观震中,而宏观震中应是地震能量的辐射中心。由于过去在认识上的误区,在历史地震的确定中,往往把破坏最大的地区定为震中,这样就有可能把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定为震中。1558年,在广东省的西部与广西省交界处发生了一次中强地震,在199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将其震中定位于封川。本文通过查阅有关的县志和府志,阐述了地震发生时的人文环境,包括行政建制、政治局势、经济与文化、地质条件以及各地间的关系等,同时还结合地震破坏的地基条件和单边地震记载点的分析,认为以上所确定的地震震中,仅是地震所诱发的地质灾害,而不是地震的辐射中心——释放能量最大的地区。同时,通过1558年地震记载点与1584年肇庆2个地震记载点的比较,说明了这些地震的震中相近。最后,根据地震影响范围(地震记载点)确定了1558年地震的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地震史料发掘过程中,于《马端肃公奏议》查找到有关1489年西昌地震的史料记述,经考证分析与《明实录》、《明史》记载的1489年西昌地震相一致,弥补了正史记载的遗漏和不足,确定了西昌另一次强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历史地震宏观烈度资料指史料中对地震破坏程度的记录,是研究历史地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有仪器记录地震波形的时间相对短暂,对历史地震震源参数的估算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在查阅历史地震记载资料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历史记载的辨别;(2)地震历史记载资料评价的应用;(3)无震历史记载的查证;(4)历史行政分区和地名考证的应用。在历史地震记载的真实性、可靠性确定之后,确定的地震参数才可信、可用。  相似文献   

17.
黄玮琼  李文香 《地震学报》1994,16(3):273-280
从地震史料记载最丰富、记载年限最长的华北地区入手, 根据地震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 运用一些分析与对比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地震资料的完整性。分析结果得到, 史料记载的黄河中下游区域Ms6地震从1291年起基本不漏, 整个华北地区(除海域、内蒙等边远区外)自1484年以来Ms4(3/4)地震基本完整。   相似文献   

18.
根据历史资料对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临洮县之间,震中位置为北纬35.9°,东经103.3°.震中烈度为Ⅸ,震级为634.对该次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也进行了讨论.据史料记载,张衡地动仪曾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相似文献   

19.
四川北部地区位于南北强震构造带的中北段,区内活动断裂众多、构造关系复杂、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频繁。其中,早期历史地震因时间久远、史料记载简略等原因,其地震基本参数确定和发震构造分析难度较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地震史料的系统梳理和实地考证,对该区1900年以前的3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公元638年松潘地震、1738年南坪地震和1748年松潘北地震)进行补充考证,对其震中位置、震级和烈度等基本参数进行重新核定,并综合分析其发震构造特征。研究结果对分析该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等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在雄 《四川地震》2007,(4):10-13,30
以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调查,考证了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保宁府(治阆中)地震和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影响到阆中等有关地震史料的形成过程和讹误记述,分析和论证了这些地震史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认为有关历史文献记载1846年保宁府(阆中)地震实为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宁远府(治西昌)地震;有关地震石刻和地方志记载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影响到阆中实为1920年宁夏海原大地震对阆中的波及和影响。匡正了错误的记述,恢复了地震史料的原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