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云南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云南省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省内一些新生代盆地的第四系岩相分析资料,从早更新世至全新世的各时期地层中均可找到泥石流相堆积物的踪迹。本世纪以来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频度显示出波状上升规律。其空间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扩张进程中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青海省突发性、局地性地质灾害事件频发。为积极应对地质灾害严峻形势,保障人民生活生产安全、巩固防灾减灾成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文章以1990—2019年青海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研究了30年间青海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及主要引发因素。结果表明:①灾害规模多为小型,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②时间上,多发生在5—10月;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地形复杂的青东地区西宁市和海东市。③降雨和开挖边坡是主要引发因素。④近年来,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增加趋势明显。研究结果对于今后一段时期青海省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一篇关于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图编制方法探索的论文。基于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数据库,根据图面承载能力,用不同灾害类型之间数量比例和网格密度共同控制的方法,筛选出代表整体发育分布规律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点;用点状符号表达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点空间分布特征,线状符号表达崩塌滑坡泥石流时间分布特征,面状普染色表达崩塌滑坡泥石流发育数量分级特征;结合人们正常视觉感受,建立均衡的构图,选用协调美观的色彩,合理处置图上点、线、面各图层之间的冲突以及图层内部分级关系,编制集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图。  相似文献   

4.
我国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概述了我国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顺平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主要发育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四种类型地质灾害。基于该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采用GIS技术和信息量数学评价模型,选取坡度、起伏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河流的距离6个评价因子,对顺平县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高易发区面积约为125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7.5%,分散分布于西北部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密集发育崩塌灾害,少量发育滑坡、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面积约为20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0%,成片分布于西北部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少量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低易发区面积约为389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4.5%,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平原地区及西北部丘陵地区内的宽阔沟谷,沿古河道发育地裂缝灾害,个别地区发育崩塌、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6.
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地质灾害的形态结构和要素组成、开展恶劣环境地区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等方面成为可能。基于空间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地图(DOM),对甘肃天水麦积区幅内各类地质灾害进行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调查,提出黄土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影像解译特征。其中,黄土滑坡以圈椅状地貌、滑坡壁阴影或白色条纹、滑坡周界在微地貌上表现出同一等高线的梯田不连续为主要解译标志;泥石流、崩塌解译侧重以灾害体轮廓、色调区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黄土区灾害解译而言,DOM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遥感数据源,且地质灾害解译准确率以泥石流和滑坡最高,崩塌解译准确率略低;而漏检率以滑坡最高,泥石流次之,崩塌最低。基于这一认识,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是河南省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层不均匀沉降、沙埋等,其中地面塌陷灾害的危险性大,崩塌、滑坡灾害的危险性为中等,泥石流、地层不均匀沉降、黄土湿陷、沙埋等灾害的危险性为小级..同时针对典型的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手段,结合MapGis,研究了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发现本区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冰湖以及堰塞湖。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斜坡地质灾害是本区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占到总灾害数量的95.3%。在此基础上对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初步研究,发现本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在空间上的分布并非均匀,而是具有丛集性的特点。滑坡灾害主要发育在隆子和朗县。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的有米林、隆子和洛扎3县,而崩塌则主要集中在隆子县。研究发现,本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地形坡度以及土地类型关系密切,其中修康群、日当组和念青唐古拉群是本区的易滑地层。涅如组由于面积大,其中发育的滑坡较多,但是滑坡的发育率只略高于本区的平均水平。统计表明,16~30的坡度范围是滑坡最容易发生的。大于45以上的坡段很少发生滑坡。灌木林和天然草地这两种土地类型滑坡发育率最高。对于泥石流,研究表明,涅如组中泥石流发育面积最大,发育率也最高。泥石流发育的最适宜坡度也是16~30这样一个坡度范围。冰川和永久积雪区则最易发生泥石流。崩塌发育与地层类型、坡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崩塌主要发育在涅如组中,并且集中在坡度大于60以上的陡坡段中。这些初步成果的取得,是以后进行该区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对川藏交通廊道内道路工程的选定线及安全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决策及防灾减灾依据,在对拟建川藏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滑坡崩塌灾害进行系统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查明了川藏交通廊道康定至林芝段滑坡崩塌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潜在危害情况,结合已有川藏公路沿线崩滑灾害的危害特征和危害方式,对该段廊道内滑坡崩塌灾害的可能危害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归纳、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川藏交通廊道康定至林芝段共发育滑坡崩塌灾害488处,其中滑坡262处,崩塌(含溜砂坡)226处;对拟建道路工程存在潜在危害或影响的崩滑灾害共有148处,滑坡有89处,崩塌(含溜砂坡)59处。崩塌滑坡灾害对道路工程的危害方式主要有:(1)滑坡崩塌威胁隧道及其进出口安全;(2)滑坡崩塌推移、掩埋、损毁道路工程;(3)滑坡崩塌威胁站场、车站安全;(4)滑坡崩塌堵江断道、淹没道路工程;(5)滑坡崩塌转化为泥石流、洪水等灾害链危害道路工程;(6)崩塌、溜砂坡冲击、扰动、掩埋道路工程。  相似文献   

10.
石玲  王涛  辛鹏 《地质力学学报》2013,19(4):351-363
根据近7年来陕西省宝鸡市12区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总结宝鸡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性。研究结果显示,宝鸡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4类,总体发育特征具有群发性、突发性、周期性和链生性。其中,滑坡和崩塌数量多、危害大,泥石流相对发育较少,不稳定斜坡多与崩塌相伴生,大多发展为崩塌灾害。每年汛期在强降雨作用下,都可能诱发表层小型滑坡和崩塌,特别是城镇居民房前屋后的小型黄土滑坡和崩塌,以及山区公路切坡导致的残坡积层滑坡崩塌频繁发生,是宝鸡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减灾防灾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地形地貌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活动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能否形成及其类型、数量、密度和规模大小。本文基于湘东南详细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对该市不同地貌类型、坡形、坡度以及高程的差异对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傅有机 《福建地质》2007,26(2):108-112
闽北地区广泛分布变质岩、沉积岩和岩浆岩,其岩层风化程度差异较大,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环境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是福建省地质灾害多发区。通过对闽北山区10县、市(区)所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归类统计,总结出该区地质灾害易发的空间地理分布规律,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开阳磷矿区被称为地质灾害的博物馆,区内地质灾害灾种齐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广泛分布,山体崩塌是区内分布最广的地质灾害之一。文章通过对开阳磷矿区山体崩塌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采矿活动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开阳磷矿区山体崩塌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区内的特殊地形地貌及断裂构造,地下磷矿开采是主要诱因;统计了各矿段崩塌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危害对象;选取区内典型崩塌体,利用极射赤平投影法定性分析崩塌体的稳定性,分析得出崩塌体是不稳定的;提出了采用井下充填采矿,遏制区内崩塌的进一步发展,并结合生态移民工程、锚固与防护工程、切割爆破清除危岩体等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威信县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灾害破坏严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及地裂缝五种。其中以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为主,灾害点分布较广且个体规模小,稳定性较差。调查显示,威信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时多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威信县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得出: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地形地貌、生态植被等因素是滑坡、泥石流、崩塌及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基本条件;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形成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及不稳定斜坡的主导因素。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用以群测群防为基本手段,与搬迁避让、工程防治、生物防治、清除危岩(土)体及排水为主的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清(远)至连(州)公路是广东省粤西北山区第一条一级高等级公路。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路堑边坡高陡,建成通车后时有边坡变形破坏发生,对公路的正常营运造成了严重威胁。作者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研究,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的作用以及人为作用等因素基础上,将清-连公路边坡主要变形破坏类型划分为以下6类:坡面冲刷、崩塌、落石、坍塌、滑坡、表层溜坍、剥落。其中前4种灾害规模大、数量多,对公路运输威胁较大。并分别对不同边坡变形破坏的特征机理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清-连公路边坡变形破坏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减灾防灾策略,希望能对清-连一级公路顺利的实施升级改造有所帮助,以减轻或防止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公路的畅通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城市长期超强度开发利用资源,大量排放“三废”,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恶化,人为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由于城市地质灾害具有危害性、潜在性、突发性、隐蔽性、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全面加强城市防灾减灾,不但特别重要,而且十分紧迫。近年来,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迅速地扩展。在各种城市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中,地球物理方法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这里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海水入侵、地下水资源污染、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几种常见城市地质灾害,概述了我国城市中的危害及发展现状,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质灾害勘察的监测、探测和防治中具有特有的优势,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廖海吉  蓝俊康 《地下水》2012,(3):197-200
灵山县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和泥石流。通过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结果认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特征是:多发生于缓坡低山地貌区;多发生人类工程强烈活动区;多发生于在最近10 a的雨季中;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均以小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杜伟  王娜 《吉林地质》2013,(4):151-153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本文所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规定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岩体类型、密度、降水强度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为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本文对吉林省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罗区是福建省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县区之一。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区地面塌陷六种。其中滑坡、岩溶地面塌陷是区内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类型,灾害呈现点多、面广、规模小、稳定性差的特点。野外调查表明,新罗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新罗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分析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等因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因素;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动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