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阿尔金山安南坝地区晚前寒武纪的叠层石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描述了叠层石15个群,29个型。其中新型7个,未定型9个,相似型6个。根据它们在纵向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该区叠层石组合相合相当于我国蓟县层型剖面的第四组合。根据叠层石组合面貌、岩石特征、沉积旋回等,将这套地层命名为安南坝群,将其分为2个岩组,从而建立了该地区的上前寒武系地层系统。其时代相当于我国蓟县纪和苏联中里菲期,绝对年龄约10—13亿年。  相似文献   

2.
李东风 《地质与资源》2013,22(2):101-104
茨榆台锰矿是辽北唯一的锰矿产地,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一段地层中,是以氧化锰矿为主的沉积变质型矿床.区内含锰赋矿层位主要受控于顾官屯-大屯向斜,其在空间上不仅分布稳定,而且范围较广.近年工作表明,在向斜的转折端、已知矿体的深部及南翼中生界覆盖层底部都有着较大的找矿潜力,这为在区内实现寻找隐伏-半隐伏矿体能有突破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阿尔金山安南坝地区晚前寒武纪的叠层石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描述了叠层石15个群,29个型.其中新型7个,未定型9个,相似型6个.根据它们在纵向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该区叠层石组合相合相当于我国蓟县层型剖面的第四组合.根据叠层石组合面貌、岩石特征、沉积旋回等,将这套地层命名为安南坝群,将其分为2个岩组,从而建立了该地区的上前寒武系地层系统.其时代相当于我国蓟县纪和苏联中里菲期,绝对年龄约10-13亿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燕山地区蓟县纪~青白口纪的层序地层学问题作了初步研究。着重描述了各组、段岩石的基本层序特征和沉积体系域,共划分出两个Ⅰ型层序和一个Ⅱ型层序,并对岩石地层格架作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马玉周  姜杰岩 《新疆地质》2012,30(2):182-186
喀腊大湾铜矿大地构造位置属塔里木板块塔里木古陆缘地块红柳沟-拉配泉奥陶纪裂谷带,矿床位于阿尔金北缘断裂带南侧、喀腊达坂断裂与喀腊大湾断裂交汇部位。矿体产于蓟县系卓阿布拉克组火山岩地层中,是一个以铜为主,共(伴)生铅锌的火山岩型硫化物矿床。综合本区地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总结该类矿床找矿标志,为该地区寻找蓟县系海相火山岩中块状硫化物矿床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腮林忽洞组的岩石地层特征、层序地层、生物(叠层石)地层进行了深入研究。将腮林忽洞组划分为4个岩性段、7个三级层序;根据叠层石组合特征,建立了3个叠层石组合;结合前人获得的两件同位素年龄(207Pb/204Pb)数据,认为腮林忽洞组的时代应归属中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  相似文献   

7.
燕山早期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于蓟县系铁岭组、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地层中.辉钼矿化分布于岩体内部及其围岩中.本文讨论了花岗斑岩和闪长岩体的地质特征、成岩期次、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论述了矽卡岩一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床特征和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8.
<正> 蓟县县城以北,从景儿峪至下营一带,出露元古界至下古生界的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它是我国震旦系的标准剖面。蓟县的震旦系为巨厚沉积,总厚近一万米,接触关系清楚。关于蓟县震旦系的划分,经过前人的研究,多数意见认为分为青白口群、蓟县群和长城群三个群。由于府君山组之下有微角度不整合,但在燕山、太行山等地区也可以见到明显间断。一般认为府君山组之下的间断面,是蓟县运动所形成的微角度不整合,应作为寒武系与震旦系的分界,把景儿峪组、下马岭组划入震旦系的上部。震旦系的下限是常州村组,与下伏地层为明显的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9.
张衎  朱祥坤 《地质学报》2015,89(Z1):307-308
燕辽裂陷槽元古界地层从下到上依次是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待建系(下马岭组)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最新的年代学研究将蓟县系限定为1600~1400Ma,对应国际地层表中的盖层系(高  相似文献   

10.
沉积变质型锰矿是国内外重要的矿床类型,洪水河铁锰矿床是近年来东昆仑地区铁锰矿勘查的重要发现。笔者在对洪水河铁锰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研究基础上,认为矿床产于蓟县系狼牙山组,矿体受地层层位和岩性控制明显,铁锰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碎屑沉积、热水沉积、变质作用和表生氧化作用,矿质的沉淀与缺氧环境密切相关,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变质型。东昆仑地区蓟县系狼牙山组分布广泛,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可带动青海省铁锰矿的勘查和研究,而且进一步拓展了中元古代锰矿的勘查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11.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发育良好,露头连续,是华北克拉通元古宙地层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重要年代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使华北克拉通南缘年代学格架和不同地层小区(卢氏—栾川、渑池—确山和嵩山—箕山地层小区)的地层对比关系逐渐清晰.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学的新进展,并与天津蓟县中—新元古代地层标准剖面进行了对比,重新厘定了新的地层格架,主要包括:(1)将卢氏—栾川地层小区原归属蓟县系的高山河群、官道口群及青白口系白术沟组分别重新划定为长城系、蓟县系和待建系;(2)将渑池—确山地层小区的黄连垛组和董家组划分为蓟县系下部和青白口系;(3)将嵩山—箕山地层小区五佛山群进行解体,马鞍山组下拉至长城系,将五佛山群其他地层暂置于青白口系.以上述新进展和现有资料为依据,本文重新梳理了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元古代的沉积演化过程,构建了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简图.  相似文献   

12.
武当群出露广泛,厚度达万余米,为一套酸性火山喷发—碎屑沉积岩系,多期变形特征明显,变质程度达绿片岩相。本文根据火山喷发旋回和沉积韵律性特征,建立地层层序,划分为三大岩组,自下而上为姚坪组、杨坪组和双台组,并进一步划分十二个亚组。通过上覆地层时代及不整合关系,武当群所含疑源类组合与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解析,其形成年代在1400~1044Ma之间,相当于中元古代,可归属于蓟县系。  相似文献   

13.
华北古陆南缘豫西元古宙地层中白草坪组出现大量大型具刺疑源类,通常大型疑源类首现于新元古代地层,而华北古陆这类的疑源类却首现于中元古地层,因此,其起源和演化谱系就成为许多学者仍需深入探讨的未解之谜。近年来,蓟县中、新元古代地层一直是视为标准剖面,但是,下马岭组新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打破了该组原有的中、新元古代地层的位置,同时也打破了生物演化序列的完整性。新的年龄意味着蓟县剖面中、新元古代地层有可能缺失1200~900 Ma地质记录。从生物地层上分析,豫西的汝阳群和洛峪群中出现大量大型疑源类有可能填补蓟县剖面中生物的空缺。本文通过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研究和岩相分析,探讨其发生可能和地层及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底变质核杂岩与上覆长城纪高于庄组地层产生韧性拆离滑脱,盖层岩板沿其下的滑脱构造面正向运移伸展形成滑脱构造。中酸性岩浆沿拆离滑脱断层侵位形成岩体,为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花岗闪长岩、细粒闪长岩与长城纪高于庄组和蓟县纪雾迷山组碳酸盐交代形成矽卡岩型铁矿。在二长花岗岩与寒武系碳酸盐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铜矿,在远离接触带的炒米店组和冶里组地层中形成热液型多金属矿。沿接触带蚀变矿化相当强烈,通过工作目前共发现有N个矿体。文中论述了铁及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环境和成矿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矿区地处甘肃北山地区。地层出露较为复杂,主要为蓟县系、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侏罗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其中蓟县系、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等3套岩组为主要的含矿层位。根据矿体空间分布位置,矿区内自西向东可划分为Ⅰ、Ⅱ、Ⅲ、Ⅳ等4个铁矿段,共9条铁矿体。蓟县系平头山组和中上寒武统西双鹰山组地层是该地区成矿的主要地层标志,断裂构造破碎带是区内明显的找矿标志,区内围岩蚀变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区内铁矿体的主要含矿岩性为含铁石英角闪岩和含铁角闪岩,主要蚀变为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透辉石化、透闪石化等。铁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局部呈囊状、透镜状)赋存于成矿地层中1。  相似文献   

16.
陕西木龙沟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立宏  李静  陈艳 《西北地质》2013,(4):151-155
陕西木龙沟铁矿床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地质构造单元归属华北古大陆南缘华山一熊耳山陆缘带。矿床主要围岩地层为蓟县系巡检司组,岩体分叉侵入,矿体产于燕山中期花岗闪长斑岩体与巡检司组内、外接触带。矿石成分简单,以磁铁矿为主,其他具有工业意义的金属有钼、锌、铅、铜。通过对该矿床的矿体、矿石特征、蚀变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作用主要受构造及中酸性岩浆活动控制,钙镁碳酸盐是成矿的有利围岩。  相似文献   

17.
新疆哈密市泉东山一带元古宇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工作,在前人所划的泉东山一带蓟县系中,新发现一个不整合,结合叠层石特征、同位素年龄测定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将蓟县系解体为古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并新建立四个组:古元古界刘家泉岩组、长城系约飞井组、蓟县系沙子井组、泉东山组  相似文献   

18.
辽宁兴城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燕山裂陷槽盆地(燕辽海盆)的东南边缘,地层序列和沉积特征与同属盆地边缘区的河北滦县、北京南口、以及太行山区等地类似。研究区新太古代花岗岩之上沉积了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以及青白口系(长龙山组、景儿峪组)。与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相比,本区地层厚度较薄、长城系碳酸盐岩较少、碎屑物粒度较粗、部分层位(铁岭组、洪水庄组、下马岭组?)缺失,几大沉积层序的底界超覆明显,体现了典型的古陆边缘特征。中元古界常州沟组至团山子组为一套局限分布的滨、浅海相海进至海退旋回沉积,常州沟组滨海相砂岩与下伏新太古代花岗岩沉积接触;大红峪组沉积时期广泛海侵,以石英砂岩和粉砂质页岩为主,下部发育复成分角砾岩和石英砂岩质砾岩,与下伏地质体有沉积接触(非整合)、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岩溶不整合等多种接触关系,说明大红峪组沉积之前发生过沉积间断和地层褶皱变形,“兴城运动”所指的不整合并非单纯的海进超覆成因;蓟县系高于庄组下部为一套海侵陆源碎屑岩序列,不整合在大红峪组和新太古代花岗岩之上,中、上部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蓟县系杨庄组和雾迷山组总体为碳酸盐岩,仅含少量陆源碎屑成分或薄层;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为又一套陆源碎屑岩海进序列,平行不整合在蓟县系雾迷山组或待建系下马岭组?角砾状含燧石白云质灰岩之上,指示了芹峪上升和蔚县上升影响期间的岩溶平原发育历史;寒武系昌平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平行不整合在景儿峪组中、薄层白云质灰岩之上。上述不整合及地层建造特征还说明山海关古陆长期存在并对辽西南部的沉积古地理有明显影响。此外,大红峪组的沉积在区内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自大红峪组沉积开始本区与燕辽海盆完全连通,整个盆地的演化也从强烈断陷向稳定沉降转变。  相似文献   

19.
依据甘肃北山拾金坡—南金滩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研究了区内元素分布、单元素异常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共圈出11处综合地球化学异常,结合异常所处的地质特征,划分为4类11处成矿远景区。第一类综合异常处于中酸性侵入岩区,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以Au为主成矿元素,是寻找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的有利地区;第二类综合异常处于蓟县系平头山组地层区,是寻找喷流沉积型铅锌矿、铁矿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第三类综合异常处于敦煌群地层出露区,是寻找变质热液型金矿的有利地区;第四类综合异常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有关,是寻找铜镍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6,(4)
中新元古界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沉积特征明显的重要层系。鄂尔多斯及邻区的中新元古代大致发育了稳定型、过度型、活动型和冰川沉积型四种基本沉积类型。以不同构造阶段的地层沉积特征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环境分析,通过编制岩相古地理图的方式,重点对洛南断裂以北的鄂尔多斯南缘及西南缘长城纪、蓟县纪和震旦纪的岩相古地理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