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生态与农业气象基础数据查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生态与农业气象数据作为基础性、公益性数据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宏观决策、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如果实现资料共享,将有效发挥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提高数据资源的使用效益,带动其他领域资料的开放和共享,加速部门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最大限度发挥系统资料的支撑能力。该系统就是立足于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实际需要,在深入分析、整理生态与农业气候资源数据的基础上,以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为支撑,开发统一数据存储平台,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项目“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 , 该项目主要目的是实现气象资料的共享.“东北地区低温数据库和共享网站建设”为该项目第 6课题“区域专题气象资料分布式共享示范”的第 5专题,主要建设内容为:建立东北地区低温气象资料数据集,并通过网站平台提供东北地区低温及相关气象数据资料,为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大型工程服务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本文将以“东北地区低温气象资料共享服务系统”,探讨黑龙江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网络与气象信息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息化是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进入了高效、专业化、多样化、共享化的现代方式.信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核心和国家的战略资源.1 气候、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总体结构气候、气象信息共享环境是一个综合的多层面的系统,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基于Internet服务的气候、气象信息共享环境,促使科学数据共享机制的形成,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从网上查询气象资料目录,进而获取所需信息.该系统的建立充分利用了迅速兴起的Internet技术,综…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河南省气象观测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集约的设计原则及总体框架,介绍了平台的数据收集、质量控制、站网管理和平台展示等主要功能及SqlServer存储视图、SOA架构、Android定位、WebGIS及等值线等关键技术的实现。该平台以用户为中心,坚持集约、统一、智能、易扩展、易维护的原则,采用分层架构进行科学设计和布局,分四个层次、五类用户对整个平台进行开发。气象部门、外部门共享数据业务人员均可通过河南省气象观测数据服务平台获取需要的数据,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该系统业务化后,实现了自动气象站、区域站、土壤墒情、雷达回波、卫星云图等实时观测资料及外部门(环保、水利)数据在全省实时共享,充分发挥了这些数据的效益,促进了河南省气象信息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气象业务人员及外部门决策用户可随时通过手机APP获取气象数据,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象空间信息系统能够对气象数据进行高效的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共享,可以大大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分析了气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讨论了公共气象服务空间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技术架构和功能组成,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关键技术,并以行业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网格业务不断发展,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种类、数量日益增长,给产品的存储管理带来挑战。针对江西省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收集及存储现状,采用PostgreSQL、Kibana、Elasticsearch等开源技术,提出了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的气象数据湖建设思路,实现产品集中存储和管理,并提供统一共享服务,解决了海量多源数据产品存储、管理和共享等技术难题,为业务用户能够高效共享和应用数据产品提供数据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气象业务内网系统建设的总体设计、功能规划以及首页动态布局管理、产品自动加工流水线、产品回写CIMISS流程、WebGIS可视化展示等关键技术实现和系统展示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广西气象业务内网系统的整体开发思路及具体实现。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广西省级气象数据和业务产品集约共享,形成国省两级互补,为省市县三级用户提供业务辅助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总体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是由国家级和区域省级共享系统有机组成的覆盖全国、分布式、网络化业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元数据统一发布、数据分级管理、全局用户的集中认证和授权管理.用户通过该系统可以获取分布在不同节点的、基于Web的数据访问服务.该文综述了该网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9.
依托以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hina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简称CIMISS)为核心的省级集约化数据环境,研发B/S架构的陕西省气象数据共享系统,实现了CIMISS所接入的各类资料及本地特色数据的查询下载、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离线定制等功能。该系统的建成对于提高陕西省气象部门省级数据环境的共享服务能力,解决基层用户"看不到数据"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对海量气象数据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设计开发了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 (CIMISS)。该文描述了系统基本设计思路、功能结构、基础平台体系结构、信息流程,阐述了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基础数据使用环境。系统由数据收集与分发系统、数据加工处理系统、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业务监控系统5个业务子系统组成,承担数据收集、加工处理、存储管理、共享服务和业务监控任务。系统设计和开发采用了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基于消息和文件共享的平台内信息交换、气象数据标准化分类、数据处理作业调度和算法的动态扩展、元数据的设计和应用、公共配置信息管理、全流程业务监视和调度控制、面向服务的多维度数据存储策略、全局数据访问视图和统一访问接口设计等。该系统为我国国家级和省级气象业务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气象数据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国家级气象高性能计算机管理与应用网络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宗翔  王彬 《应用气象学报》2006,17(5):629-634
该文首先介绍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在高性能计算能力建设方面的成就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阐述了计算网格的主要思想和技术特点, 并具体介绍了国家级气象高性能计算机管理与应用网络平台的架构和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Flex的气象信息网络发布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的特点和RIA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 技术的优势,结合系统建设目标提出了基于Flex的网络GIS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的总体框架, 并详细介绍了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对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数据组织与管理、气象数据转换、地图服务缓存以及基于Flex的地图展现技术等。系统运行结果表明:与传统气象网络GIS相比该系统具有界面元素丰富、交互响应快、大数据量的显示效率大大提高等方面的优势。该系统为气象工作人员、应急气象服务及公众提供了一个实时、快速、基于网络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3.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新一代气象信息管理系统, 将极大提升现有的气象信息管理水平和对业务科研的支撑能力。该文首先介绍了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概念、内涵及其系统框架, 然后从数据资源管理和共享发布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元数据技术、数据网格技术、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构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 最后以两个关联的系统开发实例对我国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依托风云卫星工程,对多批次工程建设采取统一设计、滚动开发、分批扩展的方法,建成气象卫星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系统架构于多个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应用可配置的动态加载容器和多机作业负载均衡并发处理技术将集群构建为高扩展性、高可用、高效率的业务系统。对Internet的全集数据共享技术、分布式时空一体化数据库存储技术、基于WebGIS的全球卫星影像发布技术、可视化处理与显示技术、三维地球影像发布技术、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为用户提供多种数据共享服务方式,提高了数据下载效率。目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已存档国内外21颗气象卫星801类共1150 TB数据,为24258个注册用户提供各类数据共享服务,该系统亦可通过配置扩展,适应未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数据存档与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国家气象网络计算应用节点门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彬 《气象科技》2006,34(Z1):5-9
作为对外共享高性能计算资源的主要通道,门户系统是国家气象网络计算应用节点项目的首要开发任务之一。门户系统从设计上划分为服务中心门户、用户接入门户、气象模式应用门户等3个子系统。服务中心门户是整个项目平台的对外Web入口,提供项目规划、进展汇报、资源信息、用户支持、使用帮助等方面信息。用户接入门户完成用户登录进入气象网络节点的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功能,同时提供用户进入系统后共享资源的主要页面。气象模式应用门户,以Web方式来共享使用承载于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上的气象模式。系统的开发中采用了J2EE的Servlet/JSP Web组件技术,在“Eclipse lomboz插件”集成环境进行开发调试。目前已经完成了3个门户子系统主要模块的开发,并已集成打包为一整体,运行于中国气象局国家园区网内。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基于角色访问权限管理 (RBAC) 模型基础上结合气象数据自身特点及共享服务中的权限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符合气象资料管理特点的多维度权限管理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气象数据进行资源共享时资料分类众多、层次化结构复杂、检索粒度不同等特点,有针对性引入了客体维度概念和更灵活的权限管理机制,较好地满足了气象部门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建设的需求。该方案作为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 (CIMISS) 数据服务权限控制模型的前期试验研究,构建一个多维数据权限管理原型系统用于数据访问控制。作为通用性模型,该模型可以延伸用于气象数据服务类系统应用,对确保数据库的信息安全、防止用户越权访问数据、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按照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理念,基于云端部署技术,提出了宁夏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共享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和总体架构,建设了宁夏气象基础数据库、业务产品库、服务产品库,构建了业务产品自动化生成系统、服务产品智能化制作系统、服务信息智慧型发布系统和信息共享与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存储、数据服务接口、数据资源管理、数据加工流程的标准化,设计了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的集约化数据环境。通过数据环境集约和业务系统集约,设计了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集约化产品加工系统,形成统一的数据加工流水线。突出智能化要求,设计了以智能化为目标的数据分析算法和智能化系统运行控制,并在业务产品自动化生成、服务产品智能化制作、服务信息智慧型发布方面进行了探索。平台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前沿,流程简洁,功能完备,运行高效,充分体现了数据资源标准化、业务系统集约化和计算运行智能化的要求,平台的开发建设将极大地推进宁夏气象现代化进程,对于发展智慧气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钱峥  胡亚旦  黄旋旋 《气象科技》2016,44(2):217-222
采用Java,C#,Delphi等编程语言开发了基于消息中间件技术的气象信息总线。在数据共享方面能确保数据资源的统一更新,在业务集成方面能有效解耦业务系统中的各种应用,提高各业务平台的信息交互和功能复用水平。本文介绍了消息中间件技术和ActiveMQ特性,架构设计、消息格式标准、消息队列使用等关键技术,并以该技术在宁波市气象局业务中的应用为例展示了气象信息总线在业务集成领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乌兰察布市气象资料应用处理与共享系统,以该市已经建成的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数据为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存储与查询、分析、统计技术,实现全市气象部门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整合与管理。通过气象资料应用处理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气象资料在全市气象部门内的高效共享,并提高了气象资料在业务领域和服务领域的使用率和共享率。  相似文献   

20.
地理信息服务及基于服务的气象业务系统框架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吴焕萍  罗兵  曹莉 《应用气象学报》2006,17(Z1):135-140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气象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GIS的发展趋势,该文介绍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应用模式———服务集成在气象业务运行系统的建设框架,它主要包括了系统参与角色、体系结构、运行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并对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