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东海内陆架17.3ka BP以来的重矿物含量变化及其物源指示意义,对东海内陆架南部泥质沉积中心EC2005孔的沉积重矿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0.063—0.25mm粒级沉积物中,重矿物含量平均值为27.3%,变化范围为3.7%—89.6%,重矿物含量较高的部分均出现在自生黄铁矿富集的层位;(2)片状矿物、含铁氧化物、角闪石族矿物、绿帘石族矿物、白云石、辉石族矿物、变质矿物、蚀变矿物和自生黄铁矿占重矿物颗粒总数的96.0%以上,但其含量变化很大;(3)以重矿物分布特征为依据将岩心划分为Ⅰ—Ⅴ五个沉积层段,各层段对应的特征矿物分别为片状矿物、白云石、片状矿物、自生黄铁矿和榍石。结合粒度、AMS14C年代及西太平洋海平面变化等数据对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17.3ka BP以来,EC2005孔沉积物源主要是长江,其次还可能受到瓯江等浙江沿岸河流所输运物质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分布及物质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8年采自杭州湾内的232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碎屑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杭州湾沉积物中重矿物质量分数较低,平均为3.39%,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为主,富含云母类片状矿物,稳定矿物如钛铁矿、石榴子石、锆石、榍石等质量分数较低。轻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绢云母为特征矿物,物源指示意义大。重矿物中优势矿物(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赤铁矿和褐铁矿以及特征片状矿物可以作为沉积物输送和扩散的指标,碎屑矿物分布特征表明杭州湾表层沉积物以长江输入为主,湾内南部沉积物中混有钱塘江及周边河流的输入物质,岛屿侵蚀产物对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3.
对大连湾近海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重矿物的分离和鉴定,探讨该区沉积物中重矿物来源,并对沉积环境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沉积物中普遍出现的碎屑重矿物共有29种,其中普通角闪石含量最高,绿帘石和钛铁矿次之.重矿物特征指数及不稳定矿物/稳定矿物比值被用来协助划分矿物组合区,结合重矿物分布特征,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矿物组合区,对...  相似文献   

4.
东海西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指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东海陆架360个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和粒度组成,利用R型聚类方法提取稳定重矿物和重矿物分异指数作为矿物分布规律的指示因子;根据快速聚类结果将重矿物组成分为3个区:东海陆架海侵体系域晚期残留砂体区、高位体系域晚期长江水下前三角洲和浙闽沿岸流泥质沉积区、高位体系域扬子浅滩沉积区。结合粒度参数和特征矿物分布、沉积物14C年龄对各区沉积环境进行讨论,确定陆架残留沉积和改造沉积的成因、长江水下三角洲和浙闽沿岸流泥质区的范围,以及对应不同海侵层序的矿物分异特征和物质"源-汇"关系。聚类分析虽能够指示同一物源碎屑矿物分布与沉积动力关系,但物源不同,聚类结果可能误导沉积环境分析。扬子浅滩表层砂体是在距今6~4和3~2 ka 的两个潮流沉积发育期形成的多期改造沙波沉积。  相似文献   

5.
渤海、黄海、东海沉积物中矿物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黄海、渤海、东海以及长江、黄河、辽河表层沉积物中的轻、重矿物进行了研究。分析资料表明,调查区内共有三种类型的矿物:陆源矿物、自生矿物和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型矿物。根据轻、重矿物组合的差异,可把调查区分成8个矿物区。其物质来源主要为黄河与长江。黄河物质主要沉积在黄海、渤海;长江物质沉积在东海陆架区,而冲绳海槽则发现有海底火山喷发物质与浊流沉积。  相似文献   

6.
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中稀土元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区分黄、东海陆架沉积物中来自长江和黄河源的有效替代性指标,从长江和黄河河口区各取3个沉积物样品作为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的端元样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和黄河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中RE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5.49~256.77μg/g和121.22~135.56μg/g,随粒度由细变粗分别呈下倾的"双峰"型分布和倒"S"型分布;长江沉积物中REE约为黄河的1.5倍,最低值比黄河的最高值高出20%;8~16μm和2~4μm是凸显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稀土元素差异的敏感粒级,REE、LREE/HREE和(La/Yb)n等稀土元素特征参数在这两个粒级组分中差异明显。本次实验结果大幅度地提高了两条河流REE差异的灵敏度和可信度,为建立区分长江与黄河入海沉积物物源实用的有效指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4年在南中国海开展声学试验的定深爆炸宽带声信号数据进行海底地声参数反演.考虑到不同海底声参数对不同声场物理参数的敏感程度不同以及不同海底声参数对不同反演方法的敏感程度亦不同,综合应用2种反演方法得到不同底质声参数:(1)根据接收的直达波和海底反射波计算得到关注海域的海底反射系数进而反演得到海底声阻抗;(2)实验海区的海底地形为大陆坡,选取Hamilton总结的关于沉积物声速与沉积物密度关系的经验公式,结合沉积物声阻抗与沉积物声速、沉积物密度的关系,进而反演得到沉积物声速和沉积物密度.沉积物声学参数的取样测量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温度为23℃,大气压1×105Pa,由于沉积物孔隙海水是决定沉积物声速的关键且受温度压强变化的影响显著,本研究利用沉积物声速与孔隙海水声速的比值即使在温度压强变化的情况下较稳定的特点,可对沉积物声速在实验室条件和海底原位条件进行校正.校正到海底温度和压强后,反演结果与沉积物取样的实测结果和Hamilton总结的结果吻合得相当好:(1)声阻抗的反演结果为2.065 6×10~5g/(cm2·s),修正后的沉积物取样结果则为2.046 0×10~5g/(cm~2·s),Hamilton总结的结果为2.238 0×10~5g/(cm~2·s);(2)声速的反演结果为1 482.6m/s,修正后的沉积物取样结果为1 467.5 m/s,Hamilton总结的结果为1 502.8 m/s;(3)密度的反演结果为1.393 2 g/cm3,沉积物取样结果为1.400 0 g/cm~3,Hamilton总结的结果为1.489 0 g/cm3.  相似文献   

8.
利用X射线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矿物颗粒形态特征及不同粒级的碳酸盐矿物百分含量分布。结果表明,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的碳酸盐矿物含量均在9%左右,差异不大。长江碳酸盐矿物含量在粗粒级较高,随着粒度变细波动式降低,黄河碳酸盐矿物含量则随粒度变细而逐步增加;黄河方解石含量高而白云石低,长江的情况正好相反。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中的白云石颗粒大多比较完整,侵蚀沿完全解理面发生,菱面体形态明显。长江白云石上可以见到大量的磨蚀和溶蚀形态。黄河白云石保存较好,侵蚀程度较低,磨蚀和碰撞形态明显,溶蚀形态很少,发现典型的马鞍状白云石颗粒。长江和黄河的方解石均遭受强烈侵蚀。长江方解石溶蚀特征特别明显,深入矿物颗粒内部。黄河方解石侵蚀深度相对浅表,侵蚀形态多为磨蚀、碰撞和溶蚀等物理和化学综合侵蚀特征。长江某些方解石表面布满细小鲕状方解石颗粒,似为局部自由空间的胶体-陈化成因特征。黄河方解石呈现多个次生微晶集合体,显示其黄土粘粒空隙胶结物成因形态。碳酸盐矿物的菱面体形态和菱面体完全解理所特有的60°和120°交角,是其电镜下的最佳识别特征。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物源、流域风化强度以及矿物晶体结构本身的特...  相似文献   

9.
黄海沉积物中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所涉及的地理范围是从辽东沿岸向南到32°N,124°E以西的整个黄海海域。共分析了142个表层样品(0.25—0.063mm粒级)。采用重液分离(重液的比重为2.80)后的镜下鉴定的方法,然后计算出矿物的百分含量。在调查区内共发现有47种矿物成分,其中轻矿物的平均含量为97%,重矿物的平均含量仅3%。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长江口外海域18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稀土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研究了稀土总量分布特征及与Fe2 O3 TiO2、Cr、Co等元素含量和沉积物粒径的相关性,对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CREE)平均含量为186.5 μg/g,最大值为307.2 μg/g,最小值为126.7μg/g,标准差系数为0.15,反映不同站位CREE差异较小;稀土富集与重矿物有密切关系;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均呈现Eu负异常,模式具负斜率,表明表层沉积物物质主要来源于大陆地壳.相关分析表明,CREE与CFe203、CTiO2、CCr和CCo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CREE与CTiO2的线性相关较好(r=0.90).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区域变化来看,长江口外海域中北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西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及浙江沿岸物质输入,局部有黄河物质存在;中部区域沉积物主要与长江及黄河物质东南、西南方向扩散有关;南部区域主要为长江物质输入.  相似文献   

11.
东海沉积物中重矿物组合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海沉积物中重矿物的组合状态及矿物分区,陈丽蓉等曾从特征矿物对比的角度加以研究。本文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百年来黏土矿物组成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是东海现代沉积的"汇",其中黏土组分是泥质区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合是反映沉积区物质来源和搬运动力状况的良好指标。本文利用XRD方法分析了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两根沉积物岩心中黏土矿物组成和含量变化,结合放射性年代标定,揭示了近百年来黏土矿物组成的演变特征,探讨了黏土矿物的来源及其含量变化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物以长江来源物质为主,受黄河及瓯江等河流物质的影响;近百年来内陆架泥质区黏土矿物组合发生显著阶段性变化,它们是东亚季风强弱波动和长江入海悬沙减少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孟瑶  金秉福  岳伟 《海洋学报》2019,41(11):89-100
在粒度分析基础上,以0.5Φ为间距对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不同粒级分样进行碎屑重矿物分析,并对各粒级重矿物特征与广粒级(1.5Φ~6Φ)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沉积物粒度跨度大,从粗砂到泥(黏土)均有分布,粉砂含量高。样内不同粒级分样重矿物含量、种类和组合均有一定变化,样间表现出较一致的规律性。长江口出现碎屑重矿物30种左右,粗粒级分样中矿物种数为10余种,细粒级分样中重矿物种类增至20多种;3.5Φ~4.5Φ是重矿物种类多、矿物成分复杂的粒级区段。粗粒级(粒径大于3Φ)云母族富集,其重矿物组合为云母+角闪石,随粒级变细(粒径小于4Φ)云母急剧减少;闪石族分布粒级广泛,在3Φ~5Φ粒级含量相对较高;帘石族、稳定矿物尤其是金属矿物在粒径小于3.5Φ粒级逐渐增多。长江口重矿物整体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榍石为特征矿物。相似度分析表明,长江口沉积物样品中主要粒级与广粒级重矿物特征相近,能代表沉积物整体重矿物特征。长江口碎屑重矿物特征深受粒度分布的影响,其矿物种类、矿物组合和矿物指数及其所蕴含的水动力和物源意义都要结合粒度特征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Data on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sedimentary matter and its fluxes in the sediment system of the Caspian Sea are presented. River runoff, aerosols,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sediment traps, and the upper layer (0–1 cm) of bottom sediments are considered. The contents of detrital minerals (quartz, albite, and K-feldspar), clay minerals (illite, chlorite, and kaolinite), and carbonates (calcite, Mg-calcite, dolomite, aragonite, and rhodochrosite) are determined. Gypsum was found in bottom sediments but is absent in the other object of the sedi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沉积物中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对北纬17°00′—24°00′,东经106°00′—118°00′的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进行了研究。共分析了143个样品,重矿物粒径为0.25—0.063mm,轻矿物为0.25—0.1mm。 一、轻矿物组合及分布特征 本海区沉积物中轻矿物在0.25—0.063mm粒级中含量高,平均为99.35%,最高可达99.90%。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北支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和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口北支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布,结合磁参数和粒度特征,探讨其在各沉积动力分区的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重矿物以角闪石和绿帘石组合为主,其次为云母类和磁铁矿等.其中浅滩和潮流脊处水动力较强,沉积物颗粒较粗,重矿物以片状矿物-稳定矿物组合占优势,磁性参数相对较低;汉道和潮汐通道处水动力相对较弱,沉积物以...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2007~2010年间对南海北部陆架采集的29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0.063~0.125mm粒级矿物的鉴定和分析结果,研究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的分布特征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该海域矿物组成以轻组分矿物为主,平均质量百分数高达98.49%,重组分矿物的含量较低,平均值为1.51%,最高质量百分数仅为10.38%,共发现了60种重矿物.影响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的含量和分布的首要因素是水动力条件,其次是物质来源,其他因素如沉积环境、矿物自身的变质程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分布特征.根据因子分析的因子荷载分布及南海北部陆架的地形地貌,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主要矿物组合区和2个亚区.分析结果表明,华南沿海的众多河流特别是珠江的入海泥沙是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海南岛东南部海底峡谷区处于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胶结于有孔虫壳内的海洋自生黄铁矿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8.
陈彬  范德江  郭志刚  王亮  李巍然 《海洋学报》2014,36(11):101-110
长江每年输送大量的泥沙进入东海,其中细颗粒沉积物具有搬运距离远、扩散范围大的特点,成为示踪河口及近海沉积物源汇过程的良好载体。本文基于采自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细颗粒组分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沉积通量,探讨了重金属来源和搬运沉积过程。研究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细颗粒沉积物中Cu、Cr、Ni、V和Zn含量、沉积通量的空间分布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总体表现为长江口及浙闽沿岸高,向外急剧降低;该区细颗粒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主要来自长江,入海后向两个方向扩散,其一为向西南方向扩散,沉积于内陆架泥质区;其二是向东的跨陆架输送,沉积于长江冲淡水影响的海域。从长江口向西南方向的输送和沉积是长江入海重金属最重要的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