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秦岭造山带黑色岩系与金属矿床类型及成矿系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造山带黑色岩系划分为南、北、中三个带,北带分布于北秦岭,以秦岭杂岩为基底的岛弧火山岩与花岗岩带到二郎坪弧后边缘海盆带,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类似的沟、弧、盆构造体系,产出沉积-变质-构造-热液改造型镍-钼小型矿床.中带分布于南秦岭北部,环绕岛链古隆起形成深水-半深水滞留断陷局限盆地,发育与热水沉积有关的黑色岩系,赋存沉积轻微改造型超大型钒矿床和沉积-构造-热液改造型大型金-钒矿床.南带分布于南秦岭南部,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代沉积区局部拉张环境发育裂谷式断陷盆地,发育巨厚的硅质-泥质-重晶石互层岩系,形成沉积改造中型含钼-钒矿床和热水沉积大型毒重石-重晶石矿床等.解剖了秦岭黑色岩系容矿的典型矿床特征与成矿作用,划分了矿床成因类型,建立了黑色岩系容矿的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2.
初论贵州之铝土矿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从构造控矿角度探讨了贵州铝土矿的分布特征,把受NNE向Ⅲ级隆起构造控制的大区域性矿化单元定名为黔中—川南铝土矿成矿带。该成矿带内铝土矿含矿岩系由南向北具明显穿时性。含矿岩系自下而上由铁质段、铝质段和不完全的碳质段组成。据铝土矿因子分析及含矿岩系特征,推论铝土矿的最终形成经历了红土化、沉积和表生作用三个阶段。从铝土矿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基底地层时代、岩性等,将该成矿带划分为三个物质来源不同的沉积区.  相似文献   

3.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波兰等国发现并勘探了黑色高碳页岩型铂族元素矿床后,黑色岩系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前人在黑色岩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包括黑色岩系的形成与缺氧事件有关、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可能是寒武纪全球变化事件的重要信息库、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与黑色岩系密切相关。湘黔地区下寒武统Ni-Mo-PGE矿层是黑色岩系型矿床的典型代表,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其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黑色岩系型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在我国的产出特征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黑色岩系作为地史上反复出现的时限沉积相,反映了环境的突变及环境事件,构成了许多重要矿床的赋矿岩系。我国共有25种以上的有用元素和组份的聚集成矿与黑色岩系有关,它们呈自然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十余种形式产出。黑色岩系型矿床一般规模较大,我国南方赋存大-超大规模矿床的黑色岩系分布干9个纪级单位的13个含矿层位中,共形成了4个超大型矿床和6个大-中型矿床密集成矿区。根据盆地流体在黑色岩系型矿床成矿演化的阶段性,可以将其矿床的形成划分为:沉积期和成岩期。前者可形成大-超大型锰、磷、重晶石矿床,成岩期可能形成大-超大型金、银、铅锌、锑、锡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
贵州沉积型镍钼钒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沉积型镍钼钒矿与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密切相关,文章从该类型矿床的时空产出特征、沉积环境与岩相特征、赋矿层位与含矿岩系、控矿因素与富集规律、成矿物质来源特征诸方面,对其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青海抗得弄舍重晶石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得弄舍重晶石型金多金属矿床为近几年在东昆仑成矿带东段新发现的典型的热水喷流沉积型金多金属矿床,目前该矿床金矿和铅锌矿的规模均已达大型以上,矿床的发现对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的找矿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该矿床以典型的热水沉积岩重晶石含金矿为特点,矿床受地层岩性和同生断裂构造双重控制,矿化与蚀变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特征。研究表明硫化物中的铅主要来自地幔,硫来自海水或者海相硫酸盐。指出成矿作用经历了早期喷流沉积成矿期,主要在中低温条件下形成铅锌硫化物矿;晚期热水沉积成矿期,主要在低温条件下形成重晶石和金矿;后期热液及构造活动对矿床有了进一步的富集和改造。  相似文献   

7.
粤西-桂东毗邻区是重要的剪切带型金矿成矿带。广宁县黄泥坑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产于寒武纪黑色浅变质岩系,且受构造与岩体双重控制的金矿床。该矿床的发现是广东省继河台金矿发现后的又一找矿突破。本文阐述了黄泥坑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同时从宏观地质现象角度,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该矿床是受剪切作用控制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青海驼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驼路沟钴矿床是近年来在东昆仑南带中新发现的独立钴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驼路沟钴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成矿后,在后期的碰撞造山过程中,由于SN向挤压,矿床遭受到强烈变形改造作用,导致含矿岩系发生了强烈的构造置换改造作用,矿体显示出"似层非层,似脉非脉"的特点;而且更晚期的断裂构造活动造成矿带差异性抬升及剥蚀.因此认为该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构造改造型矿床.依据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控矿条件,提出了驼路沟钴矿床进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锑矿床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中国是世界上锑资源和生产大国。锑矿床划分为喷流沉积改造型、沉积改造型、变质再造型、岩浆热液型、火山热液型和外生堆积型六大类,细分十三亚类。近千个锑矿床(点)主要分布于华南锑矿成矿带、昆仓—秦岭锑成矿带、藏滇锑成矿带和阴山—天山锑成矿带。其中华南锑矿成矿带是最重要的锑成矿带,该带中有三个矿化集中区呈等间距分布。中国锑矿床最重要的成矿期为泥盆纪和侏罗-白垩纪。主要赋矿岩系为泥盆纪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其次为元古界浅变质碎屑岩。  相似文献   

10.
对竹山县绿松石矿床分布、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表明,竹山县绿松石矿的形成受到地层、岩性及构造断裂双重控制;富含成矿元素铜、磷,岩性为黑色碳泥质板岩及碳硅质板岩(黑色岩系)的下寒武统水沟口组既为绿松石矿的赋矿层又为矿源层;线状分布的断裂构造控制了绿松石矿床的分布规律和矿床规模;矿床形成于地表水的风化淋滤和再沉积(沉淀)作用,矿液温度介于17℃~35℃之间。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铁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昆仑成矿带位于西域板块南缘活动带与华南板块接合部位,属昆祁秦缝合系的昆仑缝合带。区内由昆北、昆中及昆南三条呈近东西向到北西西向平行展布的区域深大断裂,构成东昆仑复杂的构造格局,由此划分出三大构造成矿单元,即东昆仑北带、中带、南带。这三条大断裂均为切穿地壳或岩石圈的区域性长期活动深大断裂,不仅构成各地质单元的边界和控制岩浆岩分布,也控制了东昆仑隆起、凹陷带沉积盆地及沉积建造的展布,与次级北西、北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一起,把不同时代地层和部分岩体切割成规模不等的断块(条),同时不同级次的断裂构造作为成矿的导矿场和储矿场,为各类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迁移通道和赋存空间。该区地层主要集中发育在前寒武纪、早古生界奥陶―志留纪、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中生界三叠纪及新生代几个时间段中。在区域分布上,昆中、昆北带出露地层较相近,昆南带与昆北和昆中带有显著差异,反映为不同地层分区。岩浆活动非常强烈而频繁,分布亦十分广泛,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北坡断隆带和祁漫塔格地区,在昆仑山主脊形成著名的东昆仑山花岗岩带,昆仑山南坡出露少量中酸侵入岩。岩浆活动始于元古代,止于新生代,表现为间歇性的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频繁交替。岩性从基性、超基性到酸性均有出露。主要活动时代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其次为印支期、燕山期;兴凯期和前兴凯期主要以少量基性、超基性喷流活动。东昆仑成矿带是青海重要成矿带之一,东昆仑成矿带侵入岩、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具有较大找矿潜力。该带也是青海省主要的工业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储量大,品位较高,矿产地集中,同时共伴生的多金属矿床也往往具有一定的规模。尤其是矽卡岩型和沉积变质型铁矿的绝大多数储量都集中在本带。铁矿床成因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与火山喷流沉积有关的喷流——沉积、热液交代变质改造型,沉积变质型和矽卡岩型,具备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矿床多沿昆北、昆中和昆南深大断裂带分布,与次级构造及岩浆岩体关系密切。东昆仑西段是重要的大——超大型矿床找矿远景区,中段具有沉积变质型铁矿找矿前景,东段则是矽卡岩型铁矿床聚集区。该带铁矿资源量占全省的75.51%,铁矿共、伴生有用组分较多,可综合利用。接触交代型铁矿是目前开发的重点,此类型矿石质量较好,TFe品位一般在35%~55%,有害杂质硫、磷一般低于工业要求。特别是都兰、野马泉地区的铁矿多共、伴生有铅、锌、铜、金、银、锡、钴、铋、镉、硫铁矿等有益元素,需综合开发利用。由于共、伴生组分可综合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藏南扎西康整装勘查区成矿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扎西康整装勘查区位于青藏高原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区内矿床(点)分布广泛,最著名的是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为藏南首个铅、锌、锑、银共生的大型矿床。整装勘查区内各矿床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围绕区内南侧的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体呈环带状分布:在岩体内部及其接触带主要发育高温的锡、稀有金属矿床,岩体向外逐渐发育中温脉型铅锌锑多金属矿床,远离岩体则主要出现中低温的金、锑矿床,这与1∶20万化探水系沉积物的元素异常分带性较为吻合。通过系统研究各类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表明该地区成矿作用与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体具有密切关系,晚期的近东西向伸展构造为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矽卡岩矿床找矿取得了很大的新进展: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和探明了十余个大中型矽卡岩铜、金多金属矿床;在青海西部祁漫塔格成矿带发现和探明了不少铁多金属矽卡岩矿床;在东部地区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型隐伏的矽卡岩矿床,如河北白涧铁矿床、江西朱溪钨多金属矿床、湖南锡田锡钨矿床、福建上房钨矿床等。在新疆西天山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中)型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矽卡岩铁矿床。另外,在新疆发现白干湖、沙沟等大型钨矿床,在甘肃也发现和探明了大型钨矿床。学者们对上述矿床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中国主要矽卡岩矿床最新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矽卡岩矿床的生成时代从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都有,但最重要的成岩成矿期是中生代的燕山期。在空间分布上,赵一鸣等(1990)曾划分出14个重要的矽卡岩成矿带,通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在西藏、新疆和青海等省(区)找矿工作的重大进展,又新增4个矽卡岩成矿带,即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和新疆西天山成矿带。  相似文献   

14.
湘黔汞矿带旋扭构造动力作用与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黔东地区,在古生代沉积盖层中,北北东向保靖-铜仁断裂带的东侧,发育一系列北东向平移逆冲压扭性断裂构造带,它们均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和动力学机制,构成一个大型压扭性旋扭构造系统。旋扭构造控制了湘黔汞矿带的分布,其中北东向断裂带控制了汞矿带内各矿田的展布,而由北东向断裂带所派生的次级张扭性断裂裂隙带,则控制了单个矿体或矿床的产出和定位,特大型和大型汞矿床均产于旋扭构造的应力强区内。  相似文献   

15.
山东龙口市大磨曲家金矿区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招平成矿带北端,玲珑金矿田东风矿床北东段。区内控矿赋矿构造为NE向断裂带及派生、伴生次级断裂,两组或多组断裂构造的叠加交汇处是金成矿的最有利部位。石英脉型或蚀变岩型金矿床在含矿带上出现次级高阻的石英脉或者次级高阻的硅化带及绢英岩化带,而次级高阻、高极化率局部异常是该区矿脉异常的基本特征。通过对该区地质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冈底斯造山带两套不同成矿体系的含矿斑岩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Cu(Mo、Au)矿化和Pb-Zn-Ag矿化分别是冈底斯成矿带南缘和北缘最重要的成矿作用,目前在冈底斯南缘发现了长达350km、宽40km的斑岩铜矿带,对该成矿带铜矿化及相关斑岩已有深入研究,而北缘的Pb-Zn-Ag矿化及相关斑岩还刚为人们所认识。纳如松多银铅锌矿是冈底斯北缘Pb-Zn-Ag矿化带的典型矿床之一,并出露未风化的斑岩。与冈底斯南部铜矿带斑岩相比较,纳如松多斑岩具有高Si,低Ti、Ca、Mg和极度贫Na的特点;总体上富集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Ba、Sr、P等元素则明显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略微右倾的燕型模式,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纳如松多斑岩与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整体上也具有较为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应与典中组火山岩具有相同的岩浆起源,即主碰撞期后仍然残留的新特提斯洋板片及卷入的陆源沉积物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原始岩浆;原始岩浆经过约75%的斜长石分离结晶后,在主碰撞期典中组火山岩喷发后上侵形成纳如松多斑岩。  相似文献   

17.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 mineral province (DHMP), northeastern China, is divided into three tectonic units and corresponding metallogenic belts. The tectonic units of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 are the Erguna fold zone on the northwest, the Hercynian fold zone on the north, and the Hercynian fold zone on the south. The corresponding metallogenic belts are the Erguna Cu-Pb-Zn-Ag-Mo-Au belt of the NW DHMP, the Cu-Pb-Zn-Mo-Fe-Au belt of the northern DHMP, and the Pb-Zn-Ag-Cu-Sn-Fe-Mo belt of the southern DHMP. Distinct ore bodie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Mesozoic granites and volcanics, comprise (1) hydrothermal vein deposits including Pb-Zn-Ag-(Cu) and W‐Sn-Cu, (2) exhalative (Pb-Zn-Ag, Cu) deposits, (3) porphyry (Cu, Au, Mo), (4) skarn (Fe, Zn, Cu), and (5) epithermal Au-Ag deposits. The hydrothermal veins are hosted by a range of different rock types, whereas the exhalative ores are confined to Permian strata. The porphyry deposits occur within granite porphyries. The epithermal deposits are related to Mesozoic volcanic-subvolcanic rocks and occur within superjacent igneous structures. The first type, represented by the Bairendaba deposit, shows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thermal deposits. The second type occurs in a Permian clastic-chemical sedimentary sequence. Most Fe-Zn-Cu deposits related to granites and granodiorites are skarns. Granodiorite and granite-related deposits are typical porphyry ores, formed during Hercynian and Mesozoic time. Promising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nd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many large metal deposits indicate that this mineral province has a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8.
宋志高 《矿床地质》1984,3(2):11-20
在成矿规律学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常把优地槽的发展演化与矿床形成阶段相结合并力图给予模式化,认为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优地槽发展初期的坳陷阶段,地槽基底下坳带来巨厚沉积和强烈火山作用时期,与火山和沉积作用有关的形成物(毕利宾,1950;斯米尔诺夫,1973)。  相似文献   

19.
中国磷矿床成因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磷矿床按成矿物质来源,划分为内源、外源及次生三大类。按基本的成矿作用,将原生矿床分为岩浆、沉积、变质类型。岩浆矿床中,划分为超基性-碱性岩、超基性-碳酸岩、碱性岩、碳酸岩、超基性岩、伟晶岩等7个亚类,据总体的矿床特征划分为6个式(矿床式多以典型矿床命名)。变质矿床中划分绿岩带型变质混合岩和沉积变质3个亚类,6个式。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依据产出时代划分出震旦纪、寒武纪、泥盆纪3个亚类,14个式。次生矿床分为风化淋滤残积、洞穴堆积及鸟粪堆积3个亚类,3个式。  相似文献   

20.
林方成 《地质学报》2005,79(4):i0007-i00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地矿局207地质队及地方采矿业在扬子地台西缘大渡河谷沿岸,相继发现了黑区—雪区、红花、白熊沟、核桃坪、养善坪—中溪坪—宝水溪—双凤沟等层状铅锌矿床及矿点。其中,黑区—雪区矿床的矿体地表露头长达6000m,估算的铅锌资源量达370万吨,达到超大型矿床的规模。不同的矿床、矿点的分布构成了长度大于50km的铅锌矿化带,预测铅锌资源量有望达1000万吨以上。各矿床、矿点产于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灯影组顶部麦地坪段含磷硅质白云岩的相同层位,矿化与硅质岩及角砾状白云岩层关系密切。矿床中发育层状、纹层状、条带状、同沉积角砾状、层间揉皱等构造,沉积特征明显。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著区别于区域上以往发现的产于地台盖层碳酸盐岩中具有明显后生成因特点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床,也有别于产于中元古界褶皱基底中的火山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MS型)铅锌矿床。笔者的研究表明,与铅锌矿密切共生的硅质岩为典型的海底热水沉积产物,铅锌矿床属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SEDEX型);成矿作用受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北东东向延伸的汉源—峨眉凹陷及同生断裂带的控制。该类层状铅锌矿床可能是扬子地台西缘铅锌矿聚区中最具找矿潜力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