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四十年我部物探、化探、遥感工作经历了早期创业(1952年到1958年夏)、成长壮大(1958年秋到1977年)和全面发展(1978年到1991年)三个阶段,建立了一支方法技术完备,基本能自我配套的队伍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和建设,物探、化探、遥感地质队伍已达到45 000人的规模.物探技术人员9 500多人,综合物化探大队38个;化探技术人员2 000人,专业化探大队4个,遥感地质1 600人,遥感中心和站(室)38个.勘查中常用的物探方法有六大类40种,常用化探方法有六类,遥感方法有三类.国际上常用的方法技术我们都在使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勐野井岩盐(钾)矿区物探成果再解释的地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宝禄 《物探与化探》1989,13(4):290-299
勐野井岩盐(钾)矿床普查、初勘和补勘经历了13年。在矿区及其外围两次开展野外工作,对成果反复进行解释,补勘后再次做了研究。本文介绍了各阶段物探工作所取得的地质效果。地质普查前期开展物化探方法试验,确定了重力配合电测深为直接找盐的有效工作方法。根据物探工作成果推断岩盐体深度、厚度、空间形态及估算远景储量,多为初勘证实。补勘前再次开展物探工作,对异常回防收集矿区资料,物探成果进行再解释,圈定了矿体边界,提出了矿体钻孔已打穿岩盐层,北侧深部不含盐的论点,为地质“探底摸边”提供了资料。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有效地划分了钾盐层。物探结合地质、盐泉水化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可以划分盐(钾)的成矿远景区。通过岩盐(钾)物探工作,总结了一套合理的地质、物探工作程序,在全省盐(钾)普查中起到了缩小找矿靶区、加快工作进程、节约投资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一)随着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方针的深入贯彻,为适应开放城市与重要经济区城市建设规划的需要,城市地质工作日益显得重要,为此,地矿部曾专门部署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城市物探工作。一年多来,城市物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区域性物探工作为城市规划布局服务区域物探工作对查明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制定正确的城市规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据不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金矿物探的四大特点:物探方法找金矿床的间接性、解决地质问题的宏观性、物探工作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物探方法的综合性。文中将物探方法寻找金矿床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金矿成矿远景靶区的选择、远景靶区的缩小、勘探靶区的选择和金矿床勘探,评述了在内生金矿床和砂金矿床的每个找矿阶段物探方法所能解决的地质问题和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矿部物化探局于1988年10月24-28日在北京召开了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总结1978年以来,特别是1984年开展城市物探工作以来的重大成果与基本经验,讨论如何部署以第二代物探新水平积极推进新一轮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的重要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矿局、专业队(站)及直属单位的代表八十多人。  相似文献   

6.
地质部门的遥感地质工作是在一九七八年上海地质会议将遥感技术列为我部重点发展的五大新技术之一以后普遍开展起来的.几年来,在原地质部区调局和物探、石油、水文地质等专业局的领导下,不论在组织机构、人员培养、技术装备方面,还是在普及推广遥感技术、扩大应用效果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一九七九年关于建立遥感地质站的决定、一九八○年遥感地质站工作汇报会、制订“应用遥感图象进行1:20万区调的技术要求(试  相似文献   

7.
物探方法在城市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研究中,具有明显优势和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本文扼要介绍了有关城市地质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物探手段测量是寻找放射性矿产的重要依据,尤其是配合地质测量开展的放射性物探测量手段,对于铀矿地质找矿具有直接的指示意义。本文对若尔盖铀矿田新一轮的铀矿地质调查工作进行了整体梳理,对铀矿田内开展的放射性物探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提炼出在若尔盖地区寻找铀矿的三种有效的物探手段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总结分析,并对其在找矿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六五”期间,特别是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以来的两年中,完成近40个大中城市以航磁、重力和电测深等传统物探方法为主的,比例尺为1:5万级的区域物探扫面,为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地下水和地热资源调查提供了基础资料,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适应近代城市建设的广泛而多方面需求,提出了新一轮城市区域物探工作内容、方法和程序的目标,其中包括地震烈度小区划,断层活动性调查,地基岩土力学分层与区划,基岩裂隙水和隐伏地热区域调查.新一轮城市区域物探工作内容、方法和程序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城市区域物探工作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地下空间资源探测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基本前提,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开展了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但对地下空间资源探测方法尚未开展系统梳理。在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2个阶段,即建成区和待建区地下空间资源探测对象和探测方法分别做了阐述,指出建成区的探测对象是已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可以采用遥感技术解译建筑物高度,利用建筑物竖向影响深度推算已利用开发地下空间,利用物探手段(电法、磁法、重力、地震)较精确地圈定已开发利用空间;对于待建区,调查对象主要是影响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条件,可以通过相应的地质工作开展调查。最后列举了应用实例,以期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探测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固体矿产物探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文珂 《物探与化探》1990,14(3):161-171
文章在分析了固体矿产形势之后指出我国普查找矿任务很大,而历年我国物探找矿效果也较好。我国物探技术水平与国外比虽有差距,但有自己特色,一些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为适应找隐伏矿、深部盲矿、难识别矿及新类型矿的需要,要把物探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即第二代物探阶段。第二代物探是使用先进水平的方法技术,运用目标物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指导整个工作的思路,系统地开展好物探工作,以解决更多更复杂的地质问题。文章指出第二代物探的五个方面要求及特点。为了实现第二代固体矿产物探的目标,方法技术要有较大进步和有突破性进展。文章提出了十二个应开展的研究课题,涉及方法的改进和提高,新原理、新方法、新参数的研究;综合方法运用的研究等三大类课题。  相似文献   

12.
崔霖沛 《物探与化探》1984,8(2):121-127
我国即将开展大面积1:5万的地质测量,物探工作如何配合以取得尽可能多的地质信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是一个急需要研究的课题。系统开展1:5万(1:2.5万)地质测量并同时开展物探工作的国家,主要是苏联。到1982年底为止,1:5万的地质测量已覆盖苏联国土近30%。  相似文献   

13.
宁堃 《四川地质学报》2013,(Z1):145-147
本文针对在碳硅泥岩型铀矿地质勘查过程中钻孔编录阶段出现的岩(矿)心采取率不足,岩(矿)心质量差等问题,导致无法开展有效的岩心地质物探编录工作的情况下,通过γ测井方法在某钻孔应用的实例,探讨如何利用γ测井在岩心采取率低的情况下确定放射性矿层位置的埋藏深度、品位和厚度以及进行初步的地层划分和岩性对比。  相似文献   

14.
航空磁测作为区域物探方法的有效手段,在地质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我国自1953年开展航空磁测到现在,已覆盖了全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三和海域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随着航空物探事业的不断发展,陆地和海域空白区将陆续开展工作,这就为编制全国多种比例尺的航磁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见图1)。  相似文献   

15.
驹华茂文光传张邹籍题名作综合论评社论深入改革促进地矿工作发展加强探矿工程工作提高勘探水平论地质勘查成果的商品属性、商品化和有偿使用对城市物探工作的几点意见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和展望——兼论城市水资源问题辽宁西榆透辉石矿地质特征及其工业意义矿产普查勘探各阶段矿矿石选张立上等期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程地质、城市建设、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给物探工作提出了寻找浅、小构造的问题,即要求确定地下埋深在几米至十几米的构造。重力垂直梯度方法(Vzz)是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国的物探化探工作与地质、探矿工程密切配合,在地质工作的各领域和各阶段起到了先行作用,为探明矿产资源和提供地质资料作出了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整个地质战线的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規的区域地质測量工作开始于1955年,当时首先在四个地区进行了試点。1958年以后,各省、市、自治区幸普遍开展了1:20万的区測工作。目前,除个别地区外,絕大部分省区都建立了区域地质測量队伍。1958—1961年,很多地质院校师生也参加了区測工作,測制了大面积的地质图。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来,吉林省地矿局物探工作在贵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及能源矿产等二十几个矿种上和水文地质方面开展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提供了一些矿产地.如今已发展为可以开展电、磁、重、震、放射性等多种方法的综合物探队伍.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异常解释推断水平日渐提高并向定量化发展,物探仪器设备在不断更新.随着物探方法在发现隐伏矿床、研究深部构造和进行矿产预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20.
陈永宁 《安徽地质》2005,15(2):97-10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预测是新形势下矿产资源评价的一个突出点。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综合物探方法结合地质、钻探资料,开展了矿产预测资源量(334)的估算,总结出一套针对资源量预测开展物探工作的部署原则和工作流程,提出了“岩矿比”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