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地理联合会海岸环境委员会于1986年91月6—13日在西班牙召开了《人类活动对海岸环境影响》为主题的国际讨论会,会上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地貌形成过程和对海岸自然环境变化所施加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有关调节海岸情况和防治或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有害后果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2月26日-3月5日在南海北部湾畔——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联合召开了2006年学术年会。本次会议学术交流的主题为“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南海问题”。这是“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与国际科学界接轨,适应科学的发展进步,适应我国海洋权益与大陆架资源开发的需要,由原来的“海岸线专业委员会”正式更名后,召开的第一次学术年会。来自全国34个单位的66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摘要)40余篇。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海岸沙丘是海岸带环境演变的产物。该文对福建东南漳浦古雷海岸沙丘剖面(GL)进行了年代学、粒度参数和成因判别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取了对冬季风强度变化敏感的粒级组分,同时综合历史文献气候记录和泥炭地质记录分析,初步确定了研究区近1 300年以来海岸沙丘记录的冬季风环境演变信息,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680-1100AD,海岸带冬季风强度总体较弱,后期表现为增强趋势,反映风暴潮活动频繁、气候温暖的海岸环境;1100-1700AD,海岸带冬季风强度波动增强,反映风沙活动强烈、较寒冷的海岸气候环境;1700AD至今,冬季风强度波动减弱,反映海岸气候环境在波动中回暖、风暴潮活动趋于增强。  相似文献   

4.
近50a来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沙地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沙地是我国最为典型的海岸沙地,利用1956年、1965年与1980年的1:50000地形图以及2000年的ETM影像数据,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该海岸沙地1956—2000年间的面积及地类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该海岸沙地空间范围经历了由初期的扩展到后期的缩减等变化,且不同地类间也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转换。海岸沙地面积在1956—1965年间迅速扩张,1965—1980年间缓慢增加,1980—2000年间有所减小。区内有林沙地面积扩大迅速,从1956年的1.23km2扩展到2000年的58.44km2,裸露沙地面积则随之不断减小。近50a来,昌黎黄金海岸沙地的变化主要与20世纪50年代后政策驱动下的植树造林活动密切相关,期间人类对该海岸带的改造改变了其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长乐东海海岸沙丘进行光释光测年(OSL)分析,并根据毗邻海岸沙丘的光释光年代以及环境考古年代校验,初步确定了长乐海岸带近300 a来的海岸沙丘发育的时段。在光释光年代学确定的统一时间标尺基础上,采用粒度参数作为环境代用指标,讨论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影响长乐海岸沙丘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长乐海岸沙丘砂粒度特征表现出典型风成砂的特征: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近对称,中等峰态,粒级较集中;2)长乐东海海岸沙丘发育于1714年以来,长乐海岸带海岸沙丘发育可划分为3个时期,AD1800以前、AD1800—1868、AD1896年至今;3)近300 a来东海沙丘发育主要受到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影响,冬季风较强的时期海岸风沙活动频繁,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于1983年2月1—11日在新西兰的达尼丁召开,关于地理学科的讨论专题有:(一)东南亚环境中土地利用的变化与保护;(二)海岸环境规划与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7.
由国际沉积学会和国际潮流学术委员会委托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的"国际潮汐动力和环境学术会议"于2002年8月8日至13日在杭州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新西兰和中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的8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出席此次大会的有前国际地貌学家联合会(IGA)主席、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Olav Slaymaker教授,国际海洋学研究委员会前副主席、本次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新西兰Wakito大学Terry Healy教授、韩国海洋地理学会、第四纪学会主席、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副主席、韩国汉城大学Yong Ahn Park教…  相似文献   

8.
张永战  王颖 《地理学报》2006,61(4):446-446
海岸海洋科学的兴起源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正式实施。依据公约的有关规定,1.3×108km2的公海(全球陆地面积为1.48×108km2)将以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等形式划归各沿海国家管辖。海洋权益因此改变,国际海洋秩序随之调整,推动沿海国对“海洋领土”的关注。基于主权与资源开发的需要,推动海岸与大陆架浅海成为海洋科学领域的新热点。海岸海洋(CoastalO cean)概念于1994年U N ESCO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国际海岸海洋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并使用。会后,出版了国际海洋学系列专著“The Sea”第十卷“G lobalCoastalO ce…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用1992年、2002年和2006年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3个时期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湿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景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城海岸带湿地中的自然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与1992年相比,2006年,研究区自然湿地面积共减少了62.6%(50 640 hm2);其中,光滩面积共减少了90.2%(28 515 hm2),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地面积共减少了63.5%(16 062 hm2),碱蓬(Suaeda salsa)地面积共减少了62.9%(11 820 hm2).与1992年相比,2002年,盐城海岸带湿地景观变化主要是光滩与鱼塘、光滩与米草(Spartina spp.)地、芦苇地与鱼塘和碱蓬地与鱼塘之间的转换.与2002年相比,2006年,研究区景观变化主要是米草地与鱼塘、鱼塘与农田、碱蓬地与芦苇地之间的转换.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湿地景观变化最明显的区域为射阳河口-新洋港、斗龙港-川东港和川水港-老坝港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释光测年的福建晋江海岸沙丘粒度记录的风沙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OSL测年技术对福建晋江海岸沙丘剖面(SHA) 进行加密采样测年和粒度分析,初步确定了研究区近1000a 以来海岸沙丘发育的主要时段,以OSL测年值为基础,在统一时间标尺上综合对比东亚季风变化序列和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登陆记录,探讨了控制研究区海岸沙丘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 SHA沙丘表现为典型的海岸风成砂特征,海岸沙丘沉积后受风力侵蚀和后期化学风化作用的影响,粒径变粗,分选性变差,各粒级组分和粒度参数特征发生较大变化;(2) 近1000a 以来晋江海岸带海岸沙丘发育可划分为3 个时期,分别为AD1050~1300、AD1470~1600、AD1720~1950,尤其是小冰期(LIA),海岸风沙活动强烈,海岸沙丘发育盛行;(3) 近千年来区域降水量、海平面和台风强度变化与研究区海岸沙丘发育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而冬季风强度对海岸沙丘发育的影响明显,即海岸风沙活动期主要对应冬季风较强时期,但近50 年来海岸风沙活动较弱除了主要受冬季风减弱影响外,主要与人类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地表覆被条件发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评《华南海岸和南海诸岛地貌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日 《地理学报》2000,55(5):637-638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赵焕庭等写出的《华南海岸和南海诸岛地貌与环境》,科学出版社 1 999年 1 0月出版。全书近 80万字 ,分十一章 ,分别详细阐述了华南海岸和南海诸岛的研究史、地质与第四纪环境变化、气候与水文、海岸与海岛及海底区域地貌、基岩港湾式海岸、河口三角洲、潮汐汊道、红树林海岸、珊瑚礁、环境资源与开发等。这部书有三大特色 :第一个特点是凸显南海的热带海洋区域特色。用浓笔重墨论述南海特有的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华南沿海 ,是典型的热带海岸植物。对红树林种类、生长环境、生态、红…  相似文献   

12.
国人在南极称谓上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当国务院宣告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成立后不久,上海某大学一教授在报上撰文指出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此名定得不妥,应改称为国家南极洲考察委员会。理由是我国传统地理学界一致把南极这一术语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陆过渡带——岸海洋环境特征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颖  季小梅 《地理科学》2011,(2):129-135
海岸海洋是陆地与海洋过渡的地带,位居亚洲与太平洋之交的中国海岸类型丰富,河海交互作用与人类活动影响使海岸海洋环境与作用过程独具特色.河流的贯通作用,使得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河流流域的作用,亦在海岸海洋地区表现出来,并对海洋环境形成显著的影响.历史与现实实例表明,在海岸海洋的开发利用中需重视研究海陆交互过渡带环境特征,尽...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80、1988、1994年的遥感影像,通过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弛法对深圳市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运用分类结果比较法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了深圳市1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农田、果园用地显著减少,城镇用地沿海岸和主要公路干线迅速增加.这一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开放政策、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外资大量涌入和以房地产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赵焕庭研究员对华南河口海岸研究的贡献,包括珠江河口演变研究、华南海岸动力地貌与环境研究、华南海岸和南海诸岛珊瑚礁研究、组建研究队伍和编辑出版论著等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海岸环境演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海岸带环境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着重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温室气体释放、入海物质通量、生物多样性影响以及海岸特有自然覆被的生态环境效应角度评述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海岸环境演变影响研究的内容与进展。分析指出该领域未来研究将朝更宏观综合(全球环境影响)与更微观深入(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两个趋向发展。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与调整、海岸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模拟、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岸带综合管理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以海面上升与灾害加剧为标志的海岸环境变化将是21世纪海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监 的最严峻挑战。评估未来海岸环境变化的易损性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敦促沿海各国政论在评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必须先优开展的工作之一。针对已有在研究存在的问题,发展了适用于面积广阔、微地貌条件复杂且有海堤保护的大河三角洲和滨海平原海岸环境变化易损范围确定和易损性评估的方法。并基于江苏滨海平原黄型潮滩剖面外  相似文献   

18.
TV882.12007031939黄河口海岸演变规律=Evolution pattern of the Yellow RiverEstuary coast/王万战,张华兴∥人民黄河.—2007,29(2).—27~28,32总结了在黄河水沙、波浪、海岸工程等因素作用下黄河口海岸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不仅受黄河水沙、潮汐、潮流的影响;2.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的趋势是朝着垂直于东北强浪的方向发展;3.刁口河停止行河后河口海岸蚀退的原因不仅是河流泥沙减少,而且还有海堤在波浪作用下引起的侵蚀.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了规划意见.图4表2参2(宋金叶)HNP3332007031940黄河水文特征对河口海岸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海平面变化和海岸开发学术会议在南京举行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中国海平面变化与海岸侵蚀工作组首次学术会议于1994年8月8日-13日召开。会议分两阶段进行。8日-9日(两天)在南京大学举行学术报告;10日-13日(四天)在连云港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进行了探地雷达在福建漳浦六鳌半岛海岸抛物线沙丘沉积构造探测中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1)被探测海岸沙丘的粒度、含水量等理化性质,不同的天线频率,室内数字滤波、增益调适等图像处理环节,均会对探地雷达的探测结果产生影响。(2)本次探测结果以及人工砂坑剖面表明探地雷达是探测海岸沙丘沉积构造的良好手段。(3)通过判读探地雷达图像显示的沉积构造序列组合特点,并根据最近数十年研究区海岸环境演变初步调查结果,认为所探测海岸抛物线沙丘的发育过程,经历了早期海滩脊出露海面、继而发育植被和抛物线沙丘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