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岳年 《沉积学报》2000,18(4):567-572
油田水体系的地球化学场中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含意,其研究对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有重要的意义。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欢-双地区下第三系油田水可划分为六个体系,即:(1)沙四段油田水体系,(2)沙三段下部油田水体系,(3)沙三段中-上部油田水体系,(4)沙二段油田水体系,(5)沙一段油田水体系和(6)东营组油田水体系。虽然这六个体系的油田水均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钠型水,但其矿化度和还原系数场不尽相同;这些不同不仅表现在油田水体系之间的地球化学场异常区面积有差异,而且地球化学场异常区位置也有变化。一般认为油田水体系中矿化度场的正异常区和还原系数场的负异常区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和保存区。  相似文献   

2.
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所主编的三百万分之一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自从55年着手编制以来,在各生产部门以及有关院校的大力支援,和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已于56年度顺利完成初稿。全国计被划分为下列六个大区:(1)常年冻土带南部的水文地质区,(2)中国东部季节风影响下形成的水文地质区,(3)在内陆干旱气候影响下形成的沙漠与干旱  相似文献   

3.
在本刊1959年第12期上登載了“云南某地基性岩岩石学上的一些問題”一文,本文将继續扼要地論述此种与基性岩有关的硫化銅鎳矿床。一、地质概述硫化銅鎳矿床与該区的第二期基性岩侵入体有密切关系。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硫化銅鎳矿矿化現象有三种类型:(Ⅰ)浸染状;(Ⅱ)純硫化物脉;(Ⅲ)綠泥石硫化物脉。按矿化规模及工业价值而言,第一、二类型較重要。 1.浸染状硫化矿的矿化現象前文已述及該区第二期基性岩体分异良好,自岩体的底部至上部可分为四个岩相带:(1)輝綠岩,(2)橄欖苏长輝长岩,(3)苏长輝长岩,(4)閃长岩。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涂怀奎 《矿产与地质》2000,14(2):98-102
概述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及特征。并将其划分为十个类型 ,即 (1 )地震 ,(2 )火山 ,(3)滑坡、崩塌与泥石流 ,(4)地面变形 ,(5)海洋动力 ,(6)水质与环境污染 ,(7)矿山与地下工程 ,(8)沙漠化 ,(9)地方病 ,(1 0 )洪水与风沙  相似文献   

5.
美国矿床地质学家爱孟司在1937年对于个别矿床矿区,以及火成岩岩基和岩钟作过关于热液矿床带状分布的研究。根据他的研究从火成岩体向外,比较高温的造矿矿物成分渐渐向比较低温的矿物过渡。同样在矿脉中,由浅到深矿物也是由低温渐向高温方向过渡。爱孟司把这个此较复杂的成矿情况简单地分成十六个带,由地表到地下为:(1)无矿带,(2)汞带,(3)锑带,(4)金银带,(5)无矿带,(6)银带,(7)铅带,(8)锌带,(9)铜带,(10)铜带,(11)金带,(12)鉮带,(13)铋带,(14)锑带,(15)锡带,(16)无矿带,(石英)。爱孟司分为这十六带主要是根据地热分带如下:  相似文献   

6.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北秦岭斜峪关群基性熔岩的LREE轻度富集,(La/Yb)N=1.31~3.27,中—酸性熔岩的LREE显著富集,(La/Yb)N=4.22~26.54。草滩沟群基性火山岩LREE中度富集,(La/Yb)N=2.50~2.97,中—酸性熔岩的LREE显著富集,(La/Yb)N=4.57~10.15。低δEu值(0.62~1.14)暗示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火山岩初始玄武质岩浆的分离结晶程度很低、初始岩浆中斜长石分异作用很弱,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而相对N-MORB较低的高场强元素丰度,特别是明显的Ta、Nb低谷,展示了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初始Sr比值为0.703438~0.708329,初始Nd比值为0.511948~0.512327,多集中于0.512003~0.512327间,εNd均为正值( 5.42~ 12.81),表明二群火山岩主要来自富集地幔源区。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岩浆源区为混染的富集地幔源区,是俯冲板片熔融和地壳混染的产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SHRIMP锆石U-Pb测年表明斜峪关群基性熔岩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472±11Ma),其中的古老捕晶锆石(1294±34Ma)表明斜峪关群火山岩的岩浆源区存在元古宙地壳混染。  相似文献   

7.
对鲁西晚中生代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Pb-Sr-Nd同位素和元素组成的研究,给出(87Sr/86Sr)i=0.7041~0.7056,εNd(t )=-6.0~-13.0,( 206Pb/204Pb)i=16.545~16.998,(207Pb/204Pb)i=15.242~15.350,(208Pb/204Pb)i=36.488~36.944(除SD792表现出高放射成因Pb外)。由于辉长岩的堆晶性质,其微量元素组成不能用于指示其物质来源。与EMⅠ型大洋和大陆玄武岩对比,表明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源区具有与EMⅠ地幔端元一致的同位素特征,但在Pb同位素图解上有明显的下地壳物质的贡献。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可能与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8.
桂东南沿灵山断裂出露的马山印支期玄武岩的常量元素特征指示它属洋岛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含量显示出大洋板内玄武岩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一组近于平行的向右缓倾曲线,(La/Yb)N=11.69,(Ce/Yb)N=8.64,(Ce/Sm)N=2.41,稀土总量随全碱含量增大有升高的趋势,表明它是亚速尔型洋岛。这首次为桂东南及毗邻的粤西南地区属古特提斯造山带、灵山断裂是古特提斯分支洋盆闭合后的缝合线提供了来自洋盆内地质记录的证据。结合粤桂交界区的最近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灵山洋演化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FASPUM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在苏北海安南部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ast Appraisal System of Petroleum Universal Metric,(简称FASPUM)是美国地质调查所R.A.Crovelli和Richard H.Balay研制的石油资源快速评价系统。该方法适用于老油区或者勘探程度低的新探区的石油及天然气(包括非伴生气和溶解气)资源量计  相似文献   

10.
成矿作用概念的现代发展和金属矿床成因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应以主要成矿时期成矿作用的特点作为矿床成因分类的基础。根据近二十年来成矿作用概念的发展,建议金属矿床作如下成因分类。岩浆(侵入)作用矿床类:(1)岩浆分凝矿床,(2)岩浆(侵入)热液矿床;火山作用矿床类;(3)矿浆喷溢矿床,(4)火山热液矿床,(5)火山热液沉积矿床;渗流作用矿床类;(6)变质热液矿床,(7)叠加变质热液矿床,(8)热卤水矿床,(9)热卤水沉积矿床;风化—沉积作用矿床类;(10)陆漂沉积成岩矿床,(11)陆源(热水)再造矿床,(12)风化淋滤矿床,(13)砂矿床。讨论了各种热液矿床的鉴别和特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矿产勘查地球化学:过去的成就与未来的挑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学求 《地学前缘》2003,10(1):239-248
勘查地球化学经过 70年的发展 ,已从矿产勘查从属地位的一种战术手段上升到能左右整个矿产勘查全局的战略地位 ,并且从一门经验或技术 ,发展成为一门地学分支科学。这主要表现在 (1)系统地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分散模式 ,并根据这些分散模式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去追踪和发现矿床的理论 ;(2 )发展了各种尺度和各种不同介质的地球化学采样方法 ,多元素高灵敏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与图件表达方法 ;(3)发展了不同尺度 (局部、区域、国家和全球 )地球化学填图理论 ,一些国家开始陆续完成和出版了区域性或国家性地球化学图 ;(4 )在全世界发现了一大批新的矿产地 ,包括从 2 0世纪 30年代一直延续到 70年代在前苏联、北美和南美发现的许多斑岩铜矿 ,70年代在北美发现许多铀矿 ,8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现数百个金矿。勘查地球化学尽管取得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很大成功 ,但它也面临如下的挑战 :(1)全球各种介质中的地球化学基准与全球地球化学填图 ,(2 )隐伏区三维地球化学分散模式、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区矿产勘查 ,(3)巨量金属的聚集机理、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或巨型矿床的定量评价 ,(4 )难识别矿种或难识别类型的地球化学勘查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文》1965,(7)
今年5月10日,我們組織大坡岭水文站进行了一次历时5小时的测洪演习,收获較大。現将演习的內容、发現的問題以及我們的体会,介紹如下: 一、拟定演习內容和演习方案 1.拍报演习,要求发七张水情电报:(1) 起报带起涨,(2) 雹情,(3) 暴雨带前雨,(4) 暴雨带水情,(5) 单报水情,(6) 洪峰加报,(7)  相似文献   

13.
庐枞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从中生代到新生代,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发生了减薄以及地球化学性质置换, 而扬子地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也表现出类似的过程,对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以及发生置换时的时空关系。庐枞火山岩出露于扬子地块东部,为一套包括粗玄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的富碱橄榄安粗岩系。研究了双庙组基性火山岩,这些岩石富集Rb,K,Sr,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i = 0.7060~0.7063,εNd(t )=-3.9~-6.2,(206Pb/204Pb)i=17.788~18.125,(207Pb/204Pb)i= 15.511~15.546,(208Pb/204Pb)i =37.735~38.184。在喷出地表过程中,火山岩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因此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地幔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 其地幔源区具有同位素富集特征,表明火山岩源区曾受到地壳物质的影响,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庐枞火山岩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特征反映该地区在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伸展和软流圈地幔上涌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甘交界红柳河地区二叠系剖面中发育有块状和枕状玄武岩,激光ArAr定年确定的玄武岩形成时间在280~300Ma之间;玄武岩SiO_2含量为44.71%~49.27%,Mg~#为42.4~52.4,(~(87)Sr/~(86)Sr)_i为0.703834~0.706819,(~(143)Nd/~(144)Nd)_i为0.518861~0.5121220,ε_(Nd)(t)为-3.01~3.67。玄武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均显示出与OIB性质相似的特征。其弱富集的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区富集的特点。而Zr/Nb(14.63)和Th/U(2.83)则指示岩浆中可能有少量循环原始地幔和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对比北山南部柳园地区二叠纪玄武岩源区特征,提出红柳河地区早二叠世OIB型玄武岩主要来源于北山地区晚古生代裂谷带下伏已被不同程度改造的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环境模式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天然气储集层之一。奥陶纪由于西边贺兰裂谷和南面秦岭裂谷发生扩张裂离,在盆地西缘和南缘产生裂谷肩翘升,形成 L 形隆起带。在均衡补偿作用下,隆起带东侧伴生一西缓东陡不对称的(内)陆架盆地。研究建立的东西向穿越(内)陆架盆地中心的沉积模式表明:当高海平面时期,L形隆起带沉没于海平面之下,(内)陆架盆地海水环境正常,气候湿润,石灰岩沉积遍及整个盆地;包括隆起带上,仅(内)陆架盆地风暴浪基面之下中心位置有少量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沉积。低海平面时期,气候干旱,L 形隆起带接近或有时出露海平面之上,(内)陆架盆地海水补给主要来自东方,(内)陆架盆地处于半局限和局限环境,盆地中心沉积了硬石膏岩和白云岩,盆缘硬石膏岩白云岩坪为白云岩沉积区。极低海平面时期,气候极为干旱,L 形隆起带成为剥蚀区,(内)陆架盆地仅能从东面获得少量已浓缩的海水补给,盆地海水中 CaSO_4和 NaC1高度浓缩,盆地中心沉积石盐岩,盆缘白云岩硬石膏岩坪则沉积硬石膏岩,夹石盐岩和白云岩。L 形隆起带以西毗邻贺兰海槽陡斜坡带,发育各类重力流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海槽内沉积碳酸盐和硅质碎屑混积型浊积岩。L 形隆起带以南,即渭北隆起地区,整个马家沟期发育为末端变陡的缓坡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从卫星重力资料看中国及邻区地壳密度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小波多尺度分析等信息提取新方法,从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经各项校正得到的中国及邻区卫星布格重力异常中提取和反演了中国及邻区上、中、下地壳的密度信息,揭示了区域地壳三维密度结构。下地壳低密度扰动主要出现在青藏高原和华南沿海到对马海峡一带,其它地区多现较高密度扰动。所有克拉通地体密度在中下地壳都是高密度的。中下地壳低密度扰动带可分成四类:(1)出现在板块边界的低密度扰动条带,(2)出现在中国西部挤压构造有关的山脉下方,(3)与拉张走滑构造有关的构造带,(4)和与大陆内部板内造山有关的构造带。上地壳结晶基底的低密度扰动可出现在显生宙造山带和未充分发育的大陆裂谷。碰撞俯冲造山带以地壳低密度大厚度为特征,但是板内造山带不同,以地壳局部高密度中厚度为特征,局部高密度反映了中基性结晶岩的存在,莫霍面上拱反映了中基性岩浆侵入。板内拉张裂谷带上地壳基底密度局部低、中地壳低速带发育反映拉张区的流体活动,而下地壳反射体发育、莫霍面变厚成层反映拉张区的玄武岩浆底侵。由于卫星重力测量资料分辨率毕竟有限,对中国东部地区还未能给出关于中地壳密度扰动的细节,还必须开展地面重力测量资料的小波多尺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是大陆碰撞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北大别椒子岩和沙村岩体的早白垩世基性岩进行全岩的主量、微量元素特别是Pb-Sr-Nd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北大别基性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及下地壳的贡献.椒子岩基性岩的(87Sr/86Sr);的范围为0.7072~0.7075,εNd(t)范围为-10.4~11.9;椒子岩和沙村基性岩的(206Pb/204Pb)i为16.464~17.394,(207Pb/204Pb)i为15.349~15.453,(208Pb/204Pb)i为37.338~37.976.这样的同位素组成显示岩浆源区中下地壳物质的贡献显著;尤其Pb同位素特征表明下地壳贡献来自大别造山带自身的下地壳.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可能与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18.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竹蜓)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竹蜓)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竹蜓)类化石带:(1)Eosta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fella带,(3)Pseudostaffella-Eostaffella带,(4)Profusuliena带,(5)Fusulina-Fusulinella带,(6)Protriticites-Triticites带.该套含(竹蜓)类化石地层的发现,为研究羌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活动提供了信息,也为研究该区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生物古地理、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围场-隆化一带古元古代岩浆活动强烈,主体为中酸性、酸性侵入岩体,产状有岩基、岩墙、岩株、岩瘤及岩枝,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发育弱片麻状构造或似片麻状构造,是吕梁期造山运动的产物。古元古代早期形成中酸性变质闪长岩系列,晚期形成酸性变质花岗岩系列,末期形成韧性剪切带。化学分析表明变质闪长岩系列岩石化学与我国同类岩石相比,Fe2O3、MnO、MgO、P2O5含量略偏低,里特曼指数(σ)小于3.3;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元素总量平均为137.02×10-6,Eu异常不明显,(La/Yb)N平均值为13.15,(Sm/Nd)N平均值为0.21,(La/Sm)N平均值为3.36(、Gd/Yb)N平均值为1.91,δEu平均值为1.00;微量元素平均值:Nb 9.2×10-6、Zr(83.92~183.76)×10-6、Rb(82.73~90.50)×10-6,岩石类型属于M型。岩浆源区位于上地幔或下地壳。变质花岗岩系列岩石化学与我国同类岩石比较,SiO2、Na2O、MgO、CaO含量略偏低,TiO2、Fe2O3、FeO、K2O含量略偏高,里特曼指数(σ)值在1.6 6~5.54之间;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210.27×10-6,LREE富集,δEu值平均为0.83,(La/Yb)N平均值为19.49(、Sm/Nd)N平均值为0.18,(La/Sm)N平均值为4.82(、Gd/Yb)N平均值为1.89;微量元素平均值:Rb(96.23~177.47)×10-6、Hf(4.6~10.6)×10-6、Ta(4.0~7.5)×10-6、Zr(97.3~213.60)×10-6。岩石成因类型为I型,岩浆源区位于上地墁或下地壳。  相似文献   

20.
广东北部早白垩世粗面岩的成因:Sr-Nd-Pb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北部大长沙盆地粗面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35.3±1.5) Ma,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其Sr-Nd-Pb同位素组成为: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b/204Pb)i=18.23~18.39,(207pb/204pb )i=15.78~ 15.88,(208Pb/204Pb)i=38.83~39.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