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基本特征与成岩构造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粤中地区的印支期花岗岩类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等,各岩体沿近东西向区域性佛冈-丰良断裂带和高要-惠来断裂带分布,成岩年龄在(198~233)×106a之间,且总体上自南而北表现为成岩时代变新、岩石由偏酸性向中性变化的特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应属Ⅰ型花岗岩.锶初始值为0.7111~0.7181,Nd、Sr同位素特征的一致性,说明其成岩物质来源相似.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形成于印支运动碰撞造山之后,成岩物质均源自具中等锶初始值和地壳成熟度较低的早元古代华夏古陆基底.  相似文献   

2.
陈家富  韩宝福  张磊 《岩石学报》2010,26(8):2317-2335
西准噶尔北部发育构造环境截然不同的晚古生代两期侵入岩体,它们的空间分布与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早石炭世侵入岩包括辉石闪长岩、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仅分布于晚古生代扎尔玛-萨吾尔岩浆弧内,可能与额尔齐斯-斋桑洋的南向俯冲有关。它们的A/CNK和A/NK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86~1.03和1.24~1.86,属于偏铝质-弱过铝质岩石。Al2O3、CaO、Na2O含量较高,Na2O/K2O比值普遍大于1.2;LREE、HREE分馏明显,(La/Lu)N=4.50~26.03,无明显的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Pb和Sr,亏损Nb、Ta、P和Ti,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早石炭世侵入岩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ISr)为0.70408~0.70912,εNd(t)值为+6.09~+7.25,单阶段Nd模式年龄(tDM1)为527~593Ma。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石炭世岩体(不包括阿布都拉二长花岗岩)可能是受交代的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并发生岩浆混合之后再经过结晶分异形成的,而阿布都拉二长花岗岩可能来源于洋壳的部分熔融。晚石炭世-中二叠世侵入岩以钾长花岗岩为主,遍布西准噶尔北部及相邻的各个构造单元,是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它们的A/CNK和A/NK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92~0.99和1.03~1.27,属于偏铝质岩石。Al2O3、MgO、CaO的含量很低,全碱含量很高(8.6%~9.7%),Na2O/K2O比值为0.9~1.1;REE总量很高(平均值为196×10-6),LREE、HREE分镏程度较弱,(La/Lu)N=3.32~5.36,Eu负异常明显;强烈亏损Ba、Sr、P、Ti,中度亏损Nb和Ta,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εNd(t)值为+5.26~+7.26,单阶段Nd模式年龄(tDM1)为502~655Ma。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晚石炭世-中二叠世A型花岗岩体可能是由被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熔融生成的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可能发生岩浆混合)发生高度结晶分异之后的产物,是后碰撞环境下的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6,他引:14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重点讨论了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SiO2含量从62%至72%,Na2O/K2O=0.64-1.79,多数样品大于1.0;K2O+Na2O值为7.34-8.49%,铝指数A/CNK=0.82~1.1,属于准铝质或过铝质Ⅰ型花岗岩;高Sr含量(Sr>800μg/g)、低Y和Yb含量(Y<10μg/g;Yb<1.0μg/g)、轻重稀土分馏强烈(LaN/YbN=17.4~47.8);这些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adakite、太古代TTG岩系、Na质花岗岩及HiSrBa花岗岩而不同于岛弧环境的英安岩.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94~0.7114),负的δNd(t)值(-11.2~-17.5),表明花岗闪长岩与adakite、HiSrBa花岗岩的成因不同而类似于Na质花岗岩和TTG岩系,即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是由下部地壳镁铁质岩石脱水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Nd同位素与胶东地区基性脉岩的Nd同位素组成相近,表明二者有可能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源区.但基性脉岩出露面积明显小于花岗岩,二者之间存在着SiO2成分间隔,并且基性脉岩的不相容元素明显高于花岗闪长岩,从而表明花岗闪长岩不是基性脉岩结晶分异的产物,这与由幔源岩浆直接分异形成的高Sr、Ba花岗岩(HiSrBa)的成因不同.因此,花岗闪长岩有可能来源于早先与脉岩源区相似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而形成的下地壳镁铁质岩石.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岩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少量地壳混染作用.Mg#>50的岩石具有高Sr、Sr/Y、La/Yb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形成时源区残留相中含有密度较大的石榴石,从而可能引起下地壳物质及岩石圈地幔的拆沉.这对研究胶东地区地区乃至中国东部在中生代期间岩石圈强烈减薄作用的机制和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勐养侵入岩体位于滇西腾冲地块梁河县南勐养镇一带,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其中发育闪长质包体。闪长岩包体与寄主岩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锆石U-Pb LA-ICP-MS定年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27.7Ma±0.7Ma,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15.2Ma±1.1Ma。闪长岩包体形成年龄为122.6Ma±0.8 Ma。表明该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属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闪长岩包体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具有低SiO2、高MgO、高K20和Mg#的特征。Sm/Nd为0.18~0.20,ΣLREE/ΣHREE=2.91~4.64,Eu存在弱到中等程度的负异常。相对富集U,Th,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Tb,Nb,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反映勐养闪长岩包体岩浆成分主要为幔源的特点。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判别结果表明,勐养早白垩世侵入岩形成于碰撞后岩浆弧环境。闪长岩包体的原生岩浆应是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黑云二长花岗岩浆可能来源于本区中晚元古代高黎贡山群为代表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花岗闪长岩为幔源岩浆与高黎贡山群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混合的产物。腾冲地块早白垩世侵入岩与班公湖—怒江—泸水—瑞丽洋盆的闭合、洋壳向南西俯冲及板块间的碰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青海泽多桌肉地区花岗闪长岩中发育大量暗色闪长质包体。通过对花岗闪长岩(寄主岩石)与暗色包体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花岗闪长岩(寄主岩石)的SiO_2含量为w(SiO_2)=61.61%~68.80%,A/CNK=0.91~0.99,属于偏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特征;暗色包体中发育针状磷灰石,暗色包体的SiO_2含量为w(SiO_2)=52.66%~66.99%,碱度率AR=2.08~2.26(大于1),里特曼指数σ=1.89~8.67,固结指数SI=16~24.74,属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元素分析显示,花岗闪长岩稀土总量w(ΣREE)=117.44×10~(-6)~265.68×10~(-6);暗色包体稀土总量w(ΣREE)=184.05×10~(-6)~342.11×10~(-6),总量高于寄主岩石;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有着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的特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暗色包体微量元素的分布型式与寄主岩微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相对亏损,反映了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在花岗闪长岩中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02.49 Ma±0.63 Ma,属晚三叠世。表明泽多桌肉花岗闪长岩属于晚三叠世以来的造山带伸展崩塌造成岩石圈较快速减薄以及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发生,并导致地壳岩石接近熔融温度产生壳源岩浆而成岩。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嫩江嘎拉山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古元古代古老结晶基底-落马湖微地块区,岩石类型基本为不同时期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石化学特征上显示较好的同源性,地球化学特征上属于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以较高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如Cs、Th、Ce、Ta)含量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多金属矿产地,岩浆岩出露广泛,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作者广泛收集了前人对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仔细的岩相学观察和深入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系统总结了该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认为:①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35 ~ 147Ma),岩浆活动持续时间大约为10~15Ma;岩体沿近东西向深断裂呈带状分布,浅成侵入产出,受多期不同方向和性质的断裂控制.②依据Q-A-P图解确定区内侵入岩主要为辉石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3类中酸性闪长质岩石,均属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③3类侵入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Pb-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原始岩浆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受到壳源物质的混染.④3类侵入岩可能是地壳深部带状岩浆房不同岩浆层中的岩浆与构造运动诱发的深断裂相沟通并随机地上升、脉动式侵位形成的;深部岩浆房中的带状岩浆层可能是由于温度梯度引起扩散对流作用进而发生一定程度的熔离分异作用所致;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镁铁矿物及磷灰石和锆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⑤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大陆板块内部,岩浆作用与晚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但同时受区域前中生代基底构造的制约;侵入岩原始岩浆起源于挤压向拉张转换的动力学背景下的岩石圈地幔加厚之后的减压熔融并底侵下地壳岩石.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围场-隆化一带古元古代岩浆活动强烈,主体为中酸性、酸性侵入岩体,产状有岩基、岩墙、岩株、岩瘤及岩枝,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发育弱片麻状构造或似片麻状构造,是吕梁期造山运动的产物。古元古代早期形成中酸性变质闪长岩系列,晚期形成酸性变质花岗岩系列,末期形成韧性剪切带。化学分析表明变质闪长岩系列岩石化学与我国同类岩石相比,Fe2O3、MnO、MgO、P2O5含量略偏低,里特曼指数(σ)小于3.3;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元素总量平均为137.02×10-6,Eu异常不明显,(La/Yb)N平均值为13.15,(Sm/Nd)N平均值为0.21,(La/Sm)N平均值为3.36(、Gd/Yb)N平均值为1.91,δEu平均值为1.00;微量元素平均值:Nb 9.2×10-6、Zr(83.92~183.76)×10-6、Rb(82.73~90.50)×10-6,岩石类型属于M型。岩浆源区位于上地幔或下地壳。变质花岗岩系列岩石化学与我国同类岩石比较,SiO2、Na2O、MgO、CaO含量略偏低,TiO2、Fe2O3、FeO、K2O含量略偏高,里特曼指数(σ)值在1.6 6~5.54之间;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210.27×10-6,LREE富集,δEu值平均为0.83,(La/Yb)N平均值为19.49(、Sm/Nd)N平均值为0.18,(La/Sm)N平均值为4.82(、Gd/Yb)N平均值为1.89;微量元素平均值:Rb(96.23~177.47)×10-6、Hf(4.6~10.6)×10-6、Ta(4.0~7.5)×10-6、Zr(97.3~213.60)×10-6。岩石成因类型为I型,岩浆源区位于上地墁或下地壳。  相似文献   

9.
铜陵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以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 ,橄榄安粗岩系列的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 +二长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这些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大于 4(变化于 4.2~ 5 .8之间 ) ,岩石的稀土总量 ((REE)变化于2 11× 10 -6~ 2 6 4× 10 -6之间 ,且与金矿床关系较密切。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岩石组合为闪长岩 +石英二长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小于 4(1.8~ 3 .2 ) ,ΣREE为 130× 10 -6~ 188× 10 -6,与铜矿床关系较为密切。结合包体岩石学研究得出 ,橄榄安粗岩系列岩浆为幔源碱性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 ,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是分异的幔源岩浆和壳源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刘锋  曹峰  张志欣  李强 《岩石学报》2014,30(1):1-15
可可托海伟晶岩田内花岗岩类发育。本文研究的花岗岩体位于3号伟晶岩脉矿坑的东部,岩性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野外特征与矿区北部的阿拉尔花岗岩非常相似。花岗岩中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19个测点206Pb/238U年龄集中于399.6~409.0Ma,加权平均年龄为405.4±1.4Ma(MSDW=0.98),属于早泥盆世,比阿拉尔花岗岩的侵入时期早得多,与3号伟晶岩脉没有成因上的联系,应是区域上岩浆活动最为强烈时期的产物。岩石具有富硅(SiO2=70.69%~73.81%)、富铝(Al2O3=14.00%~15.74%)、总体髙钾(K2O/Na2O≥1),贫Fe、Mg、Ti、P特点,铝饱和指数较高(A/CNK≥1.1),属于髙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表现出Sr、Ti、Ba、P、Nb、Ta明显的负异常和Th、U、La、Zr、Hf的正异常特征。稀土配分型式显示LREE的相对弱富集,HREE比较平坦以及Eu中等负异常。样品中87Sr/86Sr(0.72259~0.72810)、143Nd/144Nd(0.51235~0.51237)接近于陆源沉积物,Sr初始值(0.70155~0.70341)较低,f Sm/Nd(-0.32~-0.26)、Sm/Nd(0.222~0.240)比值显示分异小、较均一的Sm/Nd同位素体系;εNd(t)值变化于-3.07~-2.16,模式年龄t2DM集中在1.35Ga左右,属于中元古代。综合研究岩石中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同位素特征,同时对比区域上同期岩浆活动特征,认为本文研究的花岗岩可能是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强烈的俯冲-碰撞作用导致的地壳加厚引发了深熔作用,使阿尔泰微古陆边缘内部中元古代基底部分熔融,同时有幔源物质参与;随后岩浆经过结晶分异,最终上升侵位,反映了陆缘弧花岗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大直径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在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方面评述大直径桩承载特性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各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三组结构面产状模型力学实验结果, 揭示了这种组合条件岩体中产生压剪区、张剪区及结构面、结构体的多种变形成分, 也揭示了压剪区和张剪区形成机理、及三组结构面组合下结构面产状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
胡远超 《安徽地质》2007,17(2):154-157
观赏石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经济矿产资源,安徽复杂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观赏石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安徽的观赏石资源,本文对安徽观赏石资源的品种、分布、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观赏石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庄儒新  李峰  庞君 《云南地质》2005,24(4):455-461
独龙江地区岩体破碎,暴雨强度大,边坡稳定性差。独龙江公路下段Ⅰ号滑坡体位于贡山县普拉河旁,为确保公路安全,我们采用抗滑力/下滑力的方法来分析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成矿预测中证据权重法与信息量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简述了证据权重法及信息量法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同时分别用证据权重法模型和信息量法模型对同一研究区进行预测,取得了极为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钇钽矿形成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验表明,黄钇钽矿需要在温度≥500℃,溶液pH≈4.0-7.5,压力500—1500bar的范围内形成,与褐钇铌矿相比,其形成条件的范围要窄得多。 不同的稀土元素在形成黄钇钽矿时的成矿温度亦不同。钇族稀土成矿温度相对较低且相互接近,铈族稀土的成矿温度比钇族稀土高得多,并随原子序数减小而迅速增高,以致La、Ce、Pr、Nd在一般的地质条件下难以形成这种结构的矿物,这就是至今在自然界发现的黄钇钽矿均为钇族稀土占优势的原因之一。实验还表明,大量F、P等组分的存在,对黄钇钽矿的形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英热发光特征研究,发现石英热发光曲线的复杂与否,与矿床的形成深度、多期次成矿作用和矿化的贫富有一定的关系。进而,为在该区进一步深入找矿及寻找其它内生矿床提供一项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断裂多期活动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断层多期活动的客观存在出发,在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论述了断层多期活动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对断裂多期活动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泸水新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莉 《云南地质》2007,26(1):77-82
泸水新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三类:危险大(Ⅰ类)占11.04%,危险中等(Ⅱ类)占41.8%,危险小(Ⅲ类)占47.16%。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了菱镁矿、高岭石分解过程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反应级数n,由TG、DTA两种实验数据,用Coats,Redfern和Kissinger计算方法对比计算,从而得出高岭石活化能E=188.712kJ/mol,菱镁矿活化能E=180.828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