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通过金窝子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成晕机理、金矿床原生晕分带特征的研究,总结出金窝子石英脉型金矿床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成晕综合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金窝子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成晕机理、金矿床原生晕分带特征的研究,总结出金窝子石英脉型金矿床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成晕综合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腾飞 《黄金地质》1998,4(1):35-40
龙水金矿是赋存于大宁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从矿床地质、矿石物质成分及金的赋存状态、围岩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等不同方面阐明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龙水金矿的形成是在变质热液成矿的基础上叠加后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复合成因金矿床。矿区外围还具有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礼县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印飞 《地质与资源》2005,14(4):265-267,271
李坝金矿床产于泥盆系浅变质细碎屑岩中,为一破碎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挂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层.成矿热液来源于大气降水、变质水和岩浆水.中川岩体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西安河金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安河构造 (热液 )蚀变岩型金矿床 ,产于丹凤群及大草滩组发育的近EW向断裂破碎带内。矿床规模已达中型。矿石以低品位构造蚀变岩型为主 ,褐铁矿、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为特征。中基性火山岩、韧脆性断裂构造、中酸性岩浆侵入“三位一体”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区内成矿条件优越 ,具有形成大型金矿的可能性 ,近EW向断裂蚀变延伸带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
新疆吉木乃县塔斯特金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塔斯特金矿床为一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通过稳定同位素、包裹体、成矿元素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研究,提出该矿的成矿溶液是岩浆水和大气降水之混合物。成矿元素主要来自深源侵入的二长花岗岩。成矿温度为中偏高温。成矿溶液为高盐度、高密度和高挥发份条件。为深源岩浆侵入的花岗岩中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7.
新疆野马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国端 《矿产与地质》2004,18(5):432-435
野马泉金矿产于志留系库布苏群浅海一次深海相含火山碎屑的泥砂质沉积建造中,含矿围岩为破碎蚀变的闪长玢岩脉,矿带长约20km,矿体沿走向呈透镜状或脉状,断续分布,矿化受构造及岩体联合控制。主成矿期发生于脉岩形成后的构造破碎及岩石蚀变阶段,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胶东金矿深部找矿主要成果和关键理论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明春 《地质通报》2015,34(9):1758-1771
系统总结了胶东金矿深部找矿的主要成果,回顾了胶东金矿的主要找矿理论认识和找矿方法技术发展历程。目前,胶东地区深、浅部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超过4500t,其中,500~2000m深度的深部金资源储量逾2700t,单矿床规模大于等于100t的超大型金矿床累计资源储量超过2900t,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的金矿床资源储量逾3900t。探明了千吨级焦家巨型金矿床和三山岛巨型金矿床。对成矿模式的认识,经历了从受小构造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到受区域性大断裂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再到深部阶梯式成矿的逐步扩展的发展过程。对成矿机制的认识,由绿岩带型金矿、多源长期成矿、岩浆热液金矿、幔源成矿、造山型金矿等发展为热隆伸展成矿。对矿床类型的认识,综合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玲珑式石英脉型金矿及其他多种类型金矿认识,提出了胶东型金矿的概念。找矿方法技术由早期的常规方法技术,发展为现今的高精度、大探测深度找矿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9.
大尹格庄金矿床是胶西北地区的特大型金矿床,为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研究大尹格庄金矿构造蚀变分带规律,对胶西北地区矿床研究及深部外围找矿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尹格庄金矿床构造蚀变分带特征,以及各带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应力测算的系统研究,揭示大尹格庄金矿构造蚀变成矿的构造地球化学和构造物理化学过程。研究表明,(1)矿床断裂下盘由远矿围岩到矿体的构造蚀变分带模式为:弱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带→强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带→绢英岩化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带→黄铁绢英岩带(金矿主要发育带);(2)金矿由远矿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带,古构造差应力值呈现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3)由远矿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带,Si、Na、Ba、Sr迁出,K、Fe、Cu、Zn、Pb迁入,Au含量不断增加,在未蚀变到弱钾化阶段,元素总体含量变化幅度较小,而在强钾和绢英岩化阶段变化幅度较大。成矿过程中构造应力场与岩石组分迁移具有耦合关系,绢英岩化阶段古构造差应力值较大,岩石破碎产生张性空间,同时元素含量变化幅度大,热液活动强烈,易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0.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焦家式"金矿床是区内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占胶东已探明金矿资源量的90%以上。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胶西北招平断裂带中段,是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发育有大规模的绢英岩化蚀变带(宽20~200m)和钾化/红化蚀变带(宽50~300m),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发育在招-平断裂带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中。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基础上,查清了大尹格庄金矿床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针对大尹格庄金矿床Ⅱ号矿体系统采集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方法讨论了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初步探讨了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和金沉淀机制。通过本研究得出:大尹格庄金矿床内主要矿石类型为黄铁绢英岩,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要矿化形式。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期在时间上可以划分为:钾化/红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钾化/红化蚀变为成矿前蚀变,在此过程中有少量热液钾长石的形成。在地球化学方面表现为Fe、Cu、Pb和Rb元素带入,Si、Al、Na、Ca、Ba、Sr、Cr等元素带出。同时流体-围岩通过交代反应使金从围岩中释放出来成为高价态离子活化进入成矿流体。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为成矿期蚀变,蚀变过程中与矿化有关的Fe、Cu、Pb元素表现为迁入状态,流体运移过程中,热液中的HS~-等组分损失,导致Au(HS)~(2-)络合物失稳分解,Fe~(2+)、Fe~(3+)被消耗形成黄铁矿,同时金大量聚集沉淀,此时完成了金由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1.
赛什腾金矿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镇,是复合内生石英脉型金矿床。赛什腾金矿赋存于加里东期石英脉及其接触带和剪切蚀变带中,具有石英脉集中发育、矿化集中、金含量高、水系异常套合好的特征。处在同一构造单元(柴达木北缘结合带)和同一成矿亚带(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同-成矿亚带)中的滩涧山蚀变岩型金矿、野骆驼泉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红柳沟石英脉型金矿床和赛什腾复合内生石英脉型金矿在不同成矿时代、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通过对比研究该地区金矿床的特征,对总结成矿规律和综合找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矿是海南岛优势矿种之一。根据矿床的空间分布、规模、成矿时代与成矿地质条件等,海南岛金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可划分为3类:与古中元古代抱板群和脆-韧性剪切构造有关的戈枕式剪切带型金矿;与穿层构造破碎蚀变带和印支期花岗岩体有关的抱伦式热液脉型金矿;与层间滑脱破碎蚀变带和燕山晚期花岗质岩有关的富文式热液脉型金矿。本文对上述3种成因类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子沟金矿为近年发现的大型金矿。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三叠系浅变质细碎屑岩中,为一受岩脉、断裂、蚀变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动力和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4.
抱板金矿带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带中的金矿床以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为主,金矿化与蚀变作用、燕山期岩脉、NE向戈枕断裂及环形构造关系密切.矿带具有多缀控矿构造,矿床分布具有等距性.  相似文献   

15.
毕力赫金矿床产在华北板块北部边缘成矿带之白乃庙构造岩浆活化带内,是近年新发现的金矿床.金矿化发生在火山杂岩侵入体与围岩接触的破碎蚀变带中,与硅化、钾长石化围岩蚀变作用密切相关.矿体严格受蚀变带控制,呈透镜状、囊状、板状等,向南东方向侧伏.成矿流体为低盐度流体,成矿温度属于中低温.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16.
谢群  唐元 《甘肃地质》2013,(4):67-72
黑刺沟金矿位于秦祁昆地槽褶皱系南祁连地向斜构造带的西段。矿床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是构造,地层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物源,岩浆活动提供了部分流体及热动力,构造破碎带为成矿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7.
混合岩化热液金矿床,系前寒武纪中—浅区域变质岩系(绿岩带)分布地区,经混合岩化作用并在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中赋存的热液型金矿床;包括含金石英脉型(玲珑式)及破碎带蚀变岩型(焦家式)金矿两个亚类.它是近年发现的金矿新类型,具有规模特大、矿化较稳定等优点,为我国最有发展远景的主要金矿类型之一.在我国北东部十省(区)十八个金矿成矿带中,有十一个具有相似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相当的成矿地质条件.因此,研究与探讨其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不仅可丰富成矿理论,同时有利于指导找矿勘探工作.本文以山东招(远)、掖(县)金矿带主要金矿床为例,提出我们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8.
宋家沟金矿产于早白垩世莱阳群砾岩中,为受断裂、裂隙密集带控制的蚀变砾岩型金矿床。该金矿床为一隐伏矿床,与产于盆缘的蓬家夼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条件相似,控矿的主导因素为断裂构造,成矿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9.
鹿儿坝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儿坝金矿床产于西秦岭中三叠统浊积岩建造的浅变质岩中的NWW向断裂破碎带及两侧硅化蚀变带内。矿石的金矿物由自然金和银金矿组成,以粒间金为主,次为裂隙金和包裹金,矿石分为破碎角砾岩型和碎裂岩型。金矿与围岩硅化、黄铁矿化蚀变关系密切,具有消长关系。微量元素显示Au-As-Sb-Hg-Bi低温矿物元素组合。表明鹿儿坝金矿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同时指出了沉积相、构造破碎带、硅化黄铁矿化蚀变等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双旗山金矿床的矿化主岩是中元古界变质岩,可分为两类金矿化:片岩+石英脉型金矿化和蚀变岩型金矿化。片岩+石英脉型金矿化主要受NW320°~340°断裂构造控制。蚀变岩型金矿化主要受近SN或NNE向断裂构造控制,双旗山金矿床的矿石属少硫化物金矿石,其硫化物含量少于2%,主要是黄铁矿,偶见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近矿热液蚀变作用是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受近SN或NNE向断裂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化是双旗山金矿床找矿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