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暴雨与非暴雨过程涡散场能量收支特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段旭  孙绩华 《高原气象》1997,16(2):204-209
选取云南暴雨和非暴雨两类天气过程,分别应用人选上支方程计算了暴雨区面积-时间平均参量收以各项量值,给出了对流层整层和上(200-400hPa)中(400-600hPa)下(600-800hPa)各层涡散场动能源汇特征,同时还指出了两类天气在动能制造、能量转换等方面存在的较差异,尤其是两类天气的大多数能量收支磺符号相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影响山东的9505号热带气旋环流暴雨过程分析,指出了中低纬天气系统相结合对山东降水的作用。涡度分析表明,登陆后减弱的热带气旋环流移动路径,基本上与500hPa场上正涡度轴线方向一致;暴雨区与正涡度中心右前方的正涡度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青衣江流域“93.7”特大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衣江流域是我国著名的多暴雨区。从天气学角度,对1993年7月28~29日,该区域产生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及天气尺度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特征、中尺度特征、地形作用等分别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此过程为一典型的青衣江流域中β尺度暴雨过程。它产生的原因为,100hPa南亚高压东西向脊线位于该区域上空,500hPa青藏高压东移后高原低涡切变迅速增强并促使地面──700hPa中尺度地形涡旋强烈发展,而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对暖湿空气的强迫辐合和抬升,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降水强度.太阳对地表面辐射增温及边界层的感热、潜热汇对中尺度地形涡旋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雨团活动的分析看低涡暖切变暴雨的落区杨小萍(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989年7月16日、1990年8月15日和1993年8月4日,我省分别出现了区域性的暴雨天气过程,3次过程700hPa在我省的影响系统均为低涡暖切变型。本文是在预报我省有区域性...  相似文献   

5.
缪强  徐华 《四川气象》1995,15(1):23-27,14
自贡地区暴雨产生,从天气分析和物理量诊断分析知,是在500hPa青藏高原东部低槽结合700hPa西南涡或川西低槽东移的天气背景下,由大气内部不平衡所激发的中尺度散度辐合增长,增强了自贡西部邻域(200公里)内的中尺度系统,在偏南气流和适当的水汽,能量条件下所产生的。据此,研制了由天气模式,物理量诊断模式,多维场相关暴雨落点分析三部分构成的自贡地区暴雨短期预报准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6.
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晓霞  刘厚赞  张国平 《气象》1997,23(8):43-45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及能量方法分析了1995年8月21-23是鲁南和山东半财区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暴雨产生在低层高能舌准饱能舌,准饱和及对流不稳定的区域;500hPa正涡度舌与850hPa暖切变及需所了旋中心相配合,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大暴雨。  相似文献   

7.
着重分析1996年6月28-29日苏北和鲁东南地区出现的大范围暴雨环流和能量场特征。暴雨是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的结果,低层的西南涡移出及涡前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而500hPa湿静力总能量Tt场高能舌和850hPaTt场能量锋区及700hPa低涡的移动路径与暴雨的落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96年7月25日到27日甘肃省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天气系统诊断、中尺度动力扰动以及云图特征分析,指出:700hPa中尺度低涡切变、锋面云带与对流云团合并是形成暴雨的重要机制,暴雨发生在云顶亮温梯度最大区的下风方冷云中心附近,中尺度扰动气旋随高度的前倾引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94·7"北京大暴雨的湿位势倾向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晨  周文吉  李青春 《气象》1995,21(10):33-35
利用湿位势倾向方程,对1994年7月12-13日的700hPa位势高度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湿位势倾向方程中的差动潜热能平流项,对产生北京地区本次大暴雨天气的台风低压系统发展和移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相对涡度平流项,在该次过程中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0.
滇中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50,自引:21,他引:29  
段旭  李英 《高原气象》2000,19(2):253-259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1998年6月滇中地区罕见的6场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θe面陡立且南侧暖湿气流活跃,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形成θe陡峭密集区,密集区内暴雨容易发生;湿空气对流活动层仅能达到500hPa至600hPa之间,若对流层低层MPV1〈0,同时MPV2〉0,易产生暴雨。  相似文献   

11.
西北区东部“1998年8月19~20日”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8月19~20日,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退北跳的背景下,受500hPa青藏高原中尺度低涡和700hPa东西向切变线影响,甘肃、平西两省南部出现区域性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700~100hPa是一致上升运动,最大中心在700hPa,700~300hPa为正涡度,正Q矢量涡度中心在500hPa,Q矢量散度自地面到200hPa为副合上升区,中心在500hPa,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来自两个地方,主要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其次是来自东侧850~700hPa。  相似文献   

12.
一次江淮暴雨的MPV及对称不稳定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29  
李耀辉  寿绍文 《气象科学》2000,20(2):171-178
根据湿位涡(MPV)理论分析了1991年7月5 ̄6日的暴雨过程中700hPa高度上的湿位涡垂直部分MPV1和水平部分MPV2。结果显示,MPV1和MPV2的分布特征同对流层低层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中尺度气旋的发展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MPV1〉0,MPV2〈0且|MPV1|≤|MPV2|的环境大气有利于对称不稳定出现计算表明,这次过程的对流层中低层确有对称不稳定区域存在,对暴雨及其系统的发展起了  相似文献   

13.
螺旋度在暴雨天气分析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对3次不同系统产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螺旋旋度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700hPa以下螺旋度为正,300hPa以上为负;暴雨产生在低层正螺旋度中心与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相配合,中低层高温高湿和有对流不稳定能量储存的高能舌区。  相似文献   

14.
对低涡影响黑龙江省暴雨的一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低涡活动规律与黑龙江省暴雨,从中找出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5.
杨林 《贵州气象》1997,21(6):20-24
通过对1996年黔南6月1日与6月20日两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6月1日强降水由850hPa低涡切变东南移造成,降水强度大,影响时间短,云团结构紧凑;6月20日强降水由冷锋南移造成的,降水强度小,影响时间长,云团结构前紧后松,6月1日与6月20日暴雨云团的发展区均是高能区,区别在于6月1日暴雨云团的生成比6月20日暴雨云团的生成需要更多的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资料、诊断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2年渤海中北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是在天气尺度大槽前稳定降水区中由于超低空急流扰动产生的中尺度低涡和地面低压造成的。不同高度的急流对暴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渤海低涡是本次暴雨过程的触发系统。  相似文献   

17.
西南低涡暴雨的边界层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元方法,诊断分析了1982-1986年西南涡暴雨天气,重点是1983年5-9月四川6次西南涡暴雨天气的边界层动力特征。得到:行星边界层与西南涡暴雨具有密切关系;成都边界层东北风对应西南涡暴雨过程;边界层内正涡度、辐合、上升运动的出现、增强、减弱与西南涡暴雨的发生、发展、结束相联系;与青藏高原地形相关的边界层风场的动力作用,是西南涡暴雨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99.8”山东特大暴雨的螺旋度分析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谭志华  杨晓霞 《气象》2000,26(9):7-11
应用螺旋度理论结合湿度条件对1999年8月11~12日产生在鲁东南和鲁中北部的大暴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产生在高温、高温和不稳定大气中;500hPa以下低层k-螺旋度正值较大。暴雨产生在850hPa螺旋度中心附近。螺旋度的变化对天气系统的移动、发展及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较好的指示性;螺旋度还反映了大气垂直运动分布特征和旋转状况。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游暴雨的水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石璞  夏立新 《气象》1996,22(3):22-28
黄河中游地区区域性暴雨的爆发及强弱与低纬天气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普查了1982-1991年6-9月间黄河中游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了中、低纬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下,该区出现区域性暴雨时的水汽来源、输送及辐合、辐散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产生区域性暴雨以上强度降水所需水汽的75%以上来自台风,台风所提供的水汽主要是从700hPa以下输入到该区,且水汽输送通道中心始络维持在850hPa附近。做低层  相似文献   

20.
吴晓荃  苗爱梅 《山西气象》1994,(4):27-28,52
副高北侧强对流云团与山西强暴雨吴晓荃,苗爱梅(山西省气象台030006)引言夏季,副高边缘暖湿舌中的中尺度强对流云团活动,常可造成我省一般性的局地暴雨。有时,可造成小范围严重洪灾的局地强暴雨。当700hPa或850hPa图上有明显的低值系统(低涡或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