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陆相火山岩区岩石地层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巫建华 《地质论评》1999,45(7):93-100
陆相火山岩区火山产物的旋回、岩相及韵律性是 火山 活动发生及演化阶段 性的反映,也是岩石地层划分应该兼顾的重要特征之一。岩石地层划分的依据是岩性岩相特 征,各岩石地层单位均有具体的岩性岩相内容,并有别于相邻的岩石地层单位。因此,陆相 火山岩区的岩石地层划分,在满足岩石地层划分要求的前提下,应把火山活动产物的自身特 点 作为重要的依据。若将岩石地层单位“群”与火山旋回、“组”与复合岩相、“段”与火山 岩相或沉积岩相、“层”与火山岩相的基本类型对应起来,可建立起岩石地层单位“群”与 火山活动阶段、“组”与火山构造演化阶段、“段”与火山活动期或间隙期、“层”与火山 作用 类型的直接联系,从而使岩石地层划分与火山活动的历史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多伦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伦地区的晚侏罗世火山岩地层,可划分为满克头鄂博、玛尼吐、白音高老三个火山活动小旋回,通过对其岩石组成、岩相、结构构造及其变化的研究,从地球历史演化的阶段性、周期性和不可逆性的角度,探讨了该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节律特征,进而从时空尺度对火山活动节律的级别和特征进行了划分和厘定,并探讨了不同级别节律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浙闽边界区晚中生代火山作用时序与过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浙闽边界区是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带中研究较薄弱的地区.本文对该区代表性晚中生代火山岩地层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了它们的岩性岩相特征,在此基础上解剖了火山作用过程.该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为143~ 111Ma(高峰期143~ 126Ma),时代属早白垩世,其间存在较长的火山活动沉寂期(126~ 116Ma),火山作用过程可明显划分为5个阶段.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时空演化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丰顺-大埔地区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对区内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理清了地层层序;采用火山岩性岩相-火山构造-岩石地层三重填图法,查明了火山岩性岩相、火山机构分布特征,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按"岩性+时代"的表达方式对侵入体进行填图单元的划分,解体了复式岩体,研究了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岩时代;对区内构造形迹进行调查研究,查明了区内褶皱构造和脆性断裂的变形特征,识别出梅县地区晚中生代伸展构造体系;获取大量的同位素年龄值,精确的厘定了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通过综合研究,圈定了成矿靶区和找矿远景区,归纳了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5.
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新生代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现已探明8个中、小型砂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本文在收集研究前人施工钻孔资料1200个,施工钻孔25个的基础上,编制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剖面图66张,研究了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认为滇西地区存在2种类型的新生代盆地,其盆地沉积演化、火山活动、地貌景观等不同,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亦存在差异,成矿的专属性体现在于盆地的差异性。砂岩型铀矿成矿最有利的是北部腾冲地区找矿目的层上覆地层发育了区域性隔水层、存在火山活动、深切割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地貌的新生代盆地。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周边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特征及构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新近资料,在概述大别山周边地区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序列的基础上,着重就其接触关系、岩相特征、火山活动、物质来源等进行了构造分析,探讨周边盆地形成演化与大别山隆起的时空及物质补偿关系。  相似文献   

7.
早白垩世期间浙东南地区火山岩地层磨石山群的祝村组的建组一直存有争议.近年在浙江宁海地区深入开展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发现此套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凝灰质沉积岩夹酸性或中性熔岩地层,在岩性组合、岩相类型、岩石化学成分、火山活动类型等方面与下伏的九里坪组存在较大差异,并在宁海水车、永嘉大箬岩、丽水祝村等地出露广泛、厚度较大.依火山岩地层划分原则,这套地层可作为一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祝村组.通过对浙东南地区祝村组地层的区域对比认为:祝村组属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产物;岩性组合随当时火山活动强度及所处位置有所不同:分布于火山活动较强的破火山口内的祝村组地层,以火山碎屑流相为主,另有崩落相、火山泥石流相、空落相等岩相类型,岩石化学类型属中—酸性;分布于火山活动时喷时歇的火山洼地内的祝村组,以空落相火山碎屑岩与湖相、冲积扇相沉积岩互层产出为主,并有少量火山碎屑流相与喷溢相岩相类型,岩石化学类型属酸性.  相似文献   

8.
广东三水盆地古近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的区域地质、钻井岩心、野外露头等资料,以及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的研究成果,将三水盆地古近纪地层划分出一个盆地充填层序、两个构造层序和6个层序;在构造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以层序为编图单元,采用压缩法和瞬时作图法,编制了三水盆地古近纪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系统地阐述了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通过古近纪不同时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将沉积充填分为湖泊细碎屑加积和顶部粗碎屑填积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志留系滔河口组是一套发育于北大巴山地区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在1:10000地质填图和大比例地质剖面实测基础上,通过详细的火山碎屑岩相序和组构分析,本文在滔河口组火山-地层中共识别和划分出22个岩相,5个相组合类型。区域岩相测量与对比揭示,滔河口组火山-沉积宏观序列自下而上由玄武岩相(一般下部为块状粗粒/细粒玄武岩相、上部为枕状玄武岩相)、凝灰角砾岩相、再沉积富辉石火山碎屑砾岩相、无结构或叠瓦状凝灰质粗砾岩相、凝灰质砂岩相、生物灰岩相或泥岩相构成。岩相组合横向变化显示滔河口组古火山活动西强东弱,火山活动类型为斯托柏林型(Strombolian-type eruption)喷发。相对地,研究区西部火山-沉积序列发育较为完整。滔河口组的地层序列与岩石组合与板内火山活动产物相似,本文认为北大巴山地区志留系滔河口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形成于洋岛或海山构造环境,是板内拉伸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陇县地区含煤有利区构造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沉积-构造演化的角度,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区内侏罗系、白垩系及古近系等地层岩相、地层原始沉积厚度、残留厚度的对比与分析,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县地区在南北方向上具“翘翘板”式的沉积-构造演化规律。通过构造控煤作用分析,预测出该区存在南北两个含煤有利区,并得到地震勘探验证。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地区北部广泛发育一套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组合,这套组合下部以粗面岩-粗安岩为主,上部以流纹岩为主,二者的形成时代完全一致,锆石年龄均为130Ma,对应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火山岩以富硅、碱及贫镁为特征,且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都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反映其同源演化的特点。火山岩时代与相邻正常沉积地层中化石组合时代的对比结果表明,这套火山岩与其上下正常沉积地层的沉积时代是连续演化的。火山岩之下南屯组的化石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对应的数值年龄为139~132 Ma,之上大磨拐河组—伊敏组的化石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晚期—芭蕾姆期,对应的数值年龄为129~125 Ma。这一证据揭示,大兴安岭北部在139~125Ma的早白垩世期间经历了连续的沉积—火山—沉积作用演化过程,反映了该区当时伸展盆地的演化特点。其中,约130 Ma的火山岩是该区一次重要的区域性火山岩喷发事件。  相似文献   

12.
辽西中生代软流圈底辟体的脉动式上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岩石学-地球化学数据揭示了辽西中生代火山岩组分存在的3个特征: (1) Mg#值和Cr、Ni含量比较高; (2) 多数火山岩源自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3) 相当部分火山岩的εNd(t)值偏高.对辽西及其邻区中生代(230~65Ma) 火山岩年代学的研究发现: 火山活动具有平均间隔2030Ma的周期性, 火山岩活动的峰期为230Ma、190Ma、160Ma、130120Ma、110100Ma、80Ma.同时火山岩εNd(t)值在时间上显示了类似的周期性波动.在空间上, 中、新生代火山岩有呈环状分布的趋势, 从中心向外逐渐变新.根据上述特点, 提出辽西晚中生代的火山岩活动可能与软流圈底辟体脉动式上涌有关, 研究区被岩石圈断裂围限的特定构造背景为软流圈底辟体的上涌提供了天然通道.   相似文献   

13.
胶东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对大地构造的制约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应用近十几年来胶东地区及其周边岩浆岩体的同位素测年资料,结合几个岩体的新的SHRIMP测年数据(牙山岩体117.7Ma,院格庄岩体113.4Ma,正长斑岩脉115.7Ma),系统研究了该区晚中生代以来的岩浆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可分为4个岩浆活动期;(1)晚侏罗世构造-岩浆热事件(150~160Ma),以玲珑-滦家河型岩体为代表,是在区域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下侵入的,属同构造或同造山时期的岩浆作用。(2)早白垩世早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35~125Ma),以郭家岭岩体为典型,该时期的岩浆活动均具有双峰式岩浆作用特征,反映了伸展动力学背景。(3)早白垩世中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25~105Ma),以崂山花岗岩为特征,该阶段对应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的减薄时期,是大陆裂谷作用的高峰期。(4)晚白垩世-古新世基性-超基性火山作用。本文还探讨了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因素及其对大地构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大别造山带岳西地区中生代岩浆岩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大别岳西地区广泛分布燕山期侵入岩和火山岩。14个岩浆岩样品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岩浆岩形成于134~125 Ma之间。以130 Ma为界,岩浆岩可以分为两个期次:早期以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合为主;晚期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及脉岩为主。早期岩浆岩含有古元古代(1900~2120 Ma)、新元古代(670~800 Ma)和三叠纪继承锆石;晚期岩浆岩中缺少古元古代继承锆石,以新元古代、三叠纪及140~160 Ma时期的继承锆石为主。高Sr低Y地球化学特征仅出现在早期岩浆岩中,结合继承锆石的年龄特征,表明早期岩浆岩物质来源于加厚的基性下地壳,下地壳的拆沉和岩石圈的减薄发生在约130 Ma;而晚期岩浆岩为以新元古代年龄的中—下地壳在减薄后的环境下发生深熔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5.
处于龙岗地块和狼林地块之间的古元古代辽吉构造带内分布有大量的变质沉积-火山地层,在辽宁地区称为辽河群.对于辽河群沉积时限及其内部各岩组之间关系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为了限制古元古代变沉积岩(辽河群)的沉积时限及其内部各层位间关系,选择辽东地区高家峪组火山岩进行锆石U-Pb LA-ICP-MS年代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高家峪组代表岩石成岩年龄的岩浆活动有4期2 179~2 145 Ma、2 079 Ma、1 985 Ma、1 928 Ma.结合前人已发表辽河群火山岩年代学数据显示,辽河群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3期:第1期(2 210~2 140 Ma)早期岩浆活动主要为酸性火山岩,在末期显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第2期(2 100~2 050 Ma)岩浆活动以基性岩浆活动为主;第3期(2 000~1 960 Ma)岩浆活动也显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辽河群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将其沉积时限限制于2 229~1 928 Ma,沉积作用至少持续了300 Ma.火山岩年代学结果显示,辽河群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和大石桥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呈现互相交替穿插关系,没有显示规律性的上下有序关系.结合野外辽河群各岩组之间多以韧性剪切带形式接触,认为辽河群各岩组之间不是从底到顶的有序沉积,而是“整体无序,局部有序”.   相似文献   

16.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岩石地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地层是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其中火山岩地层占80%以上,具有四个火山作用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以基性-偏碱的基性-中基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二亚旋回以中基性-酸性的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三亚旋回以基性-中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四亚旋回以中酸性火山作用为特征;义县组火山-沉积地层包含至少7个沉积夹层,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四套沉积层,即底砾岩层、下部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中部湖相沉积层和上部河湖相沉积层,沉积层中生物化石主要集中在3个主要层位.综合火山岩的旋回性特征,岩石组合、岩石产出特征,不同岩石组合的上、下接触关系和岩石形成环境的分析结果,结合同位素年代学及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区内义县组被划分成了4个岩性段.同位素年龄数据显示义县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形成年龄介于135~120Ma之间,含中华龙鸟、孔子鸟和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是在125~127Ma之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盆内存在多套火山-沉积岩组合.通过对海拉尔盆地Chu8井等4处火山岩样品进行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探讨了海拉尔盆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为盆内和邻区地层对比以及大兴安岭地区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研究区4个火山岩样品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结合其高的Th/U比值(0.22~1.50),说明其属于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确实存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14.4±4.3 Ma)的火山岩,结合前人研究,可将盆内火山作用划分为4期:分别为中-晚石炭世基底岩浆岩(320~290 Ma);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布特达特群火山碎屑岩组(224~197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塔木兰沟组(152~138 Ma);早白垩世晚期铜钵庙组(128~117 Ma).大兴安岭地区各期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盆地地震剖面特征表明,中-晚石炭世基底岩浆岩(320~290 Ma)是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造山后的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火山岩(224~197 Ma)是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该期火山岩的发现说明古亚洲洋构造域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影响至少延续到早侏罗世早期(197 Ma),而该区域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碰撞最早可能开始于早侏罗世以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52~138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28~117 Ma)火山岩的形成均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碰撞闭合后的伸展作用有关.盆内部分火山岩样品中存在古元古代-新元古代捕获的锆石,这表明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很可能存在着元古代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8.
福建紫金山矿田中生代岩浆岩演化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紫金山矿田中生代岩浆活动分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二幕,第一幕为晚侏罗世(154~149 Ma)挤压环境下的岩浆活动,表现为壳源S型花岗岩紫金山复式岩体与才溪岩体的侵位,复式岩体具有154 Ma、150 Ma及149 Ma三次脉动;才溪岩体侵位时代约150 Ma。第二幕发生于早白垩世(125~93 Ma)构造拉张、地幔上涌的环境,岩浆活动共4期,形成一套 I 型花岗岩及共源异相的火山岩、次火山岩,为成矿提供了物源和热源。其中第1期为早白垩世火山喷发与岩浆超浅层就位,形成石帽山群下段的英安岩及紫金山次火山岩(125~118 Ma);第2期表现为石帽山群下段安山岩喷发与四方岩体的侵位以及英安玢岩的形成(109~103 Ma);第3期表现为石帽山群下段英安岩的喷发和罗卜岭—紫金山似斑状花岗闪长(斑)岩的侵位以及龙江亭、二庙沟附近的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103~100 Ma);第4期表现为晚期罗卜岭斑岩的侵位、石帽山群上段流纹岩的喷发和大岩里花岗斑岩岩脉、金铜矿的石英斑岩脉等成矿后期无矿脉岩的形成(100~93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个岩浆系统各自形成共源岩浆异地异相分异演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地层中发育大量的晚中生代火山岩。SHRIMP锆石U-Pb测年表明,火山岩主要形成于117~110Ma,可以划分出早、晚两期,时代上属于早白垩世Albian期-Aptian期。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活动早期以酸性喷发为主,晚期则以中基性的玄武粗安岩喷发为主,基本上都属高钾钙碱性系列或亚碱系列,两期火山岩具有演化的亲缘性特征。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晚两期火山岩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来源于亏损型地幔源区,但演化过程又受到地壳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松辽盆地东南缘火山事件的精确厘定对认识覆盖区晚中生代火山活动序列及邻区岩浆事件的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特征与时代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可可西里地区的新生代火山岩属于藏北火山岩带的东段。火山岩主要以熔岩台地、桌状山的形式产出,熔岩厚约40—100m。除少量的高钾流纹岩、粗面岩和粗面英安岩外,在数量和分布上以普遍含二辉石斑晶的安粗岩占优势。岩石以富碱(尤其富钾)和富LREE为特征。火山活动发生在中新世,根据K/Ar定年结果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本区火山岩的特征与西藏境内的同时代岩石完全可以对比。火山活动与高原新生代以来的岩石圈演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