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赖应Jian 《广东地质》1996,11(2):27-37
广东及其邻域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性质,属于海西-印支期拗拉槽。泥盆-石炭纪期间,先后经历了拗拉槽旋回的上拱开裂阶段,陆内裂谷阶段和挠曲下翘阶段。可划分出3个构造区,裂陷海槽区,走滑海盆地和盆级稳定区,前两者均发衣下部碎屑岩建造,中部深色碳酸盐岩建造,上部浅色碳酸盐岩建造三元组合,矿床主要产在沉积于陆内裂谷阶段的深色碳酸盐岩建造之内及其下与下部碎屑岩建造的过渡部位,矿种较多,矿物组合以硫化物的  相似文献   

2.
川西炉霍二叠纪—三叠纪古裂谷的识别及其地质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小春 《地质学报》2000,74(3):247-253
本文根据边界断裂的控相特征、区内代表深成构造活动的层状堆晶基性-超基性岩的产出1、二叠纪-三叠纪海底拉斑玄武岩的喷溢活动特征、巨厚的浊积岩建造和混杂式建造的共生以及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松潘-甘孜地块内部存在炉霍海底裂谷。炉霍裂谷二叠纪-三叠纪经历了初始裂陷、沉积-拗陷、高度裂陷至萎缩消亡的4个阶段。裂谷封闭二叠纪-三叠纪经形成以Ⅰ型为主的中酸性侵入体,区域构造应力场经历了燕山早期近WSW-ENE向挤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元古代裂谷作用及其对层控铜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中国几个重要的层控铜矿为例,并以东川式铜矿及其成矿构造背景——昆阳拗拉谷为重点,分析了它们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其它地质特征,指出它们均受裂谷—拗拉谷或类似的拉张-裂陷构造所控制,并归纳了这类矿床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晋北地区中元古代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晋北地区发育大规模的中元古代北北西向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是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研究的最显著标志,根据本区岩墙群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这些岩墙群的岩石属于板内大陆裂谷玄武岩系列,形成于大陆裂谷拉张的构造环境,与东侧的燕辽-中条拗拉槽内的火山岩岩石化学对比分析,本区岩墙群的基性岩浆可能来自拗拉槽深部,这些基性岩浆从拗拉槽的深部向北西方向侵位于晋北地区先存的构造裂隙中形成了基性岩墙群。  相似文献   

5.
康滇裂谷带火山活动及其碱性(钠质)火山岩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学诚 《云南地质》1995,14(2):81-98
元古代,夹持于现今安宁河-元谋深断裂与小江深断裂之间的地区,是扬子古大陆的边缘裂谷,本文以“康滇裂谷带”命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广泛发育的元石代碱性火山岩系列及细碧-角斑岩类火山岩组合,是裂谷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活动时限1950-900Ma,可划分为大红山群及昆阳群两个火山旋回。火山岩系多属碱性玄武岩系列,火山活动的中晚期,分异出少量亚碱性拉斑紊武岩系列和高铝玄武岩系列。裂谷带火山喷发区地壳厚度1  相似文献   

6.
武殿英 《矿产与地质》1995,9(2):112-119
作者认为,集安群的层序自下而上应是新开河组,清河组,大东岔组。新开河组原岩为碱质酸-基性双峰式火山岩和镁质碳酸盐岩建造。清河组原岩为火山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大东岔组原岩为碎屑岩-粘土岩建造,浊流沉积十分典型。集安群主体呈狭长带状分布,厚度巨大,同沉积断裂活动明显,滑移裼皱和滑塌角砾岩分布普遍,柔性变形与浊积岩共生,显示了一个裂谷盆地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滇中易门县狮子山铜矿是产于扬子古陆边缘昆阳裂谷易门裂陷盆地内典型东川式层状矿床, 是在昆阳裂谷背景下经同生沉积和二次富集作用而成, 在鹅头厂组、落雪组、因民组等地层中均有不同矿体产出,矿床成因属热卤水沉积型东川式铜矿床。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生阶段、成岩阶段和后生阶段。矿床在同生沉积阶段形成, 成岩阶段固结成岩, 后期的岩浆活动对矿床起到一定富集和改造作用。本文研究认为, 矿床受地层与岩性、岩相古地理、构造、岩浆岩等因素的控制, 通过对矿床成矿要素的分析和总结, 归纳了该区的找矿标志, 提出了矿区本部和近外围的找矿方向和靶区优选。  相似文献   

8.
周鼎武  董云鹏 《地质论评》1996,42(5):416-423
扬子地块及其北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争议较大,主要是对“地层不整合”和“磨拉石建造”存在认识上的分岐,笔者据现代构造理论,对地壳变形和沉积建造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导整合可以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形成初始阶段的裂谷期和裂谷期后,又可产生造山作用过程;磨拉石建造应按构造动力学背景划分为拉张型,挤压型和剪切型三类;它们分别代表了威尔逊旋回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辽东早元古代沉积盆地是一个大陆型—陆间型裂谷,分析了裂谷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作者认为辽东裂谷的发生、发展与古郯庐断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裂谷在空间上分异为三个构造岩相区,其发展是多旋回的,早、晚二期旋回均经历了自拉张裂陷—挤压、隆升的过程,早期旋回形成的建造为辽阳群,晚期旋回堆积了辽河群,裂谷于1700±100Ma时封闭。  相似文献   

10.
扬子地块及其北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争议较大,主要是对“地层不整合”和“磨拉石建造”存在认识上的分歧,笔者据现代构造理论,对地壳变形和沉积建造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层不整合可以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形成初始阶段的裂谷期和裂谷期后,又可产生于造山作用过程;磨拉石建造应按构造动力学背景划分为拉张型、挤压型和剪切型三类;它们分别代表了威尔逊旋回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对湖北省西北部及其邻区早震旦世地层沉积类型的分析,再造其构造古地理演化。 本区早震且世地层分为下部姚营寨组和上部耀岭河群,两者呈过渡关系。 姚营寨组由一套由陆相到海相的火山—沉积组合组成,属火山复陆屑建造大类。主要包括冲积扇相、网状河流相、滨—浅海相及半深海相。其火山岩主要为偏碱的酸性岩类,少量基性岩。该组地层类型的综合特征表明,其形成的构造古地理背景属于拉张型的边缘断陷裂谷盆地。 耀岭河群可分为以海底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半深海、深海相钙、硅、泥质沉积组合的沉积序列和以凝灰质细粒陆源浊积岩及深海相泥质岩组合为主的两种组合类型。该群下部普遍发育冰水沉积物。该群火山岩类属典型的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配分表现为轻微富集型。其细粒浊积岩及钙、硅、泥质岩组合与现代远洋沉积层序相似。这些特征说明,耀岭河时期已经发育成为扬子地台北缘具一定规模的边缘小洋盆。 本区早震旦世经历了边缘断陷裂谷和陆缘小洋盆两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刘德茂 《云南地质》1990,9(2):147-153
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区广泛出露一套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云南境内称昆阳群,四川境内为会理群。长期以来,对昆阳群的层序及其出露区的构造存在着众多分歧,久悬未决。 (一)用浊流沉积的原理认识昆阳群昆阳群研究一直拘守于传统沉积学模式,致使其成因理论背离地层实际。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1.复理式建造的挑战传统沉积之机械分异模式在一般情况下是能反映客观的。然而,拿它去理解昆阳群,却经受着挑战。是什么沉积作用能在几至十几厘米厚度范围内使碎屑岩、碳酸盐岩、泥质岩出现周期性  相似文献   

13.
白云鄂博地区构造格局与古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白云鄂博及周边地区地质和构造形迹的系统调研,综合分析了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单元、白云鄂博群的沉积构造背景以及白云鄂博地区的构造组合特征。白云鄂博群可以划分为三个沉积组合,它们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白云鄂博地区由陆内裂谷向陆缘裂谷转化到活动大陆边缘裂谷的沉积过程。白云鄂博地区以白银角拉克-宽沟断裂为界,南北两侧存在重大地质差异。断裂南侧的该群岩石不整合覆盖在相当于五台群的巴尔腾山群之上,是在华北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陆缘沉积。局部碳酸盐岩和页岩层位在加里东期遭受了强烈的地幔流体改造,形成大规模稀土矿化;在海西期又遭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改造。断裂北侧的白云鄂博群以发育蛇绿混杂岩-叠瓦状况断层-紧闭同斜褶皱为特征,具有古板块俯冲形成的加积杂岩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演化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4.
吉南地区古元古代地层层序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冰仪  周晓东 《世界地质》2009,28(4):424-429
依据变质岩石组合特征及其在地层序列中的堆叠关系, 吉南地区古元古代集安岩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蚂蚁河岩组、荒岔沟岩组、大东岔岩组, 其沉积时限为2 350~2 150 Ma, 经历了低压相系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 并被晚期花岗岩侵入(2 160 Ma) ; 老岭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达台山组/林家沟组、珍珠门组、花山组、临江组、大栗子组, 其沉积时限为1 900~1 800 Ma, 经历了中压相系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集安岩群伏于老岭群之下, 原岩建造为一套大陆拉斑玄武岩-蒸发岩-(钙质)硬砂岩-复理石组合, 属裂谷环境沉积; 老岭群的原岩建造为一套石英砂岩-白云岩-页岩组合, 属陆内坳陷沉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论述辽东、吉南地区早、中元古代地层的早、中、晚三叠沉积建造系列的沉积特征。并从沉积环境、沉积岩相、气候特征、沉积物质组合、以及复理石层、双峰式火山岩、风暴岩等特征性岩石的发育中论证了该区早中元古代裂谷早期属快速沉降的拉张坳陷,中期为慢速沉降的坳陷,晚期为挤压收缩消亡的裂谷发育的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条山前寒武纪地壳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条山,古太古代—中太古代的涑水杂岩主要由TTG岩套组成,另有一些表壳岩残体和基性岩墙群。以不整合覆于其上的新太古代绛县群由不成熟的浊积岩和双峰式火山岩组成,沉积于类似现代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遭受了低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和强烈的变形。这些建造为原始大陆的组成部分。元古宙伊始,原始大陆破裂而形成原地台。在华北原地台的南缘,堆积了中条群等冒地斜建造,经受了早期从低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和以平卧褶皱为标志的强烈变形,指示收敛的古地热状态和陆壳的缩短,寓意华北原地台同扬子原地台曾经发生过焊接。中元古代开始,华北原地台南缘沿南北方向破裂,产生了以西阳河群大量安山岩喷发为标志的熊耳—汉高拗拉槽。距今1000Ma前,华北原地台逐渐同扬子原地台拼接,形成统一的大陆,接受中新元古代汝阳群、洛南群和震旦系等盖层沉积。  相似文献   

17.
楚雄南华大龙塘金矿控矿因素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云  杨丽兰  周红升 《云南地质》2008,27(4):448-454
“大龙塘式”金矿模式地位于红河断裂以西的哀牢山造山带的后陆盆地,山麓河流相含Au、Ag等成矿元素及自然金磨拉石沉积建造,燕山期NW向断裂控矿,为层控砂砾岩地下水中低温热液改造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以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充填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沉积学和盆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具有4个充填序列,分别代表盆地的4个发展阶段。其中,序列I为柳坝塘组及陆良组下段,沉积时限为820~800 Ma,属低密度浊流和深水饥饿沉积,代表裂谷盆地的快速沉降阶段;序列II为澄江组、陆良组上段及牛头山组,沉积时限为800~725 Ma,属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代表裂谷盆地的成熟发展阶段;序列III为南沱组,沉积时限可能为725~635 Ma,属大陆冰川沉积,代表裂谷盆地开始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转换的阶段;序列IV主要为陡山沱组,沉积时限为635~551 Ma,属潮坪沉积,为裂谷盖地层。进一步研究揭示,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由幼年期分布局限的小型同向半地堑盆地群演化为成熟期统一的大型半地堑盆地,属上叠滑脱盆地。综合研究证实,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应为陆内裂谷盆地,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杨国评 《吉林地质》2011,30(4):31-35
辽东地区铅锌矿集中分布于辽东拗拉谷(辽东古裂谷)的中央裂陷区内。根据矿床地质背景,发现铅锌矿主要赋存于古元古宙辽河群高家峪岩组二岩段条带状含石墨大理岩、大石桥岩组一岩段条带状厚层含石墨大理岩、三岩段条带状白云石大理岩中。结合各矿床硫同位素、铅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建立了三阶段成矿模式,最后指出了今后...  相似文献   

20.
东川因民角砾岩为水压角砾岩的地质证据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因民角砾岩”是昆阳拗拉槽中成因争论最大的基础地质问题。其定性涉及到昆阳群层序划分、区域构造格架与演化以及铜、铁矿床成因与找矿等问题。以往对其成因认识主要有沉积角砾岩、底砾岩、同生角砾岩、底辟角砾岩、构造角砾岩、爆发角砾岩及侵入角砾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