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柱石是一种矽卡岩型铅锌及铁矿床中少见的矿物,与铅锌矿体、磁铁矿体关系密切。为查明黑柱石成矿过程中与铅锌铁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本文对金厂河Fe- Cu- Pb- Zn多金属矿床中的黑柱石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分带性等开展了研究。根据电子探针数据计算可得,金厂河矿区黑柱石的化学式为:Ca0. 95- 1. 08(Fe0. 87- 1. 97Mn0. 08- 0. 36Mg0. 01- 0. 06)2+(1. 89- 2. 03)(Fe0. 82- 1. 04Al0. 01- 0. 03)3+(0. 88- 1. 15)\[Si1. 94- 2. 08O7\]O(OH)。结合矿物组合类型、产状、分带特征等,推测矿床内矽卡岩由内带逐渐向外带交代的趋势。金厂河矿区主要有3种矿物共生组合:黑柱石+磁铁矿组合,黑柱石+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组合,黑柱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组合,分别对应三个不同的蚀变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代表组合I),以石榴子石的分解为主,形成大量的黑柱石;退蚀变阶段(代表组合II),以阳起石、黄铜矿、黄铁矿发育为主;石英- 硫化物阶段(代表组合III),以发育大量的方铅矿、闪锌矿为主,同时这一阶段内黑柱石分解,形成阳起石、方解石、磁铁矿等。此外,黑柱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石榴子石的类似,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认为:黑柱石是早期石榴子石退化分解的产物,矿床自内向外逐渐交代,形成了铅锌铜矿体中以锰质黑柱石为主,而磁铁矿体、铜矿体中以含锰黑柱石为主的分带特性。锰质黑柱石有利于铅锌矿的形成,而对于磁铁矿有贫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为矿区揭露中酸性岩体和深部找矿提供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南西峡地区马山口岩体出露于北秦岭构造带秦岭岩群东段,岩石类型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为929±7 Ma,是新元古代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的SiO2和Al2O3含量分别为65. 52%〖JP2〗~66. 91%和14. 63%~15. 41%,Na2O和K2O含量较高,分别为2. 82%~3. 08%和2. 14%~3. 10%,Na2O/K2O比值主体>1,富TFe2O3(5. 99%~7. 03%),高CaO (2. 78%~3. 72%)和MgO (1. 35%~1. 87%),Mg#值介于34. 4~38. 3之间,A/CNK值为1. 07~1. 14,属于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显示I型花岗岩特征。岩石的Nb/Ta、Rb/Y和Nb/Y比值反映壳源岩石特征,低Sr (102×10-6~175×10-6),高Yb (2. 13×10-6~3. 67×10-6)和Y (27. 0×10-6~38. 6×10-6),〖JP〗可能是下地壳(变)基性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石稀土总量中等(∑REE=180×10-6~229×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具有火山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洋壳俯冲背景下的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3.
东天山印支早期尾亚石英正长岩:成岩作用及成岩意义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前人对东天古生代的构造-热事件作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方面的重要认识,然对东天山印支期的构造演化目前仍不清楚。本文以印支早期的尾亚石英正长岩为例,通过其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来探讨该岩体的成岩机制及成岩意义。尾亚石英正长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5%~10%)、斜长石(15%~20%,An16~18)和钾长石(60%~65%),含少量铁质黑云母(5%)和钙质角闪石(≈5%),不舍橄榄石和辉石。该岩石SiO_2含量为62.67%~66.22%,Na_2O+K_2O(10.25%~11.00%)和TiO_2(0.45%~0.70%)含量以及K_2O/Na_2O(0.85~1.60)、FeO~T/Mgo(5.7~15.86)和CaO/Na_2O(0.37~0.68)比值高,而Mgo(0.34%~0.43%)含量以及Al_2O_3/TiO_2(23.77~38.27)比值低,偏铝(ASI 0.89~0.98),富集Rb、Ba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U、Th、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Nb和Ti等高场强元素。ΣLREE,ΣHREE和ΣREE分别为76.00×10~(-6)~139.54×10~(-6),13.54×10~(-6)~22.67×10~(-6)和96.57×10~(-6)~153.08×10~(-6), (La/sm)_N,(Gd/Yb)_N,(La/Yb)_N分别为1.86~4.78,0.73~1.64和2.10~9.64,δEu为0.94~2.83,具有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比重稀土分馏大、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以及正Eu异常(0.94~2.83)的特征。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尾亚石英正长岩不是幔源岩浆分异的产物,而是直接来自于壳源。通过对比分析其它正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前人实验岩石学研究,得出了尾亚石英正长岩是在950℃~1100℃、15~20 kbar条件下,由陆内长英质麻粒岩在加厚陆壳底部发生增温和减压熔融的产物的认识。这样的成岩条件可能与特提斯洋于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向北俯冲所引发的天山地区强烈的陆内A-型俯冲及随后的伸展作用有关。本文结果表明,东天山地区在二叠纪晚期到三叠纪早期可能发生了从受古亚洲洋俯冲-碰撞体系影响为主转变为受古特提斯洋构造域影响为主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4.
福建沿海广泛发育的白垩纪岩浆岩壳幔相互作用强烈,但对其构造-岩浆事件的细节过程仍存争议。本文对福州闽侯地区福州大学校园内的长安山闪长岩和流纹岩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长安山闪长岩年龄为107. 2±0. 3Ma,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流纹岩的形成年龄为98. 6Ma左右,属晚白垩世早期的产物。闪长岩和流纹岩的锆石ε_(Hf)(t)值分别为-2. 1~+0. 5和-2. 7~+1. 1。流纹岩具有富硅、富碱、贫钙镁、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弱过铝质岩石。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部分样品具有A型流纹岩的亲缘性特点。流纹岩的岩浆源区来源于软流圈地幔来源熔体和受俯冲影响的富集地幔楔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而成。闪长岩的成因可能为富水的幔源岩浆与受幔源岩浆底侵产生的长英质壳源岩浆混合而成。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二者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体系中弧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中亚造山带南缘晚古生代与早中生代之交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LA- ICP- MS 锆石U- Pb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53. 8±1. 2Ma和240. 5±0. 78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49. 6±1. 7Ma和240. 4±0. 59Ma,反映了晚二叠世晚期-早中三叠世的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铝饱和指数A/CNK为 0. 89~1. 13,属于钙碱性I型花岗岩;SiO 2介于65. 97%~70. 56%(>56%),MgO介于1. 33%~ 1. 70%(<3%),Al 2 O 3 介于14. 75%~15. 01%(≈15%),Sr介于483. 2×10 -6 ~541. 9×10 -6 (>400×10 -6 ),Y介于10. 46×10 -6 ~13. 35×10 -6 (<18×10 -6 ),Yb介于0. 77×10 -6 ~1. 45×10 -6 (<1. 9×10 -6 ),岩石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 N 介于12. 07~33. 05,具Eu轻微负异常( δ Eu=0. 78~0. 89),显示了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铝饱和指数A/CNK为1. 05~1. 20,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O 2 (72. 73%~77. 02%)、富碱(K 2 O+Na 2 O=7. 36%~8. 47%),低P 2 O 5 (0. 016%~0. 085%)和CaO(0. 38%~1. 67%),富集Th、U、K、Nd、Hf,亏损Ba、Nb、Ta、P、T和HREE等元素,明显负Eu异常( δ Eu=0. 08~0. 61),高度分异(DI=85. 78~95. 76),P 2 O 5 含量与SiO 2 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Y含量与Rb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属于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为来源于不同深度的加厚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经进一步演化及结晶分异后,不同批次上升就位的产物。结合岩体地质学及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晚二叠世晚期-早中三叠世花岗岩形成于碰撞环境,为晚二叠世末古亚洲洋闭合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事件的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6.
张建超  朱孔阳  杨波  苏美霞  许立权  周飞  董传万  沈忠悦  吴艳君  孟晓玲  佘琳琳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10-2023050010
达茂旗东北部比旗格淖复式岩体位于内蒙古中部,该岩体由两期侵入体组成,岩性分别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前者为岩体主体岩性。主体花岗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An=14 ~ 30)、石英、钾长石和普通角闪石组成,内部发育暗色微粒包体;补体二长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An=12 ~ 23)组成。LA- ICPMS锆石U- Pb定年显示岩体形成于晚二叠世,形成年龄为259±2 Ma。主体花岗闪长岩SiO2=66. 37%-68. 70%、为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 99 ~ 1. 01),地球化学上显示出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属于I型花岗岩;其中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呈浑圆状或拉长扁平透镜状,年龄与寄主花岗闪长岩一致,为岩浆混合的产物;补体二长花岗岩,高硅(SiO2=71. 51% ~ 73. 09%)、富碱(Na2O+K2O=7. 91% ~ 8. 61%),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A/CNK=1. 07 ~ 1. 11),属分异I型花岗岩。比旗格淖复式岩体锆石εHf(t)分布范围为-3. 0 ~ 3. 4,对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473 ~ 1057 Ma。具有相对较低的\[n(87Sr)/n(86Sr)\]i值(0. 704829 ~ 0. 705327),Nd(t)值为-5. 85 ~ -8. 86,对应的Nd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 69 ~ 1. 45 Ga。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比旗格淖复式岩体为亏损地幔组分与受其诱发的部分熔融的古老地壳物质混合形成,属于后碰撞型花岗岩,这类岩体的形成标志了古亚洲洋在兴蒙造山带南缘的闭合,并发生造山后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7.
达茂旗东北部比旗格淖复式岩体位于内蒙古中部,该岩体由两期侵入体组成,岩性分别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前者为岩体主体岩性。主体花岗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An=14 ~ 30)、石英、钾长石和普通角闪石组成,内部发育暗色微粒包体;补体二长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An=12 ~ 23)组成。LA- ICPMS锆石U- Pb定年显示岩体形成于晚二叠世,形成年龄为259±2 Ma。主体花岗闪长岩SiO2=66. 37%-68. 70%、为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 99 ~ 1. 01),地球化学上显示出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属于I型花岗岩;其中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呈浑圆状或拉长扁平透镜状,年龄与寄主花岗闪长岩一致,为岩浆混合的产物;补体二长花岗岩,高硅(SiO2=71. 51% ~ 73. 09%)、富碱(Na2O+K2O=7. 91% ~ 8. 61%),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A/CNK=1. 07 ~ 1. 11),属分异I型花岗岩。比旗格淖复式岩体锆石εHf(t)分布范围为-3. 0 ~ 3. 4,对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473 ~ 1057 Ma。具有相对较低的\[n(87Sr)/n(86Sr)\]i值(0. 704829 ~ 0. 705327),εNd(t)值为-5. 85 ~ -8. 86,对应的Nd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 69 ~ 1. 45 Ga。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比旗格淖复式岩体为亏损地幔组分与受其诱发的部分熔融的古老地壳物质混合形成,属于后碰撞型花岗岩,这类岩体的形成标志了古亚洲洋在兴蒙造山带南缘的闭合,并发生造山后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川乡城-稻城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乡城-稻城地区发育4套花岗岩体:包括石英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二长花岗(细晶)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印支期到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w(SiO2)=57.82%~81.66%,σ=0.06~2.45,w(K2O+Na2O)=1.38%~7.76%,AR=1.26~2.93,属于亚碱性岩体;EREE含量较低,轻稀土相对富集,δEu=0.09~1.28,(La/Yb)N=1.88~11.96,总体表现为右倾型。各套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贫化高场强元素,Rb/Sr=0.04~6.18。根据花岗岩的R1-R2,Rb—Yb+Ta,Ta—Yb构造判别图解和区域构造演化史研究,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花岗细晶岩、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其形成与义敦岛弧带碰撞造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周杰虎  陶兴雄  刘学龙  李守奎  周云满  魏志毅  曹振梁  李方兰  陆波德  刘雪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12-2023030012
滇西北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是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Cu—Mo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燕山期伴随着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斑岩—矽卡岩型Cu(Mo)多金属矿床。其中红牛—红山铜矿床是区内代表性矿床。本文在系统的野外工作基础上对红牛—红山铜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岩体进行了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 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斑岩富硅(SiO2 =59. 19%~72. 20%)、富碱(K2O+Na2O=6. 65%~12. 33%),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ΣREE=163×10-6~588×10-6,平均值为272×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LREE/HREE=17. 2~31. 7),负铕异常(δEu=0. 64~0. 84),相对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相对亏损Nb、Ti、Ta、P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一套准铝质—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高分异I型花岗岩,有向A型花岗岩演化趋势,具高锶低钇特征。3件花岗斑岩样品锆石LA- ICP- MS U- Pb年龄分别为80. 11±0. 63 Ma、76. 59±0. 53 Ma、76. 49±0. 63 Ma,2件石英二长斑岩锆石LA- ICP- MS U- Pb年龄为77. 27±0. 70 Ma、76. 99±0. 75 Ma,均属于燕山晚期。锆石εHf(t)值为-10. 3~-4. 6,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 277~1. 582 Ga,峰值为1. 35~1. 40 Ga,揭示了红牛—红山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源于中元古代地壳基底的深熔作用。综合认为红牛—红山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的形成与早期形成的印支期格咱岛弧加厚地壳部分熔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周万峰  王永鑫  张安丰 《贵州地质》2024,(1):101-108, 17
在川滇黔相邻区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宣威组底部之间发育一套厚度较为稳定的风化壳,主要为高岭石黏土岩,富集有三稀元素。为弄清其品位及含量,本文采用XRD衍射分析、XRF分析主次量元素,选用几种熔矿前处理进行对比,试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实验结果表明:①试样矿物组成主要为高岭石、锐钛矿、伊利石、钛铁矿、板钛矿等,其中高岭石占比623%8985%,锐钛矿占比250%118%,伊利石占比18%180%,钛铁矿占比010%100%,板钛矿占比070%700%,其主量元素主要为Si、Al、Fe、Ti。②微波消解法较适用于Sc的消解处理,但对于Nb和Zr元素,数据偏低,其余差异性不显著。③碱熔-沉淀分离法较适用于难溶矿物分解,不仅打开矿物晶格,且在沉淀剂或络合剂的作用下,实现纯化试液目的,有效降低基体干扰,提高数据准确性,较适用于Pr、Nd、Tb、Dy、Nb、Zr元素的方法前处理;④碱熔-熔融物酸化法适用于Ga的熔矿前处理,在KED模式下,有效降低背景干扰,提高了准确性。体系方法检出限介于0011166 μg/g之间,测定下限介于0044665 μg/g之间,RSD介于206%111%之间,RE介于099%990%之间。经实际样品验证,方法较适用于该地区试样中关键三稀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边千韬  丁林 《岩石学报》2006,22(4):977-988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哲古错中低温热液型锑-金矿床内首次发现了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它们呈岩脉或岩枝状侵入于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黑色页岩中。矿区内及外围有许多辉长岩脉及少量橄榄二辉岩小岩体产出。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主要为细粒结构,其次为斑状结构,具有与高镁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_2≥56%,高Al_2O_3(>15%)、高MgO(Mg~#值为48~59),高Cr(75×10~(-6)~130×10~(-6))、高Ni(54×10~(-6)~74×10~(-6)),富集LILE,亏损HREE及HFSE,(La/Yb)_N>12,Eu弱负异常(δEu=0.81~0.91),Sr含量较高且变化大(209.28×10~(-6)~685.14×10~(-6),平均381×10~(-6))、低Y和Yb,Y<16×10~(-6),Yb<1.7×10~(-6),具有平坦的HREE配分型式,(Ho/Yb)_N≈1,Sr/Y值较高且变化大(14.58~47.28,平均24)。Nd-Sr-Pb同位素组成特征为:高I_(Sr)(0.709726~0.711203),ε_(Nd)(t)弱负(-3.08~-1.15),Pb同位素组成变化幅度不大,~(206)Pb/~(204)Pb=18.638~18.672,~(207)Pb/~(204)Pb=15.694~15.702,~(208)Pb/~(204)Pb=38.983~39.016。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的K-Ar年龄为42.54±0.94Ma和43.21±1.14Ma,其岩浆可能是由地球化学性质类似于哲古错辉长岩的底侵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此底侵玄武质岩浆源自轻度富集EMⅡ物质的大陆下岩石圈地幔,于晚侏罗世底侵到下地壳。距今65Ma前,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地壳逐渐加厚。约43Ma前,地壳加厚到40km以上,同时发生了构造事件,诱发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岩浆,此岩浆与构造活动耦合上升到地壳浅部成岩成矿。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是对金成矿有利的岩石,并且赋存有斑岩型金(砷)矿(化)体,指示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可能存在斑岩型金矿带;同时,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构造-岩浆作用及地球动力学研究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杨  范裕  刘一男  王彪  刘青 《岩石学报》2019,35(12):3763-3781
安徽省北部蚌埠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郯庐断裂带西侧。蚌埠隆起和胶东金矿区现今位置被认为是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左行平移引起,推测两区有相似的成矿背景。蚌埠隆起东西向长约160km,以固镇-永平岗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段。前人已对蚌埠隆起东段的成岩成矿作用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等方面的研究,而蚌埠隆起西段由于第四系覆盖,一直未发现岩浆岩和相关成矿作用,被认为是无矿区,未有相关研究。西贾庄矿床是近年来蚌埠隆起西段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铅锌金银矿床,为区内成岩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对象。本次工作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系统开展了矿床赋矿地层和岩浆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确定了成矿岩体的源区、性质和演化,丰富和完善了区内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西贾庄矿床的赋矿地层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成岩时代为2466±12Ma,确定其为五河群西堌堆组地层,其原岩来自2. 65~2. 85Ga新生地壳的重熔;花岗闪长斑岩为成矿岩体,成岩时代为113. 0±1. 0Ma~114. 9±1. 7Ma,石英二长岩为成矿期后脉岩,成岩时代为112. 1±0. 8Ma,因此限定成矿时代约为112~115Ma。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相同,均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的Ⅰ型花岗岩类。这两类侵入岩的ε_(Hf)(t)=-16. 6~-12. 5,t_(DM2)=1963~2264Ma,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为老地壳(主要为古元古代)的部分熔融,推测其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弧后伸展环境。通过对比,西贾庄矿床侵入岩与蚌埠隆起东段早白垩世晚期侵入岩体具有相同的构造背景和源区,蚌埠隆起西段在覆盖层之下仍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白垩纪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大的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早白垩世的西石门杂岩体是华北克拉通东部与岩石圈减薄相关的重要杂岩体。根据西石门杂岩体形成时代和岩石结构特征将其划分为两套岩石组合。早期岩套由二长闪长岩-二长岩-正长岩系列组成,具等粒结构,形成时代约为135. 6Ma,岩石地球化学成分为SiO_2=51. 72%~68. 56%、MgO=0. 17%~4. 88%,少部分样品表现出C型埃达克岩的特征;晚期岩套由斑状二长岩-斑状正长岩系列组成,具似斑状结构,形成时代约为125. 3Ma,岩石地球化学成分为SiO_2=57. 00%~67. 51%、MgO=0. 61%~3. 37%,其中还存在大量年龄约2500Ma的继承锆石。两套侵入岩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但早期岩套多具埃达克质岩特征,晚期岩套岩石中锆石具有更负的ε_(Hf)(t),显示其具有更多的壳源物质组成。角闪石温度计、压力计显示,早期岩套的定位环境为T=883. 66℃、P=194. 95MPa,相当于7. 36km深处;晚期岩套的定位环境为T=642. 34℃、P=26. 81MPa,相当于1. 01km深处。从135. 6Ma至125. 3Ma,地壳快速抬升了约6. 35km。研究认为,在约135. 6Ma时陆内岩浆作用开始影响研究区,软流圈地幔上涌促使地壳物质熔融、混合形成了早期岩套,同时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地壳褶皱变形导致陆壳加厚。之后岩石圈地幔发生拆沉作用,地壳快速抬升。在约125. 3Ma后,软流圈地幔继续上涌,回弹的陆壳开始发生大规模的熔融形成了晚期岩套。据此认为拆沉作用是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