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下水》2015,(5)
生态基流量是维持河床基本形态,保障河道输水能力,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体一定的自净能力的最小流量,是维持河流的最基本环境功能不受破坏,必须在河道中常年流动的最小水量临界值。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及工程管理运行中应充分考虑最基本的河道内生态基流量,以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防止因工程的建设而河流生态环境的恶化。陕西镇安云镇水库工程生态基流量,在传统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对水库工程规模的影响程度分析综合确定。经分析,生态基流量占天然径流量百分比的10%,即满足工程下游河道生态需水要求,又不使工程规模过大,对"小库高坝"云镇水库工程取低限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目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库生态调度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河流生态恢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针对三峡水库具体情况,指出了现行水库调度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而以水库下游宜昌站作为分析对象,主要从维持天然河道内环境流量和有利于水库下游中华鲟和四大家鱼产卵繁殖的角度,确定了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目标,主要包括三峡水库下游河道内环境流量调度目标以及中华鲟和四大家鱼产卵繁殖期水库调度目标。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目标的确定可为三峡工程正式运行后制定合理的调度运用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标准河流和调度管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生态用水安全是维持河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本文首先从河流生态系统特性入手,提出生态水文季节,构建了多参数生态需水(最小生态需水、适宜生态需水、洪水期生态需水)体系并分析其内涵,组成了能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流量等级。生态需水按生态水文季节形成具有时间特征的生态标准河流。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用水预警制度和危机管理机制,探讨保障生态用水安全的调度和管理模式。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例,开展实践应用研究,为黄河中下游的生态用水安全调度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海勃湾水库运用对黄河内蒙古河段的防凌作用及对凌情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勃湾水库的运用使内蒙古河段流量适时调节能力增强,封河流量控制得更加精准,开河关键期进一步控制下泄流量,减少"武开河"风险;出库水温提高,海勃湾-巴彦高勒河段成为不稳定封冻河段,冰量减少,凌情减轻。受出库水温影响,内蒙古河段流凌和封河条件改变,同等动力及河道条件下,流凌封河要求的累积负气温更低,降温强度更强。分析成果可以为该河段冰情预报和黄河防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金良  鲁俊 《水科学进展》2021,32(2):192-200
黄河上游内蒙古冲积性河道凌汛问题突出,研究河道冲淤演变与凌情响应机制可为该河段防凌减灾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内蒙古河段凌情、河道冲淤演变资料,分析凌情变化表征指标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河道冲淤演变特征指标,研究河道冲淤演变特征指标与凌情变化表征指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河道冲淤演变的特征指标平滩流量与凌情表征指标冰下过流能力、槽蓄水增量关系密切,冰下过流能力为平滩流量的1/5左右,随着平滩流量减小而减小,而槽蓄水增量随着平滩流量的减小而增大,有利内蒙古河段防凌的平滩流量宜不小于2 000 m3/s,槽蓄水增量宜不超过14亿m3。本研究成果可为内蒙古河段冰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黑河中上游段河道渗漏量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河道断面法对黑河中上游河段河道渗漏量进行了比测试验,结果表明:河床岩性组成、河流平面几何形态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输水方式的改变等对河道渗漏量影响显著.黑河实施全流域调水前后河道渗漏量发生显著的跳跃性变化,莺落峡至312桥区间河道渗漏量调水前为1.2543×108 m3,调水后为4.3747×108 m3,调水后较调水前河道渗漏量增加3.1203×108 m3;河道流量越小其相应损失率愈大,河道流量越大,其相应损失率愈小,由此得出各河段不同流量单位河长的损失率服从倒数函数分布.研究结果是在黑河中上游实体河道上进行上下断面流量比测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符合该河段的实际情况,可作为黑河中游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分析、地下水流系统模拟、流域水资源重复利用、水量调度计算各种模拟模型验证河道渗漏量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过去河道流量演算广泛使用线性解法——马斯京根法及特征河长法以及它们的连续演算法。近年来,提出的若干非线性解法,演算方法多较烦难,我们提出一种演算简便、精度较高的流量演算非线性解法,现探讨如下。二、河道的水力关系(一)基本方程河道流量演算也是河流不稳定流计算,其基本方程为圣维南方程组,即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9,(6)
通过对泾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质状况分析,计算得出201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6.41%,2016年水功能区达标率为0%。剖析泾河流域在水资源、水质方面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减水严重、水污染依然严重、水功能区达标率低等问题。建议加快建设东庄水库,实施泾河生态水量调度,通过工程调度提高河道生态流量,从而改善河流环境。  相似文献   

9.
两类多河道河流的形式模式及河道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随继 《地球学报》2002,23(1):89-93
在多河道河流中,网状河流作为有别于分汊河流和辫状河流的河型而提出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它与分汊河流的区别常常被忽略。为了阐明二者的根本差别,力求从多河道形成模式上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长江下游分汊河流及荆江风状河流特定河段形成历史及方式的探索,提出河道内的江心洲化模式和河漫滩上的河道化模式分别是分汊河流和网状河流形成的基本途径。由此而决定了网状河道具有分汊河流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优化-模拟技术的生态库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挥水库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河流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协调作用,以丹江口水库为例,探讨了综合利用水库生态库容划分方法。以丹江口水库下游襄阳和仙桃为控制断面,采用Tennant法计算下游河道生态流量的参考值。在考虑丹江口水库的防洪、生态、供水、调水、发电、航运等综合任务和汉江中下游水量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利用水库的生态库容优化模型,拟定了4组调度规则,应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和模拟调度方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设置生态库容后的调度图能较好地满足控制断面对生态流量的需求,获得较佳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1.
冰厚是冰凌成因分析及预报的重要基础信息,可为防凌减灾提供重要依据。以黄河内蒙古段包头至头道拐水文站为例,利用Sentinel-1雷达影像结合Sentinel-2光学影像对研究区河冰厚度进行估算,首先对Sentinel-2光学影像进行处理,提取凌汛期前黄河主河道边界;然后对Sentinel-1雷达影像进行处理,提取2个强度信息和4个极化分解参数,分析6个雷达特征参数与河冰厚度的相关性;选择相关性最高的参数,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冰厚反演线性回归模型,模型的调整R2为0.657,验证RMSE为9.82 cm,MRE为13.46%,MAE为8.26 cm;对凌汛期黄河冰厚进行反演,分析冰厚时空变化特征,并估算冰储量,同时讨论了河冰的散射机制。研究证明了主动微波遥感数据在黄河冰厚反演中的可行性,可为黄河内蒙古段防凌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二郎山公路隧道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7月3日及8月15日暴雨期间,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东口龙胆溪、西口和平沟暴发2次灾害性泥石流,造成隧道施工设施被毁、人员伤亡。泥石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演化趋势及相应防治措施的研究,对确保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和平沟泥石流为例,在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其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预测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以排导工程为主,排导与拦挡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在山区公路隧道建设中泥石流的防治,必须建立在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活动规律、形成演化机制及其危害性认识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在隧道选址、施工设计时,制订相宜、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尹观  倪师军  范晓  吴昊 《地球学报》2004,25(2):157-160
水体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实际上是依存于环境变化的一种综合性反应。不同季节高原高山冰雪的溶融,可以明显地影响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及氘过量参数的变化。了解这一特有的自然背景所引起的同位素分馏现象,探索其形成过程及演化机理,对于评价一个地区环境、气候及水资源的关系,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四川稻城地表径流和温泉水的同位素组成为例,主要介绍了不同季节高原高山冰雪溶融背景条件下地表径流和温泉水同位素组成及氘过量参数变化规律,结合当地的自然背景及气候条件,着重分析讨论了冰雪溶融过程中的同位素效应及氘过量参数演化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18年10月17日,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西岸色东普沟发生冰崩岩崩,冲刷侵蚀下部冰积堆积体和沟床松散堆积物,形成碎屑流冲入雅鲁藏布江,堆积后形成堰塞坝堵塞河道,严重影响当地居民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基于真实遥感影像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利用DAN3D分析其动力学特征,选取Frictional-Voellmy复合模型反演得到碎屑流堆积特征、滑体运动速度和铲刮深度等动力特征参数,与实际勘察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在野外勘察基础上,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揭示了色东普沟崩滑-碎屑流堆积特征,结果表明DAN3D能够较好地模拟滑体的堆积形态和最大厚度,验证了DAN3D模拟的有效性,研究结论及方法对于此类灾害的机理研究及未来防治工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姜伏伟  张发旺  柳林  刘伟  李亮  陈航 《中国岩溶》2018,37(3):415-420
抽排地下水是触发岩溶塌陷的重要因素,但抽排地下水诱发岩溶塌陷的临界参数及安全防控措施研究较少。文章以南宁市地铁4号线体育中心东地铁站为例,分析其施工降水诱发岩溶塌陷的条件。根据崩解试验及管道流试验,得出非饱和土体和饱和土体的岩溶塌陷发育临界条件参数,并提出地表阻水、控制土体含水量高于14.65%、控制抽水量小于4.4 m3· d-1 3种安全措施防止岩溶塌陷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弯槽段冰塞形成及其厚度分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流冰塞是寒冷地区河流的共性问题,弯槽段易于卡封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对其形成机理的认识尚有待探索.借助于实验室的试验水槽,通过改变水流条件和冰流量条件,研究了弯槽段冰塞形成和厚度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当弯槽段先铺有模拟冰盖时,初始冰塞头部向下游推进的速度随水流的Fr增加而增加;当在弯槽尾部加上模拟的初封条件时,水流条件的变化可以产生冰塞发展的两种不同顺序,提出了实验室条件下的弯槽段冰塞体形成与否的临界Fr数.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北方浅水湖泊冬季结冰对风生流的影响,采用MIKE21构建山东省聊城市东昌湖水动力学模型,分析真实风场作用下6种风应力拖曳系数对应的模拟流速与实测数据的差异,进一步讨论了冰盖面积对模拟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应力拖曳系数为随风速连续变化比设置为常数模拟精度提高20%左右,其中采用微风条件下的风应力拖曳系数表达式模拟效果最好。此外,冬季水体结冰对风生流数值模拟影响较大,尤其是在被冰盖所覆盖的水域,风应力对水体流动的作用减弱甚至被抵消。与传统的风生流模拟相比,在北方浅水湖泊冬季风生流模拟中,引入冰场或是对风应力拖曳系数进行相应调整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倒虹吸等局部水工建筑物的防冰塞安全运行条件对于南水北调输水工程的冰期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真冰条件下的倒虹吸冰水动力学试验,模拟了不同水力条件时冰块在倒虹吸进口前的堆积和演变过程,得到了倒虹吸防冰塞安全运行时各相关水力参数间的关系。根据实验结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倒虹吸的冰期输水能力和调控进行了分析,为该输水工程倒虹吸冰期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渠道热量交换与冰盖表面温度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确计算预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输水的冰情,进而确保冬季干渠安全定时定量输水,对热量交换计算和冰盖表面温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强迫边界条件法求冰盖的表面温度.通过模拟表明,准确的气象资料、准确的冰盖表面温度的计算对渠道冰盖厚度的变化过程极其重要,将对渠道冰期输水的控制运行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