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白鱀豚的生殖和生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淡水豚类生殖方面的研究,18世纪末已有学者对亚河豚Inia geoffrensis、拉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及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开展了工作,但真正深入研究的还是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如Harrison、Brownell和Boice等综述了前人的早期工作,详细研究了这三类豚的生殖和生殖器官的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对白鱀豚生殖的研究,除  相似文献   

2.
白鱀豚的外伤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在长江中为数很少,获得活体极为困难,偶然获得的活体,一般均会受伤,因此,摸索和掌握创伤治疗的有效方法是进行人工饲养的首要条件。 国外治疗豚类动物,局部擦伤是在伤口涂抹羊毛脂类药物;较为严重的创伤,据国外学者来访来信介绍,是把动物捕起治疗,或经常给水中动物的创部喷药治疗,但愈合速度均很慢,一般需要半年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步愈合。我们采用云南白药等有效药  相似文献   

3.
河豚体形似“豚”,常在河口捕获而得名。浙江一带叫“鬼鱼”,山东,大连等地称“艇巴”。多数栖息于沿岸近海,少数进入江河产卵。据《山海经》等记载,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河豚就是人们所喜食的美味珍品。但河豚内脏有剧毒,有史以来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以至被罩上了可怕而神秘的轻纱,使人望而生畏。故我国沿海以往不仅没有专门捕捞河豚的渔业,而且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洋哺乳动物区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丕烈 《海洋学报》1991,13(3):387-392
本文对中国海洋哺乳动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已知鲸目中须鲸亚目有8种,齿鲸亚目包括淡水产的白鱀豚有23种,鳍脚目有5种,海牛目有1种,总计37种。中国海洋哺乳动物在各个目然海区按种类论,渤海最贫乏,仅有8种,南海最多有26种。大陆沿岸有30种,台湾省有26种。有些种类热带性较强,明显的代表着南部海区海洋哺乳动物的区系特征,一些来自寒海区的冷温种,代表着北部海区海洋哺乳动物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5.
白鱀豚的回声定位信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0年初,我国首次捕获一头仅存于长江中的世界珍稀齿鲸动物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淇淇”.当时在较大的泥底临时饲养池中记录了它的水下声信号,并进行了分析[1].但记录信号的频带上限仅达30kHz.在“淇淇”经一年的人工饲养之后,使用通带为200kHz的设备,对它的信号进行了全频带记录和分析.记录是分别在25×20×4米3的方形和直径为15米、深4米的圆形水泥壁和底的水池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白Ji豚哨叫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丁  王克雄 《海洋与湖沼》1999,30(4):349-354
于1996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Ji豚馆人工饲养池和潮北省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使用频响范围分别为0-100kHz和0-16kHz的磁带记录系统,记录了一头成年雄性和一头成年雌性白Ji豚的哨叫声。采用计算机信号分析系统详细分析了哨叫声的结构和声谱图,并与其它鲸类哨叫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Ji豚哨叫志折最大和最小频率平均值分别为5841Hz和4975Hz,频率变化幅度一般小于1000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海安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南通市委、市政府建设海上南通的战略构想,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形成了以河豚、紫菜、鳗鱼、渔网为主要产业的海洋特色板块。在短短的8.3千米海岸线上,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暗纹东方豚养殖基地,年养殖量达600万尾,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段浮游动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长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以期为该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与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2014—2015年按季节分四次在干流沿途设置的10个采样点开展了浮游植物调查,并同步开展水温、溶解氧、总磷等水质因子监测,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研究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种类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全年来看生物量组成主要是硅藻和隐藻,不过春秋季时蓝绿藻密度组成占优。CCA分析则进一步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四季变化明显,其中磷酸盐、溶解氧和氧化还原位等水质因子对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影响,但是夏冬季的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则可能是水文情势等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豚毒素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豚毒素是河豚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为了解释河豚能够适应并富集河豚毒素的原因,着重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介绍了河豚为了适应河豚毒素而发生的基因突变以及河豚毒素在河豚体内的富集方式并从促进河豚的安全食用及河豚毒素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河豚毒素的分离检测手段以及河豚毒素作为一种工具药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食用野生河豚的安全性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河豚毒素在医学领域里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笔者在调研与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东方Tun属分鱼种以至不同部位的毒性强弱,讨论了河豚毒的性质,毒力及中毒机理与防治方法,同时也对河豚毒的药用价值与利用作了较简明的介绍,最后作者尚对东方Tun属分类学,中毒防治及河豚药物开发利用研究提出了一些意义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山东半岛东部、北部及渤海海峡地区的地方性天气-冷流低云,作了初步的分析。着重分析产生这种低云的环流特点及殊地理环境,分析归纳出这种低云的预测方法及判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柱状岩芯M_(14)进行了地层年代划分。最上部地层年代约为27万年前,向下1米处年代约为44万年前,3.66米处年代约为122万年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量田间试验和调查资料分析,作者提出烟单14号玉米生长过程中,小喇叭口期土壤中全氮、大喇叭口期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与产量相关密切。并据此建立了产量及构成三因素与土壤养分间的最优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4.
波浪对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了以波浪侵蚀为主的沙质海岸,在人工岬控制下海岸变形与波浪特性的关系。从而为海岸蚀退的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1949—2000年共52年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点及ENS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放以四种主要路径影响黄、渤海,其影响时间、频数及强度均有不同。ENSO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将影响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路径和频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IAP-AGCM(二层大气环流模式),针对黑潮弯曲时的北太平洋冬季表层海温(SST)异常进行八个月的数值积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潮弯曲时北太平洋冬季SST异常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30-60d振荡的特征;在北半球的30-60d振荡,大部分地区为向西传播,在南半球则为向东传播;其经向传播较为复杂,在120°E剖面上以向南传播为主;热带地区受此SST异常的影响以西太平洋、印度洋大气加热场的30-60d振荡为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付克忖 《海洋学报》1980,2(3):51-58
本文讨论了南黄海北部海域及青岛近海海水激光(6328Å)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与温跃层的相关性。依据三个年度不同季节(春、夏、秋)现场实测结果,叙述了衰减系数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并对现场测量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是一个正在扩张的年轻弧后海盆。对这个海盆的研究在地层学、古海洋学、构造学、地震学及海底资源勘探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这个海槽处在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转化的过渡性地壳域,许多人试图从冲绳海槽的研究中,获得关于洋盆早期演化的知识。本文根据反射地震资料(图1)就该海槽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开发胶东温泉地热水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热水中阴离子的组分与温泉水类型,指出其中Ⅱ_1、Ⅱ_2:型水温高,日采水量大,矿化度高,水质复杂,相应的环境效应明显.提出地热水的大规模开采以及尾水的大量排放,对温泉周边的生态环境、工程环境、土壤及地下水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Bowen数的意义、功能和计算法。同时,依据多年水文气象实测资料作统计,计算出东中国海的Bo值。其结果绘制成1月至12月的月平均分布图,从而对本海域的Bo分布特点作详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