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单锆石定年样品的采集及矿物分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单颗粒锆石U -Pb同位素稀释法的采样及加工处理过程。对采集何种岩石类型、样品重量和如何对样品进行粉碎、淘洗及锆石的分选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昌乐锆石进行了一系列不同温度、不同气氛的热处理实验,并通过紫外-分光吸收光谱对锆石的颜色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昌乐锆石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锆石在氧化条件下变成无色、黄色或橙色,在还原条件下产生无色,且所有样品都在400℃时颜色发生明显改变。研究表明,锆石的红色、红褐色是由空穴色心所致,锆石的黄色是由于样品中Fe3+造成的染色;锆石无色效果的改色所需温度较低,效果较好,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3.
闫秋实  尹观 《物探与化探》2004,28(2):142-146
以甘肃白银厂地区的7件锆石同位素年龄样品为例,根据其红外光谱中615cm-1吸收峰的高和半高宽度的比值,将锆石样品的变生程度量化,并将其分为晶质锆石、半变生锆石和变生锆石3类。参考相关资料,利用7件锆石样品的红外光谱特征对其铀钍含量和"红外年龄"做了估测,并将估测年龄与其U Th年龄和全岩Rb Sr年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付小文  王国芝  李娜 《云南地质》2012,(1):105-107,88
二叠系木星土组杂砂岩中的锆石具有典型的碎屑锆石特征,用LA-ICP-MS法对锆石样品进行形态特征及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些锆石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来自于岩浆源区,另一来自于古老的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5.
张永清 《华北地质》2012,(3):224-228,235
通过对3个不同程度蜕晶化锆石样品的激光拉曼光谱,阴极荧光图像(CL)和U-Pb年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发现锆石CL图像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对蜕晶化锆石及其U-Pb年龄解释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因此强调加强矿物内部结构的研究,建议锆石激光拉曼测试、阴极荧光观察及锆石U-Pb同位素测试相结合分析锆石U-Pb年龄数据.  相似文献   

6.
福建明溪锆石的改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德平 《矿物学报》2001,21(3):521-524
福建明溪的锆石以灰褐色为多,通过热处理可将其改成浅蓝色或无色。本文讨论了热处理的温度、时间、氧化还原条件以及样品的性质对热处理结果的影响,认为热处理的温度过高过低,时间过长都不利于锆石颜色的改善,交替改变氧化还原条件,锆石颜色的改变可逆。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不同样品的改色效果不同。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锆石的“二步法”改色工艺,并对改色结果的稳定性和热处理对锆石性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个不同程度蜕晶化锆石样品的激光拉曼光谱,阴极荧光图像(CL)和U-Pb年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发现锆石CL图像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对蜕晶化锆石及其U—Pb年龄解释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因此强调加强矿物内部结构的研究,建议锆石激光拉曼测试、阴极荧光观察及锆石U—Pb同位素测试相结合分析锆石U—Pb年龄数据。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中国南方十万大山盆地中生代地层的11个磷灰石样品和6个锆石样品进行了裂变径迹分析,所有磷灰石样品以及锆石样品SS-5、SW033、SW055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均小于样品的地层年龄,表明这些样品在沉积后所经历的埋藏温度曾经大于最大退火温度。样品Shw-1、SW027、SW025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大于样品的地层年龄,反映的是源区的锆石年龄。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进行的时间一温度历史模拟表明,十万大山地区的磷灰石样品基本反映了相同的低温段热演化史。各个样品在41~85Ma之间分别达到最大古地温值(介于98~175℃之间),此后各个样品的热演化史总体上呈冷却的趋势。自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各地普遍遭受了抬升剥蚀过程,估算的地层剥蚀量在2281~4484m之间。  相似文献   

9.
激光焦平面变化对LA-ICPMS锆石U-Pb定年准确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素分馏是影响LA-ICPMS锆石U-Pb定年准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利用标样进行校正。激光聚焦位置变化会引起剥蚀坑形貌及U-Pb分馏的改变,标样和样品聚焦条件不一致将导致标样难以准确校正样品,并最终影响定年结果的准确性,但影响的程度、机制及可容忍范围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文章以91500为标样、GJ-1为样品,详细研究了聚焦偏离30μm范围内剥蚀标样与样品锆石的剥蚀坑形貌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U-Pb定年误差。实验表明,在距离锆石表面30μm范围内,标样和样品焦平面同步变化时,二者U-Pb分馏形式及程度基本一致,激光焦平面偏离所引起的样品年龄与TIMS推荐值的偏差小于1%;当二者聚焦不同步时,标样与样品的U-Pb分馏差别显著,年龄偏差最大可超过3%。激光聚焦不同步导致的标样与样品剥蚀坑纵横比差异是引起年龄误差的根本原因,激光焦平面偏离锆石表面超过15μm,剥蚀坑坑口明显变大,纵横比减小,U-Pb分馏形式及程度发生改变。通过预剥蚀锆石,观察剥蚀坑轮廓,使激光焦平面在距离锆石样品表面15μm范围内,可确保标样与样品剥蚀坑形貌及U-Pb分馏状态一致,提高LA-ICPMS定年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阴极发光研究都是在从岩石样品分选出的锆石上进行的。然而,要弄清形成演化历史复杂的锆石成因很困难。为了克服这一不足,更好地了解锆石是如何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变质岩广泛分布的大青山地区3个变质岩石样品进行了薄片下的锆石阴极发光研究。主要结论为:包裹在造岩矿物中的锆石,变质增生边不发育,但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重结晶;流体对锆石重结晶和变质增生边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流体可来自岩石体系之外,也可来自其内部;以往的研究中,一些重结晶锆石可能被错误地当作了变质增生锆石。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浅变质沉凝灰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散幅度较大的现状,在湘中地区碧溪长安组底部凝灰岩几次采集样品测年不成功的情况下再次取样,通过室内重砂样品加工分选等工序,利用立体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锆石进行详细的矿物学特征对比分析,确定样品是否有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成因或不同地质背景的锆石。将精选出的锆石进行再次分选,分离成两组样品送往测年,采用LA-ICP-MSU-Pb法测得同沉积期的火山岩岩浆成因锆石年龄751±5 Ma和构造岩浆热事件年龄431.3±4.3 Ma,两组年龄数据与区域地质事实吻合。由此认为对此类样品的锆石进行成因、形态与光学性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将混合锆石进行分组,有助于同位素测年数据的有效集中,保证测年数据精度。本文研究表明重砂精细分析鉴定是同位素精准定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西部龙江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黑河-贺根山缝合带与西拉木伦缝合带之间,地层记录了两大古板块之间古亚洲洋闭合过程的信息。本文对龙江地区乐平统林西组和下-中三叠统老龙头组的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重矿物和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碎屑重矿物组合以锆石+磷灰石+金红石+角闪石+绿帘石+重晶石的组合为特征,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中酸性岩浆岩,并有少量变质岩及沉积岩组分。林西组样品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78±3Ma,老龙头组样品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47±3Ma、243±4Ma及237±3Ma,结合前人的研究,限定了林西组沉积于乐平世,老龙头组沉积于早三叠世-中三叠世。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五组:237~258Ma、270~329Ma、357~558Ma、680~1633Ma及1893~1966Ma。其中237~258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与古亚洲洋洋壳消亡前的俯冲增生过程相关的火山活动,270~329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大石寨组火山岩及其同期侵入岩,357~558Ma的碎屑锆石来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岩浆弧,680~1633Ma的碎屑锆石可能来自兴安及额尔古纳地块的变质基底,而较古老的~1800Ma的锆石年龄暗示了华北克拉通基底的物源信息。通过研究发现林西组及老龙头组样品前30%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与地层沉积年龄之差都小于100Ma,结合对砂岩碎屑组成、重矿物组合及盆地与火山弧位置关系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乐平世-中三叠世沉积盆地具有汇聚背景,为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13.
对吉林省中部吉林市龙潭区金珠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样品中的锆石大部分自形程度较高,呈自形—半自形,在CL影像上绝大部分可分辨出明显的震荡环带结构,结合花岗闪长岩样品锆石Th/U比值0.25~0.48,暗示了锆石为酸性岩浆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金珠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165.0±2.6) Ma,即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4.
张志兰  南颐 《矿物岩石》1998,18(1):85-90
混入了较多围岩的火山岩样品不能直接用全岩或混合锆石进行年代测定,只有采用微区定年方法分别对不同成因的样品进行定年,才能获得具有一定地质意义的年龄值。本文采用颗粒锆石分层蒸发法分别对云开群办罅组变英安岩及变流纹岩中不同成因锆石进行年龄测定,获得该火山岩之形成年龄为922Ma,940Ma;后期地质事件年龄为643Ma ̄716Ma,427Ma ̄473Ma及物源区的年龄为1616Ma,2084Ma。  相似文献   

15.
用颗粒锆石分层蒸发法确定云开群罗罅组的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入了较多围岩的火山岩样品不能直接用全岩或混合锆石进行年代测定,只有采用微区定年方法分别对不同成因的样品进行定年,才能获得具有一定地质意义的年龄值。本文采用颗粒锆石分层蒸发法分别对云开群罗罅组变英安岩及变流纹岩中不同成因锆石进行年龄测定,获得该火山岩之形成年龄为922Ma,940Ma;后期地质事件年龄为643Ma~716Ma,427Ma~473Ma及物源区的年龄为1616Ma,2084Ma。  相似文献   

16.
用SHRIMP测定锆石U-Pb年龄的工作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宋彪 《地质通报》2015,34(10):1777-1788
用SHRIMP测定锆石U-Pb年龄涉及锆石单矿物分选、样品靶制备、U-Pb同位素组成测定、原始数据处理、数据解释等多方面。锆石分选中要避免不同样品的交叉污染,要尽量将岩石中所有的锆石分选出来;淘洗岩石粉末时要避免丢失细小的锆石,因细小的锆石更重要。制作样品靶时,粘贴到样品靶的锆石应反映岩石中锆石的全貌。数据处理中,要修正或剔除异常数据、评估拟参加加权平均计算的每个数据权重的合理性。通常用测得的众数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侵位年龄或喷发年龄会老于实际年龄,应使用样品中最年轻的锆石年龄来限定岩浆侵位或喷发年龄。  相似文献   

17.
甘肃白银厂矿田锆石红外光谱特征和地质年龄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矿物红外光谱学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白银厂地区7件锆石同位素年龄样品的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3件样品的吸收峰强而窄,整体线形与标准的晶质锆石谱线相符合;其余4件样品的吸收相对较弱,峰形圆钝;谱线均有不同程度向变生锆石特征谱线的演化,以变生程度最高的LGG-6为尤。根据615cm^-1吸收峰的H/M值可将所研究样品分为晶质锆石、半变生锆石和变生锆石三类,并利用锆石红外光谱特征估测了铀钍含量和地质年龄。同时还评估了相应样品的U-Pb同位素年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二连盆地是发育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大型中生代沉积盆地,在传统上一直把盆地内钻井钻遇的大套火山岩地层确定为侏罗纪,但没有精确的同位素定年证据。选择乌里雅斯太凹陷中部的钻井地层首次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工作,选取和测试了5个锆石样品的年龄,结果显示1个砂岩样品中的锆石年龄为≤125.4±2.6 Ma,4个火山岩样品中的锆石年龄分别为120.7±1.4 Ma、124±13 Ma、151.0±2.9 Ma和152.0±4.4 Ma。结合岩性录井资料和地震反射剖面,对乌里雅斯太凹陷中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在新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的地质演化历史及侏罗纪末—白垩纪初蒙古—鄂霍次克洋的关闭对凹陷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北缘寺口子剖面碎屑锆石示踪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伟涛  郑德文  庞建章 《地质学报》2013,87(10):1551-1569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寺口子剖面发育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地层,分析这些沉积物的碎屑来源能够为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过程提供重要证据。本文在寺口子剖面磁性地层年代的约束下,对该剖面27~4 Ma的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示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7~12 Ma的砂岩样品中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200~470 Ma(以230 Ma、440 Ma为峰值年龄)1600-1890 Ma、2100-2450 Ma,与>12 Ma的砂岩样品相比,7 Ma的砂岩样品中新增了锆石U-Pb年龄为720-980 Ma的年龄峰值;4 Ma的砂岩样品中锆石U-Pb年龄谱主要为200~490 Ma。这些样品中,1600-1890 Ma与2100-2450 Ma的锆石εHf(t)值偏负(-31.1~5.1),720-980 Ma的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为-15.1~-1.7, 200~470 Ma的锆石εHf(t)值范围较宽-11.2~12.5。通过与周围构造单元对比,发现1600-1890 Ma与2100-2450 Ma的锆石可能源于与鄂尔多斯地块西缘,720-980 Ma的锆石与宁夏中部的南华山、西华山岩石具有亲缘性,U-Pb年龄为200~470 Ma的锆石则与六盘山南部岩浆岩的锆石U-Pb年龄一致。寺口子剖面碎屑锆石示踪与半定量估算表明:六盘山南部可能在27 Ma已隆升、变形,成为宁夏南部盆地的物源区,而宁夏南部盆地晚中新世的物源变迁可能反映了海原-六盘山断裂的强烈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20.
张辰昊  寇晓威  颜林杰  徐备 《地质通报》2015,34(8):1482-1492
对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研究。样品130909-01为凝灰质砂岩,130910-15为岩屑石英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4组,由新到老依次为:252~278Ma、286~359Ma、381~462Ma和500Ma之前。碎屑锆石的最小年龄(256.5±1.7Ma)限定了地层沉积下限为晚二叠世。样品中出现大量残留锆石,记录了前寒武纪基底、早古生代岛弧岩浆岩和石炭纪—二叠纪岩浆活动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