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从北向南依次可划分为3个成矿亚带:勒青拉-洞中松多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亚带,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克鲁-冲木达斑岩-矽卡岩铜钼金成矿亚带。驱龙-甲马-邦铺成矿亚带内矿床的类型以斑岩型为主,部分伴生有矽卡岩型及热液脉型矿床。夏垅矿床位于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的西段,产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基中,属于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对夏垅矿床内与石英、方铅矿、闪锌矿密切共生的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确定其坪年龄及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56±0.22) Ma和(23.9±1.6) Ma。该矿床作为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以及冈底斯火山岩自西向东逐渐变年轻的时空迁移规律说明在冈底斯成矿带的西侧存在着岩浆活动。夏垅矿床成矿年龄的精确测定把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向西延伸了120 km,增大了该成矿亚带的找矿潜力,为在该成矿亚带内寻找此类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提供了理论及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2.
甲玛铜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是与中新世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钼、铅、锌、金、银、钨、锡成矿亚系列中的典型代表,随着勘探及研究的不断深入,甲玛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日益完善,形成了斑岩-夕卡岩-角岩型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型(唐菊兴等,2010;郑文宝等,2010)。矿床  相似文献   

3.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与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有密切联系的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以夕卡岩—斑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为主,其现阶段工业开采以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矿区受区域构造影响较大,其形成的次一级断裂及褶皱横穿矿区,并控制着成矿岩体的产出状态。而当前关于甲玛矿床构造控矿方面的文献见之甚少,因此本文从构造因  相似文献   

4.
李光明 《地质与勘探》2009,45(6):645-654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西部的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特提斯演化与碰撞造山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和中生代以来广泛而强烈的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在冈底斯成矿带形成了以岩浆作用为主的铜铁多金属矿床系列与矿床组合,主要的矿床类型有斑岩型铜钼矿、矽卡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和热液型铅锌银矿.作者在区域地质条件、成矿规律与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斑岩型铜钼矿、矽卡岩型铜铁金属矿以及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的区域预测模型变量与与预测变量通过预测成果检验调整后备的权重,并利用MRAS资源评价系统对冈底斯成矿带进行了成矿预测,新圈出了一些重要的找矿远景区,如夏马日-弄如日铜金矿找矿远景区、则学-纳如松多铅锌银找矿远景区等,指出冈底斯成矿带的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还具有进一步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正>知不拉铜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距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约2 km,是驱龙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达到大型高品位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规模。前人对该矿床研究多集中在成矿地质条件、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并在矿床成因上存在火山喷流沉积型及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型矿床等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6.
水口山矿田矿床定位模式及找矿远景区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从水口山矿田所处大地构造背景及矿田构造岩浆作用分析入手,阐明了矿田内两大成岩成矿系列:Ⅰ与燕山中期中酸性侵入类有关的中温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型铅锌铜银硫矿床,Ⅱ与燕山晚期英安质次火山-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铅锌金银矿床.讨论了两者间的时空关系,分析了控矿因素,总结了矿床定位模式,并结合地物化遥资料进行了矿田内找矿远景区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铅锌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之间的世界级巨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中铅锌矿床主要有夕卡岩型(接触交代夕卡岩型和层控夕卡岩型)和充填热液脉型2类,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成矿时代分为中生代燕山晚期((157.41±1.20)Ma)、新生代喜山早期(65~40Ma)和喜山晚期(25~10Ma)等3期。其中,喜山早期为夕卡岩型铅锌矿床最重要的成矿期,喜山晚期为充填热液脉型铅锌矿床的主成矿期。赋矿地层主要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其次为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矿床具有呈EW向带状、SN向串状分布的特征,在局部构造单元内矿床呈丛聚性分布规律。重要的地质事件控制着矿床的形成,是2期或多期地质事件联合作用的结果。层控夕卡岩型铅锌矿是冈底斯成矿带的重要矿化类型之一,往往由热水沉积作用、多期构造改造及岩浆热液活动相互叠加富集而成。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红山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红山铜钼矿床是义敦岛弧南端格咱火山-岩浆弧中已探明规模最大的夕卡岩型铜矿床,近年来在其深部勘探过程中又发现斑岩型铜钼矿体.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技术,分别对红山铜钼矿床中5件夕卡岩型矿石和1件斑岩型矿石中辉钼矿进行定年,首次获得红山铜钼矿床高精度成矿年龄.夕卡岩型矿石中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77.90 ~ 81.05Ma,加权平均值为79.32±0.87Ma,斑岩型矿石中辉钼矿模式年龄为80.71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相一致;6件样品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80.0±1.8Ma,代表了红山铜钼矿床的成矿时代.辉钼矿中Re的含量为(4.074±0.035) ×l0-6~(94.21±0.75)×10-6,指示其物质来源以壳源为主,有少量幔源物质混入.红山铜钼矿床与格咱火山-岩浆弧燕山晚期岩浆侵入作用的高峰期及相关斑岩-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表明它们是弧陆碰撞的后造山伸展背景下同一区域地质事件的产物,该期夕卡岩-斑岩型铜钼多金属具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甲玛斑岩-夕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目前已经完成了矿床勘探工作,矿石品质好,成矿元素多,探明的资源量已经达到超大型规模.其中夕卡岩型铜-钼-铅锌-(金-银-钨)矿体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少见的夕卡岩型铜钼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在建立矿床三维立体模型、矿床品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矿体样品品位的统计分析、组合样品品位统计分析、组合样的品位数据的变异函数分析,确定矿体的变化性.  相似文献   

10.
则不吓铅锌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中部西段新发现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高磁异常和激电异常、矿体特征等综合分析,区内成矿元素以Pb、Zn、Ag等元素为主,是寻找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并指示其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地表出露的断裂构造很可能是岩浆侵入在顶部引爆形成的裂隙,而各类岩脉为深部岩体向上延伸的分支。综合认为,该矿床找矿前景很好,后续通过进一步勘查可望取得更大的找矿突破,同时应注意在热液脉型铅锌矿体深部对斑岩型钨钼铜矿或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矿的识别和寻找,以拓展区内找矿空间和矿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以前西藏冈底斯斑岩铜钼多金属成矿带未列入国家重要成矿区带,而随后的成矿、找矿理论认识和方法创新,致使该带找矿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新发现与评价了驱龙、甲玛、朱诺、雄村、努日、冲江、邦浦、蒙亚啊、洞中松多、查个勒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矿床,仅探明的铜资源量就超过5 600万吨,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铜多金属勘查开发基地;新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在南部拉萨地体及弧背断隆带,空间上的分布表现出东西成带、北东成行、交汇成矿、近等间距分布的规律性;同位素资料展示5期斑岩成矿作用(213 Ma、173~165 Ma、~45 Ma、~30 Ma、17~13 Ma)、5期矽卡岩成矿作用(~112 Ma、~77 Ma、67~55 Ma、~41~37 Ma、~23~16 Ma)及2期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126 Ma、~65~55 Ma);伴随着新特提斯洋的形成、俯冲、消减及印-亚陆陆碰撞,冈底斯带经历了增生造山、碰撞造山、陆内造山及均衡造山四大造山作用过程,揭示了含矿岩浆来源于不同时期俯冲的玄武质洋壳——以幔源物质为主、或以古老地壳为主、或以新生下地壳为主的部分熔融,形成了与不同造山作用相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岩浆热液脉型-热泉型等单一类型、或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类型复合的一系列Cu-Mo-W-Ag-Sn-Au多金属矿床;复合造山过程中不同造山作用的叠加,使矿床展现出同源多位、同位多因、深源浅成、多因复成的成矿特征,并据此划分出晚三叠世与大陆弧岩浆有关的斑岩Cu-Au、中侏罗世与岛弧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Cu-Au、早白垩世与中酸性岩浆有关的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Fe-Ag-Pb-Zn(-Sn)、晚白垩世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Fe-Cu多金属、古新世-始新世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Fe-Cu多金属、古新世与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Ag-Sn-Au多金属、渐新世斑岩-矽卡岩型Cu-W-Mo(-Au)、中新世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Mo-Au-Pb-Zn-Ag、新生代热泉型Au-S-Cs矿床及盐类矿床等9大成矿系列;最后指出该带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索的科学问题,并预测朱诺矿集区仍有发现大-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潜力,将会成为冈底斯成矿带未来找矿最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地区,为该带下一步的勘查工作部署与评价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打加错银多金属矿床是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首例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矿床.为了查明该矿床成岩成矿时限、含矿岩石成因及成矿意义,对该矿区出露的含矿(次)火山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与流纹斑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辉钼矿Re-Os年代学等分析.研究表明,含矿(次)火山岩形成时代为66.6~67.4 Ma,晚期辉钼矿同位素Re-Os模式年龄为61.0±0.8 Ma,结合含矿地质体的矿化特征、石英-黄铁矿-辉钼矿脉与含矿流纹斑岩的穿插关系等,证实打加错矿区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即早期形成的强硅化(次)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银多金属成矿作用及晚期石英脉型银多金属成矿作用,成矿时限介于66.6~61.0 Ma,构成了与(次)火山期后热液相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次)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其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具准铝质-过铝质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Rb、Pb)、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锆石Ti的平均温度为712 ℃,εHf(t)值均为负值(-16.5~-3.6)且TDMC为1.2~2.1 Ga;成矿岩石具低氧逸度和贫含水性特征,属于典型S型花岗岩,源于中-古元古代古拉萨地壳的部分熔融,并与中拉萨地体发育的银铅锌矿床成矿岩体特征一致,而与南拉萨地体中爆发的、与Ⅰ型花岗岩相关的铜多金属矿化明显不同,据此揭示出南拉萨地体也与中拉萨地体一样具有与S型花岗岩相关的成矿潜力,这对丰富南拉萨地体的成矿类型及促进该类型矿床的进一步找矿新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最新的矿产调查工作在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新发现了拔隆银锡多金属矿床,地表矿体表现为受火山沉积断陷盆地边缘逆冲断隆带、火山机构及次级断裂控制的脉状矿体.为了查明该矿床的成因,开展了含矿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矿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及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拔隆矿床含矿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6.5±1.2 Ma,矿物组合以中低温为主、兼有少量中高温矿物,闪锌矿Zn/Cd和Zn/Fe比值变化分别介于321~17 407、2.4~4.4,黄铁矿Co/Ni比值为2.2~3.6,硫化物样品δ34S值变化于2.94‰~4.48‰,206Pb/204Pb比值为18.590~18.779,207Pb/204Pb比值为15.636~15.865,208Pb/204Pb比值为38.883~39.991,具有岩浆硫、上地壳铅特征,矿床的形成与冈底斯西段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晚期的次火山热液密切相关.经与世界典型银锡多金属矿床的对比认为,拔隆矿床的成矿特征与世界大型-超大型银锡多金属矿床较相似,地表矿体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体,向下可能发育有斑岩型锡多金属矿体.拔隆矿床富银含锡的成矿特征在冈底斯西段属于首次发现,该发现不仅为研究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矿床成因类型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约束,还极大地拓宽了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的找矿视野.   相似文献   

14.
席伟杰  肖克炎 《地质学报》2016,90(7):1636-1649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质找矿工作的广泛开展,冈底斯藏南一带的找矿成果不断涌现,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之一。本文按照成矿区划的研究思路,结合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最新成果,选取区带内典型矿床仔细剖析,通过综合地质分析,确定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即在原来重要成矿区带基础上向南延伸,将其命名为"冈底斯-藏南Cu-Au-Pb-Zn-Mo成矿带"。按照成矿区带的研究思路,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依据Ⅲ级成矿带的划分标准,初步建立了区带内Cu-Au-Pb-Zn-Mo成矿带成矿谱系,可以看到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是该区带成矿作用集中爆发时期,形成了区带内的主要矿床成矿系列。区带内产出的主要矿种以及矿床类型与复杂的区域动力学背景演化有着密切关系。冈底斯复杂的多岛弧-盆拼合体经历了三次构造体制转换和复杂的演化历史,具有十分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浅成低温热液型和其他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最后结合最近找矿成果,认为本区铜、金、铅、锌和钼资源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本区划分了5个远景区,其中1个为重点远景区,4个为一般远景区,对今后区带内指导部署矿产勘查工作作了重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化探、槽探和平硐等手段,对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弄如日金矿床进行了评价和研究,在矿区发现金矿化带4条,圈出金矿体5个,控制2.3g/t品位以上的金资源量(333+3341)为2.97t,确定该矿床属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区的金矿体赋存于破碎蚀变角岩和蚀变二长花岗斑岩中,受南北向正断裂系统的控制,矿化以金为主,伴有辉锑矿、雄黄、黄铁矿等矿物,可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和表生氧化2个成矿期,金可能以独立的自然金状态存在于脉石矿物的粒问或裂隙中。弄如日金矿床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在空间上居斑岩铜矿床外围,成矿时代为中新世一上新世,与冈底斯斑岩型铜钼矿床及其外围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说明三者受统一的成矿作用制约,属斑岩岩浆一热液成矿系统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  相似文献   

16.
张浩 《地质与勘探》2021,57(1):39-52
大兴安岭中南段银锡多金属成矿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部,近年来找矿成果丰硕。在对边家大院、拜仁达坝-维拉斯托、双尖子山3个银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本区银锡多金属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结果显示,本区银锡多金属成矿与花岗质岩浆侵入密切相关,成岩与成矿具多期多阶段特征,主要发生于早白垩世,峰值为130~150 Ma。成矿岩体多具高硅、低镁、富碱的特征,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体系叠加影响的伸展背景。银锡多金属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联合控制,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较大。在边家大院矿床西区的深部和外围以及北大山、磨盘山岩体的周边,有找寻锡多金属矿床的潜力。借鉴大兴安岭北段的找矿经验,应注重在本区中生代火山岩中找寻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对冈底斯成矿带驱龙、厅宫斑岩铜矿区和甲马、知不拉等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的辉钼矿样品进行的Re-0s法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驱龙、厅宫、甲马和知不拉等矿区的精确成矿年龄。4件驱龙斑岩铜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75±0.42)Ma~(16.23±0.90)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5.99±0.32)Ma;7件厅宫斑岩铜矿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5±0.3)Ma~(16.3±0.3)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5.49±0.36)Ma;在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中,7件甲马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4±0.2)Ma~(15.5±0.2)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5.18±0.98)Ma;5件知不拉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6.88±0.28)Ma~(17.06±0.27)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6.90±0.64)Ma。斑岩铜矿区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所获得的年龄数据基本一致,其年龄明显晚于中生代弧间盆地和碰撞型花岗岩的发育时间,同时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亦分布于斑岩铜矿床的外围。因此笔者认为甲马和知不拉等铜铅锌矿床与冈底斯成矿带新生代晚期大规模成矿形成的斑岩铜钼矿床属于统一的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是由深源花岗质岩浆的岩浆-热液系统在不同的围岩介质条件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接续基地之一,其中冈底斯岩浆弧(III43)是最重要的Ⅲ级成矿带,研究程度最高在拉孜县-工布江达县长约600km、宽约90km范围内,已发现并评价了5个超大型矿集区:雄村铜金矿集区,厅宫-冲江铜多金属矿集区,甲玛-驱龙-邦铺铜多金属矿矿集区,蒙亚啊-洞中拉-亚贵拉多金属矿集区,程巴-努日钨钼铜矿集区。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厘定出与海西期火山作用、海西期裂谷构造有关的铅锌银矿床成矿系列组、印支-燕山期与沉积-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金、铁、铅锌、银、钼矿床成矿系列组以及冈底斯成矿带内喜山期与构造岩浆、沉积作用有关的铜、金、铁、铅锌、银、钼、钨、铀、盐类矿床成矿系列组,包括6个矿床成矿系列和10个成矿亚系列。主要的矿床成矿亚系列为: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浅成岩建造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成矿年龄173~160Ma,雄村外围和拉萨以东广泛分布的叶巴组分布区是其主要找矿远景区;与古新世-始新世中酸性火山-中浅成岩浆建造有关的铅锌、银、钼、钨、铁矿床成矿亚系列(沙让式、亚贵拉式、洞中拉式),成矿年龄在65~38Ma,林周盆地-南木林盆地及其北侧的隆格尔断隆带是主要的找矿远景区;与中新世中酸性浅成岩浆建造有关的铜、钼、铅锌、钨、金、银矿床成矿亚系列(驱龙式、甲玛式、冲江-厅宫式、朱诺式、邦铺式),成矿年龄17~13Ma,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中带是主要的找矿远景区,尤其是含矿斑岩体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如新发现的普桑果矽卡岩型铜铅锌矿。成矿元素从南往北的分布规律为Cu-Au(斑岩型)→Mo-W(Cu)(斑岩-矽卡岩型)→Cu-Mo-Pb-Zn(Au、Ag)(斑岩-矽卡岩型)→Mo(Cu)(斑岩)→Pb-Zn-Mo-W-Fe(斑岩-矽卡岩型)→Pb、Zn(Ag)(热液脉型)。成矿时代从南往北的规律为173~154Ma(雄村)→40~20Ma(努日-程巴等)→17~13Ma(驱龙、甲玛等)→65~38Ma(沙让、亚贵拉等)。冈底斯成矿带强烈的燕山晚期、喜山期的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岩浆活动控制了矽卡岩型铜铅锌铁钼矿床的分布,形成岩体中Cu、Mo、W矿化,外围接触带(0~4km)灰岩与黑色岩系的层间构造中的Mo-W-Cu-Zn-Pb-Ag-Au矿化分带,主要的含矿岩系组合是灰岩(大理岩)+黑色板岩、凝灰岩、砂板岩。主要的含矿层位为晚石炭-早二叠世昂杰组、来姑组,二叠纪的洛巴堆组、下拉组,中侏罗世多底沟组与晚侏罗世林布宗组层间构造。按照"缺位"理论预测燕山晚期-喜山早期(126~40Ma)念青唐古拉地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附近的斑岩钼(铜)矿等5种主要矿床类型和雄村铜金矿外围,拉萨以东叶巴组(J2y)大面积分布地区等4个主要预测区,提出了增生楔中的造山型金矿的找矿突破、推覆-滑覆构造控岩控矿模型的构建等当前找矿突破中的关键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藏弄如日金矿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第一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为确定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对该矿床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花岗斑岩中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试,获得绢云母的加权平均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9.87±0.96Ma和19.70±0.30Ma。结果表明,弄如日金矿床金矿化的主要成矿时代为中新世。该成果的获得对于进一步认识弄如日金矿成因机制、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区域找金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次对冈底斯成矿带的甲马和知不拉铜_铅_锌矿床的辉钼矿进行了Re_Os同位素定年。甲马矿区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介于15.4~15.5Ma之间,7件样品得到187Re_187Os等时线年龄为(15.18±0.98)Ma。知不拉矿区辉钼矿样品的模式年龄介于16.88~17.06Ma之间,5件样品得到187Re_187Os等时线年龄为(16.90±0.64)Ma。获得的Re_Os年龄与冈底斯成矿带驱龙、拉抗俄和冲江、厅宫等斑岩铜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明显晚于侏罗纪拉萨弧间盆地的发育时限。据此作者认为甲马和知不拉等铜_铅_锌矿床不属于喷流型矿床,而是冈底斯成矿带斑岩_矽卡岩成矿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岩浆_热液流体系统在不同的深度条件下与富钙围岩交代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