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秀全 《地下水》1994,16(2):68-69
本文介绍了我国在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中其概念定义存在的争议和污染点、判定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受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正确确定背景值对地下水污染评价十分重要。以收集的松嫩平原哈尔滨地区150余组地下水水化学样品分析数据为依据,在分析区域流场、补给径流条件的基础上,选用数理统计法和经验法求取了研究区潜水和承压水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并对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数理统计法以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长期活动的综合作用为基础,克服了经验法的不足,可较真实地反映研究区地下水背景状况;研究区内潜水中指标NO3-、Fe、Mn和承压水中指标Fe、Mn均为高背景值指标;区内地下水环境背景值与人类活动、地下水的补、径、排和沉积环境条件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调查研究王小玲,刘予,张志林(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前言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研究与水文地球化学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地下水中化学元素和能量的正常含量水平。在水文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抚顺矿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水质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矿区地下水水质演变规律。针对1991年、2004年水质实际状况,对该区地下水污染程度进行分级,并综合评价了地下水水质。研究了地下水质污染机理、污染因子变化规律、水化学类型变化规律,并提出地下水污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浅层地下水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就文章在简要介绍上海市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就上海市浅层地下水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论述。针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进行分析,指出本市浅层地下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类型属综合性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研究是一项总结区域地下水水质特征、评估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分析其驱动机制、研判其演化趋势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地下水污染防控以及水质改善的重要依据。受水文地质领域一些传统概念、观念以及技术方法的限制,在水质综合评价、污染评价、天然劣质水与污染的区分、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认知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不断受到质疑,给政府管理部门的应用和决策带来困惑。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析近年来区域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回顾总结了在水质综合评价、背景值、污染评价、劣质水和劣变水评估以及人类活动识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1)“指标分类评价-组合表达”的水质及污染综合评价思路,可为解决现阶段水质及污染综合评估容易造成歧义和误导的问题提供新的方向;(2)视背景值的建立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概念背景值无法获取的问题,还能有效进行污染判定、劣质水和劣变水评估以及人类活动识别,是一项亟待全面开展的基础性工作;(3)劣质水和劣变水概念及评价思路的提出,对区分天然劣质水和污染水具有借鉴意义,在科学回答这两类水对我国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帮助决策者理解水质不安全成因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但是方法学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4)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识别和量化,进一步推动了对输入型污染、诱导型水质恶化以及水化学场变化所引起的各种水质问题的认识,进而对判断水质演化趋势、污染防控、分类解决水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数理统计方法,通过最广泛的数理统计法的应用原则、数据检验、背景值取值等问题的论述,对西藏"一江三河"地区地下水水质指标TDS,Ca2+,Mg2+,Na+环境背景值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区域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对研究区地下水指标的空间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该结果为评价西藏"一江三河"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资源在世界各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人类生存发展、维系生态系统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和污染风险评价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下水污染影响因素复杂,地下水化学组分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地下水样品采集的小样本问题与大尺度区域的高计算代价,都对传统的污染风险评价方法构成了极大挑战。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已成为水文地质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通过智能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挖掘,在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分布、变化以及赋存机制等方向已得到探索和尝试。本文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在地下水污染研究方面应用的机器学习方法,涵盖了以聚类为主的非监督学习算法,以回归为主的监督学习算法,以提升算法效率为目标的混合算法,以及以神经网络为核心的深度结构算法,展示了不同类型算法在地下水污染研究方面的成果,详细归纳了各种算法的机理,对算法的技术优劣及适用方向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机器学习在地下水污染方面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建议探索高效集成学习模型,以弥补单一算法的不足,同时发展面向小样本的深度学习建模技术,提高地下水污染评价精度,拓展和丰富新方法新技术在地下水污染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神府矿区存在煤矿及煤化工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引发的污染问题。结合以往资料,本次研究在神府矿区共采集地下水样品75组,进行了详细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本文选择数理统计方法,对神府矿区地下水水质指标TDS、TH、Cl-、SO42-、Fe、Mn、NO3-环境背景值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地下水化学元素多以对数正态分布和偏态分布为主,认为地貌单元、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指标的空间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常州市区地下水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常州市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水质长期监测数据,分析常州市地下水水质演变规律。通过分析1982年至2009年水质状况,对地下水污染程度进行分级,综合评价地下水水质。并结合地下水污染因子变化规律、水化学类型变化趋势,提出地下水保护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地下水中SiO2的分布特征及开发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了江西省鄱阳湖地区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下水中SiO2的背景与分布特征及其与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地下水的CO2的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氧化还原环境,有机物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的SiO2含量与含水介质中的SiO2和有机质的含量,氧化还原环境有关,与地下水的pH值和CO2含量相关性非常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28(P〈0.001),0.29(P〈0.001),偏硅酸矿泉水资源丰富,有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富集因子在环境地球化学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介绍了富集因子的概念、技术路线及应用方法,重点讨论了富集因子计算中的关键环节--如何选择参考元素及确定背景值;总结了参考元素应满足的3个条件,即稳定性、单一自然源、与其他污染元素显著相关;论述了背景值的重要意义以及确定方法,分析了全球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值和区域背景值在富集因子应用中的不同效果;介绍了污染的判断标准.以湖北省某湖泊表层底泥为例说明了富集因子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湖泊底层沉积物未受重金属污染,并通过地质积累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最后论述了富集因子存在的不足,指出其在区域性的、或特殊地质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以来,对研究区内水文地质背景及不同层位水质化学测试样品数据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微量元素F e3+的富集与含水介质岩性、地下水的酸碱度、地层含水性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关系,认为地下水中F e3+富集赋存的最有利的环境是变质岩类地层;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中水化学类型 HCO3 Ca型水分布最广,碳酸盐岩的地下水中Fe^3+平均含量最低;变质岩中硫酸型(包括复合型)的地下水中 Fe^3+的平均含量最高,对 Fe^3+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地下水中F e3+含量赋存具以副井及其外围地区为中心高浓度分带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SPSS的城市区域地下水变异Factor Analysis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需要大量运算的统计问题,运用SPSS软件可以快速得到演算结果,从而彻底消除重复而单调的过程,研究人员可更多地专注于统计模型的建立.作者建立了城市建设引发城市区域的地下水缓慢变异的模型,调用SPSS的Factor Analysis过程,对城市区域地下水场变异起重要的组分进行提取,以起重要作用的K、Na、Ca、Mg、Fe、Mn组分最少组合来作为评价地下水变异的指标体系.对南宁市区地下水中特征点进行初步定量分析表明,城市区域地下水年变异水平是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作用的结果,随时间增长变异水平呈增长之势.从历史背景下研究城市区域地下水缓慢变异程度及趋势,对城市地下水演化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建红 《地下水》2007,29(2):121-124
通过对三门峡市区地下水的综合调查,发现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为主,并导致地下水污染等次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发生.在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形成背景和形成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为活动,尤其是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破坏了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天然均衡状态.最后,提出了减少和防止三门峡市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Mn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锰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与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的迳流条件、地下水及土壤酸碱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Mn元素含量,在区域上分布特点为江汉平原东部区〉长江三角洲南部区〉鄱阳湖区.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ever-accelera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growth in Asia,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society of Asia and beyond, is severely constrained by a series of grave issues, such as global climate change, population explosion, resource shortage, and rampant disasters. The need for study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Asia as part of the efforts to tackle global climate change looms even larger. In analyzing how global changes of modern tim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re related to primary geo-environment,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serial maps of Asia introduces a new concept for mapping geo-environment of Asia that connect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to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The serial maps reveal th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groundwater, the special-temporal features of the geo-environment and how it is distributed. The study is vital not only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mong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society as well as ecological progress in Asia, but also to the strategic requirements posed by the “One Belt One Road”.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干扰下,湿地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传统的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因未区分天然高背景和人为污染的影响,评价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可靠地表示出水质的实际状态。笔者等选取地下水主要超标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根据各因子的得分和方差贡献率计算各采样点得分,并最终计算因子影响下的综合得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有3个影响因子,因子1主要为天然高背景引起的高铁(TFe),锰(Mn)和铝(Al),因子2为农业及生活污水影响导致的NH+4、高锰酸钾指数(CODMn)和NO-2超标,因子3为天然与人为复合影响导致的I-污染。计算得出的综合影响程度与传统的水质评价结果吻合,综合影响程度得分图不仅可以得出地下水质信息,还可根据确定的因子得出天然与人为对地下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