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地震数据采集是地震信号数字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动态范围是其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实际地震信号的动态范围在160dB以上,而目前普遍使用的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动态范围相对较小且在50 Hz采样率时最大只达到135dB,致使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在实际使用中对小信号分辨率不够,不能有效提取地震信息;在大地震时又容易使数据采集器出现饱和限幅失真的现象而失去地震监测记录功能.本文针对在地震监测和地震研究中需要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动态范围的地震数据采集器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多通道AD转换器并行分级采集的方法,讨论了通道间失配及其标定.对研制实验样机的测试表明,其动态范围在50Hz采样时可以达到157dB以上,线性度优于0.005%.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地震数据采集方案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动态宽频带观测一直是地震观测中追求的目标,因此“十五”期间在很多台站布设了动态范围大线性度好的宽频带地震仪,但这似乎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使得千里之外的宽频带地震仪都因为动态范围不足而出现了限幅问题.就当前中国的现状来看,地震计的动态范围(140dB以上)比地震数据采集器的(130 dB左右)大,所以在这里主要针对数据采集器进行了研究,争取达到26位的分辨率、±15V的满量程以及145 dB以上的动态范围,以缓解/消除大地震到来时观测仪器易出现的幅度受限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专一,通用性差,给地震观测和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采用高精度AD开发多通道通用数据采集器.该采集器具有6个采集通道,可灵活配置采样率和信号输入范围,采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可以连接大多数地震前兆传感器.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总谐波失真度和互调失真度这两个非线性指标的测试方法、输入信号幅值等变化对其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文从总谐波失真信号、互调失真信号的产生原理出发,详细地给出了两种指标的测试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影响分析,并通过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进行了总谐波失真度和互调失真度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信号模式和信号幅值对总谐波失真度的影响显著;输入信号幅值对互调失真度的影响较大;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对两指标的测试结果无影响。本研究进一步细化了地震数据采集器性能指标的标准化测试方法,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采集器的非线性指标测试。   相似文献   

5.
提出以Compact RIO作为硬件平台,用Lab VIEW FPGA技术实现48通道强震动数据采集器底层数据采集功能。详细阐述了设计要点及从技术上实现了时钟同步、数据采集、标定信号输出、量程设置、状态显示、外触发信号接入等功能。结果表明,数据采集器的噪声、动态范围、幅频响应等主要技术指标满足国内地震行业标准DB/T 10-2001的要求,数据采集器的线性度误差满足DB/T 22-2007的要求。实现的阶段成果能为人们利用NI产品进行强震动数据采集器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洋电磁低时钟漂移及自动增益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地震探测的有效补充,电磁法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海洋电磁法中极低时钟误差、大动态范围采集等要求,提出使用GPS和高精度原子钟解决低时钟漂移问题;采集电路中设计增益可调的放大电路,MCU通过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增益动态调整,解决海洋电磁信号大动态范围采集问题;研制的海洋电磁信号数据记录单元每天时间误差小于0.3 ms、电场通道动态范围可以达到160 dB、磁场通道动态范围可以达到134 dB.通过在室内指标测试、室外试验,表明设计的数据记录单元能够稳定可靠工作.为证明数据纪录单元的有效性,将数据记录单元和国外商用MT仪器进行野外一致性对比实验,数据记录单元与商用仪器结果基本一致;在水深100 m海域进行了海底MT信号采集,得到了有效的结果.该研究为海洋电磁信号低时钟漂移、大动态范围采集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BBVS-60、CMG-3ESPC型地震计工作参数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同一地点、同一环境下安装架设目前新疆测震台网使用较为广泛的BBVS-60型、CMG-3ESPC型地震计,使用同一类型数据采集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对观测数据的噪声水平、动态范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两类地震计在实际工作中的部分性能指标差异,为今后开展地震监测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Δ-∑AD转换器原理,通过编程将给定的输入信号转换为1位串行Δ-∑数据流。用此数据流可以仿真地震数据采集器中的滤波抽样过程,检验设计构造的各级滤波参数能否满足地震观测的需要。为了证明该仿真程序的正确性,本文介绍了利用CS5376A公布的数字滤波参数对数据流进行滤波验证。  相似文献   

9.
浅层地震勘探数据拟同步采集时差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想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其硬件系统采用多道同步方式实现,保证多路信号的时间或相位一致性.理论时差分析表明,就地震信号的初至时刻来看,多路同步采集系统也存在系统误差.浅层地震勘探数据记录道数少,采用单个A/D模数转换器件通过逻辑系统控制实现少量地震道的多路循环分时采集,在满足采样定理所需采样频率和不增加地震信号初至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可以以较少的硬件成本实现浅层地震信号的有效采集,这种采集方式我们称之为有效拟同步采集;通过实践证明了其采集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AD转换器原理,通过编程将给定的输入信号转换为1位串行△-∑数据流。用此数据流可以仿真地震数据采集器中的滤波抽样过程,检验设计构造的各级滤波参数能否满足地震观测的需要。为了证明该仿真程序的正确性,本文介绍了利用CS5376A公布的数字滤波参数对数据流进行滤波验证。  相似文献   

11.
地电观测专用高精度数据采集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震地电前兆观测,研制基于ARM9平台和32位模数转换器ADS1281的地电观测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高精度和低噪声采样.本文给出地电观测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实现和系统指标测试结果.该系统采样率可设置为1次/s至100次/s,1至6通道任意配置,通信协议符合中国地震局地震前兆台网专用设备网络通信规程,可以满足地震地电传感器信号采集和网络接入需求.  相似文献   

12.
医用CT增益可编程的多路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种医用CT增益可编程的多路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FPGA为时序控制器,以ADC4344为模数转换器,通过串行移位寄存器控制多路模拟开关实现多路模拟数据的采集,并采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提高了系统的分辨率。该系统电路结构简单,对多路高速、宽动态范围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根据系统的需要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13.
刘勇  庹先国  李怀良  沈统  陆景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11):4302-4312
随着多波多分量技术的发展,宽频数据采集逐渐成为地震勘探的发展趋势.通过高保真获取全波场信息,并尽可能保留高频有效成分,进而利用多种波场信息相互验证和补充,是提高地震勘探精度的有效方法.受仪器带宽限制,常规设备在高频段很难同时保持高分辨率和大动态范围特征,在多波地震采集时,极容易出现分辨率不足和限幅失真等现象,极大影响多波多分量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鉴于此,本文给出一种利用积分器、高频ADC、DAC和抽取滤波器构成的低成本宽频数据采集方法.通过构造环路滤波器(调制器),对高频ADC输出数据中的量化噪声二次整形,并配合抽取滤波,对带外噪声进行有效压制.实际测试表明,通过精细电路结构设计,采集站有效分辨率可达24位(采样率为2 kHz),动态范围超过140 dB,SNR达142 dB.相比传统设备,其采集数据在5~25 Hz的低频段和100 Hz以上的高频段都具有更加丰富的有效信息,非常适合多波多分量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精度地震数据采集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单通道无缆存储式地震仪.为了提升系统在噪声,动态范围,功耗等方面的性能,该地震仪采用了32位模数转换芯片——ADS1281,结合STM32、GPS模块、SD卡等单元,可以实现32位地震数据采集以及自存储.该仪器采用单站单道,独立存储,集中回收的工作方式,以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可靠性以及整个采集系统的道数扩展能力.最后,通过测试实验验证了仪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智能程控型前置放大器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庆长垣北地区的地震参数(V0、β),建立视等厚层状吸收介质模型,选择200 Hz(主频)的雷克子波由浅至深计算地震反射波.计算结果表明,地层吸收衰减和球面扩散导致地震反射波振幅存在巨大差异,随深度增加振幅迅速衰减,地震仪记录信号的有效动态也迅速降低,但振幅的衰减主要发生在1.5 s前的中浅层.本文对地震仪采集站的前置放大器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智能程控型前置放大器,它的增益随深度自动增大,地层深度从0.5s~3.0 s,放大器的增益依次为0 dB、18 dB2、4 dB、30 dB3、6 dB和42dB,能够比较好地弥补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衰减.经该放大器放大以后,地震仪记录信号的有效动态均达到或超过110 dB,基本满足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对采集仪器记录动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赵国敏  徐中信 《中国地震》1994,10(4):378-387
本文介绍了STM-PC微机系列上实现的地震测控资料现场收录系统,其中包括对模拟磁带地震记录进行A/D转换、数据采集等,在研究中,对时标信号的采集方式、六响报时信号处理、模拟回放电路的改进与采集速率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为高质量地进行A/D转换取得了经验。本文是以海城震区的实际资料为基础,对A/D转换的精度与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收录系统对模拟地震记录的A/D转换精度达到了规范要求。该收录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域电磁仪系统分频段发送和接收包含多个频率的伪随机电磁信号,以及接收机采集电磁信号时要求高频段高速采样,低频段高精度低速采样的特点,选择了符合接收机采集特性的高性能、高速度24位模数转换器AD7762,简要介绍了AD7762的特性,设计了基于AD7762的广域电磁采集器,并从硬件、软件方面给出了实现方案.实验结果表明,AD7762在广域电磁接收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STM-PC微机系列上实现的地震测深资料现场收录系统,其中包括对模拟磁带地震记录进行A/D转换、数据采集等。在研究中,对时标信号的采集方式、六响报时信号处理、模拟回放电路的改进与采集速率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为高质量地进行A/D转换取得了经验。本文是以海城震区的实际资料为基础,对A/D转换的精度与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收录系统对模拟地震记录的A/D转换精度达到了规范要求。该收录系统与一般微机系列兼容,适用于我国目前使用的几种模拟磁带地震记录仪。  相似文献   

19.
三通道无线振动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一种采用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振动数据采集系统。在测量端使用低频拾振器拾取振动信号,并用模数转换器实现振动参数的模数转换,精度可达19.5mV。数字振动参数以无线的方式发射出去,在接收端应用远程可视化编程系统接收采集数据。系统对振动信号的采集及时准确,无线技术使得信号传输方便;远端可视化控制系统使振动数据采集、过程监控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20.
TDE系列地震数据采集器是一套16位(TDE-216C)/24位(TDE-224C)地震数据采集器。该采集器为低功耗、程控增益、现场模数转换,其带宽为(0~20Hz),动态范围为90dB(TDE-216C)/120dB(TDE-224C)。采集器通过接收GPS信号产生精确定时。介绍了该采集器的技术设计方案、性能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