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兴  潘鹏 《地质论评》1959,19(7):310-312
本文系报导南京附近五通系地层中所发现的植物化石 Leptophlbeum rhorhbicum Dawson(斜方鳞皮木),此化石的发现对该地层中已知的古植物群种属可作一重要补充,并对商讨五通系的地质年代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于我国东南部五通系的地质时代问题,意见颇为纷纭,在化石未发现以前,有的认为应属于志留纪(相当于北美的Digaran统),又有人认为应属于泥盆纪或下石炭纪;直到1933年德国高腾和斯行健先生研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泥盆纪地层发育,分布广泛,以非海相地层为主,赣西、赣南间夹海相地层。因区内不同地段的地层发育程度及沉积特征有明显差异,故可进一步划分出若干地层小区,各地层小区的岩石地层单位特征及划分各不相同,并根据植物、腕足类和鱼化石对江西省泥盆纪生物地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9,14(Z1):67-69
中国南部之泥盆纪海侵,在下泥盆纪时,似犹未大片淹及粤境。中上泥盆纪时,向所知者,亦仅在省境西南部及北部有深海相或浅海相地层之存在。民国十六年,两广地质调查所成立之初,诸先辈在花县赤泥圩附近,曾有志留纪地层之绘述,今春笔者偕中山大学地质系同学黄国贤等数人,前往查勘,曾在其处采得上泥盆纪化石数种,因知该地层之时代,实系(或至少有一部分)应属泥盆纪之产物。  相似文献   

4.
(一)龙门山区泥盆纪地层在四川赭盆地的位置龙门山区泥盆纪地层,主要出露在四川赭盆地的西北,大致自阳化之西,向西南延展到安县之北,长约100公里,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向斜区。从四川盆地周围来看,本纪地层只有在龙门山本部,即雁阳坝经江油至安县正北一段,发育最为完好,其东北三磊坝至川陕交界之朝天驿一带,也有一些狭长而比较零星的露头;它的地层,在安县西南还断断续续的向西南延伸到绵竹以西、灌县以北,与康定附近的泥盆纪地层遥相含接。换言之本纪地层是从盆地边缘的西北,一直延伸到它的西南。但盆地东北的大巴山和川南、黔北的边缘,以及盆地内部,都没有海相泥盆纪地层的存在。很显然,在盆地北、西、南三面和内部,大凡海相泥盆纪地层存在的地区,每每跟随着丰宁纪和中石炭纪  相似文献   

5.
有关甘肃红柳园地区“南型”海相泥盆系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卫华 《地层学杂志》2001,25(2):121-122
据称“在甘肃省红柳园地区的泥盆纪地层中发现过一块保存不完整的腕足类 ?Stringocephalus标本”,因此有人主张将该区的泥盆系归属于所谓的“南型”海相泥盆系。但不论是从该区泥盆纪地层的发育特征、岩相建造、火山活动、沉积厚度 ,还是从古生物的组合面貌来看 ,红柳园地区的泥盆系与所谓的“北型”海相泥盆系却十分相似 ,而与“南型”海相泥盆系则差别甚大。最近该化石的原鉴定者面告 ,当初对那块化石的鉴定有误 ,可能是一种腹足类 ,红柳园地区不存在 Stringocephalus。因此 ,将甘肃省红柳园地区的泥盆系归属于“南型”海相泥盆系的主张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安徽巢湖地区泥盆纪-石炭纪界线地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研究区内的五通组几条代表性剖面的岩性、岩相及化石特征和地层区域展布等研究并进行区域对比,结合近年来的区调及科研成果,提出巢湖地区五通组观山段至擂鼓台段中部的下黏土层的时代属于晚泥盆世晚期斯图期,而擂鼓台段中部的上黏土层与上部为早石炭世早期杜内期,泥盆系-石炭系界线位于上、下黏土层之间石英砂岩中(狮子口剖面31层的顶面);擂鼓台段下部与中部之间有一沉积间断面,有铁质风化壳,局部见褐铁矿化砾岩层,这一间断面是泥盆纪末期大海退在本区的反映;巢湖地区五通组并非陆相沉积,而是一套海相的滨岸相沉积,海水主要来自北东方向,与过去的陆相沉积和海侵来自南西方向的论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岩关早期地层——茨山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南京地区的下石炭统,按其岩性及生物群特征,自下而上分为茨山组、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及老虎洞组五个地层单位。茨山组为本文创立,该组包括原划为上泥盆统五通组擂鼓台段上部的一套碎屑岩和金陵组底部含腕足类化石的砂岩。关于五通组的时代,潘江(1953)在南京龙潭的五通组(当时称五通系)上部发现繁盛于泥盆纪的胴甲鱼类(Antiarchi)。根据鱼化石的特征,刘东生、潘江(1958)认为五通组的时代是晚泥盆世早期或中泥盆世晚期。罗兴、潘鹏(1959)在南京龙潭相当含胴甲鱼的层位中,采到了具晚泥盆世特征的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植物。李星学(1963)根据上述鱼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近两三年来,著者曾在“地质知识”、“地质学报”和“中国科学”中先后发表过关於讨论五通系中胴甲类鱼化石(Antiarchi)与完褶鱼化石(Holoptychiida)的发现及其意义的一些文章,并曾初步提出了五通系应属上泥盆纪的建议。最近又和刘东生共同描述了上述鱼类化石,但根据古植物群的研究,欺行健主张五通系属  相似文献   

9.
甘溪剖面泥盆纪海相碳酸盐岩的同位素地层曲线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甘溪剖面泥盆纪海相碳酸盐岩的同位素地层曲线卢武长,崔秉荃,杨绍全,张平(成都地质学院)海相碳酸盐的同位素演化很早就引起人们注意Z1936年Nier和Gulbrsnsen首次研究海相石灰岩的碳同位素组成。1951年Urev测定了箭石的氧同位素。  相似文献   

10.
古生代海洋碳同位素演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锦石  刘培伦 《地质科学》1995,30(4):338-347
本文给出对中国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系统的碳同位素研究结果。对密集地采自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5个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剖面的681个样品作了碳同位素研究。所得到的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δ13C值长趋势演化的模式表明,从寒武纪(δ13C平均为-0.3‰)到石炭纪(3‰)和二叠纪(3.4‰)逐渐富集13C.此变化模式与古生代有机碳的埋藏数量有关,或许与大洋中脊体系的体积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论岳麓砂岩     
一、引言岳麓山位于长沙城西,隔湘江对峙,是湖南著名胜地。在山之顶峰有一套石英砂岩系,称为岳麓砂岩。岳麓砂岩是一个沉积建造,介于海相上泥盆纪法门期(Famennian)与下石炭纪杜内期(Tournaisian)地层之间,广泛分布于湖南境内。  相似文献   

12.
潘江 《地质论评》1960,20(5):212-212
自1952年本文笔者在南京龙潭五通石英岩的上部发现泥盆纪鱼化石以来,关于五通石英岩的地质时代问题曾有过不少的争论。最近何锡麟同志在“古生物学报”第7卷第4期中发表“南京龙潭下石炭纪化石材料的新发现并讨论乌桐系的时代问题”一文。  相似文献   

13.
秦岭型铅—锌矿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健中  何典仁 《地质学报》1992,66(3):257-268
秦岭型铅-锌矿床是产于北秦岭华力西褶皱系泥盆纪地层中,由海相碳酸盐岩及细碎屑岩系容矿的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它可进一步划分为热水沉积矿床(厂坝式)及热水沉积改造矿床(毕家山-铅硐山式)两个亚类。与世界古生界著名铅-锌矿床对比,它包括了热水沉积矿床(Meggen型)和热水改造矿床(Mississippi Valley型)的一些特征,但又有别于它们成为一个独立类型。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区栖霞组的界线和化石分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南京地区早二迭世栖霞组化石丰富、种类繁多,是我国南方发育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栖霞组最早称栖霞石灰岩(李希霍芬、1882年),泛指南京东郊栖霞山附近五通石英砂岩与龙潭煤系之间的一段海相地层,时代为泥盆纪。其后,经李四光和朱森,李四光,黄汲清,陈旭,李毓尧,李捷和朱森等人不断详细研究,才将船山灰岩与孤峰层之间的一套灰岩层确定为栖霞组范围,自下而上划分为臭灰岩、下硅质层、栖霞灰岩(狭义)、上硅质层四部分,并建立四个筵类和三个珊瑚化石带(见下表)。时代相当于早二迭世。  相似文献   

15.
西藏泥盆纪海相红层的分布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宝玉  李明  武振杰 《地质学报》2019,93(10):2383-2402
在作者及前人对西藏地区泥盆纪地层学、古生物学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该区泥盆纪海相红层进行了初步的系统整理。共识别出6层(套)海相红层,它们是:早泥盆世扎西岗组海相红层(洛赫柯夫阶—布拉格阶)(XDRB1)和春节桥组上部海相红层(埃姆斯阶)(XDRB2),中泥盆世海通组海相红层(艾费尔阶)(XDRB3)和丁宗隆组底部海相红层(吉维阶)(XDRB4),晚泥盆世查果罗玛组(下部)海相红层(弗拉斯阶)(XDRB5)和羌格组顶部海相红层(法门阶)(XDRB6)。所有海相红层均形成于近岸或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因此,属于浅水-半深水陆棚红层,此外,还讨论了中国南方泥盆纪海相红层的分布及全球法门期海相红层广布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煤’,大家都知道必须到泥盆纪以后的地层中去找,更确切些说,泥盆纪以前的地层不可能有煤。可是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的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群众正以冲天干劲大办工业,在寒武和奥陶纪地层里发现了煤矿。 寒 武 系  相似文献   

17.
《地质论评》1959,19(1):27-27
广东省地质局最近在龙门县龙山系地层中发现笔石,含笔石地层与上复泥盆纪地层为不整合接触。这一事实澄清了  相似文献   

18.
张旗 《甘肃地质》2011,(2):1-10
为华北克拉通缺失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地层的记录,岩相古地理解释为一个古陆,我们研究认为它可能是一个高地。寒武—奥陶纪时华北克拉通为广泛的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指示为海台地势,地壳厚度〈30km。志留—泥盆纪时为一高地,地壳厚约〉40km。晚石炭世发育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壳厚度也在30km左右。高地的形成与构造挤压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李祖材 《地质论评》1951,16(1):122-122
广西产锰的地方,虽有十五六个县份,但主要的是桂平的本圭和武宣的三里圩两处,这两处地方的交通均很方便。地层方面,有泥盆纪前的龙山层,泥盆纪的连花山系,东岗岭系,榴江系,第三  相似文献   

20.
五通组过去称“五通群”,主要分布在苏、浙、皖一带。其时代争论已久,丁文江(1917)、李四光、朱森(1932)、李毓尧(1935),均认为应属泥盆纪,但缺少化石根据。斯行健(1936)在研究下石炭统植物化石时,将该组划归下石炭统最底部。潘江(1953)在南京龙潭擂鼓台附近的五通组上部,发现具中泥盆世色彩的胴甲鱼类(Antiarchi)化石,从而确认该组属泥盆纪。罗兴、潘鹏(1959)在上述含鱼化石层位中,又找到了晚泥盆世植物化石——Lep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