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湖北建始龙骨洞洞穴沉积地层年代存在疑问,对建始龙骨洞沉积剖面的154块样品进行了磁性地层学再研究,并建立了磁极性序列,结果显示龙骨洞沉积地层记录了单一的反极性序列,仅在距顶部0.93m处存在一个短期的正极性事件。将龙骨洞剖面极性柱与国际标准极性柱对比,反极性序列应对应于松山反极性时,正极性事件可对应于Cobb Mountain或者留尼旺正极性事件。如果龙骨洞沉积中的哺乳动物年代偏向早更新世,后一种对比方案可能更合理。由此龙骨洞哺乳动物群年龄为1.945—2.581Ma,古人类化石年龄为2.148—2.581Ma。  相似文献   

2.
着重论述了鄂西建始高坪龙骨洞的堆积 ,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高坪组。高坪组为一套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暗河沉积 ,岩性为黏土、亚黏土、砂质黏土 ,含巨猿化石 ,属早更新世早期 ,可与柳城巨猿洞堆积、周口店第 18地点、元谋组下部对比。龙骨洞的地层时代早于 1.93Ma  相似文献   

3.
程捷 《地层学杂志》2006,30(2):187-189
就施林峰同志对湖北建始龙骨洞“建始人”的时代提出的异议进行讨论。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沉积速率研究表明,龙骨洞古地磁柱的两个正极性事件应与奥都威亚时和留尼旺亚时对比。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内蒙古准格尔旗红粘土沉积进行了粒度和磁性地层研究.粒度分析表明,该红粘土序列的粒度分布特征与灵台、泾川剖面的第四纪古土壤、新近纪红粘土十分类似,结合野外观察基本可以确认其风成成因.磁性地层和碳同位素地层研究表明,准格尔旗剖面古地磁极性序列可与标准极性柱C3n.1r~C3An.2n极性段相对应,根据沉积速率外推,其沉积时代为4.13~6.61Ma.该剖面是迄今为止有年龄报道的纬度最高的红粘土沉积,表明黄土高原主体地区红粘土的北界至少在现代毛乌素沙漠以北,其分布北界比黄土更靠北.空间粒度对比表明,红粘土的空间粒度分异远远小于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表明新近纪粉尘沉积区至源区的距离远大于第四纪时期.  相似文献   

5.
松辽平原东部受第四纪差异性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特殊的更新世沉积地层。由于第四纪划分方案和地域差异,松辽平原东部中、晚更新世界限仍处于不确定状态。通过黑龙江省方正剖面的研究、中更新统顶部(149.6±10.4) ka光释光年龄和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以及区域剖面对比,认为将松辽盆地东缘中、晚更新世的界限年龄置于140 ka更适合地层实际情况。中更新世地层以河湖相、河流相和洪积相沉积物为主,完整的晚更新世地层应该包括下部的沼泽漫滩相黏土、亚黏土和上部亚砂土、黄土沉积。黑龙江省荒山剖面哈尔滨组下部可能由于相变而缺少沼泽漫滩相的沉积物。方正剖面与榆树东岗组剖面地层可以对比。中、晚更新世沉积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在中、晚更新世的地层界限处都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西部黄土高原糜子湾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该剖面厚度为164.4m,记录了15个正磁极性段和15个负磁极性段,可与标准极性表中从C5r.3r到C5En之间的极性带对比。根据极性界限用平均沉积速率外推,得到该剖面顶界年龄为约11.6MaB.P.,底界年龄为约18.5MaB.P.。糜子湾剖面位于已发表的QAⅠ中新世黄土剖面以东约30km,两剖面相同时代的地层在岩性地层结构和磁化率曲线波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与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一样,地层在空间上有很好的可对比性。文章的结果为从空间角度研究中新世环境变化行为提供了新剖面的年代地层框架。  相似文献   

7.
第四纪地层年代学格架的建立对于区域地层对比及古地理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永定河中下游地区廊固凹陷北部后王各庄村ACX02钻孔378 m岩芯沉积物的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特征,应用测井曲线及古地磁、AMS14C、OSL测年方法,对ACX02钻孔剖面进行详细地层划分、沉积相研究及地层年代学格架的建立。结果表明,岩芯记录了布容正向极性时、贾拉米洛极性亚时、奥尔都维极性亚时和高斯正极性亚时,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下更新统(Qp1)以河道相、泛滥平原相沉积为主,底界260 m;中更新统(Qp2)以湖沼相沉积为主,底界76.7 m;上更新统(Qp3)主要为河道相沉积,底界59.7 m;全新统(Qh)主要为泛滥平原相沉积,底界15.45 m。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研究了湖北建始高坪龙骨洞早期人类和巨猿生存时期的气候和环境。通过孢粉、氧化物、磁化率、哺乳动物化石研究表明,高坪地区在早更新世早期气候比较温暖湿润,但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古人类生存时的气温比现今高,但降雨量比现今少,而且在1.95~2.14MaBP和2.15MaBP发生两次比较明显的降温事件,降温幅度可达5~9℃。  相似文献   

9.
陆相含煤地层的定量学研究—定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肖氏图解对比法,对潮水盆地西大窑煤田陆相含煤地层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地区陆相含煤地层的复合标准剖面,获得5个等间时间界面值,并与传统划分方法进行比较,提出了定量地层(图解对比)的划分方案。依时间图解对比结果,纵向上划分出三个不同时间的煤组,并进行了远距离对比。计算出不同地段各钻孔的沉积速率,论述了各地段的沉积先后的差异、沉积速率与煤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时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金沟河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了该剖面精细的磁极性年代框架,并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的年代。金沟河剖面出露的新生代地层厚约4160m,由老到新依次为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塔西河组、独山子组和西域组。通过系统热退磁和剩磁测量,1285块样品获得特征剩磁,并由此建立该剖面自出露的安集海河组底部至西域组中部厚约3250m地层的磁极性柱。根据该剖面极性柱的变化特征和剖面中发现的两处脊椎动物化石,与2004年标准磁极性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金沟河剖面研究段地层的年代约为28.0—4.0Ma,其中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塔西河组和独山子组的年代分别约为28.0—23.3Ma、23.3—17.5Ma、17.5—13.2Ma和13.2—6.0Ma,根据沉积速率外推得到的西域组的年代约为6.0—1.1Ma。与前人划分的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的年代相比较,金沟河剖面磁性地层学确定的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和塔西河组的年代与前人的划分基本相符,而独山子组和西域组的年代则明显偏老。  相似文献   

11.
六盘山群磁性地层年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六盘山群磁性地层年代研究是认识鄂尔多斯西缘逆冲带和我国现今构造—环境格局形成的关键途径之一。通过对六盘山盆地中北部火石寨剖面厚730m的沉积地层进行高分辨率的古地磁采样测量,发现了11个长的正极性柱和11个短的负极性柱,可与标准极性柱M3n至M—"3r"段进行很好的对比,并与已有的生物化石资料显示的年代对应,从而获得六盘山群的年代约为127—100Ma。  相似文献   

12.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剖面磁性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红强 《第四纪研究》2007,27(6):1081-1091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剖面的环境磁学研究表明泥河湾盆地湖相地层的物源具有多重性,既有来自周边山地的风化碎屑,又有来自西北和北方沙漠地区的粉尘物质,导致了其古环境和气候记录的复杂性.湖相地层除记录了松山反极性时晚期和布容正极性时这两个大的极性时段以外,还记录了哈拉米洛极性亚时和另外3个短期极性漂移事件.磁组构参数表明东谷坨剖面的地层是在正常的重力分异条件下沉积的,且自沉积结束以来没有受到明显的后期扰动.磁化率最大轴的方位角显示东谷坨剖面处乃至泥河湾盆地东部的古水流方向主要(或大多数时候)为北北西-南南东向.  相似文献   

13.
王永  董进  杨劲松 《地球科学》2020,45(7):2662-2672
哈尔滨荒山剖面是东北地区第四纪典型剖面,因缺乏绝对年龄数据,关于其地层划分及时代还有不同认识.对荒山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并与AMS14C、OSL等年代学数据相结合,重新厘定了荒山剖面第四纪地层的年代框架.结果表明,荒山剖面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时晚期至Brunhes正极性时的沉积,B/M界线位于剖面下部46.7 m,剖面起始沉积年龄早于0.90 Ma.根据AMS14C和OSL年龄确定了全新统和上更新统的底界,对第四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分层标志及顶、底年龄进行了分析,确定第四纪各个岩石地层单位的时代分别为:坦途组的年龄为~12 ka BP,顾乡屯组的年龄为12~79 ka BP,哈尔滨组的年龄为79~138 ka BP,上荒山组的年龄为138~580 ka BP,下荒山组的年龄>900 ka BP.据此建立了荒山剖面第四纪地层系统,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九江地区网纹红土的时代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发育网纹红土。本文对九江长虹大道剖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剖面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河流相冲积砂砾石、以发育水平状网纹为特征的铁质网纹红土、以垂向网纹为特征的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和风成下蜀黄土,分别厚3.3、4.5、5.9、3.6和4.1m。磁性地层研究结果,布容正向极性带/松山反向极性带的界限出现于网纹红土层中部,距顶深部12.9m处;贾拉米洛正向极性亚带出现在铁质网纹红土层中,距顶深度15.1-16.1m处。根据CandeandKent古地磁极性年表的模式年龄和热释光年龄,计算出沉积速率,进而计算出各层的界限年龄。结果表明,铁质网纹红土沉积于1232-869kaBP;网纹红土大约沉积于869-392kaBP;红色粘土沉积于392-101kaBP。九江长虹大道剖面代表了该地区从河流沉积、铁质网纹红土、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到风成黄土沉积的演变过程,并显示出准0.4 Ma的周期变化。这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构造层和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变化所反映的准0.4 Ma构造气候旋回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北天山西段果子沟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由下到上分为喀英迪组、塔尔恰特组和塔里萨伊组。喀英迪组和塔尔恰特组为间冰期沉积,塔里萨伊组为冰期沉积。喀英迪组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屑粗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组成,平行层理、水平纹层、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及槽状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为海相沉积,可划分为滨海亚相(包括混合坪微相和沙坪微相)和浅海陆棚亚相(包括正常浅海微相和浅海风暴沉积微相);塔尔恰特组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泥质含量较高,大量发育水平纹层,具3个由深变浅的沉积序列,为浅海亚相碎屑沉积;塔里萨伊组为冰期沉积的冰碛岩,划分出基底冰碛亚相、冰前滨海亚相以及冰筏海洋亚相。通过沉积类型、沉积序列、沉积相划分以及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地层对比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该套地层不应该属于震旦系,而应归属于南华系,并认为该区喀英迪组和塔尔恰特组可以与库鲁克塔格地区南华系中统的黄羊沟组对比,塔里萨伊组可以与库鲁克塔格地区南华系上统的特瑞爱肯组对比。此外,还根据南华系岩石学特征对伊犁地区是否存在古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宁夏固原新生代寺口子剖面的古地磁年代研究,获得该剖面始新统寺口子组共记录的15个正极性和14个反极性,可以与标准极性柱C21n—C11n.1n段进行很好的对比,通过多种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年龄为47.906—29.401Ma。这一年龄区间正好与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其他新生代断陷盆地(如渭河盆地、银川盆地等)接受沉积的时代基本一致,宁南盆地的发育与这些周缘新生代断陷盆地很可能具有相同的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和盆地属性。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干清  张维杰 《现代地质》1995,9(2):149-161
本文讨论了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纪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接触关系,认为本区二叠纪地层应包含大石寨组与哲斯组,缺失晚二叠世沉积;描述了代表本区地层序列演化的典型剖面,并对各单位在区域上的延伸及其对比关系进行了简述,认为本区二在纪地层的区域对比应以火山事件沉积为主线,以地层序列演化及生物化石为标志,而不应以岩性相及厚度为主要依据;根据区域地层序列演化分析,认为大石寨组与哲斯组之间的不整合是本区构造事件的代表性界面。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中部地区高特格产出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组合代表了该地区新近纪哺乳动物群序列中最年轻的成员,在研究蒙古高原动物群的演化与生态环境变化上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等开展了对含化石地层剖面的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研究。研究发现,这套地层主要携磁矿物为磁铁矿和矫顽力谱较宽的针铁矿。由于岩石的磁化强度很低,难以直接获得特征分量,然而通过低温分量的重磁化大圆弧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特征剩磁的磁极性,从而建立了该剖面的磁极性地层柱。在27.65m厚的剖面上,共获得四个正、反极性带::N1-R1-N2-R2,R1对应于C3n.lr,N2对应于C3n.1n。高特格动物群出露在C3n.1n-C3n.1r之间,绝对年龄在4.180~4.480Ma之间,含化石层(22.65m厚)平均沉积速率为65.2m/Ma。据此推断出采样剖面的年代在4.072-4.496Ma之间。  相似文献   

19.
二连盆地下古近系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古地磁的测试结果表明,蒙古高原二连盆地努和廷勃尔和与呼和勃尔和地区剖面早古近纪地层共记录了5个正极性段与6个负极性段,通过与2004年标准极性年代表对比,确认其可与C21r-C26r之间的极性带对应。脑木根组以晚古新世沉积为主,同时接受了始新世最早期部分沉积及少许中古新世;阿山头组跨越了早—中始新世,持续时间较长;伊尔丁曼哈组的时代为中始新世。同时,确定了含Lambdopsalis,Prionessus及Palaeostylops的化石层的时代为晚古新世最早期;Gomphos层的年龄大致与古新世-始新世界线的年龄相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中国北方5.30Ma以来含丰富哺乳动物化石的典型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建立5.30Ma以来中国北方陆相哺乳动物群与磁性地层序列对比。中国黄土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黄土年龄约2.50MaB.P.,其中发现有午城动物群、公王岭动物群、阳郭动物群、陈家窝动物群与靖远动物群。三门组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带下段,年龄约1.20—2.50Ma,其中发现有三门动物群。静乐剖面的静乐红土对应于Gauss正极性带上段,年龄约2.50—3.00Ma,其中发现有静乐贺丰动物群。游河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2.50—3.40Ma,其中发现游河动物群。泥河湾沉积对应于Brunhes正极性带、Matuyama负极性带、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0.13—3.40Ma。其中小长梁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上段(含Jaramilo亚带),年龄约0.13—1.00Ma(其中含化石及石器地层年龄约0.90—1.00Ma)。榆社盆地麻则沟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2.50—3.40Ma),高庄组记录了Gilbert负极性带(3.40—5.30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