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1,(7):12-13
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九五”期间,承担和参与国家海洋863计划、“九五”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和重点基金、科学院和省市地方等各个层面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的海洋核心战略计划的5项基本内容,包括海洋与大气,生物物理相互作用,海底活动,平台与传感器技术,大尺度大洋环流及其应用价值,同时介绍了关于潜水器冰架考察和英国海洋表层与低空大气研究这两项重要的海洋计划.  相似文献   

3.
浅谈科技成果管理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果管理是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科技计划从项目立项到验收结题的全过程管理。随着市场经济及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对科技成果管理与推广工作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形成的科技成果在国家科技成果中占有主导地位,是国家科技成果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评述了2003年10月27-30日在北京召开的“大洋中脊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要介绍了国际大洋中脊协会(InterRidge)的机构组成、任务和工作进展.以及今后大洋中脊地质研究的发展趋势。这次会议后,中国已成为InterRidge计划的参与成员国(Associate Members)以此为契机,尽快启动中国InterRidge计划,结合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以及大洋专项和其他深海调查研究工,有望实现我国在大洋中脊及相关研究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深海研究领域的整体调查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5.
国际洋中脊研究的发展态势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洋中脊研究的国际研究战略与计划进行分析,具体包括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国际洋中脊协会(InterRidge)和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的相关研究规划和资助项目。此外,结合洋中脊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VOSviewer和Histcite软件综合分析了洋中脊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美国的洋中脊研究实力最强。中国近3年的发文比例非常高,表明越来越关注该领域的研究。中国洋中脊研究的主要合作对象是美国。热液生态系统与洋中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目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分析结果可以为我国的洋中脊研究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4):F0003-F0003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是一所公益性综合型海洋科学研究所。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国家攀登计划、国防建设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科技部基础性研究项目和公益性研究项目、国家海洋勘测专项、国家勘界办专项、国家海洋局科技专项、福建省重大科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际海洋物理科学联合会(IAPSO)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极地海洋学、卫星海洋学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本计划、国家社会公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方面的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王美功 《海洋信息》1998,(7):F004-F004
参加“南海季风实验”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轮,载着63名斗志昂扬的船、队员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于1998年4月24日从青岛港起航。笔者就有关海洋气候研究访问了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中科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背景 欧盟现有人口3.8亿。随着工业基地的不断扩大,欧洲贸易增长已跃居世界的巅峰。对欧洲来讲,这种经济腾飞多亏欧盟形成所激发出来的潜力。更重要的是,海洋事务在欧洲经济发展中起了主要作用。 通过合作计划、国际投标和各国自己的发展项目,欧洲的海洋学计划、海洋技术和海洋工程随着经济增长已有很大发展,而且目前正大  相似文献   

10.
渤海典型海岸带滩涂生境、生物资源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项研究为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源与修复技术领域课题“渤海典型海岸带生境修复技术”中的02专题“滩涂生物资源修复技术与示范”(2002—2005年)。笔者恩师我国箸名海洋生物学家吴宝玲教授、海洋农牧化专家徐绍斌教授从80年代开始就鼎力呼吁重视保护、修复渤海生态系统的安全,但他们生前无缘实现这一科学发展理念。时至今日,渤海生存抑或死亡,已别无选择。该项目是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第一个有关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的课题,有幸亲躬项目研究,以承继慰籍俩位恩师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11.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及我们的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G O O S- the Global Ocean Observing System) 是一个新型的、根据用户需要对海洋资料进行获取、收集、质量控制和分发的全球性业务化系统。它由气候、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健康、海岸带环境和海洋服务等五个模块组成。 G O O S 计划目前已由概念设计阶段进入到地区性示范阶段,东北亚 G O O S 计划和欧洲 G O O S 计划已取得一些进展。 G O O S 计划已受到世界各海洋国家的关注和支持,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 G O O S 计划的背景、目标、任务和 G O O S系统的构成,简述了迄今取得的进展,讨论了我们从参与 G O O S 计划可获得的效益,并对我国实施 G O O S 计划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赤潮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最近10多年的赤潮典型事件、研究进展为主要依据,综合论述了国内外赤潮发生的新特点。分别从组学技术、食品安全与公共健康、赤潮生物学、赤潮监测与预测预报、赤潮应急处置等几方面,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还回顾了我国赤潮研究的主要发展历程,结合科技部2017年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我国近海致灾赤潮形成机理、监测预测及评估防治技术"项目,展望了我国赤潮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月21—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简称"南海深部计划")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召开了2016年度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年会共有来自海内外39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0多位专家和研究生参加,收到约130份会议摘要。于2010年启动的"南海深部计划",旨在将南海现代深海过程与地质演变相结合,揭示边缘海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再造边缘海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14.
方竹 《海洋世界》2005,(12):41-42
自由漂浮式“阿尔戈”海洋研究机器人研究者成功的观测计划始于2000年,这将是全世界关注的陆地海洋监控系统一部分,并已获得两项里程碑:完成“阿尔戈”全球海洋观测网计划的2/3;用联合国投放的浮标采集了大约5.5万份剖面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海洋息息相关。因此,许多沿海国家均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和海洋新秩序的建立,进一步促使沿海国家更加关注海洋性基础研究的发展,把其作为海洋科技发展计划、规划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推进,一些多学  相似文献   

16.
紫千 《海洋信息》1999,(3):15-15
1998年11月30日~12月4日,法国、英国、葡萄牙、加拿大及中国的40多名专家学者聚会青岛,参加欧盟项目——中国海湾养殖容量第一次工作组会议,交流各自的养殖容量研究经验,讨论确定项目的详细实施计划以及任务分工等。 养殖容量的研究是世界各沿海国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海湾养殖容量及海水养  相似文献   

17.
痕量元素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形成了新的国际科学计划———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GEOTRACES)。锰是GEOTRACES关键参数之一,国际GEOTRACES组织推荐各国组织的GEOTRACES航次对其在全球大洋中的分布进行重点研究。本研究就痕量元素锰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介绍了锰在海洋中的来源及输送通量、分布、水体中的赋存形式及其迁移转化、生态学功能以及主要的分析方法等。总结了在这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莫杰 《海洋信息》1997,(4):22-23
大洋钻探计划(ODP——Ocean DrillingProgram)以美国为首,还有英、法、德、日、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个成员参加。其主要的目标与任务是:通过对大陆边缘、大洋底盆地、海脊、岛弧和海沟等不同海域的钻探,特别是对洋壳玄武岩层的钻探,调查研究陆架边缘的构造、海底沉积物的层序、沉积动力、沉积模式与成岩成矿作用;调查研究大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的4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及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1983),是20世纪地球科学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30余年来一直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前沿,导致了学科的一场革命。我国经国务院领导批准于1998年春正式加入大洋钻探计划,年付50万美金,成为第一个“参与成员”(Associated Member)。4年来,已经取得重大进展。(1)成功地在南海实施了ODP184航次。这次在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和主持下的航次在南海二、三千米深水区的6个站位取岩心5000多米,实现了中国海大洋钻探零的突破,使我国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在航次结束后的研究中,我国取得的成果也遥遥领先,不仅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取得了西太平洋区迄今为止最佳的深海沉积记录,而且在气候演变周期性、亚洲季风变迁和南海盆地演化等方面也获得了大量创新成果,其中包括学术上的突破性进展,目前正在逐步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中。(2)促进了我国深海基础研究及其基地建设。加入ODP4年来,我国深海基础研究迅速发展,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季风的海洋记录)后,又于2000年底启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并实现了“深海“973”项目和“大洋专项”的相互结合,已有教育部、中科院、海洋局、国土资源部等10多个实验室或研究所在不同程度上加入深海基础研究,其中包括至少6所重点大学,已经初步建成了以深海研究为重要目标的重点实验室,初步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3)啊我国在有关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尽管我国支付的成员费只占ODP整个预算的百分之一强,但是,4年来所起的作用已远不以此为限,特别在筹备新的“整合大洋钻探”计划中,我国代表在有关专业组中的席位已应邀由2个增至4个,仅2001年春以来一年内就有3次大洋钻探的国附我国举行。4年来,在ODP和筹备中的IODP方面,至少有6批共数十人次访华,是20世纪90年代新加入ODP成员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大洋钻探是一项长周期、高层次的国际科研计划,4年来我国以南海航次为中心的研究成果刚开始产出,预计近两年内将达到高潮,而随此建立起来的队伍和基地也可望在未来几年在更大领域范围内进入国际前沿,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10,(4):6-6
研究人员复原了一个古人类头骨,结果发现今天人类的大脑已经发生了“压缩” ·人类喜欢将自己描述为受大脑而非肌肉驱动的高级生命形式。而一项对一枚古代头骨复原的计划给世人带来惊奇,它为人类的大脑已经开始缩小的理论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