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矿渣磷酸镁水泥的力学性能和水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炉矿渣作为磷酸镁水泥(MPC)的活性混合材料,研究了MPC的凝固时间、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并探讨了矿渣MPC的作用机理。实验固定磷镁比为25%,硼镁比为7.5%,矿渣掺量分别为磷镁总质量的0%、10%、20%、30%和40%。结果表明,矿渣参与了水化反应并提高了MPC的胶凝性能,随着矿渣掺量增大,矿渣MPC的抗压强度提高,但矿渣水化产生的膨胀应力会破坏MPC的内部结构,因此其抗折强度随矿渣掺量增大而降低。矿渣MPC的主要水化产物为六水合磷酸镁铵(MgNH4PO4.6H2O),矿渣的掺入使凝胶相增加,并有部分Ca2+进入MgNH4PO4.6H2O晶格,使水化产物的形貌、大小发生变化。样品中剩余较多死烧镁和矿渣颗粒,可起骨料作用。  相似文献   

2.
矿产开采过程中,大规模不合理的矿渣堆弃以及高强度降雨等所引发的矿渣碎屑流,对矿山的正常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由于矿渣堆普遍沿沟谷呈串珠状分布,若下级渣堆受到上级矿渣碎屑流的冲击、加载作用,其失稳起动概率及渣流量将明显增加,这种空间逐级影响所表现出的灾害链效应是矿渣碎屑流灾害作用的重要特征。以小秦岭乱石沟为例,在对研究区内矿渣堆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首先以矿渣堆高度、坡度、方量、是否堆载振动、底床坡度以及降雨汇流累积量6项指标对矿渣堆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其次,采用UBCDFLOW方法,考虑碎屑流的路径宽度、平均坡角及流动类型,估算碎屑流的滑移距离。最后,在此基础上从风险评价与预测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矿渣堆碎屑流的链状逐级影响,以及下级渣堆位于上级渣堆碎屑流冲击范围内的相对位置,得到灾害链效应下的矿渣堆危险性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灾害链效应后,乱石沟内受碎屑流影响的矿渣堆的破坏概率明显增加,研究结果也为矿山沟谷流域矿渣堆灾害的风险评价及防治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矿渣粉加固粉土的相关理论。将矿渣粉在加固土中的作用归结为火山灰胶凝效应和微集料填充效应,而火山灰胶凝效应又可进一步归结为水化作用、激发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认为微集料填充效应与矿渣粉细度极为相关;用框图归纳了矿渣粉加固土的两种作用效应。进行了矿渣粉、石灰粉加固土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水稳定性、冻稳定性、温度收缩和干燥收缩等路用性能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矿渣粉加固土所测路用性能指标优于石灰粉加固土。为工程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袁俊航  隆威 《探矿工程》2015,42(6):71-75
采用工业废弃物——酸性矿渣粉取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以激发酸性矿渣粉活性、提高砂浆综合性能、降低矿山充填成本为目的而进行试验研究,以抗压强度为指标,通过单一激发剂、复合激发剂激发酸性矿渣粉制成胶凝材料的试验,确定了激发酸性矿渣粉活性较好的激发剂,然后选取了4种激发剂进行正交试验,得出了3个不同龄期的最优激发配方。解决了酸性矿渣粉难被激发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家口宣化地区存在大量具有潜在危险的松散矿渣堆积体,文章以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响水沟松散矿渣堆积体为研究对象,对矿渣的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力学性质等进行详细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渣堆积体属砾质砂土,粘粒含量少,且级配不良,松散易流动。同一干密度下,随含水率增加,矿渣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含水率为15%时,其粘聚力最低,表明响水沟矿渣堆积体失稳启动下滑的界限含水率可能在15%左右。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拟合得到粘聚力与含水率关系公式,初步预测矿渣碎屑流启动下滑的临界含水率。这一认识对该区矿渣堆积体的稳定性评价及碎屑流灾害预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毅  刘鑫  孙喜丽 《探矿工程》2016,43(10):87-91
2013年7月4日,石棉县广元堡地区发生特大矿渣泥石流,给沟口的广元堡社区人民造成严重威胁。由于矿渣泥石流的特殊性,国内泥石流应急抢险治理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结合广元堡后沟矿渣泥石流应急抢险工程实例,对泥石流的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介绍了泥石流应急治理的方案和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7.
基于离散元的矿渣泥石流运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渣具有散粒体的基本特征,在降雨作用下可以启动形成泥石流。为了解矿渣堆积物质启动形成泥石流的过程与降雨强度的关系,利用PFC~(2D)颗粒流软件对该矿渣泥石流进行不同雨强工况下的数值仿真,探究矿渣堆积体演化为泥石流的形态变化,揭示矿渣堆积体作为泥石流物源在降雨作用下颗粒位移和速度的变化规律,总结该矿渣型泥石流启动到暴发过程中颗粒内部力学特征。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认识矿渣泥石流的启动机制、运移规律以及泥石流防治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棉县后沟是一条典型的自然泥石流和矿渣泥石流并存的泥石流沟。本文以石棉后沟为例,结合早期自然泥石流、矿产开采以来矿渣泥石流、以及2013年7 4复合型泥石流,总结了自然泥石流和矿渣泥石流的复合效应,包括泥石流物源补给的多元效应、泥石流发展演化的逆转效应、泥石流起动发生的复杂效应、泥石流动力沿程的放大效应、泥石流致灾破坏的链式效应。对照泥石流对已建防治工程的破坏,提出了自然泥石流和矿渣泥石流复合型泥石流沟防治对策,建议充分利用起动位置和物源集中补给位置的差异,加强对中上游及支沟自然泥石流起动和运动的拦挡防治,最大限度减小自然泥石流对下游矿渣防护工程的基底侵蚀和冲击破坏,从而保障综合防治工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矿渣胶凝材料固化软土的力学性状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矿渣胶凝材料固化软土,既可利用工业废渣,又能减少水泥的用量。以矿渣胶凝材料固化黏土、砂土二种软土。发现矿渣胶凝材料加固软土的效果远好于水泥、石灰,其9 %掺量的固化土28 d的无侧限强度达到2.0 MPa以上,普遍高于15 %掺量的水泥固化土,且其28 d固化土的软化系数普遍高于90 %以上,固化黏土后CBR值远高于同掺量的石灰固化土。X衍射结构分析表明,矿渣胶凝材料水化时产生的高强难溶的矿物晶体是其固化软土效果好的主要原因。因此,矿渣胶凝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软土加固材料。  相似文献   

10.
黄家华  冯文凯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25-2023010025
受台风“尤特”登陆影响,台风暴雨直接激发兴宁乌石坑沟特大矿渣型泥石流灾害,物源巨大,潜在危害极大。笔者等通过现场调绘及室内试验,对本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动力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此类泥石流致灾机理及危害性评价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其独特的流域地形特点为泥石流形成的基本因素,以沟道堆积物为主的丰富矿渣型物源是基础条件,高强度的台风暴雨是直接激发因素,与矿山开采、矿渣随意堆放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扩大了灾害规模。泥石流形成过程与动力特征为前期强降雨—崩滑碎屑流—矿渣型泥石流—台风暴雨—沟道堵塞雍高—溃决、规模放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碱渣和矿渣作为固化剂,水玻璃作为激发剂,对高含水率疏浚淤泥的强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并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探讨固化机理。研究表明,在对含水率为110%疏浚淤泥固化的正交试验中,碱渣、矿渣和水玻璃掺量越多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越大,影响3 d强度的因素主次关系为碱渣>水玻璃>矿渣,而7 d和28 d时变为水玻璃>碱渣>矿渣,水玻璃对28 d强度的影响显著。当水玻璃掺量一定而碱渣与矿渣总掺量相同时,碱渣对固化淤泥的作用强于矿渣。固化土中的水化产物包括钙矾石、水化氯铝酸钙、水钙沸石和水化硅酸钙等,其填充和胶结作用使淤泥强度得到提高。研究确定了满足一般填土工程要求的固化方案,为碱渣和矿渣作为高含水率淤泥固化剂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支持。  相似文献   

12.
黄家华  冯文凯 《地质论评》2023,69(4):1387-1397
受台风“尤特”登陆影响,台风暴雨直接激发兴宁乌石坑沟特大矿渣型泥石流灾害,物源巨大,潜在危害极大。笔者等通过现场调绘及室内试验,对本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动力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此类泥石流致灾机理及危害性评价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其独特的流域地形特点为泥石流形成的基本因素,以沟道堆积物为主的丰富矿渣型物源是基础条件,高强度的台风暴雨是直接激发因素,与矿山开采、矿渣随意堆放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扩大了灾害规模。泥石流形成过程与动力特征为前期强降雨—崩滑碎屑流—矿渣型泥石流—台风暴雨—沟道堵塞雍高—溃决、规模放大。  相似文献   

13.
德阳市西北部矿渣呈散点状分布,其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水土流失问题.在野外对矿渣分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矿渣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进行影响分析和环境评价,并针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最大程度减轻矿渣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李永文 《地下水》2023,(2):105-107
本文利用平板法和JYJC CABR NES测定仪,研究探讨了不同矿渣粉与粉煤灰掺量对水工混凝土收缩与抗裂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水胶比相同情况下,采用矿渣粉或粉煤灰等量替代水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及抗裂性能,粉煤灰相比于矿渣粉具有更优的开裂抑制效果;混凝土开裂与收缩具有显著相关性,早期收缩与其早期开裂密切相关,混凝土掺矿渣粉或粉煤灰时的收缩量较小和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均较小。  相似文献   

15.
郭英  刘晓晓  杨少华  申健 《城市地质》2015,(Z1):227-231
本文以华蓥市矿渣型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结合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探讨了华蓥市矿渣型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其危害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试验所用原料有镍渣、高炉矿渣和少量的石英粉。镍渣来自甘肃金川公司,是闪速炉熔炼后的水淬渣。其粒径在1~5mm。试验采用的水淬高炉矿渣来自北京首钢集团。石英粉采用化学分析纯,其中SiO2的含量大于99.6%。镍渣、高炉矿渣的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每年排放的矿渣、粉煤灰固态工业废弃物达数亿吨,大部分矿渣、粉煤灰具有潜在的活性和胶凝性,经过激发活化可以变成极好的活性矿物掺和料或者胶凝材料。本实验采用不同粉磨方式对矿渣-粉煤灰基胶凝材料的影响进行研究,拟探寻出一种最佳的粉磨矿渣-粉煤灰基胶凝材料的工艺。  相似文献   

18.
软土深层搅拌桩的水泥土抗腐蚀性室内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深港西部通道填海区深层搅拌桩在滨海地下水环境中施工的需要,对水泥土在自来水、地下水、海水及Na2SO4溶液环境下的抗腐蚀性进行了室内研究,研究表明以纯水泥为固化剂的水泥土在腐蚀性地下水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较差,增加矿渣、粉煤灰的含量,能增强水泥土抗腐蚀性;分析了固化剂中矿渣、粉煤灰掺入量对水泥土抗压强度及抗腐蚀性的影响规律,即固化剂掺入比不变的情况下,用矿渣、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能大幅度提高水泥土的抗压强度,同时改善其抗腐蚀性;得出了抗腐蚀性能良好的水泥土配方,即矿渣、粉煤灰的质量占固化剂的40%~60%,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含有毒重金属的尾矿渣场复垦还田的安全经济技术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的难点。为了探索尾矿渣场复垦还田后,种植农作物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笔者开展了小秦岭金矿区尾矿渣场不同覆土厚度农作物种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渣为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尾矿渣、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排序为Pb>Cd>Hg;成熟中后期的农作物内重金属超过国家标准的风险高于成熟早期,叶菜类、果实类蔬菜及粮食类作物的风险主要来自Hg、Pb、Cd;块根类蔬菜是比较安全经济的种植作物,其中萝卜、土豆、青菜的经济安全种植厚度应大于40cm、50cm、70cm,在最大覆土厚度90cm上种植其他农作物也是不安全的;种植农作物后,土壤中Pb、Cd减少量与尾矿渣上覆土厚度有一定相关性,而Hg元素还与自身的挥发性有关;农作物对重金属的选择与重金属在黄土中的迁移能力是影响农作物吸收重金属的重要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可为研究金矿尾矿渣复垦还田的安全技术方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惠芬  王瑞霞  申健 《城市地质》2015,(Z1):232-237
矿渣型堆积边坡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本文从金桥煤矿矿渣型堆积边坡的结构特征,变形破坏特征.岩土工程条件入手,通过堆积边坡形成机制和破坏模式分析,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传递系数法,建立了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对边坡的稳定性分不同工况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与建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