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0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超 《气象》2011,37(2):242-248
2010年1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单一极涡,极涡中心位于新地岛以北,强度比常年略偏强.中高纬环流呈三波型分布,其中欧洲大槽较常年同期偏强,东亚大槽强度接近常年同期.亚洲以正高度距平为主,只有西伯利亚地区呈现负距平,表明冷空气势力较常年同期偏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接近常年同期,强度略偏弱,脊线位...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利强 《气象》2010,36(7):174-179
2010年4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分布成偶极型,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呈四波型分布,四个大槽的强度偏弱,南支槽接近多年平均位置,但强度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弱于常年。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9.1℃,较常年同期偏低1.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6.1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2.3 mm。月内,西南旱区多次出现降水过程,大部地区旱情缓解;此外我国共出现5次沙尘天气过程;部分省(市、区)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  相似文献   

3.
饶晓琴  马学款  黄威 《气象》2015,41(3):380-387
2014年12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异常偏强,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型,东亚大槽偏强,冷空气活跃;南支槽位于70°E附近,较常年同期明显偏西,不利于水汽向我国中东部地区输送;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9 mm,比常年同期(10.5 mm)偏少24.8%,其中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偏少8成以上。全国平均气温为-3.4℃,较常年同期(-3.2℃)偏低0.2℃;月内气温变化显著,呈“前冷后暖”的特点,上、中旬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0℃,下旬转为偏高1.1℃。月内,我国出现了5次明显的冷空气过程和4次雾霾过程以及1次大范围的降水过程。北方多地出现极端日降温事件,东北局地遭受雪灾;下旬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4.
2011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妮 《气象》2011,37(7):906-912
2011年4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现单极型,且偏向西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现三波型分布,亚洲中高纬地区为一槽一脊形势。东亚大槽较常年同期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弱,南支槽接近常年同期。2011年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3℃,较常年同期偏高1.0℃,西北地区大部气温明显偏高。4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1.4mm,较常年同期偏少22.4mm。月内共出现4次冷空气过程和4次沙尘天气过程,部分省(市、区)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  相似文献   

5.
2013年1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梦瑶  何立富 《气象》2014,40(3):381-388
2013年12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极涡呈偶极性分布,中心气压均较常年平均偏低,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型;南支槽较活跃,平均位置大致位于90°E附近,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5.4 mm,较常年同期(10.5 mm)偏多46.7%;但地区差异较大,南方较常年同期偏多2~4成,淮河以北偏少,其中华北、黄淮等地几乎无降水。全国平均气温为-2.8℃,较常年同期(-3.2℃)偏高0.4℃;就区域来看,呈现“北暖南冷”的特征。月内,我国出现3次主要的冷空气过程和1次主要的降水过程。南方地区中旬出现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和持续低温天气;中东部地区分别于上旬和下旬各出现一次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6.
樊利强 《气象》2012,38(3):358-364
2011年12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但位置偏向西半球。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其中西欧大槽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东亚大槽强度偏弱,南支槽和副热带高压位置接近常年同期,但南支槽强度偏弱,不利于水汽输送。月内我国出现了2次主要的冷空气过程。12月,全国平均气温-3.8℃,略高于常年同期(-3.9℃)。月内,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5 mm,较常年同期(9.8 mm)偏少23.5%。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广东大部、青海西部、西藏中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  相似文献   

7.
赖芬芬  何立富 《气象》2014,40(2):253-260
2013年1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极圈内,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小;南支槽平均位置大致位于80°E附近,同时,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2.5 mm,较常年同期(18.8 mm)偏多19.7%。全国平均气温为3.6℃,较常年同期(2.9℃)偏高0.7℃。月内,我国出现3次冷空气过程和6次较强降水过程。东北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雪过程,部分地区出现暴雪到大暴雪;台风海燕给华南地区带来较大风雨影响;北方冬麦区及江南大部出现明显降水,干旱缓解;由于冷空气势力弱,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频发,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青 《气象》2011,37(4):508-512
2011年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中心位于北美北部,强度比常年同期偏弱.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现三波型分布,东亚大槽、北美槽强度偏弱,西欧槽接近常年同期,东亚锋区明显南压.南支槽位于90°E附近,强度与常年相当.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弱.1月主要气候特点:全国平均气温为-8.3℃,比常年同期(-5.9℃)偏低2.4℃,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2 mm,比常年同期(12.1 mm)偏少3.9 mm.华北、黄淮等地区干旱持续发展,冷空气活动频繁,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严重.月内有3次中等强度冷空气及6次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9.
2017年3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尤悦  张涛  陈义 《气象》2017,43(6):762-768
2017年3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偏强且呈单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弱,南支槽强度较常年偏强。3月全国平均气温4.5℃,较常年同期偏高0.4℃;全国平均降水量36.2 mm,比常年同期(29.5 mm)偏多22.7%。月内我国东部地区有2次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南方地区有3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北方地区有2次沙尘天气过程;江苏、湖南等省局地遭受风雹袭击。  相似文献   

10.
王璠  张芳华 《气象》2016,42(5):643-648
2016年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大;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强,南支槽较常年同期偏弱,不利于水汽向我国输送。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2.3 mm,较常年同期(17.4 mm)偏少29.3%,全国平均气温-1.6℃,接近常年同期(-1.7℃)。月内,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西北地区出现今年首次沙尘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斜压模演变所揭示的武汉暴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8年7月21—22日发生在武汉附近的大暴雨过程的大气正、斜压分量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流场正压分量的演变与此次大暴雨的酝酿、发展和消亡具有内在的联系;正压分量在暴雨区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低空急流耦合形势;正、斜压平均相对模的演变与暴雨生命史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A case study of aircraft measurements in the vicinity of a warm front over the North Sea is presented. Measurements of ozone, carbon monoxide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at several altitudes behind a dissipating warm front by the U.K. Met. Office's C130 aircraft, operated by the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Flight on 3rd October 1997.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arm conveyor belt (WCB), the main air flow associated with mid-latitude cyclones,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transport boundary layer air containing ozone and its precursors into the free troposphere.Three distinct air masses were identified by changes in the parameters measured. Trajectory analyses together with synoptic charts showed that these air masses corresponded to a WCB and air ahead and behind it, and that the WCB consisted of marine air from the boundary layer and lower free-troposphere. The WCB was clearly identifiable as a distinct chemical air mass that retained its integrity even after the warm front began to dissipate; it contained lower ozone than the surrounding free tropospheric air due to its remote marine origin.  相似文献   

13.
通过赴日考察,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江西省防灾减灾工作的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京风沙天气基本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郭发辉  郝京甫  宣捷 《气象》2002,28(8):51-54
为了研究自然地表面向大气排放尘埃的源强分布,对北京1961-2000年的风沙天气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且从防治大气尘污染的目的出发,对影响自然地表起尘速率的某些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广东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气象应急响应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了百年一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广东的受灾程度属80年一遇,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分析发现:灾害过程在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发生的,与欧亚地区持续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在"北脊南槽"和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的形势下,冷暖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频繁交汇,使对流层中低层形成逆温层和局地经向环流产生异常,造成了此次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面对灾害引发的公共事件,广东省气象部门打破常规、准确预警,启动预案,通过媒体和"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传播权威的公共预警信息,为安定民心、稳定社会、减少灾害起到积极作用.灾后反思发现,山区冰灾的监测、灾害的评估、公共信息发布等的能力和规范均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报告第三章开展了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和风险,以及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脆弱性和适应评估。AR6明确指出,人为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显著地改变全球和区域海洋的气候影响驱动因子,包括海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缺氧,以及营养盐浓度变化等海洋物理和化学因子。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海洋热浪发生的频率已增加了1倍,到21世纪末期可能增加4~8倍。气候影响驱动因子的变化已经对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海洋变暖使得海洋物种自1950年代以来以(59.2±15.5) km/(10 a)的速率向极地方向迁移,导致热带海域生物量减少,中纬度海区热带化,极地和亚极地海区浮游植物生长期提前;2)频繁发生的海洋热浪事件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某些海洋生物的耐受极限或其气候临界点,如暖水珊瑚的大规模白化、死亡,海草和大型海藻的大面积消失;3)海洋变暖、缺氧和酸化使得河口区生物群落结构改变,赤潮等有害藻华事件频发,近海和大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下降;4)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带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生态系统的退化;5)未来全球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风险将不断加剧,尤其是在热带和北冰洋海区。其中,当全球升温1.5℃时(最快到21世纪40年代,SSP5-8.5情景),暖水珊瑚礁预计将减少70%~90%;当升温2℃时,几乎所有的(>99%)暖水珊瑚礁将会消失。目前人类社会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建立海洋保护区和红树林生态修复)已越来越不能应对日益增长的气候风险,迫切需要发展变革性的行动措施,推动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发展,并需尽快采取强有力的减排措施以减缓全球变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e Kore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KMA) has processed the data from the advanced TOVS(ATOVS) onboard NOAA-16 satellite since May 2001. The operational production utilizes the AAPP(ATOVS and AVHRR Processing Package) of EUMETSAT and IAPP (International ATOVS ProcessingPackage)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For the initial guess profiles, the predicted fields (usually 6 to 12hour forecasted fields) from the global aviation model of NOAA/NCEP are used. The average number ofprofiles retrieved from the ATOVS data is about 1,300 for each morning and afternoon orbit at about 18 and06 UTC, respectively. The retrieved temperature and dew point temperatures are provided to forecastersin real time and used for initialization of prediction models. With the advanced microwave sensor (AMSU;Advanced Microwave Sounding Unit), accuracy of the ATOVS products is expected to be better than thatof the TOVS products, especially in cloudy conditions. Indeed,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 validationstudy with the collocated radiosonde data during a 8-month period, from May to December 2001, for theEast Asia region show an improved accuracy of the ATOVS products for cloudy skies versus the TOVS,especially for higher altitudes. The RMS (Root Mean Squa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TOVS productsand radiosonde data is about 1.3℃ for both clear and cloudy conditions, except for near the ground and athigher altitudes, at around 200 hPa.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error statistics at allpressure levels. In case of the water vapor mixing ratio, the largest difference is shown at lower altitudes,while the accuracy is much better for the clear sky cases than the cloudy sky cases. The bias and RMSEat lower altitudes is about 0.557 g kg-1 and 2.5 g kg-1 and de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段旭  陶云  刘建宇  彭贵芬 《气象》2007,33(9):33-39
利用2001—2005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滑坡泥石流样本和地质地貌特征等级,分析研究了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滑坡泥石流发生与短时强降水和前期累积降水量关系密切,8天累积降水量40~50mm、9天累积降水量70~80mm、10天累积降水量100~110mm和1~2天30~40mm等降水条件最为敏感。在现有降水量观测空间密度不足的情况下,用前期累积降水量来分析与滑坡泥石流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不同地质和地貌条件下滑坡泥石流发生对降水量大小的响应有比较大的差异,在预测预报时,若能综合考虑各类地质地貌特征,将有助于减少空报率。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留喜  钱拴  侯英雨  李朝生 《气象》2007,33(3):83-88
为了客观定量地监测与评估2006年夏季发生在我国川渝地区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利用所创建的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评价指数(EMI)模型,计算分析了6-8月川渝地区的生态气象评价指数及其等级。结果表明,川渝地区生态气象评价指数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四川33%、重庆43%的地区生态气象等级较差或很差。两地6月与8月生态气象等级较差的范围大,7月较小。各生态系统中,城镇等生态气象等级很差;农田、草灌等明显偏差;林地生态气象等级正常稍差。干旱造成的生态影响多数是可逆的,气象条件得到改善后可以恢复。因此,应采取适当措施恢复各类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业务系统历史数据存储与检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介绍了在国家气象中心中短期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业务系统中的历史数据存储结构的设计原理。基于该数据存储结构,依照用户的要求,可方便地选择区域大小,检索出某要素某段时间的数据,还可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国家级数值预报释用业务需求的历史数据处理和预报因子分析功能,表明新的历史数据存储结构简炼合理,灵活实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