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10月6日至10日,在浙江省金华市举行首届全体委员会议。来自各省、市、自治区以及水电、交通、地质、中科院、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委员56人、特邀代表32人出席了会议。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谢家泽主持了会议。在水文工作领导岗位上三十余年的原水电部水文局局长、现水文局顾问王子平应邀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收到各种论文、报告56篇,其中23篇在大会上作了介绍。会议回顾了从1979年水文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和主要活动;畅谈了近年来我国水文事业的发展和水文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对照了我国在水文领域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探讨了我国水文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召开成立大会,会议由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付主副委员王承树研究员主持并致开幕词,主任委员王武林高级工程师向大会作了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报告。大会收到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及学会理事长陈宗基教授的贺信;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地下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岩石力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第476次香山科学会议关于尽早成立相关学术组织的一致建议,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向相关学术团体进行了申报。经中国地质学会地会字[2014]76号文批复,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10月22日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大学琚宜文教授任主任委员。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将立足国际纳米地质领域科技前沿,并结合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国家战略需求,集中优势力量,促进纳米地质领域各研究方向的科研攻关,集中解决一批纳米地质领域重大科技难题;积极开  相似文献   

4.
《地质论评》1981,27(2):188-188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于1980年9月9—10日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在由各有关单位推选的49名委员(各单附后)中,12名请假,到会73名。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郭文魁主持了会议。会议听取了筹备组关于该专业委员会筹备过程的汇报;讨论修订了筹备组草拟的《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区域成矿专业委员会简则》;选择了该专业委员会的  相似文献   

5.
1999年4月,经中国地质学会批准,在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成立环境矿物学分会。该分会的挂靠单位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岩石材料开发应用国家专业实验室。第一届环境矿物学分会组成成员如下:主任委员:鲁安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岩石材料开发应用国家专业实验室副主任委员:曾荣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 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委员:吴大清,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从喜,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王 驹,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环境保护中心秦 善,北京大学地质学系陆建军,南…  相似文献   

6.
致本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会第二届理事会已经产生。1983年11月第二届理事会会议,决定了聘任本会第二届各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本会第一届理事会于1978年底成立,各专业委员会的组成有先有后,与理事会并非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03年4月16日,中国水利学会下发了《关于聘任中国水利学会第五届水文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的通知》(水学[2003]29号)。第五届水文专业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人员名单见本刊本期第64页)。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79年12月,谢家泽、陈家琦、卢九渊、王厥谋曾先后担任过主任委员。该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学术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国首届水文知识竞赛和全国首届水文预报技术竞赛等重大活动,广泛参与国际水文学术交流,成为我国水文界最具广泛性的学术团体,为推动水文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9月,水文专业委员会秘书…  相似文献   

8.
《地质找矿论丛》2011,(1):121-F0002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成立于1965年3月.现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的专业地质勘查单位。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勘查方法、技术及设备研发,广泛应用于航空和地面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勘察、地理信息、环评治理、电力电子技术服务及设备制造等业务领域.在缓解国家矿产资源约束、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1981,27(1):89-90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于1980年8月19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名单附后)。专业委员会讨论确定了以下问题: 一、推选出专业委员会主任1名、副主任5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热带亚热带环境专业委员会在广州成立1996年4月25日,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热带亚热带环境专业委员会在主任委员曾昭璇教授主持下于广州地理研究所召开了部分委员会议,会议宣告热带亚热带环境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该专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1979,25(1):65-65
中国地质学会自1962年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之后,相隔17年,于1979年3月26—3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31届理事会理事,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学会的会员代表,各部门推荐的理事候选人,已经成立和正筹备成立的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科协学会部的负责人,兄弟学会的代表及特邀代表,共262人。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中国科协副主席裴丽生、国家地质总局局长孙大光莅临大会,并作了  相似文献   

12.
马杏垣 《地质论评》1995,41(5):483-485
同志们:在庆祝中国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1965—1995),迎接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学召开之际,我们要接过李四光、黄汲清先生的旗帜,用最新的技术,吸收高科技的理论和方法,开创构造地质的新局面。今天,我想重点谈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回顾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3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二是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构造地质事业,发展是最好的继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2):85-8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煤田测井联合会成立大会于2007年3月1日在北京昌平胜利召开。学会领导和专家、中煤地质总局领导、联合会顾问和来宾、理事和理事单位、挂靠单位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会员代表共158人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4.
《地质论评》1979,25(1):80-81
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79年3月13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380名代表和160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第一届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付主任黄汲清教授致开幕词,第一届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兼秘书长马杏垣教授报告会议筹备经过。国务院付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同志、国家科委付主任武衡同志、  相似文献   

15.
1978年,原国家地质总局和地质科学院组织了一个“现有仪器数字化攻关队”,对那些仍然在地质实验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早期出厂的分析仪器进行改造。我们承担了对国产630型火焰光度计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任务。经过努力,于1979年初完成了改造任务。向年4月在南京由国家地质总局召开的鉴定会议上得到通过。下而就火焰光度计的检测部分的改造情  相似文献   

16.
《岩矿测试》2011,(4):387-388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5月,是面向全国地质分析工作者的学术团体,是中国地质学会下属的专业学术机构,挂靠单位是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办期刊《岩矿测试》。  相似文献   

17.
张婧 《地质论评》2023,69(3):69031208-69031208
为共同推动地质领域团体标准化建设工作,经中国地质学会第 40 届理事会第四十五次常务理事会议批准,决定成立“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勘查及开发团体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王书来担任,秘书长由王幻担任,委员分别为胥迎红、杨新雨、杨建功、张福良、张建国、郭刚、聂兰仕、唐志新、王兢、朱阳戈、郭 雷。截至目前,中国地质学会已成立了15个团体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附表1)。  相似文献   

18.
《地质论评》1980,26(3):277-278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暨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7日在北戴河召开。这是继1964年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1965年召开的第一届探矿工程学术会议以来的又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部门与单位的代表共240多名。这次会议,听取了第一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修改通过了专  相似文献   

19.
中国黄金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下属的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1991年11月6日在西安举行了成立大会。黄金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王成方宣读了黄金学会的批准书,黄金学会副理事长兼地质学术委员会主任朱奉三宣布了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的组成名单。建立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的目的在于,团结广大黄金矿山地质工作者,开展技术协作、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进行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的主要方向是:为增加金矿山资源储备,延长矿山寿命;为促进资源合理开发,提高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是我院创办的一个跨学科的全国性的学术团体。自1957年成立以来,已召开三届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及10余次各分委员会的学术讨论会,对推动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1979年被正式批准加入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主任委员刘东生教授被选为该联合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