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化观测过程中,高效的观测手段、可靠的观测信息、准确的校测方法,是观测质量的重要保障。永安台地下水观测点为无人值守台站,根据相关规定,观测人员每季度要对水位仪进行一次水位校测,校测值是判断水位仪是否正常工作的依据。为了提高水位校测的准确性,笔者研制了一套水位校测装置。该套装置由水位测量模块和数字化显示模块两个部分组成,基本实现了由模拟校测向数字化校测的转变。该装置已应用于永安井水位的季检工作,用该装置进行水位校测与以往采用的测钟法进行水位现场校测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位校测数据的误差,节省了工作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校测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水位校测对提高流体观测网的运行质量与监测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是规范井水位观测技术的关键环节。基于电极法的水位校测装置广泛应用于地震流体观测台站,其校测精度受到装置本身、使用者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为提高水位校测装置的测量精度,设计一种地震流体井下水位校测装置,采用多电极探针的校测探头,并设计读数模块,将各电极接触水面的电信号通过无线模块传输,触发蜂鸣器报警和指示灯显示。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山东省泰安地震台的高精度倾斜固体潮观测结果.所用仪器是 SQ-70B 型石英水平摆倾斜仪,使用格值可达0″.0004/毫米.观测资料稳定可靠.本文还报道了依据1980年5月以来的资料所算得的泰安地区的γ因子及相位滞后 k,其中,东西分量的主要潮波结果如下:γ(M_2)=0.648±0.004γ(K_2)=0.632±0.019γ(O_1)=0.699±0.028γ(K_1)=0.740±0.029γ(M_3)=0.731±0.126k(M_2)=-13.°6±0.°4K(K_2)=-14.°5±1.°9K(O_1)=-13.°9±2.°4k(K_1)=-14.°0±2.°0k(M_3)=11.°5±9.°9  相似文献   

4.
通过“十五”改造,浙江省目前有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站5个,10项测项,除宁波地震台是专业台站外,其他都为地方台站。主要是水位、水温和水氡观测。除宁波庄市21井水位观测使用SW40型模拟仪器外,其他台站水温观测均使用SZW-1A型数字石英温度计,水位观测使用LN-3型数字水位仪。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中有明显映震效应的台站为100%,测项为80%。  相似文献   

5.
对岫岩地震台1号井模拟、数字化水位观测精度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水位资料观测精度在我台有明显提高,仪器自身运行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水位观测内在质量,总结了影响数字化水位观测精度的几个因素,提出了数字化水位在日常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SSK-1型数字水位记录仪和SSY-1型多址数字水位遥测设备是近来新研制成功的包括探头在内的全数字化水位观测装备。本文将扼要介绍该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目前水位仪器设计和水位观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水位观测仪器的精度、误差分析及传输中的抗扰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塔院井数字化水位观测中的零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院井数字化水位观测系统的校测,揭示出水位观测中的仪器零漂现象,分析了零漂的特征,提出了解决零漂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柱坑深井位于广东东北部的潮安-梅县北西向断裂的西端,观测孔深381.11米,孔口直径8.9厘米。水头高出地面4—5厘米。为不使其自流,在井口加高套管。自1978年7月开始,用HCJ-1自记水位计观测记录至现在。记录资料表明,仪器灵敏度可达0.5毫米,并能清晰地反映地球固体潮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位调和分析(M2波计算)”程序,对天津张道口地震台张道口-1井模拟、数字化水位内在质量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从高频干扰、周围井孔的地下水开采、仪器零漂、探头位置与观测精度变化的关系、仪器自身原因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张道口-1井数字化水位内在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数字化水位在日常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运用3种不同校测工具进行高频次水位校测实验,研究校测相对误差的变化特征、校测工具的优缺点及现行水位校测规定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工具校测到水位的相对误差均稳定可靠,测钟校测水位容易影响同井孔的水温观测;相对误差变动与水位仪探头本身老化和校测工具有关,也可能源于探头埋深调整误差或错误;现行的"按是否有人值守来划分水位校测时间频次的规定"缺乏科学性,除更换水位仪探头、调整探头埋深、落实水位异常时需校测水位,按季度校测即可满足数据可靠性的要求。鉴于部分井孔水温易受同井孔水位校测的影响,若某井孔水位仪的零漂稳定,水位日动态、月动态清晰且符合正常的变化特征,建议平时可不做水位校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5口流体观测井使用的3种数字化水位仪的校测对比实验及与气温、气压、供电交流电压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对数字化水位仪的零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水位仪的零漂变化呈非线性的特征,每种水位仪、甚至每台水位仪的零漂变动规律均不完全相同,相比较而言,SWY-1A型水位仪的零漂变动更平稳,变幅较小;2水位仪零漂与气温、气压和供电交流电压的相关系数较低,基本可以排除气温、气压和电源电压对水位仪零漂的影响;3水位仪零漂源于探头,主要受探头老化等因素的影响。探头安装时对探头线测量的精准度、探头线因重力作用的拉长、调整探头埋深时对探头线测量的精准度以及水位校测的人为误差等,往往会导致零漂计算结果上的偏差;4数字化水位观测应定期、规范化地进行水位校测并根据零漂变化对观测数据予以校正,以确保观测数据真实、可靠,能更好地发挥地震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2.
引言 2001年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系统工程在河北省全面实施。怀来4号井流体观测台是河北省地下流体学科的重点观测台站。经过室内外观测环境改造之后,陆续安装了SD-3A自动测氡仪、DFG-B智能测氡仪、LN-3型数字水位仪以及气象辅助观测仪器。这些新仪器采用新技术提高了资料的观测精度和自动控制功能,原有的人工读数模式改为数字化自动采集模式,增强了地震监测能力和监控范围。于2001年9月1日正式产出数据,实现了观测仪器智能化、资料产出数字化、数据处理自动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 1 怀来4号井概况 怀来4号井位于怀来县城东南13 km后…  相似文献   

13.
应用传统的Worden(Master型)和LaCoste-Romberg(D型)重力仪(经调节适用于沼气条件的使用规定)在深煤矿中作地下重力观测,分别精确到±10和±3μGal。为了确定地下的重力垂直梯度,把LaCoste-Romberg重力仪与一个特制的测量塔一起使用,应用此装置得到塔梯度的观测精度为±30E。为了提高该装置在地下进行重力观测的精度,需要附加巷道校正,采用一种新的三维模拟方法可使改正达到高精度。由每个物体的角点产生的三角元素来近似一个面计算这些物体的重力效应。巷道校正和塔梯度数据的结合导出一个现场确定密度的新方法。它提供了以水平代替垂直密度剖面的可能性。为了证实地下观测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个确定水泵房位置的实例。微重力和塔梯度观测用于探查空洞,水平梯度给出更可靠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仪器观测系统、仪器供电避雷接地电阻、电源电压检查、水位现场校测,观测井点降雨与水位资料对比,周边不同测点水位观测资料对比,同井不同深度水温观测资料及平凉华能发电厂多年来地下水开采量的对比,分析了平凉铁路小区水位上升变化的原因。通过周围环境调查后发现,该小区水位上升是由于平凉华能发电厂使用的分布在市区13口抽水井多年来开采量减少引起的,是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高村井和张道口-1井为例,对水温观测受同井孔水位校测影响的特征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测钟撞击水面方式校测水位会对部分同井孔观测的水温产生影响,不同深度水温受影响程度各异,但均表现为数据下降;(2)水温对水位校测的响应时间先后不同,有时为即时,有时则有明显的滞后,并且恢复期差异也较大;(3)水温受同井孔水位校测影响机理为测钟与水面撞击,水体发生震荡并引起水温探头扰动,使井孔内水体上下交替,且水温探头附近水体为正梯度,从而导致水温下降变化。建议在实践中对水温受水位校测影响的井孔以特例对待,若水位仪探头漂移较小且相对稳定,可减少水位校测的频度。  相似文献   

16.
磁偏角(D)的绝对值观测是任何一个正规地磁台都要进行的一项常规工作。CJ_6偏角磁力仪已在国内27个地磁台上被用作 D 绝对值观测的主要仪器。近几年地磁台资料评比会上反映的情况表明,由于各台在 D 绝对值观测中对各个技术环节的掌握和理解上都有不同,所以各台D基线值的观测精度的差别也较大,高的年均方差可达±0′.07左右,低的年均方差还>±0′.2  相似文献   

17.
1983年香港大学赠给我局一套丹麦制造的 Q.H.M.磁力仪(已在该校使用过),省局安排在我台进行观测试用。但该仪器无法直接用于偏角观测。因此我们将它进行了适当的改装,在将近二年的测试中,结果较为理想,观测精度可达±0.15满足了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十五”改造,浙江省目前有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站5个,10项测项,主要是水位,水温和水氡。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中有明显映震效应的台站为100%,测项为80%。水氡测值表现为临震向上突跳异常,最大异常幅度达23.7%,创历史之最;水温测项主要出现临震突跳或阶跃;水位测项主要是同震效应现象,为水震波引起的脉冲和阶跃变化。认为同震效应可能是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传播引起的含水层弹性形变所致。并且认为观测效果不一定是井位越深越好,而是要看含水层封闭情况和仪器观测传感器的位置,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好的静水位观测井记录的水震波效果明显优于动水位观测井。由于前兆数字化仪器采样率相对较底(1次/min),记录数据缺失较多,记录的同震变化波形不完整,很难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闽清梅埔观测井在2009年8月出现的水位大幅突降以及波动现象,通过观测仪器检查和水位值校测、降水和气压资料分析,以及周边抽水等环境干扰因素的排查等,没有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但最后通过对测点附近的深入调查,寻找出是由于观测围墙下的暗沟内出现裂缝导致井水泄露引起水位下降的原因.本项工作表明,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落实观测...  相似文献   

20.
对静乐井SWY-Ⅱ水位仪和LN-3A水位仪从稳定性、数据一致性、内在质量、系统漂移、水震波、气压效应、自然环境干扰7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SWY-Ⅱ水位仪和LN-3A水位仪运行稳定;②两套仪器观测数据一致性较好;③两套仪器测量精度均优于0.001m,平均值一致性较好。④通过计算分钟值数据,两套仪器M2波潮汐因子及其观测精度较为接近;⑤通过与SW40-1水位仪进行对比,两套仪器均存在不同程度系统漂移;⑥两套仪器分钟值数据记录水震波时间及振幅差异明显;⑦两套仪器的气压效应、受自然环境干扰影响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