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起,中国气象局在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本底站先后开展了包括大气气溶胶、反应性气体等在内的业务观测。2006年初中国气象局充分利用已有站网,结合国家大气成分本底台站的建设以及大气成分预报业务的发展急需,在全国14个关键区域布设了包括7个大气本底台站在内的30个大气成分观测站,形成了全国大气成分观测网(图1)。  相似文献   

2.
正一、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新疆在大气成分观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已经建成的大气成分观测站点有: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哈密、和田、塔中、库尔勒以及乌鲁木齐市3个观测点等8个大气成分观测站点。其中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属于中国气象局区域大气本底站;鸟鲁木齐、哈密、塔中与和田属于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通过对相近的两个大气电场仪的大气电场强度进行分析,找出不同观测环境对观测值的影响。通过对距离相近的内蒙古气象局站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站2018年8—9月以及2019年7—9月的大气电场数据进行波形对比、数据分析,得到不同天气条件下两站数据间呈倍数的相关性,晴天、阴天、降雨、雷暴4种天气的平均线性倍数分别为5.45、5.716、6.14、5.1。仅考虑距离因素时,由于内蒙古气象局站的大气电场仪距离附近最高建筑物较远,对该站大气电场的影响可以忽略。只考虑高度因素时,两站的相关系数为5.544。相比不同的天气条件,高度对两站数据线性倍数影响较大。为修订两站大气电场仪观测结果,调整预警阈值,提高多站大气电场仪监测预警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大气总水汽量的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利用2001年青藏高原89个气象站资料、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以及2001—2003年7月3个地基GPS站的大气总水汽量观测资料,对GPS遥感的大气总水汽量与探空观测结果做了比较,研究了大气总水汽量变化对降雨形成的影响,大气总水汽量与地面水汽压的关系,分析了青藏高原大气总水汽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GPS遥感的大气总水汽量与探空观测结果吻合得较好,2001年那曲站两种结果相比均方根误差仅0.15 cm;大气总水汽量与地面水汽压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不同季节高原上基本都存在3个明显的大气总水汽量高值中心:即东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高原大气总水汽量分布的季节变化与500 hPa风场及整层大气水汽通量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大气成分监测仪器常见故障排除和维护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成分观测项目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型特种观测业务。全国现有大气成分观测站30个,我省泾河和榆林大气成分站于2006年1月1日建站并业务化运行,主要观测黑碳气溶胶的吸收特性和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浓度及大气的光学厚度等要素。由于观测仪器均为进口仪器,对观测员的要求与传统的气象观测业务相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反应性气体在线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大气成分业务观测水平的提高,对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新建设的NO_x、SO_2、CO和O_3 4种反应性气体集成观测系统的构造、功能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在站址科学论证期间观测到的O_3和CO的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并与其他本底站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新观测系统的一些初步观测结果。结果表明,阿克达拉站观测到的O_3和CO的浓度水平及其变化特征有别于中国东部几个大气本底站的观测结果,反映了该站与其他站的差异;新的观测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易于实现质量控制,其性能指标能够满足该偏远站点观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南极臭氧洞     
南极春季大气臭氧明显减少,这种现象1984年忠钵繁根据日本南极昭和站的观测资料和1985年J、C、Tarman根据英国南极哈菜湾站的观测资料就已经发现。美国南极阿蒙森一斯科特站的地面观测和国家宇航局的卫星观测也发现南极大气臭氧从七十年代后半期开始减少,并确认八十年代南极春季上空臭氧减少区呈同心园状分布。Tarman把  相似文献   

8.
加权平均温度作为地基GPS大气水汽反演的一个重要参量,对水汽反演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贵州省贵阳、威宁两个探空站2015—2017年的探空观测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采用数值积分法、最小二乘法对两站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进行计算,建立了贵州省月、季度、年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本地化模型。利用2018年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加权平均温度的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小于Bevis经验公式,精度优于Bevis;该模型可以用于贵州大气水汽反演。  相似文献   

9.
选取广西大气负离子观测系统2021年逐小时观测数据资料,分析评估观测数据到报情况以及针对系统故障提出改进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广西大气负离子观测系统站点运行正常数为15个,出现较长时间离线状态为15个,该系统30个站点到报率平均值为76.42%,数据可用性平均值为50.94%。负离子观测系统故障配件占比最高为风扇,故障率为38%。系统配件发生故障次数最多为22次;贺州和阳朔站申领备件数最多(均为6件),有9个站未申领过备件。并从考核机制、维护管理、数据评估等方面提出提高系统整体运行质量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大气成分的观测和研究受到格外的重视,特别是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历次评估报告中均有充分体现。2009年大气成分中心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各项任务,在大气本底站温室气体在线观测系统完善、大气化学实验室标校体系建设、大气成分站的技术支持标校、科研、国际合作交流、60周年国庆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平流层气溶胶浓度反常对于中国上空大气浑浊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延华 《大气科学》1982,6(1):65-70
基于1959—1970年五个站太阳直射辐射的观测资料对大气浑浊系数的变化作了评价。结果表明:阿贡山和随后的几个火山爆发导致了1963年秋季以后大气浑浊度的普遍增加,特别是在秋冬季节。进入六十年代末期,当北方的大气浑浊度已明显减少时,南方的大气浑浊度仍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平流层气溶胶的传播具有纬度效应。  相似文献   

12.
周毅辉  华明 《四川气象》2007,27(2):32-36
大气成分是中国气象局业务体制改革八条轨道之一。成都大气成分站是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网目前在川的唯一站点,该站观测所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对成都市甚至整个四川盆地的大气成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大气成分的基本概念和成都大气成分站的观测仪器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大气成分是中国气象局业务体制改革八条轨道之一.成都大气成分站是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网目前在川的唯一站点,该站观测所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对成都市甚至整个四川盆地的大气成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大气成分的基本概念和成都大气成分站的观测仪器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沈阳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区域环境及气候环境等,对沈阳大气成分站所处站址环境进行探讨。并利用2004—2006年逐时气象观测数据对周围地物影响以及周围大气污染源对观测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大气成分站的站址设置基本符合建站要求,颗粒物和黑炭浓度的观测数据可以反映出沈阳地区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成分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酸雨观测是大气特种观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的业务工作。酸雨观测数据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日益增加的需求,是研究酸雨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的依据。2006年起,陕西省气象部门酸雨观测站点从西安1个国家站增加到15个站。酸雨月数据文件的质量控制,对确保酸雨观测数据可靠、准确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酸雨月数据文件的质量控制方法,便于台站业务人员提高酸雨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5-2020年北京35个环境空气站和2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应用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算法)分离了气象条件和源排放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为应对疫情采取的隔离措施使北京2020年春节期间大气污染物浓度降低了35.1%-51.8%;其中,背景站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浓度的降幅最大,超过了以往报道较多的交通站...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在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利用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组装的Picarro系统对大气CO2进行在线观测,并与瓦里关站及美国Manua Loa站FLASK瓶的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全年瓦里关站大气CO2浓度季节性变化趋势相同,增长趋势不变。全球大气CO2浓度增加趋势和季节变化情况相同。  相似文献   

18.
在大气化学实验室以及大气本底、酸雨和沙尘暴等观测站网长期工作基础上,作为“大气成分轨道”的主要牵头实施单位,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积极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按照“立足现有、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步建设”基本思路,设计建设大气成分研究型业务体系,保证了各项科研、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初步形成了12个研究和业务团队:气溶胶、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反应性气体与大气光化学、臭氧与辐射、酸雨、边界层、数值同化、大气成分数值模拟、化学输送数值模拟、大气成分气候效应、大气成分反转数值模拟、常规预报要素分析。2005年在研和新获准的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达30多项。对原有的观测站网和大气化学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增容及整合,重新布设了基本覆盖全国范围的30个大气成分观测站。按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规划,牵头实施“国家大气成分本底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中国气象局4个大气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正式进入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台站行列;完成了2个拟新建本底站(云南香格里拉、新疆阿克达拉)论证试验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了湖北金沙预选本底站站址,即将启动科学论证工作;开展“酸雨观测业务规范”人员培训,大力推进酸雨工作业务化。  相似文献   

19.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WMO/GAW)包括200多个本底站,涉及观测要素达200多种.但站点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集中地区的站点较多,亚洲、非洲、南美等地区站点较少.中国气象局自1981年起先后建立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3个区域本底站,1994年建成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台.上述4个本底站都是WMO/GAW的成员,也是科技部国家大气成  相似文献   

20.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2和CH4是《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主要温室气体。自1990年以来的长期观测表明, 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大气CO2和CH4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他一些本底站的同期观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观测数据已成为WMO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及国内外有关评估报告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国4个区域本底站过去一年来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湖北金沙大气CO2和CH4浓度明显高于同期瓦里关站的观测值, 表明4个区域站大气CO2和CH4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迄今为止, 国内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温室气体浓度长期观测或短期科研, 各具优势和特点, 但力量相对分散、观测站稀少、侧重点和目标各异。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时空变化, 了解不同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 亟需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尽快推进我国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网络化观测分析和源汇反演模式系统建设, 进而测算、验证不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动态变化, 分析、评估各区域之间的输送和影响, 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内政、外交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