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台网M_L震级偏差主要是由于现行量规函数不适合本地区地壳结构,及一部分台站台基校正值偏大所引起的。通过对1976—1984年282次发生在安徽及附近地区M_L4 .8—4.5级地震统计分析得到:目前单台测定M_L震级精度为±0.284、经量规函数校正后精度为±0.246,再经过台基改正后精度提高到±0.225,当采用四个以上多台平均震级其精度为±0.112。由于原始量规函数的地区差异及系统偏差,建议各省区域台网有必要进行量规函数校正,求出适合本地区的高的量规函数。关于地震波穿过郯庐断裂后对测定震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2.
首都圈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单台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产出的观测报告,选取2002年1月~2003年7月的所有地震事件,将首都圈范围内的各台站记录到的数据检索整理,对样本数接近和超过100个的58个台站的数据进行了归类统计,计算了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离差,分析了产生震级偏差的原因,给出了台基校正值,校正后的震级偏差在±0.2之内的样本数达到了70%。结果显示,在震中距0~40km内,量规函数偏小。震级偏差主要来自于各台站的综合影响,进行台基校正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滇西地区震级与地震矩标度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本文使用云南省滇西地区,红河断裂带北端1982—1984年由PDR—2数字事件记录仪记到的77个地震的记录图,用美国加州的技术计算了这些地震的地震矩M_0,伍—安地方震震级M_L。对于1(1/2)≤M_L≤3(1/2),得到logM_0与M_L的关系为logM_0=16.97+(1.17±0.05)M_L。与美国中加州的logM_0与K_L的关系一致。将得到的M_L与云南省使用的震级M(持续时间震级),M(振幅震级)比较,发现对这些地震,云南省的震级一般都比M_L大,对于1.7≤M≤5.3,M_L=0.49+(0.67±0.04M),logM_0=17.30+(0.86±0.04),对于2.0≤M≤5.4,M_L=0.24+(0.76±0.05)M,logM_0=17.06+(0.95±0.05)M。  相似文献   

4.
马宝柱 《内陆地震》2004,18(4):348-352
利用乌鲁木齐台网测定的2001—2003年469次新疆境内的地震,分别与新疆地震局编目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乌鲁木齐台网测定的平均地震震级与新疆地震目录给出的地震震级偏差较小,而台网内各子台测定的地震震级与新疆地震目录给出的地震震级相比,有些子台的震级偏差范围较大,有些则相对小些。计算得出乌鲁木齐遥测台网测定的平均震级偏差ΔM=0.104±0.268。  相似文献   

5.
江西地区地方性震级的量规函数与台基校正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江西测震台网地震观测报告》,选取2007年10月~2015年12月所记录的499次M_L≥1.5地震事件,对各子台测定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偏差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从震级偏差频次分布、量规函数、台基、方位角等方面分析产生震级偏差的原因。在对量规函数和台基进行校正后,震级偏差绝对值在0.2以内的样本数达到了68.6%,并给出了适合江西地区的量规函数和台基校正值。  相似文献   

6.
收集了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根据Richter提出的原始M_L震级定义,分别采用了频率域和时间域2种仿真技术将宽频带速度波形仿真为伍德-安德森地震仪波形,在仿真后的波形上自动量取地震水平向最大振幅,研究获得了广东地区近震M_L震级的量规函数。通过对各台站计算的M_L震级残差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广东地震台网44个台站的台站校正。对台站校正的Z检验结果表明,44个台站中有38个台站的台站校正明显不为0。新量规函数以及台站校正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广东地震台网测定M_L震级的精度,使M_L震级测定的离散程度降低约30%。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数字测震台网单台近震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内蒙古测震台网产出的观测报告,以台网平均震级为标准,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的地震事件,将该台网监测区域内各台站记录数据进行检索整理,对样本数接近和超过100个的39个台站数据进行归类统计,计算各台站单台震级和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离差,从震级偏差频次分布、仪器、量规函数、台基等方面分析产生震级偏差的原因。在进行量规函数和台基校正后,震级偏差在±0.2之内的样本数达到70%。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泾阳台1982—1989年457次单台近震震级同省台网近震震级对比进行统计分析,并对1990年1月—8月50次记录到的近震进行检验,得到泾阳台测定M_L震级精度为±0.205,经校正后的精度为±0.129,下降率为37.1%,尤其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单台震级精度为±0.527,校正后震级精度为土0.156,下降率为70.4%。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0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到的654个M_L≥2.5地震波形数据,使用Moya方法联合反演计算震源谱及各台站场地响应。河北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168个台站数据,最终反演得到151个测震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结果显示,频率1~20Hz内各台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场地放大效应,随着频率的变化,各类基岩台的场地响应变化较为复杂。位于第四系沉积类的台站场地响应在低频段1~8Hz内放大效应显著,在高频段8~20Hz内呈现快速衰减趋势。选取2017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的M_L≥2.0地震数据,对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代表河北地区的地方性震级M_L新量规函数。针对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利用本文得到的台站场地响应结果对震级偏大且有放大作用的台站进行放大作用消除,再分别用现用地方性震级M_L量规函数和河北地区地方性震级M_L新量规函数对单台震级进行重新计算,结果显示震级偏差均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0.
烈度计台与测震台的布设环境、仪器类型不同,所测定的震级值存在一定差异。收集2017-2019年川滇地区301个烈度计台站记录的46次ML 3.0以上地震,进行震级校正。统计烈度计实测震级值与测震台网平均震级值的偏差,对原量规函数进行修正,进而做台站校正。综合修正后,利用量规函数和台站校正值重新计算烈度计震级,结果表明:在震中100 km范围内,烈度计测定震级偏差平均值由校正前的0.145降低至0.033,标准差由0.382降低至0.295,离散度减小;校正后的烈度计震级结果较优,说明本研究获得的量规函数和台站校正值更加适用于川滇地区烈度计台站的震级计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1959年中国近震震级标度公式建立以来近震震级研究的进展。在调查分析全国三十余个地方台网(包括传输台网)M_L震级测定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着中国近震震级的统一和标准化,较系统地论述了区域量规函数、台站校正、测定值离散度和误差、仪器影响以及测定近震震级的其他方法、中国近震震级和Richter原始M_L震级的关系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广东台网26个测震台站,10种类型短周期地震仪记录的291次地震,1700多组震级资料,研究了不同类型地震仪测定的近震震级 M_L(K)值与台网值 M_L 之间的系统差。还对 M_L4.0级以上的地震做了单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发现①在震中距500km 范围内,用不同类型短周期地震仪测定5级以下中小地震的 M_L 值,一般不出现系统性偏差,一但超越上述检测范围,例如△>600km,M_L>5以后,各类仪器的检测效果将呈现较大差异。②对于 M_L4级以上地震,任何一类地震仪器测定的 M_L(K)值与台网值 M_L之间的单相关性很差,相关系数都比较小。而且台网 M_L 值与 M_s之间的相关系数也很低,因此,不宜相互换算。  相似文献   

13.
利用山西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震相数据,计算出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98次M_L≥3.0近震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绘制各次地震的单台震级偏差横向分布图,进而对震级偏差较大的台站进行分析、校正。该研究结果可为震后趋势判定及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春地震台大震速报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研究选用了本台 2 0 0 0年全年的速报地震资料 ,重新测算了DK 1地震仪各分向记录的面波震级 ,并以《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 ,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以长春台DK 1地震仪水平向高倍档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低 0 1 1 ,标准误差为± 0 2 1 ;以水平向低倍档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高 0 1 0 ,标准误差为± 0 2 0 ;以垂直向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低 0 2 4,标准误差为± 0 2 6。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全面分析 ,分别给出了长春台DK 1地震仪水平向高低倍档和垂直向记录测算面波震级的台站校正值。  相似文献   

15.
地震震级与诸多地震研究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精确测定震级是非常重要的。我台测定的近震震级与《山东省地震台网观测报告》震级存有较大的偏差。本文对影响震级偏差的R_1(△)进行了修正,得到了适用于本台的新的量规函数R_3(△)。用R_1(△)和用R_3(△)计算的震级平均偏差分别为0.09和0.01,其相应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182和±0.150,已提高了我台测定震级M_L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3—2022年四川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四川及邻区2.0≤ML≤5.5的36 693次地震事件观测资料,利用震级残差统计方法得到59个区域台站的单台ML震级与台网平均ML震级的偏差、各单台记录地震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结果显示:震级偏差统计直方图基本呈正态分布,相对集中于-0.5~0.5;单台ML震级偏差沿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分区特征明显,呈现“东高西低”,即川西高原地区台站ML震级偏小及四川盆地台站ML震级偏大特征;从ML震级随震中距的变化曲线来看,当震中距<150 km时,单台测定的ML震级较台网平均震级偏小,当震中距≥200 km时,单台测定的ML震级较台网平均震级偏大。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湖北省数字测震台网2007—2015年记录到的数字地震波形,利用震相清晰的台站测定了地方震震级,并计算了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布震级的偏差.在此基础上,以每个数字测震台站为中心,按照每30°为一个区间,将每个台站记录到的地震事件分为12个区间,对每个区间的平均震级偏差和标准离差予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去24个无地震事件区间,300个区间的平均震级偏差中,81.7%的偏差小于0.3;再除去14个样本数为1的区间,其余286个区间的方位标准离差中,98.3%的离差小于0.5.经校正后各区间的平均震级偏差和方位标准离差均有所下降,表明地震传播方位对地方震震级测定的影响有所降低.因此,针对数字测震台站对不同方位地震所测定的震级偏差存在的差异进行相应校正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陈贵美  胡文灼  刘军 《华南地震》2010,30(Z1):113-121
选取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自2000年1月正式运行至2007年6月记录的广东省境内及邻区368次较大的地震事件,利用msdp-dm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计算了各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离差,分析了仪器、量规函数、台基诸因素产生震级偏差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地震仪器对震级偏差影响很小,量规函数偏差明显,在震中距0~60km内,量规函数偏差为负值;在60~380km范围内偏差不大,认为在日常大震速报中,可直接用此震中距的台站量取震级;而大于380km以后台网量规函数偏差为正。给出了台基校正值。通过对样本数归类统计、计算、分析,给出了量规函数校正值和台基校正值。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地区ML近震震级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内蒙古台网中的二十九台短周期微震仪记录的近震资料,分别采用震级残差分析方法和最大震相平均衰减特性估算的方法,对本地区M_L量规函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并计算了本台网内各台站的台基校正值。初步建立了本地区的近震M_L震级系统。通过检验认为,就本地区目前的观测条件和M_L测定方法而言,该震级系统已将M_L测定误差明显减小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昆明电信传输台网测定的持续时间震级标度(M_D)与云南区域地震台网测定的振幅震级标度(M_L)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当 M_L>3.0级以上时,M_D 比 M_L 普遍偏大,于是确定了这两个台网震级系统间的统计关系。并用昆明电信传输台网记录的1982年至1985年发生的178个近震资料,建立了用该台网记录的水平向和垂直向地震波持续时间测定云南地区近震震级的单台震级公式和台网平均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