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部署的相继实施以及某交通线路等重大工程的逐渐上马,青藏高原上的工程活动日趋增多。受快速隆升影响,高原内构造运动活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合理的场址选择成为制约重大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的关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选取全新世活动断裂及地形地貌作为评价因子,基于最大隶属度准则,对青藏高原全区工程地质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显示全区工程地质稳定性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和好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22.48%、18.01%、28.79%、22.72%和8.00%。对青藏高原全区的重大工程及其扰动灾害进行解译,共识别出重大工程铁路、公路、水电站、矿山等2176处;重大工程扰动灾害6562处,主要分布在工程地质稳定性为差和较差的区域,占比约69.66%。初步分析表明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结果对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自然灾害高发地段与工程扰动灾害有较高重合度。切坡扰动灾害主要发生在滑坡路段、厚层崩坡积路段以及强卸荷坡段,而水库诱发灾害主要类型表现为滑坡复活以及松散堆积物中的滑塌,并且随着蓄水年限增加灾害数量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2.
平潭虎潮山体滑坡成因分析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平潭虎潮山体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滑坡产生的影响因素中水是促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工程施工时由于坡体的切坡不当。针对本滑坡体的工程地质特征、滑坡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滑坡体应采用减重、反压及设置抗滑桩、治水及植被、监测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青藏公路(109国道)K2023公里风化危岩高边坡在寒冬季节突发特大滑坡地质灾害,青藏公路被巨大滑坡体掩埋而被迫中断。经实地调查,认定该特大滑坡地质灾害为公路扩建改造不合理挖方切坡工程所诱发,属牵引式风化碎屑层滑坡。而且,该滑坡的滑体上段仍不稳定,有突发滑动的很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工程滑坡是人工切坡中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通过对工程滑坡输气管道保护监测,从而为滑坡治理设计和施工提供有效指导和建议。对工程滑坡进行薄膜覆盖法、反压法、重力式挡墙支挡和采用锚索等处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工程滑坡对输气管道带来的危害,并为以后的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明)-福(州)高速公路三明段为国道G104主干线京-福高速公路在福建省三明市境内的一期工程。是一条在山岭重丘区修建的高速公路。三-福高速公路三明段SA7合同段K196 425~ 640段路堑右侧边坡原设计为6级半高边坡,并在第2和第3级设计了锚索地梁锚固。待施工至第1级时,高边坡产生较大规模滑坡,估计体积约12.5万m3。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坡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差。其次是源于区内连续降雨。再其次是设计锚固深度不足。后经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论证制定了一套较完整的包括刷方减载、放缓边坡、加宽平台、分台整治、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仰斜坡体排水孔疏水以及地表完善的截排水系统等综合治理方案。所有加固工程完成后,在该高边坡共布置监测断面6条。至今已分别进行了4次深孔位移监测,并经1a多的检验,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永蓝高速公路K18+000~K18+350滑坡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滑)坡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在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中占重要地位。通过对永(州)蓝(山)高速公路K18+000~K18+350白泥坳隧道进口滑坡(简称白泥坳滑坡)的现场调查,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区域构造、气象水文与地下水及施工工序四个方面对滑坡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滑坡的地质构造及变形特征,结合钻孔及工程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滑坡滑动面的可能位置。最后提出了以抗滑桩为主、辅以地表及地下排水设施的综合治理方案,以此达到加固正在发生变形的边坡、防止施工活动对坡体产生扰动导致古滑坡复活的目的。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抗滑桩及排水设施的施工工艺及流程,对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了详细说明,为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区高切坡治理工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属于山城.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工厂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危岩、滑坡、高切坡等地质灾害大量存在。其产生机理、稳定性判断、治理方法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人们采用的治理措施从重力挡土墙、悬臂抗滑桩等被动受力结构向以预应力锚索抗滑支挡结构为代表的具有主动受力机制的轻型支挡结构发展。文章以重庆两路口港天大厦地基工程、重庆市双脾电信局危岩滑坡治理工程、重庆鑫渝花园C区挡墙加固工程为例,介绍 预应力锚索抗滑结构新技术在治理高切坡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滑坡是粤北山区最常见、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对滑坡特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形成机理、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粤北山区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灰岩,滑坡土体呈现二元结构特征,坡积粉质黏土(滑坡土体)地表裂隙发育,暴雨期间雨水沿裂隙渗入软化土体,土体饱和,强度降低;工程建设对坡脚进行了高角度的切坡开挖,砌石挡土墙质量较差,易形成滑坡。黏性土边坡破坏形式为圆弧滑动,属于浅层潜蚀-滑移型土质滑坡,滑移深度在10m以内。滑坡抢险、治理的方案按两个阶段制定,即临时性应急抢险和永久性治理。  相似文献   

9.
工程切坡诱发黄土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春山  吴树仁  潘懋  梁昌玉 《岩土力学》2016,37(4):1049-1060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提速,黄土地区由于工程切坡诱发了大量的工程滑坡。为了研究典型工程黄土滑坡的成因机制,以宝鸡市扶风县飞凤山滑坡为例,开展了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同时进行原位渗水试验和原状黄土、古土壤试样土-水特征曲线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当黄土存在小孔洞等结构性问题时,渗透系数可达10-4 cm/s量级,为中等渗透性等级;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求得古土壤的进气值为11.5 kPa,大于黄土的9.0 kPa,同时曲线也显示了古土壤和黄土干湿交替过程中,强度和变形的演化出现分化。在试验结果分析基础上,指出工程切坡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由此触发了土体一系列物理化学链锁反应,尤其是强化了土-水耦合作用的影响,催化了滑坡的发生。最后,提出了飞凤山滑坡的破坏模式为滑带双向发展、兼具滑塌灾害部分典型地质特征的渐进式破坏。  相似文献   

10.
南充市为嘉陵江流域的大型城市之一。其主要工矿企业及城市发展的重点均位于嘉陵江Ⅲ级阶地。该阶地为南充市斜坡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发育场所。为此查明南充市区斜坡工程地质条件,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实际资料分析研究,总结了南充市区的主要斜坡工程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及岸坡失稳。其中以滑坡最为常见;影响斜坡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为岩土性质、风化作用和水的作用;针对不同的斜坡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川藏区公路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多以压扭性断裂为主,一般具有逆冲和逆掩性质,沿线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通过遥感解译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彩红外航空像片,确定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的解译标志,解析了其稳定性以及对公路的危害程度,为藏区公路灾害整治工程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新桥滑坡群工程地质特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二级公路所经新桥古崩塌体(岩堆)规模巨大,形成历史久远,当地人民称其为“垮山地势”。新桥滑坡群是在新桥古崩塌体基础上形成的。由3块小滑体(E、F、G)构成的一个大型的岩堆滑坡群。每个滑坡规模不等,发育阶段不同,成因各异。新建二级公路推荐方案路线垂直于E、F、G3个滑坡主轴线,从滑坡体中上部通过。文章通过分析滑坡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详细描述了各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在定性及定量两个层次上综合评价了该滑坡群的稳定性,分析预测了工程对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该滑坡群的工程地质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直接威胁路线安全的E、F、G3块滑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从工程角度出发,总结了滑坡区的公路选线及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3.
简单介绍了广西资源县大塘湾滑坡治理工程的监理情况 ,认为通过引入监理机制 ,使滑坡治理工程取得了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的好、快、省 ;提出了在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 ,应加强监理工作意义宣传 ,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李勇  庄生明  黄文洁 《探矿工程》2018,45(8):112-115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的“三坡”( 路基边坡、桥梁基坑边坡、隧道进出口仰坡)在运营期间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现象,提出了高速公路“三坡”的工后评估与排查,为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叶思源  吴树仁 《地质通报》2010,29(203):463-468
重大城市线性工程施工可能会诱发或面临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对其灾害特征、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PCCP管道施工为例,在分析其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基本特征、危害性及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所采用的施工防治措施和方法。重点对施工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如边坡崩塌、特殊地基处理和地面沉降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对PCCP管道后续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营维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对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的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重大城市线性工程施工可能会诱发或面临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对其灾害特征、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PCCP管道施工为例,在分析其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基本特征、危害性及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所采用的施工防治措施和方法.重点对施工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如边坡崩塌、特殊地基处理和地面沉降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对PCCP管道后续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营维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对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的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清(远)至连(州)公路是广东省粤西北山区第一条一级高等级公路。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路堑边坡高陡,建成通车后时有边坡变形破坏发生,对公路的正常营运造成了严重威胁。作者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研究,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的作用以及人为作用等因素基础上,将清-连公路边坡主要变形破坏类型划分为以下6类:坡面冲刷、崩塌、落石、坍塌、滑坡、表层溜坍、剥落。其中前4种灾害规模大、数量多,对公路运输威胁较大。并分别对不同边坡变形破坏的特征机理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清-连公路边坡变形破坏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减灾防灾策略,希望能对清-连一级公路顺利的实施升级改造有所帮助,以减轻或防止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公路的畅通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8.
214国道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1985-2012年期间的冻土勘察和地温监测资料表明,在河卡山至清水河439 km范围内的高山、滩地和沼泽化草甸地区分布着不连续和岛状多年冻土,公路实际穿越的多年冻土段累计里程约232.4 km,沿线绝大部分路段的地温高于-1.5℃,含冰量、冻土上限等多年冻土特征指标随地形、地貌变化剧烈. 在分析上述资料的基础上,从冻土热稳定性和自然环境两个因素入手,采用突变级数法建立了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模型并对214国道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214国道沿线冻土热稳定性普遍较差,自然环境多处于一般状态. 除局部少冰、多冰冻土路段以外,沿线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总体处于较差或恶劣状态. 与214国道病害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后发现,路基病害一般发生在工程地质条件差的路段. 这表明该评价结果比较准确的反映了沿线的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对于现有214国道和新建共和-玉树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相对贵州省其它公路线而言,三穗-贵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发生更频繁、危害更严重。结合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特征,选定8项评价因子,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其权重;运用综合分析的因子叠加法,对贵州省三穗-贵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度评价。评价结果是:高危险度段(岑松镇-三颗树),中高危险度段(三穗-岑松镇),中危险度段(谷脚镇-贵阳、三颗树-下司镇),中低危险度段(黄丝镇-三元镇),低危险度段(三元镇-谷脚镇、下司镇-黄丝镇)。  相似文献   

20.
汉中市玉皇山磷矿矿山现状评估发现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大。矿山建设和采矿工程引发、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小--中等,危害程度小--中等,危险性小—大。在预测评估矿山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基础上,对矿山进行综合分区评估,提出对不同地段分别采取避让、清除或镶补危岩体、裂缝填埋、建挡墙加固、留足够保安矿柱、加强截排水、种植植物及灾害监测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