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川地区自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成气以来,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作用,致使页岩气富集规律复杂。为揭示南川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对页岩气富集的制约,通过构造精细解析,以及对演化时序和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分析,构建了结构模式,恢复了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厘定了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进而分析了构造样式与页岩气富集模式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南川地区整体构造变形自东向西逐渐减弱,存在北段强烈冲断褶皱-断展-断滑、南段强烈冲断褶皱-断滑两种前展式结构模式。中燕山期,主体NE向构造发育,平桥、东胜构造形成,至中燕山期末期,受金佛山隆起以及南川-遵义断层的作用,南段发生构造叠加与改造,早期NE向构造演化为北倾单斜,并在南川-遵义断层东侧发育近南北向阳春沟背斜。受差异构造变形作用,北段断褶带发育背斜型富页岩气构造样式,外缘带为单斜型构造样式,而南段构造叠加带则发育单斜型和背斜型构造样式。页岩气整体保存条件受构造变形方式制约,北段页岩气保存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好,而南段页岩气保存条件较为复杂,其中北段的低角度单斜、宽缓背斜、较宽缓背斜3类构造样式为有利的页岩气富集构造。  相似文献   

2.
通南巴背斜发育于四川盆地东北米仓山冲断构造带和大巴山弧形冲断构造带的构造叠合部位, 其形成与演化受到米仓山与大巴山的联合影响, 然而目前其变形特征以及变形机制认识尚且不清楚, 精细研究通南巴背斜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对于揭示背斜成因机制以及认识陆内构造变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覆盖通南巴背斜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复原等方法, 精细刻画出通南巴背斜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并建立构造模型, 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 通南巴背斜总体具有"东西分段、上下分层、早晚期构造叠加"的特征, 具体表现为: 1)受控于三叠系嘉陵江组膏盐滑脱层、志留系泥岩局部滑脱层以及前震旦系滑脱层, 通南巴背斜分为上、中、下、深4套构造层, 表现为多层滑脱变形特征, 其中, 中部构造层变形强度最大; 2)深部(前震旦系)构造楔发育于整个通南巴背斜, 其个数和几何学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上覆背斜形态以及分段性背斜高点差异; 3)位移沿楔端点向前传递过程中, 受到川中刚性基底的阻挡, 背斜前翼旋转, 形成次级褶皱调节断层; 4)通南巴背斜晚期受大巴山向西南推覆挤压的叠加作用, 表现为中部构造层在东北段发育一系列双重构造和叠瓦构造, 并导致嘉陵江组以上地层被动变形褶皱.  相似文献   

3.
滇中易门狮子山铜矿床构造控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强 《地质与勘探》2009,45(4):352-357
易门狮子山铜矿床是元古宙昆阳裂谷中的典型"东川式"铜矿床,具有层构双控、构造改造明显、多种矿体类型共存的特点.应用矿田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鉴定了主要断裂结构面力学性质,认为矿床受一系列轴向北东向的紧闭倒转复合倾伏褶皱和北东向压扭性断裂的控制,进一步总结了构造控矿特征;经构造筛分,厘定了构造体系,提出北东向构造带是主要控矿体系,该体系的主演化期为晋宁期-澄江期,叠加了印支期的变形,晋宁期-澄江期的改造作用使围岩中铜质活化、转移、富集成矿;概括出"层楼式"、"背斜+断裂"、"多字型"构造控矿型式,为深部隐伏矿定位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江翁浪金矿中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江翁浪金矿是一个受构造控制明显的金矿床,金矿主要富集在受顺层剪切控制的强变形带内。本文通过对翁浪金矿控矿构造中变形岩石的宏观和微观变形特征分析,得出研究区顺层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为逆冲型剪切,控制金矿产出的强变形带以韧性变形为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黔西北铅锌矿区的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郑传Lun 《矿产与地质》1992,6(3):193-200
黔西北铅锌矿属后成层控矿床,赋矿地层中铅锌丰度和矿石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金属来自下古生界。成矿受构造控制明显,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受垭都-蟒硐、威水和银牛复背斜构造的控制,复背斜带中的复杂构造段控制着矿田,而矿床受复杂构造段中的小背斜及其压性纵断层的上盘或陡翼的层间破碎带控制。  相似文献   

6.
王林江  满昆良 《云南地质》1994,13(2):133-138
广南木利锑矿床为—产于下泥盆统坡脚组中段硅质岩中的热水沉积一改造富集而成的层控矿床。受下列因素控制:①大陆边缘裂谷带中由深大断裂(那外-西洋江断裂和富宁断裂)控制的断陷槽为热水沉积作用提供了古构造和古地理条件;②坡脚组中段的热水沉积硅质岩富含锑,是成矿的物质基础,并在局部由沉积。成岩作用成矿;③背斜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矿体主要产于背斜核部虚脱空间;④硅化与矿化关系密切,强硅化作用有利于富矿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姜峰贤 《矿床地质》2010,29(3):529-540
依据构造控矿为成矿主因、矿源层是物质基础,将五台山绿岩带金矿划分为3种主要类型:与次级褶皱有关的条带状铁建造型金矿床、与剪切变形有关的变质中酸性火山沉积岩型金矿床、与剪切变形有关的变质砾岩型金矿床.这些不同类型的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明显.五台山绿岩带的区域性倒转复式向斜构造制约了含矿带呈NEE向展布,大型紧闭褶皱转折端控制了矿床的定位,与紧闭褶皱伴生的剪切变形及次级褶皱控制着矿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剪切裂隙控制着金矿脉的分布和金矿化的局部富集.紧闭褶皱倒转翼部(近转折端)的剪切变形是五台山绿岩带金矿构造控矿的普遍规律.矿源层是物质基础,而经历了紧闭褶皱及伴生的剪切变形带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才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靶区.文章以构造控矿理论为指导,重点剖析了典型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深入探讨了控矿构造对矿床定位、规模大小、矿体形态、富集程度的制约,认为褶皱与剪切变形不仅在于控矿,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成矿作用,进而总结了五台山绿岩带金矿构造控矿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邓家山铅锌矿床含矿硅质岩.即含矿层或矿源层的特证.矿区构造变形特证,滑断构造的存在,劈理的广泛发育,片内无根褶皱的出现.剪切褶皱和紧闭倒转背斜等和4期构造变形序列.从动力作用成矿观点和动力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来认识邓家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和分析矿床形成机制,提出了邓家山铅锌矿床为层控型动力热液成因矿床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大背坞金矿区及其外围前寒武系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第一期形成近东西向障公山扇形复背斜及轴面流劈理;第二期形成北东向中常褶皱及轴面折劈理;第三期形成北东向挤压破碎带。第三期构造变形发生于700Ma左右。三期构造变形使围岩中分散的金富集形成三期含金石英脉。成矿受早元古代障公山群第五岩组矿源层、障公山复背斜西倾伏端、折劈理带、挤压破碎带复合控制。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现已发现的油气藏主要是构造油气藏,无论是背斜圈闭,还是构造裂缝尖灭圈闭的形成条件均严格受构造复合变形特征所制约,油气富集程度与喜山期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构造叠加形成的破裂构造格局决定了油气藏保存条件。以往的构造分类仅据背斜的形态、高低、褶皱强度来划分,构造演化也主要从不同时期等厚图叠加结果来分析,而对喜山期构造演化却众说纷纭,形成期次的划分也不尽相同,莫衷一是。为此,本文试图剖析盆地构造复合变形特征、形成机制及其环境因素,进而探索与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台-黔南台陷-望谟北西向构造变形区的牛角寨背斜,区内以褶皱、断裂构造为主,导致层间滑脱,挤压破碎,为成矿提供了构造控制条件,矿床成因类型为微细粒侵染型低温热液矿床。共圈定6个金矿体,褶皱、断裂发育地段,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与三叠系下统罗楼组接触部位、三叠系中统新苑组第一段与三叠系下统罗楼组接触部位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研究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具有很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安林地区的构造活动,对剖析太行山东麓构造岩浆带成生、演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区自燕山运动开始就受到了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拆离构造控制,区内主要构造有NNE向和NW向两组,其中NNE向构造在区内等间距形成了五条规模大的深断裂,均具高角度正断层性质。NW向构造形成了天喜镇-磊口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包括了塔山穹窿式背斜和白玉村-宝山墙状岩体,两组构造均对燕山晚期中-碱性岩浆上侵和安林式矽卡岩型铁矿的形成具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南巴背斜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三叠世以来经历多期构造挤压与叠加作用,其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米仓山构造带由北西向南东冲断挤压作用的控制以及大巴山构造带由北东向南西构造叠加的影响,因此,厘定通南巴背斜的构造活动时间可以有效约束米仓山中三叠世以来陆内变形时间,亦对区域构造变形时序以及米仓山基底冲断变形特征有指示意义。本文以两条地质剖面为基础,刻画出背斜南翼中-上侏罗统旋转生长地层特征,表明地层发生褶皱的启动时间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并且通过长剖面解释,认为米仓山基底发育楔入冲断构造,楔端点位移沿前震旦系滑脱层向盆地扩展传递导致了通南巴背斜NE向构造的形成。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模拟显示,通南巴背斜分别于晚白垩世早期(95~90 Ma)和新生代中晚期(~24 Ma)开始快速隆升剥蚀,隆升速率分别为0.06~0.085 mm/a和0.133 mm/a左右。通过汇总区域低温热年代学样品点,分区建立构造变形时空序列,得出川东北地区在中-晚侏罗世、白垩纪以及始新世-中新世分别发生一次米仓山由北向南的构造扩展以及大巴山由北东向南西的构造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甄宇  何登发  李涤  张磊  赵永福  张奎华 《岩石学报》2020,36(4):1235-1252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经历了多期叠加构造活动,构造变形特征复杂,对研究陆内造山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阿什里背斜处于北天山后方前陆部位,构造样式为分层滑脱变形体系控制的复式叠加背斜,垂向上包括浅层薄皮推覆构造系统和中深层复合构造楔系统。钻井和地震反射信息揭示,阿什里地区主要滑脱层为基底滑脱层,石炭系、二叠系泥岩层,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西山窑组煤层。阿什里背斜侏罗系底部不整合面受基底发育的叠加构造楔(由2~3个冲断席构成)控制,反冲断层之上石炭系-三叠系构成不对称背斜。阿什里西南大型石炭系推覆体之下发育泥盆系-石炭系组成的冲断席,构成(楔端点向上方突破的)构造楔。阿什里背斜北侧以一向斜与喀拉扎背斜过渡,指示冲断位移沿浅部滑脱层向北继续传播。阿什里及邻区发育的石炭系与三叠系-中下侏罗统不整合、二叠系内部不整合、二叠系与三叠系削截不整合、三叠系与侏罗系不整合、新近系与第四系不整合揭示了中-晚二叠世以来多期构造活动。其中,阿1井核部二叠系梧桐沟组之下钻遇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年龄为289.1±7Ma(95%置信度),指示了晚海西期的构造活动。根据阿什里地区地震剖面的精细构造几何学、运动学解析,结合关键不整合面,划分了5个关键构造演化期次:中二叠世阿什里西南逆冲推覆形成古隆起;晚二叠世-晚三叠世阿什里地区存在两期小规模冲断活动;侏罗纪整体稳定沉降或弱坳陷;白垩纪-古近纪多幕隆升构造活动使阿什里地区沿基底发育叠加构造楔;中新世北天山剧烈造山活动中阿什里基底构造楔向北突破形成阿克屯-喀拉扎背斜。  相似文献   

15.
金龙山-丘岭金矿区含金矿源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组成含金矿源层岩石为高频互层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其中细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好,页岩、板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差,构成屏蔽层.金鸡岭Ⅰ级复式向斜控制着金、砷、锑等异常范围;松枣Ⅱ级复式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带;金龙山-丘岭金矿Ⅲ级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体;镇安-板岩镇断裂的次级断裂是金矿化体的容矿有利位置.在成矿过程中,构造变形与成矿流体的形成、运移及储集密切相关.其规律是:①原生构造导致成矿流体的初次聚集.②第一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的聚集.③第二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运移及金矿床形成.此期变形是金的主要成矿期.④第三期构造变形使成矿流体进一步聚集和金矿体的富集. ⑤第四期构造变形是石英方解石脉的形成时期.总结出矿床形成模式.据此提出了在4种不同的构造部位找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泥堡金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主要为玄武质火山碎屑岩,以断控型矿体为主、层控型矿体为辅,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详细的野外填图和研究表明,构造是其最主要的控矿要素之一。泥堡金矿区构造类型以断层和褶皱为主,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为辅。矿床受区域性的北东东向潘家庄断裂控制,但矿体主要受次一级的断层和褶皱控制,其中枢纽北东东向二龙抢宝背斜与北西向背斜叠加形成的穹窿构造是层控型金矿体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断控型金矿体主要受控于F_1逆断层,逆冲断层+上盘牵引背斜构造是泥堡金矿最典型的构造控矿组合样式。印支期造山挤压奠定了矿区北东东向的总体构造格架,燕山期叠加了北西向构造。F_1虽总体表现为逆断层性质,但在燕山晚期叠加了正滑运动,并形成了张性空间,有利于的成矿流体运移和金沉淀。根据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提出F_1北部的次级断层F_(1-1)及其上盘牵引背斜为金矿有利的找矿靶区,有待今后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7.
Tongnanba anticline lies in the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and experienced multi-stages tectonic compression and superimposition since the Middle Triassic. It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are chiefly controlled by the squeezing and thrusting from the Micangshan structure belt from NW to SE and subjected to the tectonic superimposition from the Dabashan structure belt from NE to SW. Therefore, to confine the timing of Tongnanba anticline multi-stages deformation is of great effectiveness to constrain the timing of Micangshan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since the Middle Triassic, and also provides significant indications to the regional tectonic time-space sequence and Micangshan basement-involved thrust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the anticline's south limb rotating growth strata within the Middle-Upper Jurassic,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of two geological section, is featured, indicating that the folding of the strata started around the late Middle Jurassic-Early Late Jurassic and together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long seismic profile, we believe that basement-involved wedge-thrusting structure style is developed in Micangshan structure belt and the basin-ward movement of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wedge tip along the Pre-sinian detachment layer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NE structure of Tongnanba anticline. Apatite fission track thermal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Tongnanba anticline started experiencing rapid uplifting and denudation in the early Late Cretaceous (95-90 Ma) and the Middle-Late Cenozoic (about 24 Ma) with uplift speed 0.06-0.085 mm/a and around 0.133 mm/a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summary of regional historical low 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y data, geographical partition based tectonic time-space sequence is established, suggesting that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experienced N-S basin-ward tectonic spreading from Micangshan structure belt and NE-SW tectonic super imposition from Dabashan structure belt during the Middle-Late Jurassic, Cretaceous and Eocene-Miocene respectively. © 2017, Science Press.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8.
威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其构造主体威远背斜属于大型穹隆状背斜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变形,前人对威远背斜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认识存在很大争议,无法满足油气精细勘探和高效开发的需要。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确定威远背斜主体是在基底先存构造(NE向基底古隆起)的条件下,在燕山期近NS向斜向挤压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喜山期近EW向斜向挤压作用对其构造变形也有一定的贡献。按此认识设计了砂箱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在平面和剖面上很好地再现了威远背斜的构造特征,表明了上述认识的合理性。这些认识不仅能为威远地区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还可以为相似区域的构造形成演化机制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明溪出水坑银多金属矿位于明溪县中溪乡西南侧,根据矿区老硐调查地质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分布特征,探索发现的1处矿产地。矿区总体为一倒转背斜褶皱,矿体贮存在背斜褶皱轴部张性断裂带内,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通过对矿体产状、矿石组分及矿化蚀变等特征分析认为,矿床成因属构造蚀变-热液充填型。  相似文献   

20.
湖南凤凰地区地质构造与汞铅锌矿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汞铅锌矿是湖南凤凰地区的优势矿种。介绍了该区汞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及类型,结合实际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该区构造控矿因素,初步提出了该区汞铅锌矿的构造控矿规律: 区内汞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层控叠加(沉积改造)型矿床和断层破碎带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 导矿构造为NNE向和NE向区域性大断裂——保靖—铜仁断裂; 控矿构造为NNE向和NE向背斜核部及两翼,以及背斜与向斜转折部位; 容矿构造为NW向小断裂、容矿层中节理裂隙、层间裂隙及破碎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