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西)澳地质填图对比及对中国地质填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星  Chen Shef  毛晓长  邱士东  孟勇  郭琳 《地质通报》2015,34(12):2143-2149
为了解发达国家最新填图工作方法,吸取其精华并进一步完善国内填图方法、提高填图质量,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与西澳大利亚地调局开展了为期4年的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交流合作。基于西澳大利亚州(以下简称西澳)伊尔岗克拉通和中国西部北山造山带3年的实地填图工作,系统地对比了中国与西澳地质填图的异同。双方在工作思路、工作程序等方面基本一致,但是在成果表达、数据集成、人员组织、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系统差异。对所有实体按照岩性进行划分和填图是西澳长期以来地质填图的基本思想,也是中国地质填图现在及将来努力的方向。系统逻辑的数据集成与共享也是值得借鉴的一个重要方面。地质调查、科研相结合与高素质人员进军地调队伍是提高填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着眼于大区域的工作部署和稳定的区域地质调查队伍是加快填图速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徐佳佳  王欢  于洋  马冰 《中国地质》2023,(2):650-652
地质填图一直是各国地质调查机构最核心的工作。美国在联邦层面和各州之间通过合作开展地质填图,已有3多年的经验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其中于1997年建立的大湖区地质填图联盟属于区域层面的工作联盟,其特点是区域上的地质条件和地质背景大体类似,从而可能面临相同的地质问题和经济社会挑战与机遇。本文简要介绍美国大湖区地质填图联盟的组建背景和工作职责,并初步总结提出经验启示,以期为我国区域层面开展填图合作与联盟提供借鉴。1大湖区地质填图联盟的组建背景1.1美国五大湖区概况美国五大湖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主要在美国境内。  相似文献   

3.
    
张进  王涛 《地质通报》2021,(1):前插1-前插2
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是地质工作的基础,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程度及水平的重要指标,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度重视基础地质调查与填图方式、方法的改革, 树立"地质填图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的理念, 确定"需求决定工作部署"、"问题决定调查方式"的工作思路, 提升解决制约重大资源环境的基础地质...  相似文献   

4.
区域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子图  毛晓长 《地质通报》2017,36(10):1823-1829
地质填图是一项旨在查明国家基本地质情况的超前性、公益性、战略性、多用途的基础性地质工作,为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国土开发利用、地球科学发展等提供重要支撑。完善的技术标准是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技术保障。中国的地质填图技术标准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当前地质填图技术标准未能与实际工作同步跟进,出现技术标准难以满足当前地质填图工作需求、地质填图标准不统一、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根据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地质填图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经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地质填图理念、方法和标准,结合中国地质填图工作实际状况与需求,在分析梳理地质填图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地质填图标准体系框架和推进地质填图标准更新与完善的建议,以满足现代地质填图需求。  相似文献   

5.
地质填图是一项旨在查明基本地质情况的超前性、公益性、战略性、多用途的基础性地质工作,为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国土开发利用与地球科学发展等提供重要支撑,为此需要有完善的技术标准。我国的地质填图技术标准经历半个多世纪,虽已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但仍存在着地质填图标准不统一、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不能完全满足与时俱进的地质填图工作需求。针对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地质填图技术标准,基于对现行的地质填图标准的梳理分析,提出了完善区域地质调查标准体系、制定1∶5万区域地质调查规范、编制不同类型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及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导意见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主要分布于基岩裸露地区,很少涉及覆盖区.为了满足和适应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未来中国地质填图工作必须向覆盖区推进.所以,利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按照地质填图的要求对海量多源异构地质数据融合与综合分析,是实现覆盖区智能化地质填图的关键环节.以浅覆盖森林...  相似文献   

7.
李隽辉  闫臻  付长垒  汪洋  陈雷  李五福 《地质学报》2022,96(4):1478-1487
造山带内增生杂岩的准确识别和详细解剖不仅对确定古洋盆和古俯冲带存在具有直接的指示意义,而且对区域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专题地质填图是识别和解剖增生杂岩的有效手段,然而,部分艰险地区海拔高,交通不便,给填图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遥感地质解译可为专题地质填图提供重要参考,因此,本文尝试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对柴达木盆地...  相似文献   

8.
前言     
正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是地质工作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程度及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相继开展了1∶20万、1∶5万、1∶25万等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工作,取得丰富而又重要的成果,已成为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料。有关区域地质调查与填图的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完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向三维地质调查和建模发展是各国地质调查机构关心的热点,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地质调查局开展了为期3年的三维地质调查技术交流合作。基于加拿大萨省北部前寒武纪地区的实地填图工作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交流,详细介绍了加方从项目部署、资料收集、野外工作、成果表达等进行基岩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开展三维地质建模的技术要点。萨省地质调查局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开展填图工作,在人员安排、数据管理和软件平台建设方面充分考虑地质填图-三维建模的连贯性,注重信息公开共享以服务社会,相关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填图是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覆盖区地质填图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覆盖层下伏基岩面地质结构,即填绘基岩面地质图;二是揭示覆盖层地质结构,包括地表覆盖层地质结构和覆盖层的三维地质结构.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获得覆盖区地下地质结构、岩石属性、沉积物分布与层状结构等信息.而经济有效地选择和组合实施地球物理方法是完成覆盖区地质填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基于近年在新疆东天山地区开展的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提出了针对多覆盖层结构背景下地质填图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组合的技术策略.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以及新技术在巴里坤盆地和哈密盆地的应用展示了其效果,并为在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调查过程中如何开展地球物理工作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期国家目标,区域地质调查必须为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目前,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向覆盖区为主的平原、盆地、草原、荒漠等地区拓展,但现行的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难以满足现今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的需要,亟待探索形成新的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扩大地质调查成果的服务领域.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4年设立了“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项目,探索总结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经过努力,形成了以“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为核心的覆盖区填图技术方法体系.试点项目初步确立了中国东部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的基本格架,揭示了晚更新世以来中国中东部沉积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化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制约关系.该方法体系的建立,对引领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填图方法体系明确提出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地球系统科学为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的理论基础,实行需求驱动、问题导向、目标考核,努力解决调查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重大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的技术路线是地表地质调查与多种现代地球探测技术、信息技术等高度融合,并强调预研究与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同时规定不平均使用工作量,取消填图主要实物工作量的量化指标规定;创新成果表达方式,明确地质填图服务多种社会需求,倡导填图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建立区调填图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专题地质填图及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积性地质调查及填图是今后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如何做好这个工作,并实现地质调查和科研一体化,特别是在已有填图基础上,如何部署和开展新的填图工作,是一个亟待回答的新问题。专题地质填图是针对存在的重要地质或资源、环境问题,或是针对特定目标地质体等,以解决特定问题或满足社会特定需求为主要目的、填图与研究融为一体的地质填图,填图的范围和比例尺依据解决问题和目标地质体而定。专题地质填图是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是对已有的综合地质填图的补充和提高,是高效实现地调科研一体化的一种方式。论述了专题填图的内涵、必要性,以及开展专题填图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四川广元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实践,论述了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工作方法,重点讨论了遥感地质解译方法,遥感技术在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对比、地质体的填绘等方面的应用。实践表明,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应用遥感技术能使工作者在填图前获得有关地质构造的超前信息,提高工作者预测地质体的能力和圈定地质体界线的精度,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填图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三维地质填图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开拓性工作,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循.对于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相对有限的复杂造山带成矿带地区,区域性的三维地质结构的揭示更具挑战性.结合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三维地质填图实践,提出造山带基岩三维地质填图的基本思路,对具有一定幅面一定比例尺的区域三维地质填图与建模的方法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针对造山带区域的“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地质-地球物理-钻孔联合约束的三维地质调查方法体系”,探索实践“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强调建模的数据基础来自地表基础地质调查的系统路线剖面和实测剖面,即以地表实测地质路线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向下合理延拓,从而实现“区域三维地质填图”概念上的三维地质结构的数字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专题填图是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的地质填图,是综合填图的升级版和当前形势下地质调查工作方式转变的新探索,不仅对实现地调科研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地质工作,特别是填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矿产地质专题填图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以云南鹤庆北衙地区矿产地质专题填图试点工作为例,对矿产地质专题填图工作的开展进行详细介绍,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欧美国家地质填图的理念、管理与战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凤山  胡道功 《地质通报》2009,28(10):1405-1410
欧美国家地质填图历史悠久,地质填图一直被各国地调机构视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其发展规律、理念、管理与战略几个方面探讨了欧美国家地质填图的主要特点,认为欧美国家地质填图的核心理念200年来没有改变,其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四川广元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遥感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四川广元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实践,论述了遥惑技术的应用和工作方法,重点讨论了遥感地质解译方法,遥感技术在区域构造恪榘的建立、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对比、地质体的填绘等方面的应用。实践表明,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应用遥感技术能使工作者在填图前获得有关地质构造的超前信息,提高工作者预测地质体的能力和圈定地质体界线的精度,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填图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航磁数据识别浅覆盖区地质体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浅覆盖区,常规填图方法填制的地质图,由于信息量少导致整体质量不高.利用勘查技术方法来提高覆盖区地质填图的效率、质量和地质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航磁方法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航磁测量获取的数据是磁异常迭加的综合反应,而区域地质填图仅描述地表附近的地质情况,直接利用航磁数据辅助地质填图是不合理的.因此,基于插值切割、数理统计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一种剔除深部影响,利用浅层岩石磁性分布规律和磁性差异来识别浅覆盖区地质体的新思路.经选用黑龙江省塔河地区数据进行验证,识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新南威尔士矿产资源部的核心任务是正在进行新南威尔士洲地质填图。直到最近航空地球物理数据才用于野外填图。由于第二版地质填图工作已开始,在《国家地质科学填图协议》的帮助下,在分辨率航空物探测量已覆盖了该州大片区域。州政府目前要求以较少的投入的完成较多的工作,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填图的效率,将这些航空物探数据库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必要的。在预填图解释时最初利用标准的数据表示方法实现综合,接着在野外填图阶段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系统的区域岩石学研究开始于50年代初的1/20万区域地质填图。随着这一工作在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逐渐完成,我国的区域岩石学研究已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上。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践中已经并正在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应注意到,在1/20万地质填图验收之后,不少地区的区域地质工作即几乎近于凝固、冻结的状态,很少再有任何生产、教学、科研单位继续进行填图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域地质的研究水平,本文拟就花岗岩区的区域地质调查提出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