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宝鸡市31年(1961~1991年)降水量、年均气温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动态模型,并对未来年降水量(5年)、年均气温(5年)趋势进行了预测,还用1988~1991年的资料进行验证,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可为小麦、油菜及其它粮食作物的预测,以及制定农业规划和汛期的防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拓扑预测,根据栾川35年(1957-1991年)降水量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动态模型,并对栾川县未来(1993-1996年)旱涝趋势进行了研究,还用(1986-1991年)6年的降水量资料进行验证,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可为栾川县小麦、玉米、弥猴桃、山楂等经济农作物产量预测及制定农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付伟基 《贵州气象》1993,17(4):24-25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拓扑预测的理论,根据栾川县35(1957~1991)年降水量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动态模型。对1986~1991年的资料进行了验证,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表明拓扑预测可作为降水量超长期预测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频数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月平均的500 hPa高度场和海表温度场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台风年鉴(1949—1988年)和热带气旋年鉴(1989—2008年)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模式)对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年频数进行预测。对隐层节点数进行普查,采用试错法,并综合考虑模式精度及迭代次数,得到了相对较优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式。利用选用的模式来预测热带气旋年频数,给出了具体的预测值及具有范围的预测值,8年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有6/8的预测值处于或接近相应的预测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979—1989年6—9月40次暴雨天气形势分析,总结出鲁西北区域性暴雨的天气特征和影响系统,筛选出预报指标,建立了区域性暴雨短期预报方法。1991、1992年两年业务应用预报准确率为4/4=100%。  相似文献   

6.
介绍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建模原理,利用温州市西山气象站53年的实测降水量资料建立灰色预测GM(1,1)灾变模型,对干旱灾害进行预测,经残差与后验差检验分析,模型精度较高平均达95.5%,并对实测资料进行检验,效果较理想,为温州市抗旱及供水提供必要的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9—1991年7、8两月的资料,利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建立了咸阳市14时相对湿度的预报方法,经过1992年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采用灰色预测方法,使用T_(42)中期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的物理量场作为预报因子,对湖北省武汉、宜昌和??三站分别制作了72~h-120~h晴雨预报,经过1992年3-4月业务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顺德1981—1990年10年的甘蔗产量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选取降雨量、日照时数、风速等与甘蔗产量相关气象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分类,得到5类产量类型:增产(1981)、偏增(1982、1984—1986、1989—1990)、平产(1983)、偏减(1987)、减产(1988)。应用1991年预报年相关气象因子对甘蔗产量试报,结果属于偏增类,与实况一致,表明这种聚类预报方法预报效果良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前言     
“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溅试验研究(HEIFE)”野外观测1工作已于1992年10月15日全部结束。先后进行了“先行性试验(POP)”(1988年9月4-19日),“正常观测试验(FOP)”(1990年6月—1991年10月15日,其中日方负责的001和005微气象站和五个自动气象站延续到1992年10月15日);“先行性加强期(PIOP)”(1990年8  相似文献   

11.
杨德伟  郑维 《高原气象》1989,8(1):87-9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乌鲁木齐地区46年(1941—86年)降水量、气温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动态模型,并对未来降水量(6年)、气温(6年)趋势进行了研究,还用1981—86年的资料进行验证,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可为小麦、水稻及其他粮食作物、棉花、瓜类产量预测及制定农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锦州地处辽西走廊,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年际雨量起伏变化大.多雨年的地区平均(5个站点平均)年雨量接近1000mm、少雨年的年降雨量仅300mm。因此旱涝灾害时有发生。根据市志记载和实地调查:当年雨量小于450mm时将出现旱灾;年雨量690mm以上时,则出现洪涝。以1951年以来的降雨资料统计,年雨量小于450mm的年份有1951、1952、1957、1958、1968、1972、1980、1981、1982、1989、1992共计11年,占24.4%.年雨量在690mm以上的年份有1953、1956、1959、1962、1964、1969、1974、1977、1985、1990、1991、1994年,共计12年,占26.7%。也就是说在近45年中.锦州地区发生早涝的年份占总年数的51%。  相似文献   

13.
松毛虫是我省森林重大害虫之一,繁殖力强,蔓延速度快,对我省林业的发展危害极大。松毛虫越冬幼虫是跨年关键虫态,它既是前一年种群数量变动的“暂时结束”,又是下一年种群数量变动的开始,在种群数量变动的时间序列过程中,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研究其越冬死亡率同外界环境的关系,可为发生程度的预测奠定理论基础。1资料来源及调查方法虫情资料来源于阜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气象资料来源于辽宁省气候中心,并于1991~1993年进行虫情与气象资料的平行观测。1991~1992、1992~1993年冬季在阜新县周家店林场塔山苗圃…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近50年降水序列变化规律及干旱预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孙凤华  袁健 《气象》2004,30(6):32-35
运用沈阳、大连、丹东、营口、朝阳5个代表站1953~2001年的年降水量资料,建立了辽宁降水序列,分析了其近50年的变化规律,年降水量具有明显减少趋势。以此序列为基础重建干旱发生的灾变序列,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探讨了旱灾预测问题。应用1996~2001年资料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杨永生  何平 《辽宁气象》2008,24(1):14-17
以1962—2006年粤北地区7个站4—6月前汛期降水量资料为基础,将前汛期降水量与74项环流指数资料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影响粤北地区前汛期降水量的16个关键环流指数因子,分别应用投影寻踪回归、BP神经网络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前汛期降水趋势预测模型,对粤北地区前汛期降水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投影寻踪回归和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能力均优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其中,PPR模型比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以1962—2006年粤北地区7个站4—6月前汛期降水量资料为基础,将前汛期降水量与74项环流指数资料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影响粤北地区前汛期降水量的16个关键环流指数因子,分别应用投影寻踪回归、BP神经网络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前汛期降水趋势预测模型,对粤北地区前汛期降水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投影寻踪回归和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能力均优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其中,PPR模型比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粮食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灰色理论用于病虫害预测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以水稻稻瘟病预报为例,本文详细阐述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利用广元市近20年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资料,建立了1个GM (1,1)拓扑预测模型,用于稻瘟病趋势预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00年前的干旱趋势进行了灰色预测。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将灰色理论应用于灾变预测效果还是较好的。一、季节性干旱趋势预测1、预测方法灾变性预测一般是关于异常值的预测,而又多为异常值出现的时间预测。记S(o)(i)为直接观测的原始序列,可为观测资料中异常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榆林、西安、安康近520年(1470—1989年)旱涝等级序列资料和近代降水资料,经过计算和分析得到未到8年(1992—2000年)的旱涝气候趋势。  相似文献   

20.
风暴潮是指在台风、寒潮、气旋等风暴天气系统影响下,引起局部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是莱州湾的一种多发性自然灾害,它的发生与天文、气象等因素密切相关,可认为是一个灰色系统。GM(1,1)模型是灰色预测中常用的基本模型之一。拓扑预测是利用GM(1,1)模型群的预测方法。本文将对羊角沟逐年最高风暴潮位的长期趋势进行拓扑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