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都匀马达岭滑坡碎屑流形成泥石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8日,贵州都匀市马达岭发生滑坡,滑坡体位于马达岭沟上游采煤区,部分滑坡体滑入沟内并碰撞解体形成碎屑流堆积在沟道中上游,形成约800m长的淤积段,沟道内固体物质总量约16×104m3。滑坡后采煤区内老窑水迅速释放汇流至沟道启动沟道内物源形成泥石流运动至下游,从流通区下游逐渐淤积并少量冲出沟口,沟道内淤积长350m,堆积区体积约0.7×104m3。马达岭沟泥石流呈滑坡—碎屑流—水作用形成泥石流的连续性过程,具有典型的滑坡碎屑流形成泥石流特征。由于沟道内仍有较多物源,同时沟道内形成两处巨石淤塞形成的堰塞坝,后期强降雨作用下仍可能形成泥石流。  相似文献   

2.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的地震灾区暴发了许多泥石流灾害,其中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最为显著。文家沟原来不是泥石流沟,在汶川地震时由于滑坡形成的巨大的滑坡-碎屑流堆积体改变了文家沟的泥石流形成条件,在此后的3个雨季内,文家沟先后暴发了5次大规模和特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以8.13文家沟泥石流规模和危害最大。8.13文家沟泥石流暴发时的总降雨量为227mm,泥石流持续时间约2.5h,泥石流总量约310×104m3;泥石流造成7人死亡,5人失踪,39人受伤,479户农房被掩埋,直接经济损失4.3亿元。5次大规模和特大规模的泥石流以及洪水仅带走了16%的可以很容易形成泥石流的滑坡-碎屑流堆积物,文家沟如再遭遇较大降雨还会暴发泥石流。即使在今后的雨季中暴发几次规模如8.13泥石流一样大的特大规模泥石流,文家沟在较大降雨下仍然可能暴发泥石流灾害,因此对文家沟泥石流的防治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形式的地质灾害—碎屑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云南头寨沟大型高速滑波运动特征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1年9月23日,云南省昭通市盘河乡头寨沟,沟源附近1800×10~4m~3的坡体突然下滑,使头寨村几乎全被掩埋,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通过地质调查,本文着重探讨了滑坡过程、运动速度、时间、以及剧滑时所产生的能量、气垫作用中空气浮力等运动参数。认为本次地质灾害属滑坡—碎屑流灾害。  相似文献   

5.
碎屑流沿坡面运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晓兵  王义华  王淑云  崔鹏 《岩土力学》2004,25(Z2):598-600
本文分析了碎屑流沿坡面下滑过程中的运动特性,重点考察了床面摩擦系数、土体内摩擦角和坡角对碎屑流堆积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勇  胡屿 《城市地质》2013,8(2):16-20
本文对永窝、大寨滑坡-碎屑流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斜坡坡体结构面发育,主要存在3组陡倾构造节理以及一组原生节理,将岩体切割成楔形体,其中一组构造节理形成的古断裂面,为滑坡形成的主控因素;连续的干旱,然后持续的强降雨,诱发滑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011年6月5日至6月6日,贵州望谟县发生连续强降雨,引发境内纳包沟泥石流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本研究着重分析了纳包沟泥石流的物源、地形和降雨因素,指出该地区降雨强度大,流域内30°~40°坡度范围比例最大,最有利于浅层滑坡的发育,滑坡进而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主要物源;进一步得出泥石流的特征和动力学参数,泥石流为稀性泥石流,最大洪峰流量25 m3/s,泥石流一次冲出固体总量约6 100 m3。该次泥石流的形成机理为浅层滑坡引起的滑坡型泥石流。针对纳包沟的特点,当地政府和居民都应高度重视并实施相应的生物和工程措施以预防泥石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华蓥山溪口滑坡—碎屑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华蓥山溪口滑坡—碎屑流的形成机制,以及该区斜坡失稳的成灾规律,并提出了华蓥山区地质灾害防护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触发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成因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位于映秀—北川断裂带与灌县—安县断裂带夹持的文家沟向斜断块中,地震断裂的强烈活动引起的振动效应是形成滑坡的先决条件。滑坡源区顶端与文家沟沟口高差约1360m,突兀山体下临深切峡谷的地形使地震动荷载在山脊部位的放大效应显著,并直接导致坡体破坏;滑坡源区的地震动加速度3分量峰值分别为aEW=2.4g,aNS=2.3g,aUP=1.2g。D2gn观雾山组石灰岩斜坡具有强度渐进式分层结构,坡体表层以下约50m内的结构相对松散的残坡积层~新鲜岩体上部无法抵抗地震纵横波的周期性拉压与剪切耦合作用,被切割成为初始滑体;滑体在第八级台地边缘高位剪出后,在文家沟上游地区最高滑移速度约介于93m.s-1~122m.s-1之间。滑体上部的干碎屑流在两处路径转折端瞬间压缩沟谷内的圈闭气体,形成明显的"气垫效应",滑体下部泥石流底层液化和颗粒有效动摩擦系数随剪切速度增大而减小的效应都是导致碎屑流体高速远程滑移的关键;同时,碎屑物流通过程中还伴有明显的岸坡铲刮与翻越效应、以及树木摧削效应。汶川地震后截至2009年9月,降雨诱发碎屑堆积物形成多次泥石流,反映了地震地质灾害的链生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0.
碎屑流沿坡面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晓兵  张旭辉  崔鹏 《岩土力学》2009,30(Z2):524-527
根据Savage提出的碎屑流运动方程,分析了碎屑流沿坡面下滑过程中的运动特性,包括速度分布和高度分布的变化。重点考察了床面摩擦系数、土体内摩擦角、初始运动速度和坡角等因素对碎屑流运动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因素组合情况下,碎屑体的运动形态有明显的区别。土体内摩擦角和坡角对碎屑流的运动形态和最大运动距离影响明显。相对来说,床面摩擦角对碎屑流的最大运动距离影响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床面摩擦只影响靠近床面的部分物质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用以往矿井“突水”实例、现象、充水来源、充水条件,对矿坑充水因素进行分析,以预防矿井因充水而产生的淹井和人员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祁连山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且强度大,再加上高寒低温的恶劣气候条件,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长期破坏森林、草地,也威胁道路、矿山等安全,对祁连山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产生危害和不利影响,近年来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本文根据遥感解译和调查的280余处滑坡,对祁连山甘肃境内滑坡灾害类型、发育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祁连山滑坡类型主要为岩质滑坡和堆积层滑坡。岩质滑坡规模较大,发育多处巨型滑坡;堆积层滑坡规模较小,其稳定性较差,长期缓慢蠕动。特殊的地质环境孕育了一些形态特殊的碎屑流型滑坡、冻融泥流型滑坡和堰塞湖等典型地貌景观。祁连山滑坡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形和地质构造控制,总体呈NW—SE向展布,空间分布不均匀且差异较大。滑坡发育主要与石炭系、白垩系、新近系等软岩和第四系堆积层有关。地震、地下水和季节性冻结滞水促滑效应是祁连山滑坡发育的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的Ⅰ级支流—帕隆藏布江扎木镇-古乡段辫状水系地貌的研究,认为其与两岸支谷发育的泥石流群有关。通过对位于该河段下游的古乡沟和上游的地质弄巴泥石流特征的重点剖析,发现了特大型泥石流发育的2个重要特征,即支谷上游冰蚀围谷中赋存大量巨厚古今冰碛物和支谷中游峡谷段大型崩塌滑坡坝溃决。提出了特大型泥石流的成灾模式,并以该成灾模式解释了2000年易贡巨型滑坡堵江事件。最后,提出了基于上述成灾模式的帕隆藏布江流域特大型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强震条件下谢家店滑坡碎屑流发生机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家店滑坡是5.12汶川大地震触发的较为典型的高速远程滑坡之一。通过滑坡岩体碎屑动荷载力学试验以及微结构特征分析,初步探讨了强震条件下滑坡碎屑流发生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红色正长花岗岩的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均高于黑褐色砂岩;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两种岩石的抗剪强度都有相应增加的趋势,且黑褐色砂岩的强度高于红色正长花岗岩;在加载速率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两种试样抗剪断强度拟合直线斜率相同,故强度增长速率相等;汶川地震使两种岩石均达到了其抗剪强度,所以岩体的剪切破坏是导致该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汶川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灾机理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家沟位于绵竹市清平乡,属于5·12汶川Ms8.0级地震极重灾区.地震发生后的3个汛期内,文家沟曾先后发生5次典型泥石流灾害,其中以2010年8月13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规模与灾情巨大,社会影响深远.在对文家沟泥石流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泥石流的成灾机理和特征.研究表明:(1)文家沟泥石流是地震和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  相似文献   

16.
崔文博  向喜琼  王晗旭 《地下水》2013,(3):145-147,153
在暴雨触发作用下,2006年5月18日贵州都匀马达岭发生滑坡,滑体随即形成的碎屑流,充填了坡下长达1km的沟谷。滑坡堆积物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由上至下可分为滑源区、滑体堆积区、碎屑流流通区、碎屑流堆积区四个区域进行研究。在对马达岭滑坡进行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滑坡的地形条件、堆积情况及运动特征等方面探讨滑坡的发生机理及运动过程,结果表明:马达岭滑坡为一高速远程滑坡,滑坡迅速启动并在特殊的破坏模式和地形条件下,形成了"一快一慢"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即大块岩体"坐着"下伏流体的缓慢运移以及碰撞、铲刮形成的碎屑物质的高速抛飞。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系统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出发点。当前,地质灾害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地质灾害链的理论及其评价方法和技术还不完善。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地质灾害链的定义、分类和分级,初步总结中国地质灾害链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地质灾害链的研究现状,阐明了其发展方向,并提出地质灾害链防治的一些措施和建议。按诱发因素,地质灾害链可以分为:内动力地质灾害链、外动力地质灾害链、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链以及复合型地质灾害链。依据地质灾害链的规模不同,地质灾害链依次可以分为四级:一级地质灾害链,全球级别的地质灾害链;二级地质灾害链,区域地质灾害链;三级地质灾害链,流域地质灾害链;四级地质灾害链,单条冲沟地质灾害链。在中国的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链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广、造成的损失巨大。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南北向地震带,内、外动力地质灾害链活动频繁,影响深远。地震灾害链、崩塌和滑坡转化为泥石流问题、滑坡坝溃决问题、冰湖溃决灾害链、台风灾害链等问题将是未来地质灾害链的研究重点;地质灾害链评价、预测及其风险评估将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地质灾害链的防治是地质灾害链研究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绍武  柳源 《中国地质》1992,(12):25-27
一、历史的回顾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西南、西北地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灾害;华北、华南地区的岩溶塌陷、矿区塌陷灾害;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土地冻融灾害等,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5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各有关部门先后完成了大量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勘查、研究工作,就其工作性质而言,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宝兴河流域地质灾害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四川宝兴河流域地质灾害及其成灾性实地踏勘和重点测绘资料,对该流域内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宝兴河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小流域系统,所发育的地质灾害的背景、类型、特征及成灾性在龙门山区河流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