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动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理学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大背景下,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城市社会地理学逐渐成为西方研究的热点。而中国城市地学界一直重经济而轻社会、文化,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亟须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整体把握其研究框架与趋势,为中国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该文在概念界定基础上,总结1990s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趋势,归纳西方社会公平、疾病与健康地理、城市管制等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密切结合城市规划实践,以城市规划需求为目标导向;(2)建立了引进、吸收和转换的机制;(3)积极推进城镇化研究的国际合作;(4)以全球视野促进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与西方的接轨;(5)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强化对生态环境问题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关注,促进了很多分支学科的发展。中青年城市地理学者在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新趋势、城市产业演化、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城镇化格局的重塑、中国发展模式的新解释、大数据的应用、定性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做出了探讨。未来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应该继续强调服务于城市规划实践;吸收其他学科优势,总结中国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地理学者应当掌握对国家城市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的话语权;继续加大国际合作研究力度,提高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梅琳  薛德升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264-1273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 超越或嵌入国家地理疆界范围的行动者改变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政府组织和跨国非政府组织等跨国机构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地理学视角的研究认为, 不同类型的跨国机构在全球尺度上创造了复杂而多样化的全球政治地理结构, 也形成具有政治特色的世界城市体系。不仅如此, 跨国机构通过地方尺度的行动, 深入城市的全球化发展过程, 成为与世界城市紧密关联的影响因子, 对城市制度和内部空间等方面的变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当代西方地理学中跨国机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 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 不仅是从地理学视角对跨国机构研究进展的把握, 也希望对中国当代政治地理和城市地理中跨国机构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薛德升  王立 《地理学报》2014,69(8):1117-1129
以国内出版的专著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资料基础,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78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地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地理研究总体上日益繁荣,研究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方法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研究的空间尺度总体上“由大向小”转变,研究视角向多样化转变;国家政策和城市热点问题对研究内容具有重要影响,西方理论和流派对研究视角具有重要影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是重要特色,城市化与城市体系是重要的研究主题。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培养全球化视野,批判性地引进西方理论,加强理论创新、科学规范、跨学科交叉与新方法引进。  相似文献   

5.
西方情绪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情绪地理越来越成为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从地理视角开展情绪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场所空间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推动人本化的地理研究。文章首先回顾了西方情绪地理学发展的历程,并总结为初步探索阶段(1950年代~2000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9年)和多元化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等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场所空间的情绪特征、情绪空间格局的作用机制、情绪的空间分布与可视化研究等方面对西方情绪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文章进一步指出,目前以西方为主导的情绪地理学研究体系已初步建立,情绪地理学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的创新性、研究技术的多样性和研究内容的跨学科特征。相比西方国家,我国情绪地理学研究才刚刚起步,迫切需要从多学科视角开展研究,结合不同的情绪数据,重点探索情绪与建成环境互动耦合关系,进而为城市空间功能提升和内涵丰富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方创新地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邓羽  司月芳 《地理研究》2016,35(11):2041-2052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地理研究得到了西方地理学界的重视。追溯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从创新的空间特征描述,经区域创新集聚机制探索,到跨区域知识传播和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的研究;系统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代表人物、空间尺度、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西方创新地理研究存在以下缺憾:重视创新组织,忽略了创新个体和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重视理论反思,缺乏对实证研究的重视和方法的突破;欧美研究占绝对主流,缺乏基于发展中国家实证的反思。因此,未来应围绕着创新主体,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基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实践的新型创新地理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7.
邓羽  司月芳 《地理研究》2016,(11):2041-2052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地理研究得到了西方地理学界的重视。追溯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从创新的空间特征描述,经区域创新集聚机制探索,到跨区域知识传播和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的研究;系统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代表人物、空间尺度、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西方创新地理研究存在以下缺憾:重视创新组织,忽略了创新个体和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重视理论反思,缺乏对实证研究的重视和方法的突破;欧美研究占绝对主流,缺乏基于发展中国家实证的反思。因此,未来应围绕着创新主体,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基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实践的新型创新地理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8.
大尺度和精细化城市扩展CA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模型研究存在两个必然趋势:研究单元由粗糙单元向精细单元转变,研究范围由单个城市向城市群、整个国家乃至全球转变,但在大地理区域上建立精细化的城市模拟模型,兼顾大地理尺度和基本空间单元仍存在较大的难题,它对当前地理模拟的计算能力、数据质量和理论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该文从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上总结近年来城市扩展CA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呈现的新特征,并提出构建大尺度和精细化城市模型的关键技术及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满足未来城市模型在大数据量和高精度方面的要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耦合CA模型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可弥补城市扩展CA在表达城市网络空间联系与交互作用上的不足;2)丰富的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地理时空大数据,为开展大尺度和精细化城市扩展模拟研究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3)设计高性能地理元胞并行技术,可为大尺度和精细化城市CA计算提供高效运算工具;4)有必要探究地理时空数据和地理模拟过程的可靠性,实现对现实世界更为准确的模拟与预测。  相似文献   

9.
何书金  周春山 《地理学报》2013,(12):1736-1737
"中国城市转型与重构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和"第四届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3日至15日在中山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及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香港大学城市研究及城市规划中心、英国SAGE出版集团与Urban Studies编辑部、Urban China Research Network共同主办。来自海内外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30多人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30多人来自港澳台地区,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研究国际会议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人文地理学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单位。人文地理学的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60多年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秉持“教学科研并重,理论服务实践”的宗旨,从以人文地理基础理论研究为主,逐渐向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纵深拓展,形成了文理工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思维和人文地理学科体系,创建了城市与经济地理系、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和历史地理研究所。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开拓创新,对城镇化、城镇体系、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产业区位与区域产业演化、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住房与房地产经济、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村镇发展规划、城市社会地理、时间地理与行为地理、历史地理、旅游地理研究与规划、计量地理、交通地理和交通规划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与城乡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继续包容发展,加强多学科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为国家战略决策的服务能力和人文地理学科在世界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